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元股份(002805)
icon
搜索文档
瑞浦兰钧/星恒电源/中科深蓝汇泽/丰元锂能/蓝廷新能源/鑫精诚传感器/协鑫锂电/申菱环境等企业亮相 高工金球奖第四批公示(持续)
高工锂电· 2025-10-27 19:52
高工锂电年会与金球奖评选 - 2025年(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金球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18-20日在深圳举行 [1] - 高工金球奖被誉为“锂电行业奥斯卡”,旨在评选行业中有公信力的产品和企业品牌 [2] - 截至文章发布,锂电产业链已有超160家企业参与2025年金球奖评选 [2] 瑞浦兰钧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4.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 [4] - 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8.87GWh,营收50.83亿元;动力电池出货量13.53GWh,营收40.27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户储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一,新能源重卡及换电重卡电池出货量均位列全国第二 [4] - 公司预计2025年总产能可达90GWh,2024年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五 [3] 星恒电源 - 公司轻型车锂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累计销量突破3300万组,连续七年全球出货领先 [6] - 产品出口30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销量第一,欧洲市场稳居电动自行车锂电前三强 [6] - 公司布局了从电池原材料到回收的全产业链生态,并为超3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过动力能源 [6][7] 中科深蓝汇泽 - 公司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已达310-340Wh/kg,支持3C快充,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 [9] - 第四代技术将能量密度提升至600Wh/kg水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9] - 其固态电池产品通过热蔓延测试验证,在模组内20%电芯热失控场景下实现无热蔓延 [9] 山东丰元锂能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建成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24万吨,同比增长71.4% [11] - 规划到2025年底形成正极材料总产能31.5万吨,长期规划产能共计55.5万吨 [11] - 公司正向上游延伸,规划磷酸铁产能30万吨及碳酸锂产能5万吨 [11] 蓝廷新能源 - 公司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创新企业,总融资金额超过1.4亿元,最新一轮估值超过6亿元 [13] - 主要产品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及相关材料,具备从材料到产品的全体系自研能力 [13] 协鑫锂电 - 公司采用GCL-PHY一步法生产磷酸铁锂,全投资、能耗及工艺成本均同比降低50% [18] - 2024年已进入磷酸铁锂市场份额排行榜前十,随着产能释放,市场排名预计将进一步上升 [18] 申菱环境 - 公司是锂电池厂房洁净环境垂直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工业空调及超低湿度除湿机组 [21] - 具备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并获得建筑工程界殊荣“鲁班奖” [21] 鑫精诚传感器 - 公司产品取得国际CE、UL认证,为锂电生产中的涂布、卷绕/叠片等关键工序提供力控解决方案 [16] - 合作客户包括苹果、华为、ATL、比亚迪等行业领先企业 [16]
丰元股份:公司积极对新产品进行开拓与研发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8:41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10月27日通过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 [1] - 公司表示始终密切跟踪行业技术趋势与市场需求变化 [1] - 公司积极对新产品进行开拓与研发 [1]
丰元股份: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证券日报· 2025-10-27 16:14
公司动态 - 公司于10月27日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 [2] - 公司表示其技术与产能布局可以为履约提供支撑 [2] - 公司提及已签订《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具体情况详见公司披露的公告 [2] 市场表现 - 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 - 股价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2]
丰元股份: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43321户
证券日报· 2025-10-27 16:14
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43321户 [2]
丰元股份:玉溪基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建成产能10万吨
证券日报· 2025-10-27 16:13
产能建设情况 - 公司玉溪基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建成产能10万吨 [2] - 公司玉溪基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建产能为5万吨 [2]
丰元股份:公司玉溪基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建成产能10万吨,在建产能5万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10:05
产能建设情况 - 公司玉溪基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建成产能10万吨 [2] - 公司玉溪基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建产能为5万吨 [2] - 玉溪基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规划产能为15万吨 [2]
丰元股份:目前未涉及电池生产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09:53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及草酸业务 [1] - 公司目前未涉及电池生产业务 [1] 技术合作与研发 - 公司在锂电池技术方面与中科院无相关合作披露 [1] - 公司在固态电池研究方面与中科院无相关合作披露 [1]
锁定10万吨磷酸铁锂大长单,丰元再签头部电池客户
高工锂电· 2025-10-26 16:21
行业趋势:锂电供应链深度绑定与需求高涨 - 锂电行业迎来供应链深度洗牌,各环节通过深度绑定以增强稳定性 [2] - 稳定的材料供应是电池企业保障出货的关键,而材料企业通过锁定头部订单以修复利润并对抗未来风险 [2] - 2025年上半年TOP10储能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达80%,部分企业接近90%,电池企业满产满销带动材料端需求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68% [4] - 动力与储能市场双高需求带动磷酸铁锂材料加工费缓慢上涨,行业亏损持续收窄 [5] 丰元锂能业务进展与产能扩张 - 丰元锂能继4月与比亚迪签订3年长单后,近日与楚能新能源签署3年10万吨磷酸铁锂订单 [3] - 随着大订单导入,公司在第三季度已实现满产运行,并有望在2025年底形成31.5万吨总产能 [4] - 2025年上半年,丰元股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上升68.75% [5] - 公司规划了30万吨磷酸铁产能及5万吨碳酸锂产能,以增强成本管控和抗风险能力 [14] - 公司在短短半年内与比亚迪、楚能新能源签下大长单,体现了头部客户的认可和供应链深度绑定的价值 [14] 技术迭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成为新需求 - 动力电池向4C-6C快充升级,储能电池向500Ah+大容量、15000次长循环寿命升级,对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10][11] - 更高压实密度(≥2.6g/cm³)的磷酸铁锂成为动、储电池性能升级的刚需 [12] - 丰元锂能已开发并量产第四代产品(粉体压实2.6g/cm³),第五代产品(粉体压实2.7g/cm³)已达吨级出货标准 [12] - 目前仅少数企业掌握第四代磷酸铁锂量产技术,公司有望掌握窗口期,实现首批规模化供应 [13][14] - 楚能新能源已确定下一代储能电池为588Ah,电池容量提升将撬动第四代磷酸铁锂需求 [8] 合作方楚能新能源的产能与需求 - 楚能新能源作为储能电池企业黑马,拥有武汉、孝感、宜昌三大基地,总产能规划超350GWh [7] - 楚能新能源2025年整体出货目标超60GWh,对上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较大 [7] - 公司与楚能新能源的合作将共同致力于正极材料迭代升级与成本优化,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7] - 宁德时代、瑞浦兰钧、海辰储能等电池企业官宣下一代储能电池,均为丰元锂能高压实磷酸铁锂的潜在客户 [8]
丰元股份(002805) - 关于为控股孙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10-24 19:16
担保情况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72.54%[3][12] - 公司及下属公司提供不超65亿元新增担保额度[4]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余额29.495亿元[12] 安徽丰元情况 - 公司为安徽丰元4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5] - 2024年末安徽丰元资产14.57亿元,负债5.81亿元,净资产8.76亿元[9] - 2025年1 - 6月安徽丰元营收2.36亿元,净利润 -7576.05万元[9]
丰元股份拿下10万吨磷酸铁锂订单 “枣庄第一股”能否扭转颓势?
中国经营报· 2025-10-21 22:08
合作框架协议 - 丰元股份全资子公司丰元锂能与楚能新能源签订为期三年的《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约定自2025年9月至2028年年底,供应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2] - 楚能新能源承诺在同等商务条件下优先采购公司产品并给予固定采购份额,双方将联合推进材料迭代升级与成本优化 [2] - 协议为战略框架性约定,不构成强制的法律约束,后续具体合作事项尚需双方协商确定 [3] 订单对产能的影响 - 公司当前拥有锂电池正极材料实际产能24万吨,另有7.5万吨在建产能,截至2024年年底产能利用率仅为32.65% [2] - 以三年供货周期测算,订单年均需求量约3.3万吨,可使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从32.65%提升约14个百分点 [3] - 公司目前的产能完全可以覆盖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订单,叠加其他既有客户订单,产能闲置问题或将得到缓解 [3] 公司业务结构 - 丰元股份于2016年上市,上市初期以草酸业务为主营业务,自2017年起重点布局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 [2] - 截至2024年,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相关收入占公司合并总收入的92.53%,已形成以该业务为主,草酸业务为辅的业务格局 [2] 近期财务状况 - 公司连续两年陷入亏损,2023年净利润亏损3.89亿元,2024年亏损额收窄至3.62亿元,但营收同比大幅下滑46.35% [4]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21.23%,归母净利润为-2.43亿元,同比下降201.29% [4] 亏损原因分析 - 正极材料业务亏损扩大主要由于新产线投入运营后需经历产能爬坡阶段,新产品验证周期长,新增产能与下游需求存在时间错配,导致整体产能稼动率不足 [5] - 2023年以来,正极材料业务因新增产能处于爬坡期、规模效应不足,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承压 [3] - 扩张产线转固后新增折旧费用,推高了单位成品分摊的制造费用 [5] 合作预期影响 - 如合作事项顺利推进,将进一步巩固并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目标和全体股东利益 [3] - 合作有利于后续产能持续放量和销售订单扩大,对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