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悦城(000031)
icon
搜索文档
大悦城(000031)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以协议安排的方式回购股份并于香港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的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2025-08-06 18:06
股权结构 - 大悦城控股持有大悦城地产9133667644股普通股,占比约64.18%、约59.59%[6] - 得茂持有大悦城地产367692000股普通股及1095300778股优先股[6] - 协议安排生效前后,大悦城控股、得茂、计划股东股权比例变化[12] 财务数据 - 2024年大悦城地产营业收入198.31亿元[1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79亿元[11]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067.71亿元[11] - 2024年末负债总额735.78亿元[11] - 2024年末归母净资产162.42亿元[11] - 2024年非经营性损益17.25亿元[11] 交易情况 - 注销4729765214股计划股份,每股0.62港元,合计约2932454433港元[7][15] - 交易资金来源为内部资源及/或外部债务融资[15] 业务布局 - 截至2024年末布局五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及周边,进驻24个内地城市及香港[13] - 拥有或管理32个大悦城、大悦汇和其他商业项目[13] 交易影响 - 优化公司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16][18] - 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提升归母净利润[16] - 增强对旗下资产的统筹配置能力[16][18] - 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市场竞争力[16][18] - 预计不对6只债券付息兑付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0] - 交易能否顺利完成存在不确定性[17]
大悦城(000031) - 关于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以协议安排的方式回购股份并于香港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的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2025-08-06 18:06
业绩总结 - 2024年大悦城地产营业收入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7.79亿元[13] - 2024年大悦城地产资产总额1067.71亿元,负债总额735.78亿元,归母净资产162.42亿元[13] - 2024年大悦城地产非经营性损益17.25亿元,主要是处置资产取得投资收益[1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7月31日公司审议通过大悦城地产私有化议案[7] - 交易前公司持有大悦城地产91.34亿股普通股,占比约64.18%[7] - 协议安排生效后47.30亿股计划股份将被注销,原股东获约29.32亿港元现金[7][17] - 协议安排生效前发行人、得茂、计划股东股权比例分别为64.18%、2.58%、33.24%,生效后变为96.13%、3.87%、0[18] - 交易资金来源为大悦城地产内部资源及/或外部债务融资[19] 未来展望 - 交易将优化公司治理框架,提升归母净利润和运营效率[21] - 交易尚需满足或豁免条件方可生效,存在审批不确定性风险[8][20] - 交易完成存在不确定性,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22]
房地产行业周报(25/07/26-25/08/01):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20250806
华源证券· 2025-08-06 16:45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房地产行业"看好"评级 [4] 核心观点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落实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 [3][47] - 高品质住宅在政策导向和供需结构变化下或迎来发展浪潮 [5] - 建议关注核心城市布局强、产品力突出的房企及二手房中介、物管企业 [5] 板块行情 - 本周房地产(申万)指数下跌3.4%,跑输大盘(上证指数跌0.9%) [8] - 个股表现分化:珠江股份(+13.5%)、电子城(+10.3%)涨幅居前;海南机场(-8.4%)、金地集团(-8.1%)跌幅较大 [8] 数据跟踪 新房市场 - 当周42城新房成交205万平米,环比上升19.9%,但同比仍下降20.8% [14] - 分能级:一线城市成交环比上升40.6%(53.1万平米),二线上升11.6%(117万平米) [14] - 7月累计成交761万平米,环比下降31.8%,年初至今累计同比下降4.7% [18] 二手房市场 - 当周21城二手房成交185万平米,环比下降5.4%,但同比上升2.5% [29] - 一线城市成交75.9万平米环比微升0.4%,二线城市环比下降10.5% [29] - 7月累计成交854万平米,年初至今累计同比上升17.1% [35] 政策动态 - 居民换购住房退税政策累计退还个税111亿元 [47] - 地方政策优化:北京提高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海计划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 [47] - 沈阳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调至29,523元,哈尔滨"以旧换新"贷款额度最高上浮20% [47] 公司动态 - 陆家嘴上半年营收65.98亿元(同比+33.9%),归母净利润8.15亿元(同比-7.9%) [50] - 大悦城完成24.26亿元定增,华润置地获20亿元3年期贷款 [50] - 万物云提名卜令秋为非执行董事候选人 [51]
大悦城之困!
搜狐财经· 2025-08-05 16:35
大悦城地产私有化 - 大悦城地产于7月31日宣布通过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正式启动私有化程序 [1] - 私有化原因包括公司股票流动性不足 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不到300万港元 且股价自2018年5月以来持续低于1港元 [13] - 截至8月1日收盘 公司总市值约76.85亿港元 市净率为0.24 [13]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8月1日复牌后股价单日上涨45.95%至0.54港元 总市值75.42亿港元 [3]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73.25亿元(2022年亏28.83亿元/2023年亏14.65亿元/2024年亏29.77亿元) [16]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00万至1.2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3.64亿元扭亏为盈 [16] 私有化动机与预期效果 - 股价长期低于每股资产净值 流动性偏低限制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14] - 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境外融资支持 私有化后可简化管理架构并缩短决策周期 [15][16] - 收益注入母公司报表有望改善大悦城控股财务状况 [16] 高端商业地产行业动态 - 北京SKP于2024年销售同比下滑17%至220亿元 2025年5月博裕基金收购其42%-45%股权 [20][22] - 恒隆地产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同比下降19%至49.68亿港元 [23] - 万达广场2025年出售48座一二线城市项目 但保留下沉市场近30个百强县项目 [25] 下沉市场布局趋势 - 万达广场在百强县布局近30个项目 数量领先同业 吾悦广场以超25个项目居次 [25] - 王府井百货进入山东莱西市场 莱西王府井购物中心引入48%首进当地品牌 [25] - 政策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商务部等9部门要求补齐农村商贸流通短板 [26]
【最全】2025年物流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区域布局、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8-05 13:09
行业概况 - 中国物流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大部分企业侧重地产或物流单一领域,同时涉及物流地产的企业主要与仓储、轻资产运营相关 [1] - 行业企业可分为三类:金地、中储等7家物流地产业务为核心或重要;嘉里、传化等将物流地产作为战略资产;富力、大悦城等物流业务为附属非核心 [1] 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嘉里建设:内地重点布局物流仓储设施,总资产超千亿港元 [3] - 中储股份:拥有超1000万平方米物流基地网络,央企背景 [3] - 顺丰控股:自营全货机84架,覆盖全球供应链服务 [3] - 万科A:拓展物流仓储与冷链赛道,旗下万纬物流管理高标冷链仓储 [3] - 南山控股:控股宝湾物流品牌,业务涵盖物流园区开发 [3]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呈现分化:顺丰控股2844亿元、万科A3432亿元、中国外运1056亿元为千亿级;中储股份631亿元、金地集团753亿元为百亿级;南山控股84亿元、嘉诚国际14亿元为十亿级 [4][5][6] - 毛利率水平:嘉诚国际33%、嘉里建设33%为第一梯队;大悦城22%、南山控股20%为第二梯队;顺丰控股14%、万科A10%为第三梯队 [5][6] - ROE表现:顺丰控股、中国外运、嘉诚国际超8%;富力地产、华远控股、大悦城、万科A为负值 [12] - EPS表现:顺丰控股2.1最优,嘉里建设、嘉诚国际、中国外运为正,富力地产、大悦城、华远控股为负 [13] 区域布局特点 - 华远控股:聚焦京津冀,探索智能物流产业园 [9][10] - 金地集团:覆盖120余城,聚焦核心城市群 [9] - 中储股份:全国20多省设100+仓库,形成网络化布局 [9] - 顺丰控股:以鄂州、嘉兴、深圳为核心布局空港物流设施 [10] - 万科A:上海、广州、沈阳为重点,万纬物流形成全国网络 [11] 业务发展规划 - 中储股份:升级全国仓储网络智能化,与普洛斯合作开发高标仓 [15][17] - 顺丰控股:通过丰泰产业园加大高标仓投入,布局跨境物流节点 [17] - 万科A:万纬物流深耕高标仓与冷链,优化全国布局 [17] - 南山控股:宝湾物流扩大沿江沿海"T型"网络,借助REITs扩张 [17] - 嘉诚国际: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建设跨境电商智能物流中心 [17][18]
大悦城(000031):增强优质商业资产掌控权
新浪财经· 2025-08-05 10:28
私有化交易 - 大悦城地产拟以0.62港元/股价格回购除大悦城和得茂外所有股东股份并注销 总金额约29.3亿港元 [1] - 私有化完成后大悦城持股比例将从59.59%提升至86.19% 增幅达26.6% [4] - 交易有望增厚公司对大悦城地产权益 提升归母净利润水平 [1][3] 公司架构与业务构成 - 大悦城由中粮地产与大悦城地产于2019年资产重组形成 成为中粮集团唯一地产业务平台 [2] - 截至24年末直接持有大悦城地产64.18%普通股股份并纳入合并报表 [2] - 大悦城地产24年营收198亿元 占大悦城总营收55% 其开发业务/投资物业/酒店经营占大悦城比例分别为51%/80%/100% [2] 开发业务表现 - 24年销售金额369亿元 为19年以来最低水平 [3] - 24年拿地金额84亿元 同比增长33% 投资强度23% 高于22年17%和23年14% [3] - 截至24年末土储可售货值1269亿元 是当年销售金额3.4倍 [3] 经营业务表现 - 持有22个购物中心/4个写字楼/4个酒店/10个长租公寓及多个产业园 [3] - 经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 20/22年约50亿元 24年达61亿元 [3] - 24年轻资产管理业务营收13亿元 [3] 私有化后财务影响 - 持股比例提升26.6%可增厚商业资产权益口径租金及相关收入至少6亿元 [4] - 25年厦门大悦城/三亚大悦城运营满年 南昌大悦城/深圳大悦城开业 有望贡献新增租金收入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3/2.4/8.1亿元 [5] - 预测2025-27年归母净资产88.7/91.1/99.2亿元 [5] - 采用PB估值法 给予25年1.63倍PB估值溢价10% 目标价3.38元 [5]
大悦城地产拟溢价回购股份 私有化退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07:17
公司公告 - 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将通过协议安排的方式回购股份,并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撤销上市地位 [2] - 回购股份涉及除大悦城控股集团和得茂有限公司以外的所有股东所持股份,每股计划股份换取0.62港元现金,总计约29.32亿港元 [2] - 资金来源为大悦城地产内部资源及/或外部债务融资 [2] 股权结构变化 - 协议安排生效前,大悦城控股集团持股64.18%,得茂持股2.58%,计划股东持股33.24% [2] - 协议安排生效后,大悦城控股集团持股比例将增至96.13%,得茂持股3.87% [2] 交易目的与影响 - 大悦城控股集团表示,本次交易是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将显著优化公司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 [3] - 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控股集团将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 [3] - 交易将有效增强公司对旗下资产的统筹配置能力,促进不同业务板块及项目间资源优化配置,释放协同潜力 [3] 公司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末,大悦城地产营业收入为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79亿元,资产总额为1067.71亿元,负债总额为735.78亿元,归母净资产为162.42亿元 [5] 市场反应 - 港股大悦城地产开盘即大幅走高,涨幅已超40% [5] - 7月17日该股收市价为0.37港元/股,此次0.62港元的回购价较该价格溢价约67.57% [5]
启动私有化 大悦城地产自救未完
北京商报· 2025-08-04 23:57
私有化交易细节 - 大悦城地产拟以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每股对价0.62港元,总金额约29.32亿港元 [1] - 交易对方为除大悦城和得茂以外的其他所有股东,协议安排后大悦城控股持股比例将从64.18%增至96.13%,得茂持股3.87% [2] - 私有化价格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0.37港元溢价67.57%,较停牌前10个及30个交易日平均价分别溢价80.49%和129.66% [5] 公司业务与资产 - 大悦城地产主要业务包括开发经营大悦城品牌城市综合体,拥有投资物业、物业开发、酒店运营、管理输出四大板块 [2] - 截至2024年末已布局五大城市群24个城市及香港,拥有或管理32个商业项目,包括北京中粮广场等优质物业和三亚瑞吉等奢华酒店 [3] - 2024年大悦城地产营业收入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7.79亿元,资产总额1067.71亿元,负债总额735.78亿元 [4] 私有化动因 - 股价长期低于1港元且较每股资产净值折让,流动性偏低限制融资能力,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境外融资支持 [6] - 现有架构增加公司治理复杂性阻碍决策效率,私有化后可精简管治框架提升管理效率 [7] - 摆脱资本市场短期财务指标压力,获得更大战略自主权聚焦长期价值投资和资产优化 [6] 整合与协同效应 - 私有化是中粮集团地产业务整合趋势,将显著优化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 [4] - 母公司持股比例提升后将强化"开发+运营"协同效应,可能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统一资金池管理 [7] - 战略重心可能转向核心商业地产和优质综合体项目,减少分散投资提升资产质量 [6] 未来发展方向 - 购物中心运营将更注重长期品牌价值建设,招商策略转向首店经济和体验业态引入 [8] - 加强数字化升级和会员经济,投入创新业态培育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8] - 深化体验化、艺术、沉浸式场景和潮流文化领域优势,打造城市精神地标 [8]
退市不等于自救 大悦城地产拟用29.32亿港元启动私有化
北京商报· 2025-08-04 19:15
私有化交易结构 - 大悦城地产拟以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每股对价0.62港元 总金额约29.32亿港元 [1][5] - 协议安排前大悦城控股持股64.18% 得茂持股2.58% 计划股东持股33.24% 协议安排后大悦城控股持股增至96.13% 得茂持股3.87% [5][8] - 私有化溢价显著 每股0.62港元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0.37港元溢价67.57% 较停牌前10个及30个交易日平均价分别溢价80.49%和129.66% [9] 战略动机与预期效益 - 私有化有助于简化治理框架 提升决策效率 摆脱资本市场短期财务指标压力 聚焦长期战略规划 [10][12] - 大悦城控股将增强资产统筹配置能力 促进业务板块资源优化 释放协同潜力 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6][12] - 解决股份流动性偏低问题 上市公司身份难以提供足够境外融资支持 私有化后更注重资产质量提升和现金流管理 [9][10] 业务布局与财务表现 - 大悦城地产已布局五大城市群核心城市 进驻24个城市及香港 拥有或管理32个商业项目及多个优质投资物业、酒店资产 [7] - 2024年大悦城控股营业收入357.91亿元同比下降2.70% 归母净亏损29.77亿元同比下降103.14% [8] - 大悦城地产2024年营业收入198.31亿元 归母净利润7.79亿元 资产总额1067.71亿元 负债总额735.78亿元 [8] 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 购物中心运营将更注重长期品牌价值建设 招商策略转向首店经济和体验业态 加强数字化升级和会员经济 [13] - 公司在体验化、艺术和潮流文化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未来将深化品牌价值 打造城市精神地标 [14] - 私有化有助于强化"运营驱动"差异化优势 采取灵活资金策略持有优质资产对抗周期波动 [14]
大悦城地产拟29亿港元私有化退市 大悦城三年累亏73亿持续扭亏待检
长江商报· 2025-08-04 07:31
私有化交易概述 - 大悦城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计划通过协议安排回购股份并私有化退市 总金额约29.32亿港元 每股计划股份换取0.62港元现金 [1][2] - 交易完成后大悦城地产将从香港联交所退市 结束其12年港股上市历程 [1][2] - 私有化后大悦城持股比例从64.18%增至96.13 得茂持股3.87 大悦城将几乎全部控股大悦城地产 [2] 私有化动因 - 大悦城地产股价自2018年5月以来持续低于1港元 停牌前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不足300万港元 总市值约76.85亿港元 市净率仅0.24 [2] - 公司股票流动性不足且长期较每股资产净值折让 限制了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境外融资支持 [2][3] - 私有化可缩短决策周期 提高营运效率并降低相关成本 业务策略将不再受上市规则批准限制 [5] 财务影响 - 大悦城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 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8.83亿元、14.65亿元和29.77亿元 累计亏损73.25亿元 [1][3] - 2025年半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000万至1.2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3.64亿元扭亏为盈 扣非净利润6200万至1亿元 [1][3] - 私有化完成后大悦城地产收益将注入母公司报表 有望改善大悦城财务状况并提升归母净利润 [3] 战略优化 - 私有化被视为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对整体战略布局的关键优化 旨在聚焦长期价值 [1][6] - 将增强协同效应并化解同业竞争问题 通过统一上市平台整合商业地产、物业开发、酒店运营等核心板块 [4][5][6] - 大悦城地产持有或管理32个大悦城、大悦汇商业项目及多个顶级酒店品牌 私有化后更专注于提升运营质量与资产价值 [5][6] 组织架构调整 - 大悦城2024年建立"投融建管退"平台并发行成都大悦城商业REIT [5] - 2025年6月将商业管理中心调整为商业事业部 以提升商业地产专业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5] - 优化内部架构旨在强化商业地产领域竞争力 为此次私有化做了前期准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