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

搜索文档
中国资产全线暴涨 CPO、液冷服务器等AI硬件股持续爆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16:06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48%,深成指上涨1.76%,创业板指上涨3.62%,创近四年新高 [1] - 沪指时隔210个交易日后突破"9·24"行情高位 [1] - 两市共2733只个股上涨,100只个股涨停,2458只个股下跌 [2] - 总成交额达21752.11亿元,总成交量141805.0万手 [3] 行业板块表现 - AI硬件股(CPO、液冷服务器)持续爆发,工业富联等多股涨停 [4] - 券商股集体走强,国盛金控涨停,长城证券涨10.06% [6][7] - 煤炭板块逆市下跌,潞安环能跌4.45%,晋控煤业跌2.21% [8][10] - 银行板块普遍下跌,建设银行跌1.68%,民生银行跌1.62% [8][9] 个股表现亮点 - 工业富联、飞龙股份、博杰股份等10只个股涨停 [5] - 光库科技涨20.01%,罗博特科涨20%,三环集团涨15.51% [5] - 鼎通科技涨13.10%,方盛股份涨12.73% [5] 市场特征分析 - 股市同比连续四个季度跑赢经济增长,为202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 [11] - 低波动、低回撤特征显现,市场呈现"从容和自信"态势 [11] - 实际GDP回升叠加低通胀的科技创新路线受政策偏好 [12][13]
太快了,十多家银行表态
36氪· 2025-08-13 16:04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和单笔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贴息,同一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同一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2]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利率为年化1%,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政策实施期限1年[2]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及5家大型消费金融公司[3] - 多家银行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贴息,正在制定操作指引和实施细则[3] - 借款人需授权银行识别账户交易信息,已签订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授权,贴息金额由银行计算并直接扣减[7]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年贴息比例1%,单户最高贴息1万元(对应贷款规模100万元)[4]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的贷款合同[4] - 贷款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行[5] - 借款主体无需主动申请贴息,银行收到财政资金后对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未来利息直接扣减退还[8] 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 - 消费贷款规模预计结构性增长,尤其利好重点支持的大额消费场景[9] - 零售型银行盈利结构将优化,借款人实际利率下降有助于收窄行业风险敞口[10] - 财政分担90%贴息成本缓解银行盈利压力,避免利率竞争压缩息差[10] - 银行可在保持定价水平(消费贷利率普遍3%以上)前提下扩大客群覆盖,优化资产结构[10]
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方案 六大行集体官宣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15:59
政策背景 - 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制定《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国有大行陆续跟进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进行公告[1] 国有银行响应时间 - 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于8月12日率先响应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1][2][3]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于8月13日陆续跟进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进行公告[5] 农业银行 -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2] 邮储银行 - 积极组织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推动政策传导落地[3] 工商银行 - 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财政贴息工作依据财金[2025]80号和81号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6] 中国银行 - 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于2025年9月1日开始针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8] 建设银行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消费贷款贴息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财金〔2025〕80号文件[11] 交通银行 - 依法合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财金〔2025〕80号和81号文件[13] 股份制银行 - 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股份行近日陆续发布相关公告宣布对符合要求的贷款进行贴息[16] - 招商银行依法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17][18] - 广发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财金〔2025〕80号文件[19] 贷款经办机构范围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21]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对市场有何影响?
新华财经· 2025-08-13 15:34
政策内容 - 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聚焦餐饮养老托育等8类消费领域 三部门同步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为中央层面首次实施直接面向消费者个人[3] - 两项政策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 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体现政策力度兼顾央地协同[3] - 政策通过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激活需求端潜力 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形成组合拳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加力提振消费[3] 政策背景 - 贴息政策为前期政策执行落地 2025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4] - 2025年6月24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央行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总额度5000亿元可按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4] - 2025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4] 银行响应 - 23家金融机构入围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5] - 农业银行和浙商银行公告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浦发银行积极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组织实施[5] -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均公告将严格执行政策要求 自2025年9月1日起开展财政贴息工作[6] 市场影响 - 两项贴息政策协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激发消费潜能提升市场活性[7] - 财政贴息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有利于提振零售小微信贷需求并缓释信用风险 国有行和股份行直接受益零售产品竞争力加强[7] - 贴息政策以财政杠杆撬动信贷规模扩张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降低居民购置大宗商品信贷门槛直接释放消费潜力[8] 市场表现 - 受利好消息影响零售板块高开 合百集团2连板国光连锁一度触及涨停通程控股友好集团武商集团国芳集团杭州解百跟涨[1] - 沪指突破3674.40点创去年924行情以来新高[2]
最高3000元!这些消费贷即将享受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3 15:08
贴息政策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享受全额贴息 [1]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贷款在七个重点领域享受贴息 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1][2] - 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 重点领域明细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 [2]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 养老机构服务 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 [2] - 教育培训领域含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2]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服务 [2]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 家电 厨卫用品 家具 [2] - 电子产品领域覆盖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 [2] - 健康医疗领域涉及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 健康管理 [2] 贴息标准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3] - 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省级财政承担10%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3] - 单家机构单笔5万元以下贷款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3] 经办机构分类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 [4]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含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广发银行 平安银行 浦发银行 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 渤海银行 [5] - 5家其他发放机构为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 中银消金 [6]
利好!六大行,集体官宣!
中国经济网· 2025-08-13 15:07
政策背景与核心特点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针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双贴息"政策,补贴方式更精准,支持个人消费贷款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及服务业经营主体改善经营[5] - 两项政策协同发力,按1%贴息比例测算,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6] - 政策覆盖居民衣食住行日常消费及大额支出领域,服务业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大领域[7][8][13] - 贴息流程高效,资金测算、申请、拨付由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负责,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9] 商业银行响应与实施 - 工商银行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2] - 农业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2] - 中国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开展财政贴息工作[2] - 建设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3] - 交通银行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实施贴息[3] - 邮储银行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3] - 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政策实施[3]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政策实施期为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覆盖日常生活小额消费、买车装修等大额商品消费及旅游生育等服务消费[12]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贴息500元,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1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贴息,同一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同一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12] - 借款人需授权经办机构识别贷款账户交易信息用于贴息测算[10] - 政策仅支持合理借贷和真实消费行为,非消费领域用途或套利行为不予支持[1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细则 - 政策聚焦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2025年3月16日到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并收到资金的主体可享受最长1年贴息[1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13] - 贷款资金需合规用于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经营活动,禁止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13] 政策延续与评估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范围[11]
助推苏州智造|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护航民营企业抢占“智”高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3 14:49
苏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民营企业贡献显著:占全市超60%税收、超80%城镇劳动就业、超85%技术创新成果、超90%企业数量 [1] - 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大: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2100亿元,民营贷款新投放占比超57% [1] 金融服务小微企业 - 创新融资产品:推出"征信指数贷",最高提供500万元纯信用授信,实现快速审批 [2] - 服务机制创新:成立融资协调专班,"地毯式"摸排需求,构建高效服务通道 [1] - 案例:苏州吴中区制造业小微企业成功获批500万元纯信用贷款 [2] 中型企业金融服务 - 产品创新:推出"中银科创伴飞贷",从五大维度评估企业,提供成长性融资支持 [2] - 审批机制:采用"科技金融专属模式"科学审批,优先安排新质生产力项目会商 [2] - 资源整合:联动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部、科技金融中心等多部门资源 [2] 大型企业金融服务 - 服务范围:覆盖省市重点项目、百强民营企业、制造业龙头企业 [3] - 创新服务:2024年10月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已为15户客户批复超37亿元 [3] - 合作成果:在"2025苏州民营企业100强"中合作率达85%,部分区域达100% [3] 跨境金融服务 - 全球网络优势:依托中国银行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机构 [5] - 服务机制创新:建立"四方合作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 [5] - 案例:为赴马来西亚投资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近3亿元跨境人民币业务 [5] 跨境电商金融服务 - 专属产品:推出"中银跨境电商专属贷",单户额度最高3000万元 [5] - 首单落地:2025年6月为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提供1000万元授信 [6] - 长效机制:联合市商务局建立200家重点企业"白名单" [6] 产业链金融服务 - 行业聚焦:针对集成电路、光通信、人工智能等八大产业链 [7] - 产品创新:推出"中银科创算力贷"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算力投入 [7] - 案例:为ND公司上游90家供应商办理近13亿元融资 [8] 供应链金融创新 - 产品优势:"中银智链•融易信"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提升客户体验 [8] - 生态构建:通过金融纽带串联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产业生态闭环 [8] - 延伸服务:成功将供应商转换为链主,实现多级延伸服务 [9]
六大行,集体官宣
上海证券报· 2025-08-13 14:18
政策发布与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予以财政贴息 [1] 金融机构响应与实施安排 - 六大国有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火速响应政策 [2] - 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后续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办理流程 [3] - 邮储银行积极组织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 [6] - 交通银行依法合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8] - 工商银行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后续通过官方渠道公布实施细则 [10] - 中国银行于2025年9月1日起针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 [13] - 建设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消费贷款贴息 [15] - 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股份行陆续宣布对符合要求的贷款进行贴息 [17] 经办机构范围 - 23家金融机构入围贷款经办机构 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22]
六大行集体官宣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3 14:16
政策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延长 [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2]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2] 银行响应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行均发布公告称将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该政策 [2]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表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 -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还同时响应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3][16] 银行具体措施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均表示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3][6][9][13][16] -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表示将通过手机银行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办理流程 [3][13] - 建设银行强调没有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任何机构、人员代为办理 [9] 政策目标 - 政策旨在有效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潜力 [6] - 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9][13] - 助力扩内需促消费,为激发消费潜力贡献金融力量 [10]
六大行公告: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0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多家银行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出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1][4][6][7][9] - 政策依据为财政部2025年80号文(个人消费贷款)和81号文(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时间统一为2025年9月1日[1][2][5][6][7] 参与机构与业务范围 -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同时覆盖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1][7][9]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仅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贴息[2][4][6] - 所有银行均强调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且未委托第三方机构办理[1][2][5][6][7][8] 实施细节与渠道 - 工商银行将通过官网、营业网点、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操作指引[1] - 农业银行开放手机银行、贷款经办行、95599热线等多渠道咨询[2] - 中国银行采用官微、官网、营业网点同步更新办理流程[4][5] - 交通银行优化办理流程并简化手续,通过手机银行App、95559等渠道提供服务[7][8] 风险防范措施 - 各银行均提示客户警惕非官方渠道的诈骗行为,强调财产与信息安全保护[1][2][5][6][8] - 邮储银行特别强调政策红利的"及时、便捷、高效"传导机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