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庆银行(601963)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银行收盘下跌1.18%,滚动市盈率7.26倍,总市值377.69亿元
金融界· 2025-07-16 18:18
市场表现与估值 - 7月16日收盘价10.87元,单日下跌1.18%,滚动市盈率7.26倍,总市值377.69亿元 [1] - 行业平均市盈率7.49倍,行业中值6.84倍,公司在银行行业PE排名第28位 [1] - 市净率0.70倍,低于行业平均0.77倍和行业中值0.65倍 [3]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29家机构持仓,其中基金24家,其他机构5家 [1] - 机构合计持股12.03亿股,持股市值116.82亿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银行业务及金融服务,产品包括公司银行、普惠金融、个人银行、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贸易金融 [2] 近期荣誉与认证 - 2024年1月获工信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提升优秀案例"和中国标准化协会4A级认证(全国首家初次参评即获) [2] - 2024年1月获《零售银行》杂志"十佳财富管理新锐奖" [2] - 2024年3月获重庆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先进单位" [2] - 2024年4月获人行重庆营管部支付系统运行维护"先进集体" [2] - 2024年5月在中国信通院算法大赛中获"卓越方案"和"优秀方案" [2] - 2024年6月企业融资服务项目成为重庆首个通过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验收的"出盒"项目 [2] - 2024年9月获评城商银行强农典型案例、银行业ESG年度普惠金融典范案例、重庆金融业网络安全竞赛一等奖 [2] - 2024年9月获中国基金报"优秀固收类理财银行" [2] - 2024年10月连续第五年获DAMA中国"数据治理创新奖" [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5.81亿元,同比增长5.30% [3]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6.24亿元,同比增长5.33% [3] 同业比较 - 总市值在可比银行中排名居中,低于平安银行(2452.91亿元)、光大银行(2546.59亿元)等全国性银行,但高于部分区域性银行如苏农银行(112.63亿元) [3] - 市盈率高于贵阳银行(4.89倍)、华夏银行(4.93倍)等同业 [3]
重庆银行(601963) - H股公告-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2025-07-16 17:30
公司管理层 - 公司执行董事长为杨秀明,行长为高嵩[3] - 公司副董事长为黄汉兴[3] 董事会委员会 - 董事会设有八个专门委员会[5] - 杨秀明任战略与创新委员会主任委员[5] - 高嵩任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5] - 侯曦蒙任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5] - 黄汉兴任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5] - 朱燕建任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5] - 汪钦琳任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5] - 刘瑞晗任信息科技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5]
重庆银行(601963) - 关于董事任职的公告
2025-07-16 16:00
董事会变动 - 公司2025年7月15日收到董事任职资格批复[2] - 付巍、周宗成、余华担任董事任期至第七届董事会届满[2] 公告信息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7月16日[3]
刚刚,熔断!飙涨220%!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12:54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报3500.62点跌0.12% 深证成指涨0.11% 创业板指涨0.36% [2] - 全市场半日成交额9270亿元较上日明显缩量 3534只个股上涨1636只个股下跌 [3] - 大金融板块拖累沪指回落 银行保险板块集体走低 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传统行业不振 [3] - 通信板块延续涨势 光芯片高速铜连接宇树机器人等概念股表现强势 [3] 板块及概念表现 - Wind热门概念指数中动物保健涨3.17% 稀土涨2.45% 宇树机器人涨2.17% 高速铜连接涨2.18% [4] - 银行板块跌1.29% 保险板块跌1.54% 光伏玻璃跌0.75% 工业金属跌0.87% [4] - 港股恒生指数涨0.28% 恒生科技指数涨0.61% 恒生国企指数涨0.38% [5] - 港股消费板块回暖 安踏体育涨2.73%领涨恒指成份股 携程集团-S涨2.57% 阿里健康涨2.41% [6] 银行及保险板块动态 - 银行股全盘下跌 厦门银行跌3.86% 齐鲁银行跌2.89% 贵阳银行跌2.62% [9] - 保险巨头集体走低 新华保险跌2.69% 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均跌超1% [8] - 中国人寿计划减持5078.94万股杭州银行股份 市场解读为银行股到顶信号 [10] -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银行板块受益于核心资产重估和化债对资产质量的修复 行情有望持续 [10] 新股及复牌表现 - N华新盘中最高涨219.81%至10.17元/股 午间收盘涨132.08% 总市值3024亿元 [12][15] - 华电新能公开发行49.69亿股 募集资金181.71亿元 用于风光大基地等项目 [15] - 港股威雅利复牌后盘中飙涨918.4%至33.2港元/股 午间收盘涨237.42% [17][18] - 威雅利完成认购事项 公众持股比例增至25.06% 符合港股最低公众持股量规定 [18]
“红包雨”来了!30余家上市行年度分红“到账”,哪家出手最阔绰?
新浪财经· 2025-07-16 08:40
A股上市银行2024年度分红情况 - 2024年7月以来A股上市银行迎来分红高峰期,已有三十余家完成年度分红,另有数家银行发布分红派息实施公告 [1][3][4]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总派息额位居上市行之首,民生银行派发现金红利约84.06亿元 [1][3] - 招商银行向全体A股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000元,合计派发504.40亿元,其中A股现金红利达412.58亿元 [4] - 六大国有银行2024全年累计分红金额合计超过4200亿元,较上年有所提高 [2][4] - 工商银行1097.73亿元 [4][6] - 建设银行1007.54亿元 [4][6] - 农业银行846.61亿元 [4][5][6] - 中国银行713.60亿元 [4][6] - 交通银行281.46亿元 [4][6] - 邮储银行259.41亿元 [4][6] 银行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银行板块表现亮眼,浦发银行以34.89%累计涨幅居首,青岛银行以32.43%涨幅紧随其后 [12] - 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等8家银行上半年累计涨幅均超过20% [12] - 国有大行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上半年涨幅均超过12% [13] - 部分银行表现相对靠后,如郑州银行上半年累计下跌1.9%,邮储银行、兰州银行、华夏银行累计涨幅不足5% [13] 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 多家上市银行已启动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包括招商银行、沪农商行、杭州银行、长沙银行、常熟银行等 [1][7][8] - 长沙银行拟以2025年半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限进行中期分红 [8] - 常熟银行已审议通过《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8] - 杭州银行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制定并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8] - 沪农商行2024年已首次实施中期分红,现拟安排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9] - 招商银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计划,系该行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10] 股东增持情况 - 华夏银行部分董事、监事等计划增持不低于3000万元股份,因定期报告窗口期与二级市场波动等因素暂未实施 [13] - 成都银行因股价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等因素,股东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成都欣天颐尚未增持股份 [14][15]
重庆银行收盘下跌1.86%,滚动市盈率7.39倍,总市值384.29亿元
金融界· 2025-07-11 18:21
股价与估值表现 - 7月11日收盘价11.06元,单日下跌1.86%,总市值384.29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为7.39倍,低于行业平均7.56倍但高于行业中值6.86倍,在行业内排名第28位 [1][3] - 市净率0.72倍,低于行业平均0.78倍和行业中值0.66倍 [3]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29家机构持仓,包括24家基金和5家其他机构 [1] - 合计持股12.03亿股,持股市值达116.82亿元 [1] 主营业务与获奖情况 - 主营业务涵盖公司银行、普惠金融、个人银行、金融市场、投资银行及贸易金融 [2] - 2024年1月获工信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提升优秀案例"及全国首个金融机构4A级良好行为认证 [2] - 2024年1月获《零售银行》杂志"十佳财富管理新锐奖",3月获重庆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先进单位" [2] - 2024年4月获人行重庆营管部支付系统运维"先进集体",5月获中国信通院"卓越方案"和"优秀方案" [2] - 2024年6月企业融资服务项目成为人行重庆分行首个验收成功的金融科技创新"出盒"项目 [2] - 2024年9月获评城商银行强农典型案例、ESG普惠金融典范案例及重庆金融业网络安全竞赛一等奖 [2] - 2024年9月获中国基金报"优秀固收类理财银行",10月连续第五年获DAMA中国"数据治理创新奖"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5.81亿元,同比增长5.30% [3] - 同期净利润16.24亿元,同比增长5.33% [3] 同业比较 - 总市值384.29亿元,低于行业平均3813.81亿元和行业中值985.16亿元 [3] - PE(TTM)7.39倍高于华夏银行(4.95倍)、贵阳银行(4.96倍)等,低于常熟银行(6.30倍) [3] - 市净率0.72倍低于平安银行(0.57倍)、北京银行(0.54倍)等 [3]
【脱水研报】与优秀区域性银行同行—变革深化与长期资金双轮驱动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11 15:25
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 - 银行业发展呈现"哑铃式"分化格局,区域性银行凭借深耕当地、人熟地熟优势与全国性银行错位竞争,有望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脱颖而出 [1] - 中小银行的经营特色由区域环境与经营战略共同决定,筛选优质银行需重点关注区域客群及资产负债结构 [1] - 区域性银行"出身决定命运、管理决定出路",优质区域布局和稳定管理层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5] 区域性银行评估框架 - **区域维度**:需考察地方税收贡献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财政自给率、土地财政依赖度、区域债务压力、不良压力、产业结构等指标 [2] - **资产端**:关注贷款占比、投放结构(如房地产贷款占比)、异地贷款规模、资产获取能力(贷款增速)、定价能力(资产收益率)、集中度等 [2] - **负债端**:评估存款占比、存款增速、存款结构(零售/对公)、揽储成本、存贷比及流动性指标(LCR/NSFR) [2] - **报表盈利稳定性**:核心指标包括不良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ROA/ROE及净利润增速 [2] - **辅助观察项**:股东结构、管理层背景、关联交易、股权稳定性及监管处罚记录 [2] 银行板块重估逻辑 - 核心驱动力包括中长期资金增配(险资、国家队)、系统性风险担忧消退、ROE稳定性被低估 [7] - 当前A股银行股息率超4%,较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溢价2pct,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7] - 上市银行ROE稳定在10%,显著高于全A非金融企业(6.7%),但PE仅6.5倍(全行业最低),估值修复具备必然性 [11][12] 投资策略 - 聚焦两类银行:1)无历史包袱、拨备充足、成长性强的优质区域性银行(高ROE标的) 2)盈利稳定、高股息、指数权重高的银行(底部反转逻辑) [13] - 案例验证:苏州银行市值从200亿增至400亿(年化收益率15%),重庆银行推荐后跑赢行业指数10pct并累计上涨22% [14] 研究团队成果 - 团队长期深耕区域性银行研究,2021年首发苏州银行深度报告,2024-2025年连续推荐重庆银行并取得显著超额收益 [14] - 历史报告覆盖区域银行成长性、风险化解及估值重估主题 [17]
银行“杀疯了”!这些主题基金大赚特赚!基金、牛股名单火线揭晓!
私募排排网· 2025-07-11 11:18
银行板块行情分析 - 银行板块年内涨幅超过20%,显著跑赢沪深300和上证指数等主流指数 [3] - 板块连续三个月拉出大阳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权重股领涨 [3] - 板块静态PB仅为0.67倍,处于历史低分位水平,安全边际充分 [6] 银行股上涨驱动因素 - **基本面改善**:资产质量显著提升,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持续修复,上市银行营收增速有望改善 [4] - **资金面推动**:保险资金因10年期国债利率跌破2%面临资产荒,年增量入市资金超3500亿元,银行股因高股息特性成为配置重点 [4] - **公募基金增持**:主动型基金银行持仓比例从3.72%提升至4.00%,低配修复带来增量资金 [5] 银行股涨幅及估值表现 - TOP20银行股平均收益27.62%,6只涨幅超30%,厦门银行以38.85%领涨 [9] - 股息率分化明显,重庆银行、长沙银行、民生银行股息率超6%,部分银行不足3% [10] - 市净率均值0.72,民生银行最低(0.41),招商银行最高(1.12) [11] 银行主题基金表现 - TOP20银行主题基金上榜门槛19.08%,7只收益超20% [13] - 刘重杰管理的两只港股银行主题基金分别以26.63%、23.30%收益居前,港股银行股权重占比40% [13] - 银行ETF易方达、天弘、南方等ETF收益均超20% [14]
银行深度:历次存款整改和利率下调回顾与复盘
中邮证券· 2025-07-08 17:44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核心观点 - 存款利率整改和下调可推动利率市场化与政策传导,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与社会融资成本,历次调整对存款市场和金融产品影响各异,三季度定期存款到期量或较大,部分到期存款可能流向非银机构、权益市场和长久期债券,可关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带来的净息差修复机会和国有银行股息率提升配置价值 [4][7] 各部分总结 存款利率整改和下调的原因 - 推动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避免存款市场与货币市场分割,优化存款利率与存款基准利率的刚性绑定,与债券、信贷等市场利率联动 [14] - 规范存款市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通“政策利率→市场利率→实体利率”链条传导梗阻点 [15] - 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通过重塑银行负债成本结构和打通利率传导链条,将货币政策信号精准渗透至实体经济 [15] 历次存款整改和利率下调回顾 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建立前的整改和调整 - 2019 - 2020年压降活期/定期存款靠档计息等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余额从15.4万亿元压降至零 [5][21] - 2021年6月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将“倍数定价”改为“基点定价”,四大行与中小银行加点上限差异化设定 [5][22] 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建立后的整改和调整 - 2022年4月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参考债券与信贷市场利率定价,随后开启多轮挂牌利率下调,长期存款降幅大于短期 [5][23] - 2024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高息揽储,规范对公存款定价,11月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纳入自律管理,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 [5][31][35] 影响回顾 - 2019 - 2020年创新存款整改,结构性存款余额大幅下降,理财规模和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净增 [37] - 2021年6月存款自律上限调整,活期、定期存款同比少增,理财规模、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增量表现好于上年同期,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少增 [38] - 2022年4月建立市场化调节机制,银行活期、定期存款同比小幅多增,理财规模同比少增,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增量明显 [42] - 2022年9月下调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多增,理财、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均呈现明显少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基本持平 [45] - 2023年5月下调协定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大型银行和中小行活期存款呈现明显净流出,大型银行定期同比多增,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少增,理财增量基本持平上年,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同比多增,纯债基金同比少增,货币基金同比多增 [48] - 2023年6月下调部分品种存款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行活期存款同比大幅少增,定期存款大幅同比多增,理财规模同比少增,纯债基金增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和货币基金增量同比多增 [50] - 2023年9月下调中长期限存款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行活期存款同比少增,定期存款大幅同比多增,理财规模同比多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纯债基金同比多增,货币基金同比少增 [53] - 2023年12月下调协定、通知和全部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存款情况分化,理财规模同比多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较上年同期多增,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份额明显大幅多增 [54] - 2024年手工补息整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活期存款同比多流出,大型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少增,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多增,理财规模同比多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份额均同比多增 [58] - 2024年7月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不同银行类型资金迁移较为明显,存款脱媒现象较弱,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小幅多增,理财、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增量表现均差于上年同期 [61] - 2024年10月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存款规模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理财规模同比小幅多增,纯债基金份额同比少增,货币基金份额同比多增,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62] - 2024年11月非银同业活期纳入自律管理+新增利率调整兜底条款,主要冲击银行非银存款,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活期存款分别同比多增,大型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少增,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多增,理财规模净流出较上年少,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纯债基金同比多增,货币基金负增 [64] - 2025年5月存款利率下调,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活期存款明显同比多增,定期存款小幅负增或同比少增,理财规模和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增量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纯债基金增量同比少增,货币基金同比多增 [66] 三季度存款到期及影响展望 - 今年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概率较大,下调前集中冲量概率较大 [69] - 银行定期类存款在一季度和三季度到期量较大,最高有近10%的到期存款可能流向非银机构,银行一般存款流向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概率较大,高股息银行股和长久期债券或受青睐 [72] 投资建议 - 关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带来的净息差修复机会,相关标的为交通银行、重庆银行、成都银行 [7] - 关注国有银行调整后股息率提升配置价值,相关标的为交通银行、建设银行 [7]
17家银行宣布:不再设立
金融时报· 2025-07-07 19:38
银行业监事会改革进展 - 新《公司法》实施一年来已有17家上市银行撤销监事会 [1][5] - 国有大行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于6月27日股东大会通过撤销监事会议案 [1] - 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已通过撤销议案待监管核准 [1] - 城商行重庆银行、渝农商行、北京银行及农商行泸州银行相继加入改革阵营 [2][5] 政策驱动因素 - 2024年7月实施的新《公司法》允许董事会设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职能 [6]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衔接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选择审计委员会模式 [7] - 改革旨在降低管理成本并提升治理灵活性 [7] 职能承接机制 - 审计委员会将承接财务检查、内控评估及董事高管监督等原监事会职权 [7] - 重庆银行、渝农商行等拟修订公司章程删除监事会相关条款 [1][2] 实践挑战 - 审计委员会由董事组成可能面临自我监督的角色冲突问题 [8] - 专家指出需探索如何确保审计委员会监督的独立性与有效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