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银行(601988)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中报观|超17家银行将派发2375亿“红包”,国有大行成绝对主力
北京商报· 2025-08-31 21:55
核心观点 - 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总额达2375.4亿元 国有六大行以2046.57亿元成为绝对主力 行业呈现"主力领跑、梯队跟进、部分暂歇"的分化格局 [1][3] - 银行分红本质是资本充足率、业务扩张需求、监管要求与股东回报诉求的综合权衡结果 [1][8] 分红总额及格局 - 17家银行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总额2375.4亿元 [1][3] - 国有六大行分红2046.57亿元 占17家银行总分红额的86% [3] - 工商银行分红503.96亿元领跑 每10股派1.414元 [3] - 建设银行分红486.05亿元 每10股派1.858元 [3] - 农业银行分红418.23亿元 每10股派1.195元 [3] - 中国银行分红352.50亿元 每10股派1.094元 [3] - 邮储银行分红147.72亿元 每10股派1.23元 [3] - 交通银行分红138.11亿元 每10股派1.563元 [3] 股份制银行分红情况 - 4家股份行公布中期分红计划 [4] - 中信银行分红104.61亿元 每10股派1.88元 中期分红比例提升至30.7% [4] - 民生银行分红59.54亿元 每10股派1.36元 [4] - 平安银行分红45.80亿元 每10股派2.36元 [4] - 华夏银行分红15.91亿元 每10股派1元 [4] 城农商行分红情况 - 7家城农商行官宣中期分红 [5] - 宁波银行每10股派3元 分红金额19.81亿元 [5] - 上海银行每10股派3元 分红金额42.63亿元 [5] - 上海农商行分红23.24亿元 [5] - 长沙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 派发8.04亿元 [5] - 常熟农商行每10股派1.5元 [5] - 张家港农商行每10股派1元 [5] - 苏州农商行每10股派0.9元 [5] 推进中分红计划 - 招商银行明确以半年度净利润的35%用于现金分红 [6] - 南京银行、江苏银行、齐鲁银行、苏州银行、兰州银行、重庆农商行、紫金农商行等多家银行通过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制定中期分红方案 [6] 暂不分红银行情况 - 浦发银行、郑州银行、青岛农商行明确2025年上半年暂不分红 [7] - 贵阳银行表示暂无中期分红安排 [7] 分红能力影响因素 - 资产质量与经营能力是分红核心基础 [7] - 监管要求的资本预留是硬性前提 核心一级资本等指标必须达标 [7] - 需响应中小投资者预期回报诉求 [7] - 业绩压力及补充资本金需求是部分银行暂不分红的主要原因 [8] 分红与经营平衡 - 银行需综合考量资本充足水平、业务发展投入、监管要求及股东回报期望 [8] - 持续高分红有助于提升市场形象和股东信任 但过度分红可能制约内源性资本积累 [8] - 持续分红体现经营稳定性 吸引投资者关注 为再融资提供支撑 [9] - 银行需在短期投资者回报与长期经营稳健性之间寻找平衡 [9]
13家银行个人存款同比仍增11.9万亿,定期化趋势未显著缓解
第一财经· 2025-08-31 20:40
存款规模与结构变化 - 13家主要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合计187.4万亿元 同比增加13.78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7.46万亿元[4] - 个人存款余额合计112.07万亿元 同比增加11.9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多增2.69万亿元[4] - 工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9.83万亿元 同比增加2.31万亿元 农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20.16万亿元 同比增加2.3万亿元[4] - 定期存款占比达59.7% 较2024年上半年有所提升 10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出现上升[9] 存款成本与定价趋势 - 存款平均成本率1.61% 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34BP[2][12] - 邮储银行和招商银行存款成本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分别为1.23%和1.26%[12] - 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5家银行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超35BP 最高降幅达42BP[12] - 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 预计2025年国有行/股份行负债成本将下降17BP/16BP[11]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去年年末增长约7000亿元[6] - 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6] - 1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3804.53亿元 同比增长3.18%[6] - 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收入增长62.3% 理财代销和基金收入增加推动中收增长[6] 净息差表现与影响因素 -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13家银行平均净息差1.5% 同比下降12BP[2][15] - 国有大行净息差普遍降至1.5%及以下 邮储银行1.7%为最高但同比下降21BP[16] - 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48BP[17] - 二季度息差降幅趋缓 重定价一次性影响逐步消退[18] 负债端主动管理措施 - 邮储银行发展低成本同业活期存款 同业存款超1200亿元[12] - 邮储银行自营存款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 创历史新高[12] - 多家银行明确将负债成本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方向[13]
拆解大行半年报:息差降幅边际收窄,非息收入贡献大增
第一财经· 2025-08-31 19:29
核心观点 - 六大行上半年业绩下行压力缓解 营收合计1.83万亿元同比增长 归母净利润6825.24亿元基本持平 非息收入成为重要业绩支撑[1] -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至1.32万亿元 净息差持续承压 但降幅边际收窄[3][12] - 债券投资收益显著增长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回暖 有效对冲利息收入下滑影响[8][11] - 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六大行合计计提减值准备4227亿元同比增加220亿元[5] 营收表现 - 六大行营收全部实现正增长 合计1.8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1.8万亿元提升[1] - 中国银行以3.76%增速领跑 建设银行2.15% 工商银行1.57%位列二三位[2] - 农业银行营收3699.37亿元增0.85% 邮储银行1794.46亿元增1.50% 交通银行1333.68亿元增0.77%[3] 净利润表现 - 归母净利润分化明显 三家正增长三家负增长 总体6825.24亿元基本持平去年6833.88亿元[1] - 农业银行以2.66%增速领先 交通银行1.61% 邮储银行0.85%保持增长[2] - 工商银行降1.39% 建设银行降1.37% 中国银行降0.85%[2] 利息收入分析 - 利息净收入1.32万亿元同比下降2% 仅交通银行实现1.2%正增长[3] - 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降幅最大达5.27% 建设银行降3.16% 农业银行降2.88% 邮储银行降2.67%[3] - 净息差持续下行 邮储银行1.70%保持最高 建设银行1.40% 工商银行1.30% 农业银行1.32% 中国银行1.26% 交通银行1.21%[5] - 贷款收益率下降是主因 中国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减少396.65亿元降10.47%[4] 非息收入表现 - 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增长明显 工商银行投资利息收入1905.67亿元同比增6.5%[9] - 农业银行债券投资利息收入1821.15亿元增54.15亿元 中国银行金融投资利息收入1155.27亿元增8.93%[10] - 建设银行金融投资利息收入1501.46亿元增4.65%[10] 投资收益亮点 - 工商银行投资收益大增52% 农业银行投资收益增53% 中国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增42%[9][10] - 建设银行投资收益大幅增长217% 主因债券和权益投资处置收益增加[10] - 财政部恢复征收债券利息增值税 建设银行表示影响偏中性且政府债券占比近80%[10] 手续费收入回暖 - 4家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正增长 邮储银行增11.59% 农业银行增10.07% 中国银行增9.17% 建设银行增4.02%[11] - 工商银行手续费收入670.20亿元降0.57% 交通银行204.58亿元降2.58% 但降幅明显收窄[11] - 对比2024年上半年整体下行近10% 今年显著改善[11] 拨备计提变化 - 六大行计提减值准备4227亿元同比增220亿元 结束多年下降趋势[5] - 邮储银行计提217.19亿元大增34.62% 建设银行1076.62亿元增22.85%[7] - 邮储银行贷款减值损失约230亿元同比增73亿元 主因贷款规模增长及审慎风险管理[6] 息差趋势展望 - 净息差降幅边际收窄 二季度单季下行不超过3BP[12] - 管理层普遍预期下半年息差边际企稳 降幅进一步收窄[13][14][15] - 工商银行强调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措施维持降幅收窄态势[13] - 农业银行预计贷款收息率仍有压力但存款重定价将释放效能[14] - 交通银行指出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效应将逐步显现[15]
42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营收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六大行将分红超2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8-31 17:23
行业整体业绩 - 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1% [1] - 行业归母净利润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 [1] - 上市银行经营效益平稳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非息收入贡献提升推动收入结构从"单一息差"转向"多元收入" [3] 六大行业绩表现 - 六大行合计营收1.8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3][4] - 归母净利润合计6825.24亿元,同比微降0.13% [4] - 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 [3] - 工商银行营收4090.82亿元(同比+1.8%),建设银行营收3859.05亿元(同比+2.95%),中国银行营收3290.03亿元(同比+3.76%)增速领先 [4] -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6.43%,成为营收增长核心动力 [5] 资产规模与结构 - 六大行资产规模合计2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 [6] - 工商银行资产规模达52万亿元,保持同业引领地位 [6] - 除民生银行外,主要股份行资产规模均保持正增长,招商银行资产规模12.66万亿元仅次于交行 [6] 分红与股东回报 - 六大行中期现金分红总额2046.57亿元 [1][7] - 工商银行分红503.96亿元(每10股派1.414元),分红总额位居上市银行之首 [7] 银行业薪酬状况 - 260万银行从业人员上半年平均薪酬18.1万元,月薪3.02万元,同比月薪上涨214元 [9] - 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薪酬领先:招商银行人均月薪5.05万元位居榜首,南京银行4.82万元,宁波银行4.54万元 [9][10] - 六大行人均月薪均超2万元:中国银行2.82万元、交通银行2.75万元、工商银行2.63万元、建设银行2.62万元、农业银行2.52万元、邮储银行2.49万元 [11][12] - 农业银行县域网点占比56.6%,明确提出薪酬资源向基层员工倾斜 [13] - 工商银行同步强调加强薪酬资源向基层倾斜,激发经营活力 [13]
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夜连发公告,释放什么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31 16:46
银行资本运作 - 中国银行发行400亿元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前5年票面利率2.16% [4] - 农业银行全额赎回350亿元永续债 原票面利率4.39% 第6年起需上浮300个基点 [7] - 银行通过"借新还旧"优化负债结构 农业银行旧债持有成本超7% 新债利率仅2.16% 每年可节省数十亿元利息支出 [7] 保险资金动向 - 险资年内举牌上市公司近30次 其中7家为银行 创历史新高 [4][9] - 平安、国寿、太保等保险巨头增持工行、农行、交行等银行股份 [9] - 农业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846.61亿元 分红率超30% [9] 市场估值与利率环境 - 农业银行市净率0.86倍 中国银行市净率0.62倍 [9] - 央行多次降息致市场利率持续下行 银行抓住窗口期锁定低成本资金 [5] - 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约2% 银行发债成本与存款利率基本持平 [4] 行业战略调整 - 银行业主动优化负债结构以应对存贷利差收窄挑战 [7][11] - 险资因"资产荒"转向低估值高分红银行股寻求稳定收益 [9][11] - 银行与保险形成资金供需协同 银行需长期稳定资金 保险需优质投资标的 [11]
个人消费贷贴息明日开闸,贷30万元最多可享贴息3000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16:23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实施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1]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2] - 贴息资金通过贷款结息时直接扣减利息方式发放 无需额外申请流程[11][12] 银行产品与推广策略 - 中国银行推广中银E贷、随心智贷产品 并提供50元微信立减金签约激励[3] - 建设银行通过快贷、建易贷产品提供最高3000元财政贴息[5] - 浦发银行支持i车贷、浦闪贷产品贴息[6] 华夏银行覆盖龙e贷、菁英贷产品[7] - 交通银行贴息产品包括惠民贷系列、交享贷、交银车贷等9类产品 但第三方平台申请的惠民贷暂不支持[7] - 中信银行覆盖房抵消费贷、信秒贷、汽车消费贷等自营产品 平台合作类贷款(如花呗、借呗)贴息方案未落实[8] 业务办理机制 - 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并执行贴息 未识别部分可通过提供发票申请人工审核[10] - 存量客户在政策实施期间提款的未提款部分符合条件可享受贴息(如浦发银行浦闪贷、i车贷)[11] - 仅支持银行官方渠道(营业网点、手机银行)办理 第三方平台渠道普遍不支持且不委托中介办理[13] - 全程不收取任何贴息业务办理费用[14] 银行技术准备与客户服务 - 手机银行设立专窗(如华夏银行"消贷贴息服务")并需签署《个人信息处理授权书》[7] - 智能客服预设贴息热门问题解答(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提供自动化咨询服务[7][8] - 部分银行要求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需上传发票申请贴息(如平安银行)[10]
中国银行上半年营收3294亿元 行长张辉:将持续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加大非利息收入拓展力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15:53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3294亿元 同比增长3.61% [1] - 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9.17% 非利息收入1146亿元 [1][4] - 税后利润1261亿元 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176亿元 同比保持平稳 [1] - 净息差1.26%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70% 净资产收益率9.11% 成本收入比25.11% [1][3] 收入结构分析 - 非利息收入占比34.79% 较上年同期28.68%提升6.11个百分点 [3] - 净利息收入2148.16亿元 非利息收入1146.02亿元 [3] - 手续费净收入468亿元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突出 [4] 业务板块亮点 - 基金代销手续费增长4.0% 代销理财手续费增长3.3% 贵金属收入增长37% [4] - 对公国内结算手续费增长5.8% 债券承销手续费增长25.3% [5] - 对私国际结算手续费增长13.0% 即期结售汇手续费增长2.2% [5] - 港澳地区代理类手续费增长翻番 投行资管及保险服务收入双位数增长 [4] 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 信贷成本0.58% 较上年同期0.71%下降0.13个百分点 [3] - 外币贷存比低于30% 外币资金优势明显 [8] - 将通过定期存款重定价降低负债成本 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低成本存款 [8] - 加大美元债券投资力度 锁定较高资产收益率 [8] 战略发展方向 - 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加大非利息收入拓展力度 [3] - 发挥全球化优势 利用港澳机构"头雁"效应稳定净息差 [9] - 完善离岸人民币产品体系 强化做市商职能 [6] - 围绕全量客户金融资产做大财富管理业务 [4][5]
个人消费贷贴息明日开闸!多家银行启动预热,五大热点答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13:45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2] 银行产品覆盖情况 - 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和随心智贷两款贴息产品 河南省分行推出即日起至12月31日签约赠送50元微信立减金活动 [2] -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快贷和建易贷贴息产品 最高可享受3000元财政贴息 [5] - 浦发银行支持i车贷和浦闪贷参与贴息服务 [6] - 华夏银行龙e贷和菁英贷纳入贴息业务范围 [7] - 交通银行贴息产品清单包括惠民贷/惠民就医/惠民装修贷/惠民家居贷/场景惠民贷/质押贷(消费)/线上抵押贷(消费)/交享贷/交银车贷 第三方平台申请的惠民贷暂不支持贴息 [7] - 中信银行自营个人消费贷款涵盖房抵消费贷款/金融资产质押消费贷款/线下信用消费贷款/信秒贷/贝壳信秒贷/尊享信秒贷/固定场景消费贷(装修场景)/汽车消费贷款/车辆附加贷款 平台合作类贷款(如花呗/借呗/放心借/美团生活费)贴息方案尚未落实 [8] 申请流程与操作机制 - 客户申请流程与普通贷款无显著差异 多家银行系统可自动识别账户消费交易信息并自动开展贴息操作 [9] - 农业银行要求客户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查询贷款发放账户 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信息或通过发票人工审核后贴息 未签署协议不影响正常贷款申请 [9] - 平安银行客户需在手机银行签署《贷款事项补充协议》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自动识别流水 单笔5万元及以上需上传发票审核 [9] - 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 简化客户操作流程 [10][11] 客户范围与资格 - 政策覆盖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 交通银行明确此期间发放的贷款符合贴息条件 [10] - 浦发银行允许政策实施前已审批未提款的浦闪贷和i车贷产品在政策实施期间享受贴息 [10] 办理渠道与费用 - 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强调不委托任何第三方办理贴息业务 客户需通过营业网点或手机银行等官方渠道申请 [12] - 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均声明在办理贴息业务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 [12] 银行宣传与系统准备 - 银行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专窗/智能客服优化等多渠道开展宣传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已发布宣传海报或推文 [2][5][6][7] - 华夏银行在手机银行首页新增"消贷贴息服务"直达窗口 需签署《个人信息处理授权书》 [7] - 多家银行优化智能客服系统 预设贴息相关热门问题解答 提升客户信息获取效率 [7][8]
中国银行(601988):营收增速提升,资本实力增强
光大证券· 2025-08-31 11:40
投资评级 - 维持中国银行"增持"评级 当前股价5.52元对应2025-2027年PB估值分别为0.68/0.63/0.59倍 [1][9] 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环比改善 实现营业收入3290亿元 同比增长3.8% 增速较1Q提升1.2个百分点 [2][3] - 归母净利润1176亿元 同比下降0.9% 但降幅较1Q收窄2.1个百分点 经营业绩呈现环比改善态势 [2][3] - 非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至34.7% 较上年同期提升6.2个百分点 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6.4% 增速较1Q提升7.5个百分点 [3][7] -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2Q末不良贷款率1.24% 较1Q末及年初均下降1bp 关注贷款率较年初降3bp至1.44% 实现"双降" [8] - 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2Q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12.57% 较上季末提升0.75个百分点 成功完成165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补充 [8] 经营业绩 - 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5.3% 降幅较1Q小幅走阔0.8个百分点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68亿元 同比增长9.2% 增速较1Q提升7.1个百分点 [7] - 净其他非息收入674亿元 同比增长42% 其中贵金属销售收入322亿元 汇兑净收益163亿元 投资收益160亿元 [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11% 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2] 资产负债结构 - 生息资产同比增长8.7% 贷款同比增长9.1% 增速较1Q分别提升1.4和0.8个百分点 [3] - 上半年生息资产增量1.71万亿元 其中2Q单季增加7220亿元 [3] - 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64.9% 较年初提升1个百分点 [3] - 对公贷款投放保持高强度 上半年增量1.19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较年初增长22.9% [4] - 付息负债同比增长8.2% 存款同比增长8.4% 增速较1Q分别提升1.3和2.3个百分点 [5] 息差表现 - 上半年净息差1.26% 环比1Q下降3bp [5] - 生息资产收益率2.96% 贷款收益率3.07% 较2024年分别下行38bp和49bp [6] - 计息负债成本率1.86% 存款成本率1.74% 较2024年分别下行26bp和25bp [6] - 还原外币掉期业务影响后 净息差将提升约3bp [6] 信贷投放结构 - 对公贷款重点投向商业及服务业(占比41.5%) 制造业(占比25.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10.1%) [4] - 零售信贷增量主要来自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756亿元)和个人消费贷款(增加509亿元) [4] - 个人住房贷款规模较年初略降40亿元 信用卡余额减少824亿元 [4] 资本充足水平 - 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增长10.4% 增速较上季末提升2.6个百分点 [8] - 资本充足率18.67% 一级资本充足率14.32% 较上季末分别提升0.69和0.52个百分点 [8] - 成功完成A股定向增发 资本债券发行有序推进 [8]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EPS预测为0.76/0.79/0.81元 [9]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11.04/6515.50/6730.92亿元 [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47.91/2531.40/2618.15亿元 [10]
国有六大行拟中期分红超20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09:20
核心业绩表现 - 六家国有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3万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6825.24亿元 [1][2] - 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农业银行1395.10亿元,中国银行1175.91亿元,建设银行1620.76亿元,交通银行460.16亿元,邮储银行492.28亿元 [2][3]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6%,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3] 分红计划 - 六家银行宣布中期分红计划,派息总额合计2046.57亿元 [1][2][5] - 工商银行每10股派1.414元,总额503.96亿元 [6] - 农业银行每10股派1.195元,总额418.23亿元 [7] - 中国银行每10股派1.094元,总额352.50亿元,派息比例保持30% [7] - 建设银行中期分红486.05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3万亿元 [7] - 邮储银行每10股派1.230元,总额147.72亿元 [8] - 交通银行每10股派1.563元,总额138.11亿元 [9] 净息差挑战与应对策略 - 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持续收窄压力,利息净收入承压 [4] - 银行通过主动适应利率变化稳定利息收入,并拓宽非息收入来源缓解息差压力 [4] - 预计下半年净息差下行压力仍为行业共性,但降幅将收窄 [4] 业务发展重点 - 银行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 [10] - 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累计完成9只AIC试点基金设立及备案 [11] - 工商银行成立总规模800亿元的科创基金,实现全国18个AIC股权投资试点地区业务全覆盖 [11] - 邮储银行拟出资100亿元申设AIC,正在向监管部门申请批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