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601398)
icon
搜索文档
基金托管牌照再纳新 中小银行展业仍需做好风险托底
新华网· 2025-08-12 14:29
行业格局与市场集中度 - 银行间基金托管总规模达26.24万亿元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垄断前十[1][4] -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托管规模位居前三 分别为3.87万亿元 3.63万亿元和2.68万亿元[4] - 市场集中度维持高位 头部银行持续占据优势地位 区域性银行规模差距悬殊[1][4] 资格准入与监管要求 - 基金托管资格需满足净资产不低于200亿元 设有专门部门 完善风控制度等硬性条件[3] - 目前共48家机构获资格 其中银行21家 含3家外资银行[2] - 监管审批保持严格标准 预计不会大幅放宽审查要求[3] 中小银行发展路径 - 区域性银行需发挥地方区位优势 加大与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合作力度[4] - 江苏银行以3382亿元托管规模位列区域性银行首位 但在全行业仅排第14名[4] - 需加强人才引进与技术投入 结合自身战略适度扩大规模[5] 业务价值与战略意义 - 托管资质代表机构实力获监管认可 有利于拓宽其他业务壮大自身体量[2] -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 可帮助银行拓展中间收入业务并提升业务多样性[2] - 银行相比券商具有更坚实的客户基础和渠道优势[2]
AI进军银行业 重新定义服务业态 科技公司盯上千亿“蛋糕”
新华网· 2025-08-12 14:29
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 - 金融科技重塑银行服务业态 银行网点客户光顾频次降低 智能客服成为标配 手机银行充当门面 [1][2] - 银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非接触银行服务模式推动用户习惯向线上迁移 线上交互频次和深度增加 [3] - 银行竞相增加科技投入 有银行高管提出金融科技投入上不封顶 [2] 智能客服应用现状 - 2021年末银行客服从业人数5.02万人 较2020年减少4200人 打破以往逐年递增态势 [3] - 智能客服应用场景拓宽至日常咨询 营销和催收领域 语音机器人可筛选意向客户并进行催收 [5] - 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达90.29% 离柜交易总额2572.82万亿元 同比增长11.46% [3] - 招商银行2021年通过AI替代人力超过6000人 [4] 银行科技投入数据 - 2020年A股上市银行信息科技投入2078亿元 同比增长25% [6] - 国有大行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总额956.86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7] - 工商银行科技投入238.19亿元(增长45.47%) 建设银行221.09亿元(增长25.38%) 农业银行183亿元(增长43.08%) [7] - 招商银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132.91亿元 同比增长11.58% 占营业收入4.37% [7] 金融科技应用领域 - 技术应用涵盖大数据 人工智能 云计算 区块链 5G 物联网等领域 [7] - 深度应用于金融基础设施 数字货币 私人银行 财富管理 供应链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等领域 [7] - AI+金融模式应用于风控模型训练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企业风险预警 贷后管理等环节 [7] - 招商银行推出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 提供财富管理综合服务 [7] 智能风控体系建设 - AI技术有效识别潜在风险 筑起反欺诈防火墙 [8] - 农业银行推进智能化风控平台建设 案防监测预警平台研发上线 [8] - 建设银行建立"全面智能 精准及时 主动前瞻"风控体系 [8] - 交通银行智慧风控预警模型准确率达85% [8] 科技公司市场机遇 - 2022年银行业AI总投入将超220亿元 银行业仍是主要需求方 [9] - 百融云创累计服务5700家金融机构 2021年营收16.23亿元(增长43%) 智能分析业务收入7.37亿元(增长38%) 精准营销收入4.22亿元(增长60%) [9] - 中小银行成为AI技术供应者竞相争夺的市场 桂林银行联合科大讯飞推出虚拟数字员工"小漓" [9][10] - 科技公司需提升专业水平 针对银行细分产品建立深刻理解才能获得银行青睐 [10]
支持实体经济,金融业晒出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1] - 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1] 金融机构信贷投放 - 工商银行2021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12万亿元 同比多增2433亿元 增量创同期新高[2] - 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 较上年增加3197亿元 高新技术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2] - 交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16%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90.90%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49.23%[2] - 邮储银行公司贷款余额2.2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3.96%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42.72%[2] - 邮储银行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000家 民营企业贷款新发放占比提高4.70个百分点[2]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在零售信贷领域加大三农涉农和普惠小微贷款投放 同时增加信用卡和消费贷投放[3] - 交通银行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30%[6]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6.2万亿元 新增9130亿元 增速17.2% 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达36%[7] - 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722.9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2.52% 增速超上年度的30.20%[7] 风险防范与化解 - 中国信达累计收购金融不良资产本息7400多亿元 公开批量转让市场份额超30%[4] - 中国信达累计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260亿元 将业务拓展向各类企业[4] - 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有23家保险公司加入 保障境外项目总规模超160亿元[4] - 上海证券交易所免收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初费和年费 减免数据中心专线及机柜费[5] 战略项目投资与服务 - 中国人寿服务雄安新区投资存量规模近280亿元 为安置房提供风险保障超200亿元[7] - 中国人寿累计为雄安新区企事业单位工程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近800亿元[7] - 中信证券联合推出中债中信证券ESG优选信用债指数 并推出挂钩该指数的收益凭证产品[7]
国有六大行豪爽分红3822亿元回馈股东 股息率大幅跑赢银行理财收益率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分红总额 - 国有六大行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达3821.93亿元 较2020年3418.17亿元增长403.76亿元 增幅11.81% [1][2] - 工商银行分红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达1045.34亿元 [2] -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红金额分别为910.04亿元、723.76亿元、650.60亿元、263.63亿元和228.56亿元 [2] 分红政策 - 国有六大行均采用现金分红方式 未选择送红股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3] - 现金分红比例全部维持在30%及以上 与业绩增长幅度基本同步 [3] - 分红方案需经股东大会批准 预计7月开始派息 [3] 股息率表现 - 交通银行股息率达7.70% 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为7.25%和7.03% 邮储银行最低为4.85% [4] - 六大行股息率全面超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2021年银行理财最高收益率3.97% 12月平均收益率3.40%) [4] - 建设银行董事长表示长期股息率已超过同期银行理财产品 [4] 资本管理 - 银行在分红时兼顾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 [5] - 利润留存是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主要途径 [5] - 通过科学运用分红政策实现内源性资本充实 支撑长期发展 [5]
18家上市银行 2021年绿色信贷超11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绿色信贷规模与增长 - 18家A股上市银行2021年绿色贷款余额合计超11万亿元 [1] - 4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万亿元 工商银行2.48万亿元 农业银行1.98万亿元 建设银行1.96万亿元 兴业银行1.39万亿元 [1] - 3家银行绿色贷款增速超100% 平安银行204.6% 中信银行140.75% 民生银行103.76% [1] 绿色信贷投放方向 - 主要投向基础设施 绿色交通 环保 水资源处理 风电项目 生态环境 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1] 银行绿色金融创新实践 - 邮储银行落地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2] - 邮储银行投资全国首单绿色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 [2] 绿色金融发展驱动力 - 双碳目标推动银行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2] - 金融机构环境责任将写入法律 [2] - 资源持续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 [2] 银行能力建设路径 - 完善绿色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3] - 加强环保部门 产业主体 咨询机构及同业合作 [3] - 借助金融科技推进绿色银行与数字银行一体化建设 [3]
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房贷怎么办?五大行回应来了!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五大行房贷延期还款政策 -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贷款客户提供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调整账单计划等服务支持[1] - 农行针对因疫情原因提出延后还款时间、减免罚息、消除逾期征信记录等诉求的客户提供关怀政策 客户可通过贷款经办行或客服中心咨询办理[1] - 中行出台一揽子保障政策包括手机银行线上还款、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付息、设置还款优惠期 重点支持上海、吉林等地区及确诊患者、隔离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暂时失去收入来源客户[1] 具体纾困措施 - 建行提供三类服务:最长28天短期延后还款且不影响征信 调整账单计划降低当期还款额 延长贷款总体期限降低分期还款额[2] - 交行允许确受疫情影响还款能力下降客户申请宽限期 重点针对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确诊患者、被隔离人员及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从业人员[2] - 建行截至2022年3月末累计为约100万户客户提供延后还款服务 涉及房贷金额超过4300亿元 今年以来在吉林地区为超过1150户客户办理该服务[2] 业务影响与征信处理 - 交行表示上海、深圳、吉林等地申请延期还款客户总体占比不高 目前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质量稳定优良 不良率保持低位运行[3] - 工行明确延期还款期间客户不列入违约客户名单 并提供征信保护[3] - 建行对符合条件客户实施征信保护措施 开通征信异议受理绿色通道保障客户权益[3]
为超过8200万家市场主体减免支付手续费超120亿元——银行减费让利惠企利民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支付手续费减免政策实施成效 - 自2021年9月30日政策实施以来累计为超过8200万家市场主体减免支付手续费120多亿元 [1] - 政策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5方面12条降费措施 [1] - 支付服务主体完成20.9万个营业网点价格公示并通过多渠道推送超1.3亿条次降费通知 [3] 国有银行减费让利具体举措 - 工商银行免费服务项目由109项增至149项并主动对困难小微企业免除或下调服务收费 [3] - 农业银行通过2.2万个网点、5万台多媒体设备及自助设备多维度宣传降费政策 [2] - 农业银行强调减费让利与盈利增长存在辩证关系且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2] 金融科技赋能精准降费 - 通过动态识别机制累计识别小微企业4600余万户并建立误收费容错快速退费机制 [4] - 民生银行通过系统改造实现自动化处理降费项目累计降费2.62亿元惠及64.7万户小微企业 [4] - 兴业银行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提升开户效率并推出简易账户服务 [5] 区域性银行抗疫特色服务 -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疫情期间为水果批发企业办理跨境汇款近百笔金额超5000万元 [6] - 该行为近5万户企业减免四大类11项结算费用并为外贸企业减免跨境汇款手续费约15万元 [6] - 通过线上化结算和远程运维保障疫情期间企业支付活动连续性 [6] 商业银行自主扩面让利 - 兴业银行将小微企业减免项目扩大至所有企业客户监管规定项目减费2.4亿元自主减费540万元 [7] - 政策惠及31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覆盖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2月底期间 [7] - 行业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受访市场主体对降费政策执行情况表示满意 [7] 支付行业国际比较 - 中国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收费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市场竞争形成市场调节价为主定价模式 [1]
银行业在服务实体中提质增效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上市银行业绩表现 - 截至4月11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24家披露2021年业绩,全部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正增长,其中20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 [1]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增幅均达两位数,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增幅居前,分别为18.65%、12.28%和11.89% [3]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净利润总额位列前三,分别达3483亿元、3025亿元和2411亿元 [3] -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净利润增幅均超20%,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增幅仅为2.75%和0.21% [4]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收入4058亿元,个人金融业务收入3996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均突破1万亿元 [2] - 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48万亿元,主承销绿色债券636.3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约1.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784.48亿元,同比增长52.5% [2] - 建设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8.1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5% [3] - 建设银行基础设施、制造业中长期、民营企业、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91%、29.24%、15.21%和35.61% [3] 数字化转型进展 - 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259.87亿元,占营业收入2.76%,建设银行投入235.76亿元,农业银行投入205.32亿元,中国银行投入186.18亿元,邮储银行投入100.30亿元,交通银行投入87.50亿元 [5] - 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同比增长23.60%,增幅最高 [5] - 中国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同比增长18%,企业网银和企业手机银行交易客户分别增长24%和114% [6] -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线上业务余额突破千亿元,企业网银客户快速增长至555万 [7]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苏州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2020年末1.36%升至6.65%,增加5.29个百分点 [8] - 建设银行境内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7300.87亿元,增幅6.19%,不良率1.85%,较上年末上升0.54个百分点 [8] - 建设银行住房租赁贷款余额1334.61亿元,同比增长60.02%,住房租赁平台覆盖全国96%地级及以上行政区 [9] - 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下滑,江阴银行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下降 [9]
政策“组合拳”降低融资成本 部分银行存款利率微幅下调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存款利率下调情况 - 多家银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普遍下调10基点 [1] - 农业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降至3.15% 大额存单年利率降至3.25% [2] - 工商银行2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从2.6%降至2.5% 3年期从3.25%降至3.15% [2] - 光大银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基点 3年期年利率降至3.4% [2] - 邮储银行3月已下调利率 5万元起存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3.25% [3] 大额存单销售状况 - 利率稍高的大额存单销售非常紧俏 额度非常有限 [2] - 光大银行上周发行的3.5%年利率大额存单已售罄 新发行利率降至3.4% [2] - 客户集中转移资金抢购高利率产品 光大银行3年期3.4%产品购买需求旺盛 [2] 政策组合拳助力融资成本下降 - 存款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提高让利实体经济能力 [1][4] - 央行4月25日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 [4] - 国务院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 释放更多资本增加信贷风险资产额度 [4] - 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 保持银行合理盈利能力实现资本内生补充 [4]
挖掘新项目 主动对接需求 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路径明确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扩大信贷投放信号 - 监管部门释放扩大信贷投放信号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要求各类型银行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稳定经济 [1][2] - 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通过债券发行募资长期资本 更适合开展政策性项目投资和长周期项目投资 [2] - 国有大型银行今年新增普惠小微贷款目标1.6万亿元 地方法人银行需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及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目标 [2] 银行信贷投放目标 - 多家银行包括中行 农行 光大银行将今年贷款增长目标定在10%以上 [2] - 大型商业银行需主动发力多作贡献 股份制银行需充分挖掘潜力 大型城商行需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信贷支持 [2] - 监管部门部署降低拨备覆盖率 要求大型银行有序制定降低计划以腾出更多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4] 信贷需求与资金滞留问题 - 4月以来信贷需求较弱导致大量流动性淤积在银行间市场 短端资金利率明显低于政策利率 [3] - 企业和居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due to疫情多点散发 银行缺少新项目且放贷谨慎 due to部分领域信用风险上升 [3] - 预计5月信贷规模缓慢回升 需通过激发实体融资需求和提高信贷投放力度改善资金淤积问题 [3][4] 信贷投向重点领域 - 信贷将主要流向中小微企业 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5] - 绿色发展 and科技创新是调结构重点 央行已出台专项再贷款支持工具 [5] - 能源保供旨在引导PPI同比下行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水利基建是基建投资稳增长重点领域 [5] 银行具体投向安排 - 工商银行将强化对稳投资的有效支持 提前对接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对县城城镇化建设的支持 [6] - 资金将更精准支持制造业 小微企业 粮食安全 能源安全 外资外贸等领域 引导流向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 [6] - 针对小微企业的支小再贷款规模持续扩大 支持工具不断创新以优化贷款投向结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