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

搜索文档
品牌商的选择题:代工订单接不接
经济观察报· 2025-05-11 14:34
行业趋势 -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销售额增速达40%,远超快消品整体2%的增速[2] - 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在17个品类中市场份额超0.5%[2] - 渠道商自有品牌从生活用品、农产品渗透至牛奶等高品牌化品类[20] 品牌商困境 - 代工业务面临渠道商"极致压价",部分产品毛利仅为自有品牌一半[6][8] - 渠道商要求代工厂透明化所有成本细节,包括吸管、电费等分摊费用[9][10] - 自主品牌被迫降价应对渠道自有品牌价格冲击(如29 9元/瓶牛奶)[12] 代工业务权衡 - 头部粮油企业采取"我们不做别人也会做"的开放态度[4] - 中型企业通过代工获取现金流,反哺自主品牌高端化(定价高30%-40%)[17][22] - 乳企利用代工消化过剩奶源,但定制订单需达到一定规模以控制供应链成本[18] 渠道合作模式 - 盒马通过多供应商比价机制选择最低价合作方[7] - 永辉强调与供应商共创产品而非单纯贴牌,货架资源按动销分配[22] - 沃尔玛等渠道商逐步取消中间商,直接对接代工厂以压缩成本[14] 竞争动态 - 小众品类(如枸杞)存在渠道自有品牌与第三方品牌互斥现象[20] - 乳制品行业因全产业链投入形成品牌壁垒,渠道自有品牌销量表现不佳[22] - 部分渠道商因供应链管理难度回归与品牌商直接合作[23]
长江商学院陈歆磊:零售商做自有品牌并非替代品牌商
经济观察报· 2025-05-11 14:34
核心观点 - 零售商提升自营品占比的根本动力是追逐更高利润,但行业集体效仿可能导致品牌商面临"至暗时刻"[1][3] - 零售商自有品牌需保证基本品质且足够便宜,低价能放大其在自有生态中的优势[2] - 中国零售业市场分散导致零售商品牌价值不足,前100名零售商市场份额不足9%,而美国前20名占比达60%[6] 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国内线下零售渠道自营品占比快速提升:苏宁易购2024年JSAV专供商品销售占比达22.6%,永辉计划将自营品营收占比提升至40%[5] - 欧美市场自有品牌占比显著更高:英国2000年左右超过40%,而2022年中国超市TOP100企业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仅为5%[5] - 德国ALDI自营品占比高达90%,但属于特例,其成本控制能力极强(员工工资是沃尔玛1.5倍但工作量达3倍)[10] 品牌商应对策略 - 品牌商需考虑三大因素:自身产能是否过剩、代工会否削弱品牌价值、是否与零售商自营品直接竞争[9] - 部分品牌商接受零售商定制订单以消化过剩产能,部分则担忧沦为代工厂[8] - 零售商自营品更多作为与品牌商谈判的砝码,而非完全替代品牌商[9] 行业生态影响 - 行业集体提高自营品占比可能引发"内卷",低价产品挤压高质量品牌空间并提高顾客价格敏感度[11] - 零售商降低坑位费反映选品能力提升,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吸引优质品牌商[13] - SKU管理是保证自营品与品牌产品公平竞争的关键,市场选择决定最终产品组合[14] 零售商品牌价值 - 自有品牌是渠道品牌的延展,任何有品牌影响力的渠道都可能向产品端延伸[15] - 产品分层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即创造价值,如全食超市高价有机食品与ALDI低价商品形成差异化[10][16]
县城零食大王联姻,一年卖出500多亿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0 23:07
公司概况 - 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定位为下沉市场零食量贩龙头[1] - 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合并成立,创始人晏周和赵定分别起家于湖南长沙和江西宜春[3] - 截至2024年底在营门店超1.5万家,58%门店位于县城与乡镇,深度覆盖下沉市场[1][4] 财务表现 - 营收呈爆发式增长:2022年42.8亿元→2023年102.9亿元→2024年39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3%[1][2] - 2024年GMV达555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7.17亿元增至2024年82.92亿元[2]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2年7.5%→2023年7.5%→2024年7.6%[2]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视为中国社区折扣超市元年,财通证券预计行业规模将达2.28万亿元(2022-2025年CAGR 11%)[19] - 硬折扣模式崛起:奥乐齐入华6年后首次走出上海,200余款产品最高降价45%[10][16] - 消费两极分化明显,"质价比"成为新趋势,典型表现为三只松鼠转型线下、七号仓库服装均价低于百元[8][12] 商业模式 - 核心策略包括供应链集采(自营品牌占比最高达90%)、非黄金地段选址(月租金成本4000-5000元/店)、极致周转效率[20][22][27] - 自有品牌成为差异化关键,山姆/胖东来等案例显示自牌产品可提升渠道信任度与复购率[25][26] - 创新方向包括垂直大模型应用(如百灵鸟AI大模型)缩短产品创新周期至3个月[31] 竞争格局 - 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签约门店数同步突破1.5万家,行业进入万店规模竞争阶段[4] - 传统商超转型艰难:永辉股东京东世贸亏损20亿清仓,阿里退出实体商超亏损近500亿[14][16] - 国际巨头奥乐齐与本土品牌胖东来形成示范效应,后者员工月薪达9886元(行业均值3倍)[24]
罗兰贝格合伙人蒋云莺:建议法规加入“货架公平比例”指标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7:02
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国内零售商自有品牌营收占比达到35%后会强制要求第三方品牌进行单品差异化调整[1] - 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市场份额在10%-20%左右,欧美国家普遍超过30%[4] - 国内自有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发展更快,如永辉"惠相随"、大润发"大润发优选",高端路线有盒马有机蔬菜等[3] 国际与国内市场差异 - 欧美自有品牌如Costco的Kirkland营收占比达30%,依赖长期供应链整合[4] - 欧洲ALDI主打超低价策略,中国盒马等尝试"优质中价"路线[4] - 中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导致自有品牌生鲜品控不稳定,损耗率高达15%[5] 消费者信任度挑战 - 仅38%中国消费者认为自有品牌"质量有保障",欧美比例超60%[5] - 提升信任措施包括公开透明营销(盒马展示生产线)、权威认证(永辉大米SGS认证)、降低尝试风险(大润发30天无理由退换)[6] - Costco实行"无条件退货"政策,ALDI采用"精简商品种类"策略[6] 渠道竞争不公平现象 - 沃尔玛中国2023年自有品牌在纸巾、粮油品类货架占比从35%提升至50%,同期部分中小品牌销售额下降20%[7] - TESCO等零售商将自有品牌置于黄金位置导致第三方品牌曝光率减少30%[7] - 零售商要求第三方供应商接受90-120天账期,自有品牌账期仅30天[9] 政策与监管建议 - 现行法规未对货架资源分配作具体规范,执法案例寥寥无几[2] - 建议引入"货架公平比例"指标,设置自有品牌占比上限[2][7] - 建立供应商投诉快速仲裁机制,要求竞争品牌与自有品牌分隔陈列[2][7] 未来发展趋势 - 一线城市会员店自有品牌占比可达50%,低线城市仍以第三方品牌为主[10] - 供应链成熟后头部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可能突破40%[10] - 需构建消费者全链路行为数据库指导产品研发,建立差异化品质壁垒[10]
品牌商的选择题:代工订单接不接
经济观察网· 2025-05-10 11:56
渠道商自有品牌趋势 - 2024年上半年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整体销售额增速达40%,远高于快消品整体2%的增速[1] - 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在17个品类中市场份额超过0.5%[1] - 渠道商自有品牌从生活用品、农产品等品类扩展到牛奶等高品牌化品类[14] 品牌商面临的压力 - 代工产品毛利率比自主品牌低近20个百分点[5] - 渠道商要求代工厂列出所有成本明细,包括原料、生产、包装等各项费用[6] - 品牌商自主品牌被迫跟随渠道自有品牌降价促销[9] - 渠道商掌握货架资源,自有品牌商品占比高(如盒马某店干货区43/46 SKU为自有品牌)[15] 代工业务利弊分析 - 解决奶源过剩问题,但供应链成本可能增加[13] - 保证收入来源(如夏新公司沃尔玛贡献超两成营收)[10] - 合作周期短(一年一签约),易被其他供应商取代[11] - 可借此与渠道建立信任基础,反哺自主品牌发展[12] 品牌商应对策略 - 头部粮油企业采取开放态度,"不做别人也会做"[2] - 农产品企业选择高端路线,定价比市场平均高30%-40%[16] - 乳制品企业认为全产业链投入形成的品牌壁垒难以跨越[16] - 部分渠道商转向与品牌商直接合作,放弃自有品牌尝试[17] 渠道商合作模式 - 盒马采用多供应商比价机制,选择最低报价[4] - 永辉强调与供应商共创产品而非简单贴牌[16] - 渠道商偏好差异化产品,"大厂"更易满足特殊需求[3] - 代工合作对渠道商供应链管理能力要求极高[17]
长江商学院陈歆磊:零售商做自有品牌并非替代品牌商
经济观察网· 2025-05-10 11:16
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2006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测试显示近三分之二学生在盲测中无法区分可口可乐与沃尔玛自有品牌Sam's Choice可乐 后者售价仅为前者一半 [1] - 2024年苏宁易购全渠道JSAV专供商品销售占比达22.6% 永辉计划将自营品营收占比提升至40% 盒马等连锁商超也在加大自营产品比重 [3] - 2022年中国超市TOP100企业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占比仅5% 远低于欧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超30%的水平 [3] 中外市场差异分析 - 美国前20名零售商市场份额达60% 中国前100名零售商市场份额不足9% 行业分散导致渠道品牌价值薄弱 [4] - 欧美零售商自有品牌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 2000年左右在食品日用品中占比超40% 中国因外资零售巨头引入较晚且长期以低价替代品为主 [3] - 德国ALDI自营品占比高达90% 但美国Whole Foods自营品定位高端有机 显示零售商品牌定位差异显著 [8] 品牌商应对策略 - 品牌商合作需考虑三大因素:过剩产能利用 品牌价值保护 与自营品竞争关系 前置协商至关重要 [7] - 部分品牌商担忧沦为代工厂 部分看重稳定订单 更多选择与零售商自营品直接竞争 [6] - 零售商自营品本质是渠道品牌延展 通过差异化定价满足分层需求 而非完全替代品牌商 [12] 行业生态影响 - 头部零售商提升自营品占比可能引发行业效仿 形成"内卷"生态 挤压高质量品牌空间 [2][8] - 零售商降低坑位费反映选品能力提升 通过优化SKU组合实现自营品与品牌产品公平竞争 [9][11] - 渠道边界取决于市场需求 ALDI式高占比自营模式非常态 因难以覆盖全品类 [8][11]
加大力度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全力稳外贸扩消费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广州日报· 2025-05-10 05:53
电商平台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座谈会 - 广东省召开电商平台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座谈会 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并强调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支持外贸企业拓内销抓订单 [1] - 唯品会 永辉超市 阿里巴巴 腾讯 京东 美团 抖音 快手 小红书等电商平台及外贸企业代表参会并发言 介绍应对举措和成效 [2] - 省商务厅与电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4] 政府支持措施 - 广东省将出台专项政策 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改造和技术升级 实现快转快销 [3] - 政府将放宽内销市场准入 推动内外标准认证衔接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加快物流体系建设 [3] - 发挥中央及省促消费政策撬动效应 把外贸优品纳入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 [3] 企业应对策略 - 外贸企业需加快产品改造和转型发展 重构研发 生产 市场推广等环节 形成技术 质量 品牌优势 [3] - 电商平台将加大对外贸优品的直接采购力度 强化综合服务功能 帮助外贸企业转型 [3] - 外贸企业应积极参与"粤贸全国"等产销对接活动 推出适合国内市场标准和需求的产品 [4] 行业发展趋势 - 广东省将打造更高能级 更专业化的电商平台 支持外贸企业打开国内销路 [3] - 电商平台与外贸企业合作将带来更多高品质多元化产品 实现共赢发展 [4] - 内外贸一体化被视为短期对冲之策和长远转型之计 助力企业适应趋势变化把握发展先机 [3]
山寨胖东来开业翻车,一众明星遭审判
36氪· 2025-05-09 23:30
品牌营销与诚信危机 - 胖都来商场通过模仿胖东来命名和邀请明星站台高调开业,但5天后因货架空置、客流锐减被网友评价"与关门无异"[3][4][5] - 明星站台行为引发诚信质疑,赵亮道歉称"友情帮忙未收费",但网友质疑其动机,曝光明星祝福视频灰色产业链(价格数千至数十万元且流向诈骗集团)[6][7][11][12] - 叶璇因亲自站台导致微博粉丝量骤降15万,显示公众对蹭流量行为的零容忍[17] 山寨商业模式的失败 - 胖都来从名称、配色到经营范围全面模仿胖东来,但仅学皮毛未学服务内核,开业五天即面临关门[19][20] - 法律专家指出该行为涉嫌违反《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参考"茶颜观色"赔偿170万元案例可能面临更名赔偿[21][22][24] - 与永辉超市形成鲜明对比:永辉41家调改门店一季度利润超7400万元,通过优化商品结构和服务实现转型[27][29][30] 企业诚信的行业价值 - 胖东来遭遇网络暴力后,于东来社交账号两天涨粉30万,显示公众对诚信企业的支持[32][33] - 针对"百倍暴利"指控,监管部门数据显示其和田玉销售毛利率不足20%,13款抽检商品全部合规[36][37] - 永辉超市和长城汽车等企业公开声援,形成行业同盟守护诚信,永辉强调"守护零售业信任根基"[39][41][42] 商业环境深层问题 - 网红"柴怼怼"造谣事件反转:其账号被封且被曝卖三无产品,胖东来将500万索赔金全数捐赠[38] - 行业面临从"野蛮增长"向"信任经济"转型的阵痛,需警惕"碰瓷"与"抹黑"对诚信体系的破坏[46][47] - 当良心企业被迫自证清白时,可能动摇社会诚信底线,需建立更完善的商业保护机制[48]
马云明日回归阿里?回应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5-09 22:51
阿里巴巴集团动态 - 马云否认5月10日回归阿里传闻,回应称"没听说"[1] - 阿里CEO吴泳铭内网发帖呼吁回归初心重新创业,强调AI革命下需以创业者心态开启新征程[2] - 阿里全面打通内网权限,各业务员工时隔两年重聚内网,多个业务HR负责人已挂靠集团CPO[3] - 天猫618推出15%官方立减(8.5折),可叠加88VIP消费券/品类券/直播间红包,价保延长至7月5日[4] 科技与互联网 - 苹果研发智能眼镜专用芯片,将与Meta雷朋眼镜竞争,同时开发Mac/AI服务器芯片[2] - 腾讯混元开源多模态视频生成工具HunyuanCustom,主体一致性超过现有开源方案[11] - 科大讯飞公布领域问答大模型训练专利[12] - 抖音直播一季度回收1091个情感诱导打赏账号权限,加强经济管理手段[5] - 得物平台累计用户超5亿覆盖50%中国95后,2024年新增32个十亿级赛道,6120个品牌年销售额翻倍[7] 半导体与硬件 - 中芯国际预警Q3手机客户或下调备货目标,代工行业面临价格下行压力但拒绝主动降价[13] - 台积电4月销售额3495.7亿新台币,环比增22.2%,同比增48.1%[14] - 英伟达开源代码推理模型,基于阿里通义千问Qwen2.5系列底座[18] 人工智能与融资 - 马斯克xAI新一轮融资谈判估值或达1200亿美元(上月800亿),拟融资200亿美元[16][17] - 美国科技巨头(OpenAI/微软/AMD)建议政府加大AI基建投资,OpenAI CEO预测将加速社会进步[15] 汽车与出行 - 鸿蒙智行4月智驾总里程2.64亿公里,用户活跃度88.62%,智能泊车使用1625.4万次[18] - 比亚迪注册资本增至30.39亿元[19] - 极氪引入代理制模式填补下沉市场渠道[20] - 享道出行获13亿元C轮融资并启动港股IPO,个人业务将延伸至海外[8] -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生产许可证申请获民航局受理[32] 消费与零售 - 永辉超市上海第四家胖东来模式门店开业,进口商品占比提至20%,鲜食比例从5%增至20%[28] - LV美妆中国首店或落户南京德基广场[30] - 玛氏巧克力部分单品涨价4.9%-15%,费列罗健达6月小幅调价[31] - 苏宁易购5月13日开启618大促,线下提前抢线上百亿补贴[29] 制造业与能源 - 日产放弃日本11亿美元电动汽车电池厂建设计划[25] - 松下控股将裁员1万人(占全球员工4%),2029年3月前完成[31] 金融与医药 - 方正证券总裁何亚刚退休,副总裁姜志军接任[34] -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获FDA批准开展雄激素脱发活体生物治疗临床试验[35] 数据与业绩 - 广汽集团4月销量11.64万辆同比降12.66%,本年累计降10.22%[21] - 新希望4月销售生猪159.6万头同比增8.12%,收入22.78亿元同比降2.52%[33] - 世茂集团前四月合约销售额90.7亿元,4月均价12284元/平方米[37]
渠道品牌的边界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22:00
渠道品牌崛起趋势 - 渠道商加速布局自有品牌 2022至2024年每家零售商年均新增自有品牌产品分别为83个、111个、142个 年均更新率达80% [2] - 国际案例显示渠道品牌贡献显著 Costco自有品牌Kirkland占其销售额三分之一 沃尔玛全球30%销售额和50%以上利润来自自有品牌 [4] - 本土零售商积极跟进 永辉目标自有品牌销售贡献率达40% 万店连锁鸣鸣很忙推出自有品牌 步步高注册自有品牌商标 [4] 渠道品牌对行业的影响 - 改变零售业态结构 渠道品牌崛起引发零售业生态重塑 成为零售商差异化竞争和获取高毛利的核心手段 [4] - 挤压第三方品牌空间 零售商将自有品牌置于货架黄金位置导致第三方品牌曝光率减少30% [4] - 价格战压力传导 渠道品牌低价策略迫使品牌商降价竞争 代工厂需平衡走量与利润的关系 [5] 渠道品牌发展模式探讨 - 理想模式为共创差异化商品 渠道商通过消费趋势判断与品牌商/代工厂合作开发商品 实现共存并带动动销 [5] - 能力要求较高 成功依赖专业选品开发能力 精准消费趋势判断及供应链掌控力 [6] - 存在发展边界争议 学者认为上游整合存在限度 如奥乐齐90%自营产品属少数案例 因难以满足全市场需求 [6] 行业争议与未来方向 - 监管干预提议 建议通过"货架公平比例"指标限制自有品牌占比上限 [6] - 竞争本质未变 无论渠道商或品牌商 最终需通过产品抢占消费者心智 [8] - 业态创新必然性 渠道品牌是零售业创新发展及零供关系变化的必然产物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