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泰(002402)
搜索文档
摩尔线程还没上市,「概念股」已经抢飞了
凤凰网· 2025-09-24 02:51
摩尔线程IPO进展 - 摩尔线程将于9月26日在科创板接受IPO审核 预计募资80亿元 若成功将成为国产GPU第一股 [1] - 多家概念股因持股关系出现股价异动 和而泰4天3次涨停 联美控股连续2日涨停 初灵信息和盈趣科技同期涨停 [1] - 部分企业如张江高科和超声电子紧急澄清未对摩尔线程进行投资 [1]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创始人张建中曾在英伟达中国任职15年 被行业视为教父级人物 核心团队来自英伟达 AMD 微软和Arm等国际企业 [2] - 公司成立后快速完成团队组建 仅用100天成为独角兽企业 Pre-A轮融资全程仅耗时一个月 [2] 行业发展与资本投入 - 2019年起美国制裁推动国产GPU企业崛起 壁仞科技 燧原 沐曦和摩尔线程等企业快速成长 [2] - 2020至2021年GPGPU领域发生20起融资事件 明星企业一年内完成三轮融资 [3] - 大芯片领域起步资金需至少15亿元 属于资本密集型赛道 [3] 全球算力需求与合作 - 英伟达市值24个月内暴涨15倍 反映全球算力需求暴增 [3] - 英伟达与OpenAI合作建设10吉瓦AI数据中心 耗电量相当于800万户美国家庭用电量 [3] - 英伟达对OpenAI投资最高达1000亿美元 [3] 投资方与股权结构 - 摩尔线程完成至少7轮融资 和而泰2020年8月参与种子轮投资 现直接持股1.244%并有业务合作 [5][6] - ST华通 长飞光纤 初灵信息和中天科技通过基金间接持股 [6][7] - 圣元环保通过中原前海基金投资2973.5万元 持股0.2423% [7] 市场表现与涨幅 - 长飞光纤年内股价涨幅超288% ST华通涨幅超278% 和而泰涨幅超178% [7] - 华辰装备 中天科技和圣元环保9月22日股价分别上涨3.11% 2.63%和8.68% [7] 财务与盈利预期 - 2022至2024年累计亏损50.04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2.71亿元 [8] - 公司预计最早2027年实现盈利 [8] 行业生态与挑战 - 国产GPU行业处于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阶段 未来几年将迎来行业变革 [8] - 资本热潮下企业需在全球竞争中证明自身实力 [8]
“中国版英伟达”周五上会,A股“沾边”股已大涨:多只股票涨停,和而泰4天3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3:49
摩尔线程IPO进程及市场影响 -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26日召开2025年第40次审议会议 审议摩尔线程科创板首发事项[1] - 公司拟募集资金80亿元 重点投向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研发[1] - 摩尔线程被誉为"中国版英伟达" 是国内实现全功能GPU自主研发的科技企业[1] 直接参股公司市场表现 - 和而泰持股1.03% 出现"4天3板"走势 9月23日涨停后市值达510.4亿元[1][3] - 中科蓝讯直接持有134.04万股(0.34%) 间接持有67.01万股(0.17%) 合计持股0.50%[3] - 和而泰上半年营业收入54.46亿元(同比增长19.21%) 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78.65%)[3] 间接参股公司跟涨情况 - 联美控股通过全资子公司投资1亿元 9月23日涨停实现二连板 市值197.5亿元[1][4] - 初灵信息通过基金间接持股约0.023%(1.08%×2.12%) 同日涨停并实现二连板 市值56.28亿元[1][4] - 圣元环保通过股权基金间接持股0.24%[4] 业务合作与澄清声明 - 和而泰珠海基地被传承接摩尔线程30%以上GPU模块代工订单 公司回应"以公告为准"[3] - 2023年12月公告显示和而泰与摩尔线程暂无业务合作 但强调将持续关注主营业务协同机会[3] - 张江高科、第一创业、超声电子、银信科技、光环新网等公司明确澄清未投资或与摩尔线程存在业务合作[5] 公司财务状况与发展挑战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净利润连续亏损:-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4] - GPU自主研发面临极高技术壁垒 需全方位技术积累与长期系统性投入[4] - 多数A股公司对摩尔线程持股比例极低 业务关联度有限[4]
36股今日获机构买入评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8:10
机构评级概况 - 今日共发布38条机构买入型评级记录 涉及36只个股 [1] - 开立医疗和天士力关注度最高 均获得2次机构买入型评级 [1] - 20条评级记录为机构首次关注 涉及北京人力、长源东谷等20只个股 [1] 目标价与上涨空间 - 6条评级记录给出未来目标价 其中5股上涨空间超10% [1] - 东阳光上涨空间最高达45.56% 广发证券给予目标价35.88元 [1] - 申菱环境和立讯精密上涨空间分别为35.04%和32.12% [1] 个股市场表现 - 机构买入型评级个股今日平均下跌0.32% 表现弱于沪指 [1] - 9只个股上涨 和而泰出现涨停 [1] - 中微公司、立讯精密、天士力涨幅居前 分别为9.12%、7.79%、3.06% [1] - 申菱环境、兄弟科技、广和通跌幅较大 分别为5.30%、4.74%、4.48% [1] 行业分布 - 医药生物行业最受青睐 9只个股上榜机构买入评级榜 [2] - 电子行业有8只个股上榜 汽车行业有6只个股上榜 [2] 具体机构评级明细 - 中微公司获交银国际买入评级 目标价280元 [2] - 兆易创新获华兴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226.50元 [2] - 立讯精密获国泰海通增持评级 目标价86.80元 [2] - 东阳光获广发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35.88元 [2] - 开立医疗获招商证券强烈推荐和中邮证券增持评级 [3] - 天士力获招商证券增持和开源证券买入评级 [3]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0923





华宝证券· 2025-09-23 17:17
新股发行与退市动态 - 友升股份于2025年9月23日上市,发行价格为46.36元[1] - 紫天退处于退市整理期,距最后交易日剩余8个交易日[1] - 天普股份因可能暂停上市发布公告,涉及代码605255[6] 股票异常波动 - 先导智能(300450)出现严重异常波动[1] - 中环海陆(301040)发布异常波动公告[1] - 杭可科技(688006)披露异常波动信息[1] 可转债转股调整 - 汇通转债(113665)转股价格调整于2025年9月23日生效[6] - 蓝帆转债(128108)转股价格调整于2025年9月23日生效[6] - 奥维转债(118042)转股价格调整于2025年9月26日生效[6] 债券赎回与回售 - 金能转债(113545)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9月30日[8] - 22粤科02(148103)回售登记期为2025年9月22日至26日[8] - 22海旅01(138502)回售登记期为2025年9月22日至24日[8] 港股通权益提示 - 特步国际(01368)以股代息申报期为2025年9月22日至29日[8] - 东亚银行(00023)申报期为2025年9月19日至29日[8] - 信义能源(03868)申报期为2025年9月12日至23日[8]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周五才上会,A股“朋友圈”先炸开锅:和而泰4天3板,联美控股、初灵信息两连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6:57
摩尔线程IPO进展及市场影响 -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26日召开2025年第40次审议会议审议摩尔线程科创板首发事项[1] - 公司拟募集资金80亿元重点投向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研发[1] - 摩尔线程被誉为"中国版英伟达"是国内实现全功能GPU自主研发的科技企业[1] 参股公司市场表现 - 和而泰(市值510.4亿元)四天三板持股摩尔线程1.03%[1][2] - 联美控股(市值197.5亿元)二连板通过全资子公司投资摩尔线程1亿元[1][3] - 初灵信息(市值56.28亿元)二连板通过基金间接持股摩尔线程约0.023%(1.08%×2.12%)[1][3] - 中科蓝讯直接持股0.34%间接持股0.17%合计持股0.50%[1] - 圣元环保通过股权基金间接持股0.24%[3] 和而泰业务关联及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54.46亿元同比增长19.21%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78.65%[2] - 珠海基地被传承接摩尔线程30%以上GPU模块代工订单但公司称以公告为准[2] - 2023年12月公告称与摩尔线程暂无业务合作但将持续关注主营业务相关市场发展[2] 澄清未参股企业 - 张江高科声明未直接投资或持有摩尔线程[4] - 第一创业和超声电子在投资者平台表示未参与投资[4] - 银信科技否认与摩尔线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 - 光环新网否认通过中移动产业基金间接持股4.343%[5] 摩尔线程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亏损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3] - GPU自主研发面临极高技术壁垒需长期系统性投入[3]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23 16:19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18日、9月19日及9月2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定义的异常波动情形 [2] 公司核查情况说明 - 前期披露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或补充之处 [3] - 未发现公共媒体报道可能影响股价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4] - 当前经营情况正常 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5] - 公司及控股股东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筹划中事项 [5] - 股票异常波动期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进行公司股票买卖 [6] 信息披露状态确认 - 董事会确认不存在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应披露未披露事项及相关筹划商谈意向协议 [7] - 前期披露信息无需更正或补充 [7]
54只股涨停 最大封单资金9.1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5:53
主要股指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821.83点下跌0.18% 深证成指收盘13119.82点下跌0.29% 创业板指上涨0.21% 科创50指数下跌0.10% [1] - 全市场可交易A股中上涨个股1107只占比20.41% 下跌个股4266只 平盘个股50只 [1] - 收盘涨停个股54只 跌停个股24只 [1] 涨停股特征分析 - 主板涨停股47只 创业板6只 科创板1只 [1] - 电子行业涨停股9只 基础化工行业6只 汽车行业6只 [1] - ST股涨停3只包括*ST亚太和*ST中基 [1][3] - 天普股份连续15个涨停板数量最多 [1] 涨停股资金关注度 - 大众公用涨停板封单5041.03万股居首 美克家居封单3354.29万股 联美控股封单2968.03万股 [1] - 和而泰封单金额9.13亿元最高 张江高科3.13亿元 大众公用3.05亿元 [1] - 封单金额超亿元个股包括泰慕士2.81亿元 联美控股2.59亿元 沃尔核材2.31亿元等 [1][2] 行业涨停分布详情 - 电子行业涨停股包括和而泰 沃尔核材 立昂微 德明利 长川科技等9只 [1][2][3] - 基础化工行业涨停股包括凯美特气 华软科技 德明利 *ST亚太等6只 [1][2][3] - 汽车行业涨停股包括天普股份 万向钱潮 浙江世宝 福达股份等6只 [1][2][3] - 公用事业行业涨停股包括大众公用 联美控股 广东建工等3只 [1][2] - 电力设备行业涨停股包括恒润股份 湘电股份 大洋电机等3只 [1][2]
和而泰: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15:40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在2025年9月18日、9月19日和9月2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1] - 公司确认前期披露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或补充之处 [1] - 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可能或已经对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1]
东方精工:公司本次成立合资公司旨在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与生产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5:10
合资公司业务定位 - 合资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与生产 [1] - 合资公司不涉及乐聚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加工业务 [1] 合资方与合作进展 - 合资方包括东方精工、乐聚智能及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1] - 合资公司尚未完成工商注册程序 [1]
和而泰(002402):业绩亮眼高增,向AI智能化布局,控制器龙头紧抓行业机遇
天风证券· 2025-09-23 12:43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6]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亮眼高增 25H1实现营业收入54.46亿元同比增长19.21% 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78.65% 扣非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97.24% [1] - 控制器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2.45亿元同比增长16.64% 新客户新项目交付增加 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 - 公司前瞻布局体感交互技术 推出"感知计划"体感衣 广泛适配VR/AR场景 延伸至康养坐垫等产品形态 在行业数智化模型中接入DeepSeek大模型 落地智能办公健康家居智能控制等多类应用 [4] - 深化AI与硬件融合布局 通过投资源络科技摩尔线程强化前沿技术协同 [4] 财务表现 - 分业务来看 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22.14% 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8.32% 智能化产品智能控制器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9.92% 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5.20% 相控阵T/R芯片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80.16% [2] - Q2实现营收28.61亿元同比增长10.60% 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81.73% [2] - 上半年毛利率19.13%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 主要系控制器业务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控股子公司铖昌科技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 [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7.0/9.2/11.8亿元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66/50/39倍 [5] 业务战略 - 持续深化家电电动工具及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三大战略主航道 蓄势突破智能化业务新赛道 [4] - 持续进行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调整 聚焦高价值客户 通过优化研发工艺加大原材料替代 加强供应链协同 提升生产制造效率 改善产品毛利率水平 [3] - 构建从"信息处理"到"设备控制"的软硬一体产业协同路径 [4] 行业定位 - 行业属于电子/消费电子 [6] - 控制器龙头紧抓行业机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