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锻智能(603011)
搜索文档
合锻智能股价跌5.02%,东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2.46万股浮亏损失18.6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14:04
股价表现 - 9月2日股价下跌5.02%至15.72元/股 成交额4.72亿元 换手率5.94% 总市值77.72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色选机49.8% 液压机30.93% 机压机14.87% 其他业务合计4.4% [1] - 公司主营锻压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检测分选装备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1] 机构持仓情况 - 东方低碳经济混合A基金二季度持有22.46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4.78% 位列第二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18.64万元 基金规模6174.28万元 成立以来收益11.21% [2]
可控核聚变技术百花齐放,终极能源梦想照进现实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11:23
行业技术路线发展 -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磁约束 Z箍缩 FRC等技术路线均迎来重要变化 [1][2] - 当前全球在运/在建核聚变项目主要由公共资金主导 多采用磁约束技术路线 [1][2] - 规划中核聚变项目主要由私营资本主导 技术路线趋于多元化 [1][2] 商业化前景与投资规模 - 若核聚变电站实现商业化 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 [2] - 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 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 [1][2] -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 亚马逊 微软等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 [1][2] 托卡马克技术突破 - 托卡马克装置聚变功率与环形磁场强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磁场强度提升1.8倍可使聚变功率提升一个数量级 [3] - 二代高温超导材料REBCO在40T磁场强度下仍保持较强载流能力 [3] - 高温超导材料实现工业化量产 采用高温超导方案的装置理论上限大幅提升 [3] Z箍缩与FRC技术进展 - 国内Z箍缩混合堆建设有望提速 先觉聚能2025年3月成立 [4] - Helion团队完成FRC装置原型机六次迭代 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温度 [4] - 2021-2025H1期间Helion累计完成9.6亿美元融资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上游装备 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6] - 磁体环节涉及西部超导 永鼎股份 上海超导 联创光电等公司 [6] -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环节涉及合锻智能 国光电气 安泰科技等公司 [6] - 电源总成环节涉及英杰电气 爱科赛博 四创电子 新风光 赛晶科技H等公司 [6] - 微波和电源器件环节涉及旭光电子 国力股份 宏微科技 王子新材等公司 [6] - 燃料增殖和循环环节涉及国光电气等公司 [6] - 检测设备环节涉及皖仪科技等公司 [6]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可期!机床ETF下跌0.81%,乔锋智能上涨12.46%
新浪财经· 2025-08-28 14:0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 上证指数盘中下跌0.36% [1] - 通信、电子、银行等板块涨幅靠前 医药生物、农林牧渔跌幅居前 [1] - 机床ETF(159663.SZ)下跌0.81% 成分股乔锋智能上涨12.46% 海目星上涨7.19% 鼎泰高科上涨7.13% 恒进感应上涨4.23% [1] - 合锻智能、思进智能表现不佳 涨跌幅分别为-8.17%、-7.46%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 - 中国通信院预测人形机器人发展分阶段推进:2028年前处于Lv1等级 整机市场规模20至50亿元 [1] - 2028-2035年进入Lv2等级 整机市场规模50至500亿元 [1] - 2035-2040年进入Lv3等级 整机市场规模1000至3000亿元 [1] - 2040-2045年进入Lv4等级 实现工业场景和服务场景规模应用 整机市场规模5000亿至1万亿元 [1] - 2045年后进入Lv5等级 在用人形机器人超1亿台 整机市场规模达10万亿元级别 [1] 行业催化因素 - 机器人近期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持续催化 [2] - 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虚拟走向现实、由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行动的历史性变革 [2] - 机器人板块有望开启新场景应用和订单引领的上升行情 [2]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 机床ETF(159663)紧密跟踪中证机床指数 [2] - 指数涵盖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涉及激光设备、机床工具、机器人、工控设备等行业 [2] - 该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理念强调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落地实践的核心阵地 [2]
合锻智能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
证券之星· 2025-08-28 06:5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8.23%,但归母净利润951.31万元,同比下降11.3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62亿元,同比下降4.82%,归母净利润212.07万元,同比下降59.84% [1] - 毛利率26.15%,同比提升5.39个百分点,净利率0.94%,同比下降20.14% [1] - 扣非净利润961.86万元,同比增长27.56% [1] - 每股收益0.02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5元,同比下降144.26% [1] 资产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7.76亿元,同比增长93.45%,应收账款6.85亿元,同比下降15.84% [1] - 有息负债7.32亿元,同比增长33.06%,主要因本期新增银行借款导致长期借款增长76.99% [1][2] - 在建工程大幅增长80.58%,因年产20台煤炭智能干选机及820台智能光电分选机产业化项目投入增加 [2] - 应收款项融资增长32.11%,因公司收到客户开具的迪链凭证金额较大 [1] 成本费用控制 - 三费总额(销售/管理/财务费用)1.55亿元,占营收比例15.79%,同比下降2.55个百分点 [1] - 应付职工薪酬下降57.92%,因去年底计提奖金在本期发放 [2] - 应交税费下降37.13%,主要因应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减少 [2]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144.26%,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长84.67%,因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长147.45%,因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及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减少 [4] 机构持仓动向 - 华夏基金旗下多只产品持仓变动显著,其中华夏高端制造混合A持有464.28万股并增仓 [6] - 华夏领先股票、华夏稳盛灵活配置混合等5只基金新进十大持仓名单 [6] - 持有量最大的华夏高端制造混合A规模8.99亿元,近一年净值上涨36.56% [6] 历史业绩参考 - 公司近10年中位数ROIC为2.23%,2024年ROIC为-2.43% [4]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全年业绩为3700万元,每股收益0.07元 [5]
【机器人产业复苏态势明朗!机床ETF上涨2.03%,浙海德曼上涨13.9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3:4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盘中上涨0.04% [1] - 通信、电子、计算机板块涨幅靠前 美容护理和食品饮料板块跌幅居前 [1] - 机床ETF(159663.SZ)上涨2.03% 其成分股浙海德曼上涨13.96%、合锻智能上涨7.25%、汇川技术上涨6.46%、华工科技上涨5.09%、山东威达上涨4.16% [1] 工业机器人产量数据 - 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6.37万台/套 当月同比增长24.00% 增幅较前值收窄13.90个百分点 [1] - 三个月滚动同比增长32.47% 增幅收窄9.17个百分点 [1] - 1-7月累计产量44.71万台/套 累计同比增长32.90% 增幅收窄2.70个百分点 [1] 行业周期与投资价值 - 机器人产业链自2021年进入调整阶段 当前周期和调整幅度均接近尾声 [1] - 机器人产量持续正增长且增速呈环比加速趋势 行业进入周期复苏阶段 [1] - 工业机器人周期复苏与人形机器人主题共振 产业链具备强投资价值 [1] 机床ETF产品特性 - 跟踪中证机床指数 覆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2] - 投资范围包括激光设备、机床工具、机器人、工控设备等行业 [2] - 场外联接基金A类代码017573 C类代码017574 [2]
机器人产业复苏态势明朗!机床ETF上涨2.03%,浙海德曼上涨13.9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1:0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盘中上涨0.04% [1] - 通信 电子 计算机板块涨幅靠前 美容护理 食品饮料跌幅居前 [1] - 机床ETF(159663.SZ)上涨2.03% [1] - 成分股浙海德曼上涨13.96% 合锻智能上涨7.25% 汇川技术上涨6.46% 华工科技上涨5.09% 山东威达上涨4.16% [1] 工业机器人产量数据 - 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6.37万台/套 当月同比增幅收窄13.90个百分点至24.00% [1] - 三个月滚动同比增幅收窄9.17个百分点至32.47% [1] - 1-7月累计产量44.71万台/套 累计同比增幅收窄2.70个百分点至32.90% [1] 行业周期分析 - 机器人产业链自2021年进入调整阶段 持续三年 周期和幅度接近尾声 [1] - 机器人产量持续正增长 增速环比呈加速趋势 行业迎来周期复苏 [1] - 工业机器人周期复苏与人形机器人主题共振 产业链具备强投资价值 [1] 机床ETF产品特性 - 跟踪中证机床指数 覆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2] - 涉及激光设备 机床工具 机器人 工控设备等行业 [2] - 代表新质生产力理念中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实践核心 [2] - 场外联接基金A类代码017573 C类代码017574 [2]
合锻智能:8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6:07
公司治理 - 公司第五届第十九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6日以现场结合通讯表决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关于召开公司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56.42% [1] - 通用设备制造业收入占比41.48%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2.1% [1] 行业背景 - 宠物产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 [1] - 宠物智能手机等新兴产品推动行业市场爆发 [1] - 行业上市公司呈现"涨"声一片的态势 [1]
攻克可控核聚变“卡脖子”技术 合锻智能上半年营收增8%,净利却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1:5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收入9.82亿元 同比增长8.23% [1][2] - 归母净利润951.31万元 同比减少11.39% [1][2] - 色选机收入4.89亿元 液压机收入3.04亿元 机压机收入1.46亿元 三者合计占营收比重95%以上 [2] - 其他产品收入763.96万元 [2] 业务构成 - 高端成形装备和智能分选设备为主业 包括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色选机等产品 [1] - 高端成形机床应用于汽车、家电、锻造、船舶、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1] - 智能光电分选设备用于农产品及工业品领域 [1] 可控核聚变业务进展 - 2024年中标聚变新能BEST真空室项目1-4段 总金额2.09亿元 [2] - 2025年5月完成"BEST真空室首批重力支撑"交付 [3] - 实现聚变堆Inconel718超级螺栓100%自主研制 [3] - 真空室扇区制造进入最终成环准备阶段 [3] - 参与偏滤器及包层项目研制 承担重要角色 [3] - "聚变堆真空室精准成型及高性能焊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3] 行业地位与治理 - 董事长严建文担任聚变产业联合会理事长及总工艺师 [2] - 兼任聚变新能董事长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 [2] 核聚变行业前景 - 行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模式 [3] - 已进入工程可行性验证阶段 Q值突破可能引爆商业化革命 [3]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3314.9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3511.1亿美元 [3]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4795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8.1% [3] 行业投资动态 - 2024年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吸引投资超过71亿美元 [4] - 美国三大公司CFS、TAE、Helion合计融资达43亿美元 [4] - 微软与Helion签署协议 计划2028年起采购聚变电力 [4] - 中国聚变新能注册资本增至145亿元 [4] - 星环聚能、能量奇点等初创企业获数亿元融资 [4]
合锻智能(603011.SH)发布半年度业绩,归母净利润951万元,同比下降11.39%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0:06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收9.82亿元,同比增长8.23% [1] - 归母净利润951万元,同比下降11.39% [1] - 扣非净利润962万元,同比增长27.56% [1] - 基本每股收益0.02元 [1] 盈利能力 - 扣非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改善 [1] - 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方向背离,或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1]
合锻智能: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26 22:21
公司董事会决议 - 合锻智能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等多项议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