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大基因
icon
搜索文档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发布,国企共赢ETF(159719)近1周涨幅跑赢同类产品
搜狐财经· 2025-06-09 13:30
国企共赢ETF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9日13:08,国企共赢ETF(159719)下跌0.20%,最新报价1.53元 [1] - 近1周累计上涨0.99%,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3 [1] - 盘中换手2.75%,成交307.66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1754.75万元 [1] - 紧密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指数由100只成分股构成,包括80个A股公司和20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 [4] - 前十大成分股均为"中字头"股票,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中国移动(A、H股)、中国铁建、中国海油、中国中铁、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神华 [4] 大湾区ETF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9日13:07,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931000)盘中震荡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信立泰领涨6.57%,康泰生物上涨5.30%,华大基因上涨4.45%,比亚迪领跌3.81%,德赛西威下跌3.06%,海天味业下跌1.77% [1] - 大湾区ETF(512970)最新报价1.19元,近1年累计上涨16.15% [1] - 紧密跟踪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21%,包括比亚迪、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美的集团、立讯精密、汇川技术、迈瑞医疗、格力电器、中兴通讯、TCL科技 [4] 政策动态 -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建立"中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规划+企业规划"的三级规划体系 [2] - 将产业优化调整作为三级规划的重点内容,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2]
稀土永磁板块异动走高,A500指数ETF(159351)成交额暂居同标的产品第一,机构:预计稀土价格有望继续温和上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0:58
稀土永磁板块异动 - 稀土永磁板块异动走高,中科磁业一度涨停 [1] - 商务部表示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 [1] - A500指数ETF(159351)震荡走高,截至发稿涨0.62%,溢折率0.02%,盘中频现溢价交易,换手率超10%,成交额快速突破20亿元 [1] - A500指数ETF(159351)近10个交易日有7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3.16亿元 [1] A500指数ETF表现 - A500指数ETF(159351)最新流通份额为151.79亿份,最新流通规模为146.66亿元 [2] - A500指数ETF(159351)紧密跟踪新一代标杆指数中证A500指数,该指数优选各行业市值代表性强、表征行业龙头的500只股票 [2] 稀土行业分析 - 稀土行业整体既有供需改善的倾向,内盘稀土价格在今年以来企稳回升 [2] - 建议关注我国今年稀土指标的发放情况,以及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放缓下海外的需求情况 [2] - 预计稀土价格有望继续温和上涨,利好权益板块的盈利修复 [2] A股市场展望 - A股市场具备演绎牛市级别行情的潜力 [3] - 居民"资产荒"愈演愈烈,居民提升权益配置比例方向不必怀疑,2025年是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期 [3] - A股投融资功能建设,各有侧重,一体两面,公司治理股东回报改善抬升A股回报中枢 [3] - A股可能处于盈利能力长期抬升的起点,中国企业通过"内卷"和"反内卷"将抬升企业盈利 [3]
AI透视未来中小学教育的N个场景
中国青年报· 2025-06-09 08:17
AI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 - AI技术迭代升级导致基础教育面临新困惑,包括学生使用AI完成作业、教师使用AI备课等伦理问题[1] -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专家指出AI将深度重塑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影响远超表层应用[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强调AI推动教育创新,需转向自主式、沉浸式、跨学科学习模式[3] 跨学科学习实践案例 - 武汉神龙小学"星屿学院"建成3000平米未来学习中心,整合STEAM项目式学习与AI技术[4] - 学生通过AI学伴完成"AI火星救援车"项目,综合运用VR、编程、音乐创作等跨学科技能[5] - 新课标(2022版)明确将"跨学科""实践性"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核心路径,但实际教学存在资源整合难题[6] AI打破教育空间限制 -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联合腾讯、华为等企业共建5G实验室等11类开放式学习空间[9] - 上海制定AI教育实验室标准,遴选校外实践基地连接高校与企业前沿场景[9]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覆盖全国乡村学校,提供11万条资源解决课程覆盖问题[10] AI促进教育公平 - 甘肃"数字支教"项目组织1447名师范生为16个乡村振兴县提供远程教学[11] -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指出AI远程教育可激活山区学生艺术潜能[12] - 泉州"5G+专递课堂"累计开课3.9万节,实现城乡学生同步授课[12] 政策与生态建设 - 教育部发布《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等文件规范AI全学段教育[7] - 基础教育司建成全球最大数字平台,上线专属AI教育板块支持教学全环节[10] - 教育部长怀进鹏提出AI时代需重构教育底层逻辑与全球合作生态[13]
创始人纷纷下场当网红带货,医疗领域也要出一个“雷军”?
36氪· 2025-06-07 09:57
医疗创始人直播带货现象分析 核心观点 - 医疗行业创始人高调直播带货成为新趋势,打破传统高管形象,背后反映业绩焦虑与流量红利争夺 [1][3] - 创始人IP带货效果显著,但面临科学伦理争议与监管风险,需平衡营销与技术价值 [14][15] - 雷军模式成为行业标杆,但医疗行业特殊性决定其难以完全复制"网红经济"路径 [16][17] 行业驱动因素 - **业绩压力**:科伦药业2025年Q1营收43.9亿元(同比-29.4%),净利润5.8亿元(同比-43%),集采政策加剧现金流压力 [7] - **流量红利**: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2024年增2亿),网购用户占比88%,医美器械单日销量突破700万元 [8] - **品牌优势**:创始人带货增强消费者信任感,薇旖美通过小红书实现年营收超10亿 [8][9] 典型案例数据 - **短期爆发力**:众生药业董事长20分钟带货百万,鲁南制药双十一创3000万营收,东软医疗99.9万元CT产品售罄 [11] - **平台选择**:医美行业88%用户通过小红书获取信息,日活1.2亿用户形成精准流量池 [13] 潜在风险 - **科学争议**:华大基因益生菌、科伦药业麦角硫因胶囊被质疑缺乏科研验证 [14] - **监管处罚**:博瑞医药董事长因违规宣传未上市减重药遭证监会警示 [15] 雷军模式借鉴 - **IP打造**:雷军抖音粉丝4500万,小米SU7直播2小时获9万订单,通过持续内容输出(125条短视频)维持热度 [7][16] - **行业适配性**:消费型医疗产品(如医美、家用器械)更适合直播,创新药与高端器械仍需技术主导 [17][18] 长期发展争议 - **技术vs营销**:头部医疗企业成熟期需"去创始人化",过度营销可能削弱研发投入 [18] - **流量转化**:需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制度与技术硬实力,方能实现行业周期穿越 [18]
饶毅回应:我为何向刘革新开炮
经济观察报· 2025-06-06 15:54
事件背景 - 知名生物学家饶毅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质疑麦角硫因为"假药",并批评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通过裸露身体方式推广该产品 [2] - 科伦药业通过官方公众号回应饶毅质疑,强调麦角硫因的科学价值 [3][7] - 双方争议焦点在于:麦角硫因是否属于"假药"、保健品推广方式是否恰当 [4][5] 科伦药业立场 - 公司认为饶毅"未获药品批准即属无效"的论断武断,且对膳食补充剂存在偏见 [1][7] - 公司列举四项科学依据论证麦角硫因价值:科学验证、全球监管背书、预防医学趋势、行业规范化发展 [7] - 引用《Cell Metabolism》期刊研究证明麦角硫因在抗衰老、睡眠健康、认知健康等领域的临床验证 [7] - 指出麦角硫因在欧美、日本已被列为新型食品补充剂或功能保健食品成分 [7] 饶毅质疑要点 - 认为未获药监局批准的保健品都属于"假药",麦角硫因是通过保健品方式"蒙人、骗人" [4][12] - 批评刘革新通过裸露肌肉的广告方式误导消费者,暗示产品效果与广告形象存在关联 [6][16] - 指出药企应通过药监局审批程序证明产品有效性,而非绕开审批直接推广 [12][14] - 质疑科伦药业作为制药企业却不敢申报药品审批的行为 [14] 产品信息 - 麦角硫因是天然水性含硫氨基酸,具有抗氧化能力,近年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 [4] - 科伦药业推出的麦角硫因胶囊售价1499元/瓶 [4] - 董事长刘革新亲自通过展示肌肉的广告片为产品代言 [4][6] 行业背景 - 饶毅此前曾多次公开批评保健品行业,包括505神功元气袋、珍奥核酸、脑白金、益生菌等产品 [11] - 饶毅曾举报绿谷制药GV-971造假,批评华大基因前CEO尹烨推销"假药" [8] - 争议反映保健品行业长期存在的科学验证与营销手段之间的矛盾 [5][11]
饶毅回应:我为何向刘革新开炮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15:29
饶毅质疑科伦药业麦角硫因产品 - 知名生物学家饶毅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质疑麦角硫因为"假药",并批评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裸露身体代言产品 [1] - 饶毅认为凡是没有足够证据获得药品批准的产品都属于假药,麦角硫因以保健品方式蒙骗消费者 [2] - 饶毅批评刘革新作为商人而非企业家,不顾廉耻推广麦角硫因,用男性裸体表演兜售假药是"一大发明" [3] 科伦药业回应质疑 - 科伦药业通过官方公众号回应饶毅质疑,强调以科学态度和公开数据澄清误解 [1] - 公司用四个章节论证麦角硫因价值:科学验证、安全性认证、科学发展观和企业责任 [3] - 列举《Cell Metabolism》期刊对麦角硫因抗衰老的研究,指出其在多个健康领域已通过临床研究验证 [4] 麦角硫因产品争议焦点 - 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含硫氨基酸,具有抗氧化能力,被广泛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 [2] - 科伦药业推出的麦角硫因胶囊售价1499元/瓶,由董事长刘革新亲自代言 [2] - 饶毅认为保健品不值得过分推广,中国大多数保健品都存在欺骗消费者的问题 [6] 双方观点交锋 - 科伦药业认为饶毅"未获药品批准即属无效"的论断武断,对膳食补充剂存在偏见 [4] - 饶毅反驳称麦角硫因若确有作用应通过药监局审批,达不到标准才不敢申报 [6] - 饶毅批评刘革新广告误导消费者,认为服用产品无法达到广告展示的皮肤和肌肉效果 [7] 行业背景 - 麦角硫因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已被列为新型食品补充剂或功能保健食品成分 [4] - 饶毅此前曾举报绿谷制药GV-971造假,批评华大基因前CEO尹烨推销益生菌产品 [4] - 刘革新在医药行业有"输液大王"之称,现年75岁 [2]
募资“腰斩” 招股书“打架” 联川生物IPO困局何解?
搜狐财经· 2025-06-02 10:15
基因测序行业概况 - 2025年A股市场基因测序板块表现突出,同花顺基因测序指数从去年9月的1280点升至1800点附近,涨幅超40% [2] - 政策支持("健康中国2030"、"十四五"生物经济专项)及老龄化推动行业增长,2025年已有10家基因测序企业获融资 [2] - 基因检测科研服务市场规模从2019年46.8亿元增至2024年90.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4.2%,预计2030年达174.3亿元 [5][6] 联川生物业务模式 - 主营基因检测科研服务及解决方案,技术壁垒高,服务流程涵盖核酸提取至数据分析 [3] - 商业模式分两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健康检测套餐(如商场尿检)和面向医院/科研机构的临床级检测(如肿瘤基因检测) [4] - 采用第二种模式,与华大基因类似,收入按检测项目收费 [4] 联川生物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5亿元、2.87亿元、3.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275.67万元、5348.85万元、6005.67万元 [9] - 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下降,2022-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3.61%、11.70%、8.38%,低于同行华大基因(15.68%) [16][17] 联川生物IPO进展与挑战 - 从科创板转战北交所,募资金额从6.08亿元降至3亿元,缩水50.66% [9][10] - 募投项目中66.67%资金用于"基因科技产品及服务平台扩产升级",计划年测序量从22万增至30万样本 [17][18] - 分子诊断试剂研发项目此前未形成规模收入,招股书删除相关表述 [19] 供应链风险与技术依赖 - 上游供应商因美纳占全球测序仪80%份额,2022年联川生物对其采购占比32.34%,2024年降至11.65%但通过代理商间接依赖 [13][14] - 因美纳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面临试剂断供风险,公司转向华大智造但切换成本高 [14][15] - 产业链上游被外资垄断,中游企业技术依赖性强,临床转化能力不足 [19]
再加码!实体清单“50%规则”子公司穿透
是说芯语· 2025-05-31 08:12
美国政府拟扩大出口管制范围 - 美国计划将商务部实体清单的"50%规则"扩展至三类清单(实体清单、军事最终用户清单、特别指定国民清单),持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将受到同等出口管制 [1][2] - 新规旨在堵住通过子公司规避管制的漏洞,最早可能于6月公布,并可能随即对中国几家大型公司实施新制裁 [2] - 该规则借鉴财政部OFAC对SDN清单的现有标准,即母公司持股≥50%的子公司自动被视为SDN实体,包括交叉持股等复杂结构 [1][4] 政策背景与历史沿革 - 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Landon Heid在4月听证会上透露将研究落实"50%规则",以解决子公司绕开管制的漏洞 [2][4] - 2023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报告批评BIS对华出口管制执行不力,建议实体清单列名应覆盖整个企业网络并采用"50%规则" [5][6] - 国防部CMC清单已采用类似规则,不仅覆盖子公司还包括控股50%以上的母公司,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进一步扩大CMC企业认定范围 [8][9] 现行实体清单的局限性 - BIS目前仅限制清单内企业的特定关联公司,未覆盖子公司网络,例如商汤科技、浪潮集团、华大基因等案例显示业务影响有限 [7] - 前BIS官员指出零敲碎打的列名方式忽视了中国企业体系规避美国法律的系统性行为 [7] 中美经贸摩擦的潜在关联 - 美国近期密集出台科技限制措施,可能与中方未完全履行日内瓦协议中取消非关税反制措施的条款有关 [10][11] - 美国贸易代表指责中国放缓取消对关键矿产流通的限制,而美方已履行关税调整义务 [10]
科教融汇办学 深圳理工大学新增三个研究生培养基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0:26
深圳理工大学新增工程硕士班 - 新增"海洋新材料全重班""磁共振全重班""病毒与生物安全全重班"3个工程硕士班,强化科教融汇办学特色 [1] - 工程硕士班依托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培养兼具原始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 [1] 合作签约与培养模式 - 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约联合培养 [3] - 办学特色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交叉建专业""三院一体育人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3] - 合作聚焦科技项目攻关、拔尖人才培养、专业学科建设,整合跨地域跨领域科研与教育资源 [3] 现有合作与学科布局 - 已与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5] - 与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合作开设"RISC-V芯片设计班",与华大基因成立"华大基因班"等特色工程硕士班 [5] - 学科布局覆盖深脑、深智、生命、深海、深地、深空领域,持续深化科教融汇内涵 [5]
华大基因收盘上涨3.83%,最新市净率2.39,总市值217.3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9 18:4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5月29日收盘价52.26元 单日上涨3.83% 市净率2.39 总市值217.31亿元 [1]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1350.84万元 近5日累计净流入5798.82万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核心业务涵盖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及医疗AI大模型 提供科研服务、精准医学检测解决方案及健康管理服务 [2] - 主要产品线包括生育健康服务、肿瘤与慢病防控、感染防控、多组学大数据及合成业务 [2] 行业荣誉与社会责任 - 2023-2024年获"深圳知名品牌"、"湾区知名品牌"、"医疗健康上市企业创新力TOP100"及"人民匠心品牌奖" [2] - ESG领域斩获"最佳ESG管理上市公司"、"年度ESG品牌影响力企业"等五项奖项 [2] - 社会责任方面获"最具社会责任医药公司"、"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奖"等三项荣誉 [2] 财务数据与行业对比 - 2025Q1营业收入6.72亿元 同比下滑18.18% 净利润亏损5269.51万元 同比扩大524.87% 销售毛利率43.55% [3] - 公司PE(TTM)-22.45 静态PE-24.07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PE49.64及中值36.36 [3] - 市净率2.39低于行业平均4.61 总市值217.31亿元居行业前列 仅次于华大智造297.77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