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发展回顾及2025年展望
联合资信· 2024-12-31 20:45
消费市场与政策环境 - 2024年上半年消费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5%,较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分别回落22.0和13.2个百分点 [3]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3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有所回落 [3] - 2024年1-9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09万元和2.06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分别增长4.9%和5.3% [3] - 截至2024年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35.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1%,其中消费贷款余额为57.98万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0.06% [3] 消费金融市场格局 - 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传统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互联网金融平台、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为辅 [4] - 2023年末银行信用卡占消费贷款余额的42%,商业银行自营消费贷市场份额超过20%,互联网金融平台消费贷款占比接近20% [5] -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市场份额在5%左右,但占比呈上升趋势,未来或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的主要参与主体 [5] 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回顾与展望 - 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增速回升,但不同机构之间资产规模分化较大,马太效应明显 [8] - 消费金融公司产品体系以小额分散为特征,贷款额度有所扩大,贷款期限较短且呈缩短趋势 [8] - 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较好,但2024年以来头部机构盈利压力加大,中型机构经营相对稳健 [8] - 消费金融公司仍主要依赖同业借款进行融资,非同业借款融资占比提升,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 [8] 消费金融公司经营与财务分析 - 截至2023年末,国内消费金融公司融资余额为10323.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50% [26] - 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合计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51.41亿元,较上年增长79.07% [28] - 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3.62%,较上年下降0.59个百分点 [30] - 2023年样本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规模均有所提升,行业整体收益水平较高 [31] 消费金融公司资本管理 - 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为14.30%,较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 [42] - 2024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压力加大,资本内生能力弱化,股东权益规模增速有所放缓 [41] - 2024年6月末样本消费金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878.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5% [41] 消费金融行业展望 - 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资产及信贷规模预计仍将持续扩大,但短期内行业增速或趋于平稳 [47]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不同分层的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情况或更趋向均衡 [48] - 2024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率有所抬头,未来盈利能力面临一定增长压力 [50] - 消费金融公司融资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增资及资本充足情况需关注 [51]
市场分析:防御行业走强 A股震荡整固
中原证券· 2024-12-31 20:06
市场走势综述 - A股市场周二冲高遇阻、震荡整理,早盘股指平开后震荡上行,盘中在3413点附近遭遇阻力,随后震荡回落 [1][4] - 酿酒、燃气、珠宝首饰以及航运港口等行业表现较好,半导体、软件开发、通信设备以及证券等行业表现较弱 [1][4] - 创业板市场周二震荡回落,创业板成分指数全天表现弱于主板市场 [1][4] - 上证综指收市报3351.76点,跌1.63%,深证成指收市报10414.61点,跌2.40%,科创50指数下跌3.11%,创业板指下跌2.93% [4] - 深沪两市全日共成交1358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增加 [4] 后市研判及投资建议 - 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4.46倍、37.23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平均水平,适合中长期布局 [1][23] - 近期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释放了重要的政策信号,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整,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23] - 预计市场多空博弈的焦点或将侧重于国内宏观政策是否通过呵护股市以维持信心、稳定预期,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政策主线将是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推动并购重组、提升投资者回报等方面加力部署 [1][23] - 随着国内宏观调控、促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推进,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保持震荡上行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 [1][23] - 建议短线关注酿酒、燃气、煤炭以及航运港口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1][23] 行业表现 - 两市超过九成个股下跌,仅有燃气以及酿酒行业小幅上扬,珠宝首饰、航运港口以及煤炭等行业跌幅较小 [17] - 半导体、证券、消费电子、多元金融以及电子化学品等行业跌幅居前 [17] - 酿酒、煤炭、航运港口、珠宝首饰以及煤炭等行业资金净流入居前,半导体、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证券以及通信设备等行业资金净流出居前 [17] - 中信一级行业中,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煤炭等行业跌幅较小,非银行金融、电子、计算机等行业跌幅较大 [19] 指数表现 - 上证50指数下跌1.25%,沪深300指数下跌1.60%,中证500指数下跌2.94%,中证1000指数下跌3.06% [5] - 中小100指数下跌2.23%,创业板指下跌2.93%,万得全A指数下跌2.23%,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指数下跌2.20% [5] - 恒生指数上涨0.1%,恒生国企指数上涨0.1%,恒生红筹指数上涨0.7% [8]
国资央企并购周度观察第51期
国新证券股份· 2024-12-31 20:05
国资央企并购 - 中央国企哈焊华通认购中达金属60%股权 [6][14] - 地方国企恒丰纸业定增收购锦丰纸业100%股权 [6][14] - 本周国资央企并购事件共9项,其中中央国有企业并购2项,地方国有企业并购7项 [14] 链长动态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上市公司中粮科技发布关于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参股公司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公告 [14]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上市公司一拖股份发布关于终止重大资产出售事项的公告 [14] -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上市公司克劳斯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 [14] 技术创新并购 - 宝光股份收购及增资凯赛尔科技获其51.16%股权 [6][14] - 荣科科技收购上海敬在信息部分股权 [6][14] - 华海清科及子公司收购芯荷公司82%股权 [6][14]
策略实操系列(二十三):A股总股东回报的来源解析
国信证券· 2024-12-31 17:18
核心观点 - 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A股市场股东回报率拆分方法,将市场指数拆分为股息、盈利、估值和残差四部分,并通过时序加总得到整个样本区间的各拆分项 [7] - 中证全指在2011年7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对数全收益率的最大贡献项为对数盈利变化,占比高达74.2% [8] - 在各个子区间中,对数估值变化是最大贡献项,特别是在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和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这三个区间,对数估值变化的贡献占比分别高达73.6%、97.1%和105% [8] 行业分析 金融地产行业 - 金融地产行业的对数全收益率为25.2%,其中对数估值变化为18.7%,为主要正向贡献部分,占比74.2% [14] - 对数股息率和对数盈利变化分别为3.62%和3.12%,贡献占比较小,分别为14.3%和12.4% [14] 信息技术行业 - 全指信息的对数全收益率为65.7%,其中对数估值变化为171%,为主要的正向贡献部分,而对数盈利变化为-100%,为主要的反向贡献部分 [18] - 对数股息率和残差项分别为1.72%和-6.74%,绝对水平远不及对数估值和盈利变化 [18] 通信服务行业 - 全指通信的对数全收益率为117%,其中对数估值变化为97.6%,贡献占比为83.6%,为主要正向贡献部分 [20] - 对数盈利变化、残差项和对数股息率分别为11.4%、5.30%和2.42%,贡献占比相对较低 [20] 公用事业行业 - 全指公用的对数全收益率为104%,其中对数盈利变化为80.6%,贡献占比为77.8%,对数估值变化为27.7%,贡献占比为26.7% [26] - 对数股息率和残差项分别为7.77%和-12.4%,贡献占比较低 [26] 行业比较 - 在整个样本时间区间,对数盈利变化为回报率的最大贡献项的行业是能源、主要消费、医药、金融地产和公用事业,而对数估值变化为回报率的最大贡献项的行业是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 [48] - 能源和金融地产的对数股息率最高,信息技术、通信和医药行业的对数股息率最低 [49] - 主要消费、公用事业和金融地产行业的对数盈利变化最高,材料、通信、信息技术和能源行业的对数盈利变化最低 [49]
投资策略专题:开源金股,1月推荐
开源证券· 2024-12-31 16:35
核心观点 - 行业配置建议为"4+1"推荐,坚定2025年"成长+消费"核心主线的判断 [6] - "4"个行业方向包括科技成长、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下的牛市排头兵、政策超预期下风险偏好回升、先促消费政策后内生性复苏的消费品种 [12] - "1"个底仓逻辑为绝对收益思路下的中长期底仓:沪深300增强、央国企红利蓝筹 [40] 行业配置 - 科技成长方向建议关注半导体、信创、军工、高端装备、卫星 [12] - 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下的牛市排头兵包括券商、保险 [12] - 政策超预期下风险偏好回升的行业包括地产链、新能源、医药 [12] - 先促消费政策后内生性复苏的消费品种包括家电、轻工、汽车、食品饮料、美容护理 [12] 金融工程 - 基于行业轮动模型的1月行业多头组合为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环保、交通运输、基础化工、美容护理、房地产、银行、有色金属、医药生物 [15] 公司分析 - 小鹏汽车-W(9868.HK)2025年将迎来4款全新车和多款改款车的新车周期,有望延续爆款潜质,带来销量快速提升 [16][45] - 甘源食品(002991.SZ)收入端增长稳健,零食量贩渠道和东南亚出海带来较多贡献,山姆新品落地放量 [17][46] - 石头科技(688169.SH)2024Q4京东自营收入确认时点或提前,收入增速大概率超预期 [19][21] - 金山办公(688111.SH)锚定AIGC、Copilot和Insight三大战略方向,未来商业化落地有望开启新空间 [23][51] - 紫光股份(000938.SZ)是国内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智慧应用服务的领先企业,ICT基础设施及服务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24][52] - 巨星农牧(603477.SH)成本持续领先,2025年出栏量有望实现高增长,冬季猪肉消费旺季有望推升猪价 [26][53] - 江苏金租(600901.SH)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基本面稳健,特色厂商模式拥有较高壁垒,分红率较高 [54][69] - 中国神华(601088.SH)2023年长协占比80%,煤电一体化程度23%,持续高分红,煤炭红利与周期双逻辑攻守兼备 [56][71] - 艾为电子(688798.SH)是消费类音频功放芯片龙头,手机业务占比较大,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31][57] - 爱婴室(603214.SH)作为母婴零售龙头,行业层面有望受益生育政策催化,与万代合作打造高达基地,未来潜力可观 [32][74]
投顾周报:角逐节前红包行情!回避这类风险
华龙证券· 2024-12-31 16:35
市场概况 - 本周主要指数表现:沪指涨跌幅 0.95%,深成指涨跌幅 0.13%,创业板指涨跌幅-0.22%,科创 50 指数涨跌幅 0.73%,北证 50 指数涨跌幅-6.62% [10] - 近五日行业板块涨幅居前的有银行、石油石化、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10] - 近五日行业板块跌幅居前的有传媒、社会服务、计算机、纺织服装、房地产等 [10] - 近五日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有电子、电力设备、公用事业、汽车、银行等 [10] - 近五日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居前的有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社会服务、房地产等 [10] 宏观部分 - 日本央行在 12 月的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但明年 1 月仍有可能加息 [1]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预计日本经济明年将更接近于可持续实现央行 2%的通胀目标,并暗示下次加息的时机即将到来 [20] - 日本央行正在密切关注日本的政治局势,税收和财政政策讨论过程中的高度不确定性是维持政策不变的一个理由 [3] 国际方面 - 美国财长耶伦预计美国最早将在 1 月 14 日触及债务上限,并可能需要采取"非常规措施",以防止联邦政府陷入债务违约 [14] - 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 36 万亿美元,为有史以来首次突破这一水平 [14] 事件快讯 - 荣耀股改顺利完成,公司名称由"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股份制改造涉及公司形式及名称变更,不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 [16] - 荣耀将适时启动 IPO 流程,进一步消息将在相应的过程中对外披露 [16] - 荣耀吸引了中国电信、中金资本旗下基金、基石旗下基金、特发基金,以及代理商投资平台(金石星耀)等投资者入股 [16] 行业与公司 - 近期微盘股指数连续破位下行,反弹力度极弱,目前没有明显企稳迹象 [11] - 活跃资金相对聚焦于算力和 AI 硬件,同时以银行为代表的高股息明显走强 [11] - 题材和银行板块呈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也跟业绩预期有关 [11]
2024Q3中小盘财务专题:中小盘业绩增长稍逊,行业盈利能力分化
中国银河· 2024-12-31 15:57
指数表现 - 2024Q3 A股典型指数盈利能力大盘优于中小盘,上证50加权ROE(TTM)为9.9%,沪深300为9.1%,中证500为5.5%,中证1000为4.7%,国证2000为4.8% [4] - 上证50销售净利率(TTM)为12%,创2017年以来新高,沪深300为10.7%,处于2017年以来的高位 [5] - 2024Q3 A股典型指数营运能力普遍走低,上证50总资产周转率(TTM)为0.1次,沪深300为0.11次,中证500为0.39次,中证1000为0.52次,国证2000为0.5次 [9] 行业表现 - 2024Q1-Q3 A股大盘/中盘/小盘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4,342.74/56,943.47/41,459.82亿元,同比-0.7%/-4.7%/-2.4% [13] - 2024Q3单季A股大盘/中盘/小盘股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066.89/680.4/324.05亿元,同比+9.1%/-20%/-32.3% [22] - 2024Q3单季A股大盘股同比增速排名前三的行业为农林牧渔(+696.4%)、非银行金融(+240.2%)、电子(+20%) [27] 资产状况 - 截至2024Q3 A股大盘/中盘/小盘股合计拥有总资产4,094,360.75/157,925.18/108,023.46亿元,同比+7.7%/+3.4%/+0.9% [29] - 2024Q3 A股大盘/中盘/小盘股实现加权ROE(TTM)8.5%/4.4%/2.3%,同比-0.4/-1.1/-1pct [111] - 2024Q3 A股大盘/中盘/小盘股资产负债率85.5%/64%/59%,同比+0.1/+0.1/-0.3pct [11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家电、机械等盈利性具备优势的行业,以及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等高周转行业 [144]
海外镜鉴系列(二十四):破解印度股市长牛之谜
国信证券· 2024-12-31 13:41
印度证券市场结构 - 印度证券市场由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和四类市场主体组成,监管模式体现"多头治理、政出一门"的特征 [2][5] - 两大交易所国家交易所(NSE)和孟买交易所(BSE)在竞争中发展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体系,分别设立清算和存管机构,提升市场运行效率 [2][5] - 印度证券市场共有6家证券交易所,其中NSE和BSE是全国性交易所,外资交易的主阵地 [10] 监管与制度 - SEBI通过分级监管(GSM)和额外监管(ASM)标记异常公司,并采取限制日内涨跌幅、强制集合竞价等措施进行惩罚 [2][32] - 印度对财务造假、公众欺诈等行为实施严厉惩罚,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和2亿人民币罚款 [2][62] - 印度股市采用T+1结算周期,同时推广限制性T+0和简易版盘后交易,差异化涨跌幅限制和熔断机制 [2][111] IPO与退市 - 印度IPO制度简化流程、严管披露,要求企业更名后需以新名称获得50%以上营业总收入才能进入IPO流程 [2][63] - NSE对上市公司提出2.5亿卢比(约2100万人民币)市值要求,允许企业在不同交易所同时上市 [2][63] - 印度退市制度要求强制退市企业以公允价格收购90%以上股份,并对违规企业实施严厉处罚 [72][92] 交易与保证金 - 印度股市交易时段为9:15至15:30,盘后交易为15:40-16:00,仅以当天收盘价进行交易 [113][165] - 印度股市对低风险权重股仅要求15%左右的保证金比例,杠杆化程度较高 [2][145] - 印度推出峰值保证金制度,要求投资者维持日内最大头寸所需的保证金,防范市场风险 [148][151] 回购与分红 - 印度上市公司回购后需在15天内注销股份,并在7个工作日内向交易所提供证明材料 [101][125] - SEBI要求市值前1000的上市公司制定分红政策,明确分红标准,并在年度报告和网站上披露 [104][127] - 印度股市通过回购和分红实现资金有效回馈,总金额已超过IPO融资额,凸显投资型市场特点 [128][130] 外资与并购 - 印度市场对外资依赖程度较高,BSE和NSE改制为公司制后,外资持股比例显著 [26][134] - 印度并购活动受益于证券"无纸化"改革、快速审批机制和传闻澄清机制,成为引进外资的重要渠道 [108][132] - 俄罗斯石油巨头Rosneft以129亿美元收购印度Essar Oil,成为印度吸引外资进入关键行业的典型案例 [134] 共同基金与战略资金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印度偏股型公募基金总规模达67.09万亿卢比,占印度股市总市值的14.12% [153] - 印度雇员公积金组织(EPFO)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集中在ETF中,占比约9.21%,远低于日本GPIF的50% [156][158] - 印度国家养老系统信托(NPST)对权益类资产的持仓比例随年龄递减,50岁及以下投资者权益最大持仓限制为75% [159]
并购重组跟踪(二)
东吴证券· 2024-12-31 12:55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4年12月23日至29日上市公司并购动态进行回顾,涵盖政策更新、并购事件统计、重大并购重组、并购失败事件、实控人变更及市场表现等方面,展示行业动态与趋势[6][7]。 各部分总结 政策更新 - 中国证券业协会拟在现行《指引》上增加“发行人对风险企业进行并购重组”除外条款,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6] - 中国人民银行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引导整合产业链,削减“壳”资源价值 [6] - 辽宁证监局等走访调研,强调上市公司聚焦主业,运用市场工具提升投资价值 [6] - 上海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并购重组专场培训,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提供服务 [6] - 北京证券交易所对评价A类公司提高再融资、并购重组服务支持力度 [6] - 西安市国资委采购财务顾问服务,用于监管企业并购重组 [6] - 深圳相关活动表示将支持并购重组推动产业整合升级 [6] - 江西举办对接会,提出围绕新兴产业布局、整合传统产业链资源 [6] - 国务院国资委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 [6] 并购事件统计 - 12月23日 - 29日,以上市公司为竞买方,剔除失败事件后,并购重组101例、周环比减10例,重大并购重组23例、周环比增2例;并购重组完成25例、周环比增5例,重大并购重组完成1例 [7] - 竞买方为国央企的并购事件10例 [8] 重大并购重组更新 - 涉及国中水务、至正股份等多家公司,交易标的多样,进度包括达成转让意向、董事会预案、停牌筹划等 [19] 并购失败事件 - 中设股份收购苏州悉地51%股权失败,因各方对交易方案核心事项未达成一致 [9] 实控人变更 - 上周披露实际控制变更9例,华大九天、ST红太阳为“国资入主” [33] 市场表现 - 上周重组指数跑输万得全A,超额 -2.71%;中期维度,重组指数与万得全A滚动20个交易日收益差转负 [23]
资金流向和中短线指标体系跟踪(三):偏股基金新发强度提升,ETF资金净流入
东吴证券· 2024-12-31 12:14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宏观流动性、微观流动性与A股市场资金面以及中短线指标体系展开分析,指出宏观流动性边际收紧,A股缩量下跌但可跟踪资金转为净流入,多个中短线指标对市场短期走势指示性较弱,市场风格走向均衡 [42]。 宏观流动性与资金价格 - 公开市场操作:本期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7982亿元,宏观流动性边际收紧,货币投放量8801亿元,回笼量16783亿元,其中逆回购投放量5801亿元,回笼量16783亿元,MLF投放3000亿元 [46]。 - 货币市场利率:受跨年资金面缺口影响,银行间流动性偏紧,R007、DR007、SHIBOR(1周)利率显著回升,中长期利率维持下行态势 [49]。 - 债券市场利率:1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中长期国债和信用债收益率均下行至近5年历史低点,信用利差回落 [49]。 - 外汇市场:中美利差持续扩大,10Y达到 -293bp,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为7.30元,与前期基本走平 [49]。 微观流动性与A股市场资金面 成交热度 - A股缩量下跌:万得全A下跌0.61%,日均成交金额1.38万亿元,较上期减少1439亿元,分板块和重要指数来看,各板块和指数成交额有增有减 [51]。 资金供需 - A股可跟踪资金转为净流入:本期净流入37亿元,净流入量较前期增加97亿元,资金总供给98亿元,较前期增加72亿元,资金总需求61亿元,较前期减少25亿元 [54][70]。 各资金主体情况 - 散户:情绪偏弱,沪深两市散户资金净流入1865亿元,环比下降132亿元,散户ETF资金仍为净流出,但规模环比收缩28.24亿元,达66.19亿元 [86]。 - 杠杆资金:转为净流出,融资资金净流出85.61亿元,较上期减少96亿元,融资余额下降至18665亿元,主要加仓电子、通信,减仓计算机、机械设备、传媒 [73]。 - 外资:北向成交热度回落,陆股通日均成交金额下降至1509亿元,环比减少291亿元,海外上市重仓A股的ETF维持小幅净流出态势,净流出规模约为717万美元 [89]。 - 公募:偏股型基金新发强度显著提升,以指数型基金为主,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回落,股票型ETF净流入32.7亿元,环比回升68.9亿元,中证A500持续净申购,中证1000转为净申购,科创继续减仓 [76][105][96]。 中短线指标体系跟踪 - A股与汇率/港股/商品背离指标:均由严重背离区间回落,对于市场短期走势的指示性意义较弱 [42]。 - A股大小盘分化指数:收益走向均衡,换手率分化程度触顶小幅回落,后续小盘相对大盘换手热度进一步降温的概率或高于95% [19]。 - 微盘 - 红利轮动指标:微盘红利收益走向均衡,对于中短线指示性意义较弱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