Workflow
闻泰科技(600745)
icon
搜索文档
电子行业资金流出榜:胜宏科技等22股净流出资金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19:23
电子行业资金流入榜 | 代码 | 简称 | 今日涨跌幅(%) | 今日换手率(%) | 主力资金流量(万元) | | --- | --- | --- | --- | --- | | 600745 | 闻泰科技 | 5.53 | 4.31 | 18777.82 | | 603501 | 豪威集团 | 2.63 | 2.14 | 16859.37 | | 600206 | 有研新材 | 1.98 | 8.94 | 11803.56 | | 002484 | 江海股份 | 2.15 | 7.04 | 9040.68 | | 002916 | 深南电路 | 0.53 | 2.28 | 7750.72 | | 301630 | 同宇新材 | 5.22 | 45.42 | 6566.38 | | 001287 | 中电港 | 5.00 | 29.80 | 6070.47 | | 002371 | 北方华创 | 2.07 | 1.13 | 5059.40 | | 688072 | 拓荆科技 | 4.86 | 2.18 | 4556.25 | | 301489 | 思泉新材 | 2.06 | 15.27 | 3789.36 ...
闻泰科技(600745):评级下调与基本面趋弱
丝路海洋· 2025-07-18 14: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2025年6月18日,中诚信国际将闻泰科技主体信用等级由AA调整至AA -,评级展望为稳定,将“闻泰转债”信用等级由AA调整至AA -;2024年6月21日,中诚信国际将其主体评级由AA +调整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将债项信用等级由AA +调整至AA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诚信国际下调闻泰科技评级的理由具有现实性,出售资产、大规模商誉、大幅亏损以及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等符合公司目前困境;经营端剥离低盈利能力产品集成业务聚焦半导体业务,但半导体业务盈利规模和能力边际下降;现金流端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收窄,历年大规模资产减值损失侵蚀利润;资产端商誉构成过高和应收账款集中度高是潜在风险点;负债端正股价格低迷与转股价格差距大,为后续偿债压力带来不确定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值得关注 [2][19] 外部评级下调 - 2024年评级下调原因包括光学业务停滞、产品多元化及产业链延伸受阻、资产减值及处置亏损、在建项目进度及产能消化待关注、商誉规模高且减值风险上升、可转债转股失败风险及股东股权质押风险 [5] - 2025年评级下调原因包括出售产品集成业务致业务多元化和营收下降、对安世集团管控需关注、行业周期等对半导体业务转型成效影响待观察、收购安世集团商誉减值风险、2024年公司业绩大幅亏损 [5] - 出售资产方面,2024年12月30日拟出售产品集成业务相关资产,2025年完成三家子公司股权交割并收到部分价款,该业务原占2024年收入的79.17%,剥离后业务多元化下降且营收将大幅下降 [6] - 大规模商誉方面,2025年3月末商誉规模214.9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30.39%,主要因收购安世集团形成 [7] - 大幅亏损方面,2024年净利润亏损28.58亿元,较2023年的9.67亿元大幅下滑,资产减值损失30.77亿元侵蚀利润 [7] - 国际政治环境方面,2024年12月2日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产品集成业务采购、研发和销售受不利影响 [7] 经营状况 - 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4月11日,闻天下持有公司12.37%股权为控股股东,张学政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15.38%股权为实际控制人;董事会换届,张学政离任,张秋红接任董事长;闻天下和张学政累计股份质押分别占其持有股份的36.51%、45.95% [9] - 业务营收方面,2022 - 2024年与2025年1 - 3月营收分别为580.79亿元、612.13亿元、735.98亿元和130.99亿元,2025年1 - 3月同比下降19.38%;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60亿元、9.69亿元、 - 28.58亿元和2.58亿元,波动大 [10] - 毛利率和费用率方面,2022 - 2024年与2025年1 - 3月毛利率分别为18.16%、16.08%、9.77%、13.97%,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2.39%、11.09%、8.61%、11.30%,年度均呈下降态势 [10] - 核心业务板块方面,2024年产品集成、半导体收入占比分别为79.17%、19.99%,毛利率分别为2.49%、37.52% [10] - 资产减值损失方面,2022 - 2024年分别为 - 11.10亿元、 - 9.34亿元、 - 30.77亿元,2024年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减值 - 18.08亿元、无形资产减值 - 6.28亿元、商誉减值 - 2.00亿元;2025年3月末商誉214.98亿元,较2021年峰值无实质性变化,为后续减值埋下隐患 [10] - 半导体业务方面,2024年实现营收147.15亿元、净利润22.97亿元,剔除产品集成业务后公司仍有竞争力;安世集团是半导体业务承载平台,是全球领先厂商,产品料号近1.6万种;半导体业务排名逐年攀升,在细分领域领先;2024年主要收入来源于汽车等领域,主要区域为中国等;产品线重点包括晶体管等三类产品 [11][12] - 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半导体业务毛利率37.52%,较2022、2023年下降,收入也下降;同期末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38%、5.07%、 - 1.88%,下降明显 [13] 资产、现金流与债务概况 - 资产方面,截至2025年3月底总资产707.42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主要构成中商誉占30.39%、固定资产占14.93%、应收账款占12.01%、存货占9.50%、货币资金占8.23%;应收账款前五大合计占比70.33%,集中度高;2024年末存货跌价准备等金额较高;还有交易性金融资产48.96亿元、无形资产44.70亿元;资产构成中商誉过高和应收账款集中度高是潜在风险点 [14][15] - 现金流方面,202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6.64亿元、58.24亿元、44.92亿元,有波动;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71.49亿元、 - 51.29亿元、 - 15.62亿元,2024年净流出收窄;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0.08亿元、 - 29.64亿元、 - 5.72亿元,波动大 [16] - 债务方面,2025年3月底有息债务173.00亿元,短期占比48.95%,期限结构一般;除可转债外以银行借款为主,短期借款56.31亿元是主要科目;偿债压力总体尚可 [16] - 债券方面,“闻泰转债”发行规模86.00亿元,到期日2027年7月28日;调整后募集资金使用计划已累计使用60.17亿元;初始转股价格96.67元/股,2024年11月12日起调整为43.60元/股;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转股金额258.5万元,未转股债券余额85.97亿元;截至2025年7月7日,正股收盘价与转股价有差距;2024年7月4日公告已触发向下修正条款,董事会决定本次不向下修正转股价格 [17][18] 总结 - 中诚信国际下调评级理由符合公司困境;经营端剥离低盈利业务聚焦半导体业务,但半导体业务盈利规模和能力下降;现金流端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收窄,资产减值损失侵蚀利润;资产端商誉过高和应收账款集中度高有风险;负债端正股价格与转股价格差距大带来偿债不确定性;公司谨慎采用下修策略表明对未来发展有信心;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值得关注 [19]
【私募调研记录】榜样投资调研闻泰科技
证券之星· 2025-07-18 08:10
公司调研情况 - 知名私募榜样投资近期调研了闻泰科技 调研形式包括业绩说明会和电话会议 [1] - 调研重点包括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 管理层调整 以及半导体业务发展战略 [1] 闻泰科技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3 9亿到5 85亿元 同比增长178%到317%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半导体业务收入与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以及产品集成业务亏损幅度收窄 [1] - 第二季度半导体业务收入 净利润同比 环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第三季度订单情况持续向好 [1] 业务发展情况 - 产品集成业务剥离进展顺利 半年度业绩包含上半年损益 预计第三季度剥离带来投资收益 [1] - 车规级产品收入占比超过60% 汽车领域中国区增长超30% 欧洲区补库复苏迹象明显 [1] - 工业与电源板块收入同比增长近20% 第三季度增长趋势延续 [1] - 2025年将发布多款三代半 模拟芯片新产品 [1] - 汉堡工厂四季度完成SiC和GaN中试产线建设 [1] 调研机构背景 - 调研机构为上海榜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 - 榜样投资成立于2006年初 管理规模超过1亿美元资产 [2] - 公司持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 [2]
剥离代工业务聚焦半导体,闻泰科技“断尾求生”
北京商报· 2025-07-17 21:21
战略转型 - 公司彻底退出消费电子ODM领域,将全部重心转向半导体赛道,已完成境内核心代工资产剥离[1][8] - 2024年底被列入实体清单后,迅速启动战略收缩,2025年7月基本完成消费电子代工相关核心资产交割[1][6] - 董事会"换血",4名原管理层退出,3名来自安世半导体的资深人士接棒,为半导体业务专业化管理铺路[1][10] 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9亿-5.85亿元,同比激增178%-317%,扣非净利润从上年同期亏损1.28亿元转为盈利2.6亿-3.9亿元[9] - 半导体业务驱动业绩逆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8%,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5%,二季度延续增长趋势[9] - 产品集成业务曾是营收支柱,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443.15亿元、586.09亿元,占总营收72.39%、79.46%[5][6] 资产剥离 - 2025年1月以6.16亿元向立讯转让3家公司股权,叠加10.8亿元应付款项,合计对价16.97亿元[7] - 2025年3月拟出售5家公司股权及3家业务资产包,净值约46.08亿元,最终对价43.89亿元[7] - 截至2025年7月12日,交易标的股权及资产交割前置条件已满足,权属交割手续有序推进[7] 半导体业务 - 车规级产品构建显著优势,收入占比超60%,覆盖全车中低压功率器件、逻辑与模拟IC等[11] - 中国区汽车业务增速超30%,日韩市场新能源车推新带动需求,欧洲区呈现补库复苏迹象[11] - 工业与电源板块收入同比增近20%,数据中心电源、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等是主要增长点[11] 市场影响 - 股价周内显著走高,周二、周四分别上涨1.67%、1.45%,最新市值约436.22亿元[2] - 剥离代工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必要之举,也是对半导体产业高附加值特性的战略押注[2] - 转型求变既是应对外部压力的主动防御,也是中国供应链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寻找新坐标的样本[2]
闻泰科技(600745) - 关于“闻泰转债”预计满足转股价格修正条件的提示性公告
2025-07-17 16:16
证券代码:600745 证券简称:闻泰科技 公告编号:临 2025-120 转债代码:110081 转债简称:闻泰转债 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闻泰转债"预计满足转股价格修正条件的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1 年 7 月 28 日公开发行了 86 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闻泰转债")。本次触发转股价格 修正条件的期间从 2025 年 7 月 4 日起算,截至 2025 年 7 月 17 日收盘,公司股票 在连续 30 个交易日中已有 10 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 43.60 元/股的 85%,若未来公司股票价格继续满足相关条件的,将可能触发"闻泰转债"的转 股价格修正条款。 一、可转债发行上市概况 1、发行日期:2021 年 7 月 28 日 2、发行数量:8,600 万张(860 万手) 3、发行面值:100 元/张 4、发行总额:86 亿元人民币 5、票面利率:第一年 0.10%、第二年 0.20%、第三年 ...
突发!闻泰科技高层集体辞职!
国芯网· 2025-07-16 22:31
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秋红、职工代表董事兼副总裁董波涛、董事谢国声、董事会秘书高雨因工作变动集体辞职[1] - 辞职后张秋红仍暂代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责 谢国声暂留董事职务直至新董事就任[5] - 财务总监张彦茹暂代董事会秘书职责 沈新佳女士暂代总裁职责[4][5] 战略转型 - 公司业务结构将因重大资产(ODM相关资产)出售发生重大转变 战略重心全面聚焦半导体业务[3] - 计划引入半导体领域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 以强化业务战略指导[3] 新任管理层背景 - 提名杨沐(安世半导体战略高级总监)和庄伟(安世半导体全球人力资源高级总监)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3][4] - 杨沐拥有富国银行投资分析及私募基金从业背景 2019年加入公司投资部门[4] - 庄伟具备恩智浦、安世半导体等企业HR管理经验 专注半导体行业人力资源[4] - 新任职工代表董事沈新佳拥有15年法律合规经验 曾任安世半导体亚太区法律负责人及CEO办公室首席事务官[5] 治理过渡安排 - 董事会成员暂由5人降至3人 需通过股东大会补选以满足《公司章程》要求[5] - 关键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职责由留任董事临时维持[5]
中证全指通信设备指数上涨0.19%,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天科技等
金融界· 2025-07-16 20:45
指数表现 - 中证全指通信设备指数7月16日上涨0.19%报7873.26点,成交额735.69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8.77%,近三个月上涨38.19%,年初至今上涨14.73% [1]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1000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59%,前五大为新易盛(15.08%)、中际旭创(13.59%)、中兴通讯(9.59%)、工业富联(9.5%)、天孚通信(3.77%) [1] - 样本证券来自通信设备领域,深交所占比66.81%,上交所占比33.19% [1] - 行业分布:通信服务82.08%,信息技术17.92% [2] 指数维护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个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特殊情况下会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并购分拆等情形按细则处理 [2] 跟踪基金 - 公募基金包括国泰、博时、天弘等旗下7只产品,含ETF及联接基金 [2]
砍掉584亿生意反而更赚钱?闻泰科技上半年净利润最高预增317%,四名高管集体“出走”
搜狐财经· 2025-07-16 17:19
高管变动与战略转型 - 闻泰科技四名高管集体辞职,包括董事长张秋红、职工代表董事兼副总裁董波涛、董事谢国声、董事会秘书高雨 [3] - 接任的三位高管均来自旗下半导体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包括杨沐、庄伟和沈新佳 [4] - 公司明确表示引入半导体领域专业人才是为半导体业务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4] - 高管变动标志着公司权力版图向半导体业务彻底倾斜 [5] 业务剥离与资产出售 - 公司决定剥离产品集成业务,全面聚焦半导体业务 [6] - 产品集成业务受实体清单影响,面临新项目订单难以承接、已接订单丢失等问题 [6] - 公司将9家标的公司股权和经营资产转让给立讯精密及其控股股东,交易涉及境内子公司股权及业务资产包已完成交割 [7][8] - 具体交易包括:嘉兴永瑞、上海闻泰电子和上海闻泰信息100%股权转让价款6.16亿元;昆明闻讯等公司100%股权转让涉及净资产4.43亿元,债权41.31亿元 [7][8]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35.98亿元,同比增长20.2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8.33亿元,同比下降339.83% [9] - 产品集成业务2024年营收584.31亿元,占比近八成,但毛利率仅2.7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9.98% [9][10] - 半导体业务2024年营收147.15亿元,毛利率37.47%,但收入仅占总营收20% [9][10][11]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亿元到5.85亿元,同比增加178%到317%,主要受益于半导体业务收入增长和产品集成业务剥离 [11] 未来挑战 - 公司半导体业务虽增长强劲,但规模仍待提升,需快速扩大体量以弥补剥离产品集成业务后的收入缺口 [11]
闻泰科技董事会“换血” 或旨在聚焦半导体业务
中国经营报· 2025-07-16 16:06
中经记者陈佳岚广州报道 随着产品集成业务关键子公司的剥离交割,转型中的闻泰科技(600745.SH)核心管理层也同步进行重 大调整。 7月14日晚间,闻泰科技连发两则重磅公告:一方面,公司核心管理层大换血,董事长兼总裁张秋红、 董事兼副总裁董波涛等4名董高监集体辞职,新团队接棒;另一方面,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 净利润3.9亿—5.85亿元,同比最高增长317%。 《中国经营报》记者留意到,此次闻泰科技董事会"换血"引入的杨沐、庄伟、沈新佳均来自安世半导 体,是为了弥补公司管理层缺乏半导体专业人才体系搭建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专业 决策能力。 消息公布次日闻泰科技股价仅微涨1.67%,市场仍处于观望状态。 记者就公司此次集中换血是否早有规划?安世系高管进入决策层,是否意味着"安世经验"将主导上市公 司决策?等相关问题邮件采访闻泰科技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核心高管集体辞职 闻泰科技发布的公告称,近日收到张秋红、董波涛、董事谢国声、董事会秘书高雨等4名董监高的书面 辞任报告。对于辞职原因,公告中称系"因工作变动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相关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闻泰科技成立 ...
突发公告!董事长、副总裁、董事、董秘集体辞职
新华网财经· 2025-07-16 15:10
高管变动 - 董事长兼总裁张秋红、职工代表董事兼副总裁董波涛、董事谢国声、董事会秘书高雨因工作变动辞去相关职务 [1][3] - 张秋红原定任期至2028年1月14日,董波涛和谢国声原定任期同样至2028年1月14日 [3] - 张秋红和谢国声将继续履行部分职责直至新任董事通过股东会审议 [8] 新管理层任命 - 提名杨沐和庄伟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两人均来自安世半导体 [6] - 杨沐现任安世半导体战略高级总监,曾任闻泰科技投资部投资副部长 [6] - 庄伟现任安世半导体全球人力资源高级总监 [6] - 沈新佳当选职工代表董事并担任副总裁,代为履行总裁职责 [7] - 沈新佳现任安世半导体CEO办公室首席事务官,拥有15年法律顾问经验 [7] - 财务总监张彦茹代为履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7] 战略转型 - 公司将完全退出产品集成业务领域,战略重心聚焦半导体业务 [3][10] - 已完成三家子公司的出售交割,减少产品集成业务亏损 [10] - 计划引入具有半导体专业背景的人员进入董事会 [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9亿元~5.85亿元,同比增长178%到317% [10] - 业绩增长原因: - 半导体业务收入增长,综合毛利率及净利率提升 [10] - 产品集成业务剥离出售完成交割 [10] - 2024年12月与立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出售9家标的公司股权和经营资产 [10] - 2025年7月境内子公司股权及业务资产包已完成交割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