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央厨房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千味央厨20251029
2025-10-30 09:5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速冻食品行业,特别是速冻面米制品细分领域 [2] * 公司:千味央厨,一家面向餐饮企业(B端)的速冻面米制品供应商 [14] 公司业绩与经营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3.78亿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下降34% [4]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4.92亿元,同比增长4%,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减少19%,收入增速转正,利润降幅收窄,显示经营改善趋势 [2][4] * 前三季度毛利率22.73%,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主要因产品结构调整 [2][5] * 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上升0.79个百分点,但第三季度主动调整费用策略,销售费用率环比收缩至4.72% [2][5] 行业前景与驱动因素 * 预计2026年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速冻面米制品占比52% [2][6] * 行业受益于冷链运输能力改善和消费结构升级 [2][11] * 餐饮市场连锁化程度提升(从12%提升至15%),推动中央厨房模式发展,OEM中央厨房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8][9] * 外卖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对备餐时间要求更高,速冻食品便捷性符合需求 [10] * 团餐与乡厨市场的发展也为速冻食品需求带来新空间 [10] 行业竞争格局 * 零售端由三全、思念、湾仔码头主导,占据64%市场份额,其中三全占28% [7] * 餐饮端竞争激烈,各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处于高速发展的开拓阶段 [2][7] 公司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业务模式:通过直营服务大型连锁餐饮客户(大B端),通过经销商服务中小餐饮门店(小B端) [3][17] * 大B端先发优势显著,与百胜中国(肯德基、必胜客)等有深度合作,并为其T1级供应商 [3][14] * 小B端渠道建设增速快,经销模式能有效覆盖三四线城市,采用先款后货,利于现金流和终端洞察 [3][21] * 竞争优势1:以场景为导向挖掘大单品,产品分为油炸类、蒸煮类、烘焙类和菜肴类,拥有368种SKU,仅油条就有95种SKU [15][17] * 竞争优势2:强大的研发能力,拥有49项专利,明星产品油条已更新至第三代加工技术,多数厂家仍处于第一代 [15][19] * 竞争优势3:多途径突破产能瓶颈,通过新乡一期(6.8万吨)及二期(4.8万吨)项目扩充产能,并计划在华东、西南进行全国布局 [17] 客户需求差异与公司护城河 * B端客户(如百胜中国、海底捞)更注重性价比、供应稳定性、研发及定制化能力,而非仅追求低成本 [12][13] * 公司的研发能力、定制销售能力、大客户背书构成重要护城河 [13][19] * 与优质直营客户合作保障业务稳定性,并提升产品创新力和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拓展新客户 [20] 具体产品与市场空间 * 油炸类是优势品类,前十大单品中有四个为油条单品 [15] * 围绕早餐(油条市场容量超百亿,工业油条规模约10亿元,公司占30%份额)、火锅、小吃等场景推出系列产品 [17] * 细分出火锅、小吃、自助餐等六大场景,推出如火锅小油条、麻辣烫小油条等产品 [17]
预制菜的死敌不是罗永浩,是贵
搜狐财经· 2025-09-19 18:12
西贝的危机与整改 - 西贝在不到半个月内对全国370多家门店实施九项整改,包括改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改为门店现场制作,并尽可能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调整到门店现场 [2] - 此次整改是为应对消费者对“贵且难吃”的吐槽,但公司并未选择调低菜品价格,其侧重点在于让消费者看到价值而非降价 [2] - 这并非西贝首次公开道歉,公司在2020年曾因菜品涨价而道歉 [2] 餐饮行业宏观环境 - 2024年中国餐饮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平均净利率已压降至15%以下,超过16%的商家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3] - 行业闭店潮蔓延,2024年全年餐饮业闭店数攀升至409万家,闭店率高达61.2% [3] - 消费者消费意愿下滑,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仅为39.8元,同比下滑6.6% [3] - 行业已全面进入“买方消费市场”,消费者追求体验与性价比之间的动态平衡 [6] 西贝的市场定位与竞争格局 - 西贝创立于1988年,定位家庭欢聚餐厅,在全国62个城市拥有370余家直营门店,超过75%的门店聚焦在一线、新一线城市 [3] - 西贝人均消费超过85元,远高于同行:九毛九人均55元,外婆家67元,绿茶餐厅62元,萨莉亚48元 [3] - 新兴性价比品牌人均价格更低,如老乡鸡24元,小菜园66元,遇见小面28元,这些品牌以极致效率重构成本 [4] 企业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极高,康师傅饮品业务在将1L装产品从4元提价至4.5~5元后,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7%至400.92亿元,饮品业务收入减少7亿元 [6][8] - 突围方向在于提升效率,做法包括优化单店运营效率、提升采购规模与议价能力、改善人效与坪效,以及重视供应链布局 [8] - 中央厨房模式成为主流,拥有中央厨房的连锁餐企门店存活率高出37%,顾客满意度高出25个百分点 [8] - 2024年至2025年递表或已上市的5家餐企(小菜园、绿茶、遇见小面、老乡鸡、巴奴火锅)几乎全部自带中央厨房,且出餐时间承诺在30分钟以内 [8]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西贝曾有上市计划,目标通过2023~2025年发展于2026年完成IPO,成为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但舆论风波可能影响其上市之路 [9] - 预制菜行业规模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的6000亿元,在中国餐饮总体规模约5.5万亿元中,预制菜占比可能已超过30%,规模或超1.1万亿元 [9] - 消费者对“新鲜现做”的需求强劲,2025年1~5月“鲜活”搜索量增速达135.3%,“新鲜”为99.4%,“现炒”为71%,消费者愿意为“看得见的新鲜”多支付20%的费用 [9] - 未来餐饮市场将分化,一端是“制造业思维”主导的极致性价比快餐连锁,另一端是“手艺型”餐饮坚守的高端体验与特色菜领域 [9]
李小加:选择香港作为滴灌投资的上市地,因为「这是我的家」
新浪财经· 2025-09-18 13:47
来源:瑞恩资本RyanbenCapital 2025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第21届夏季年会,于9月12日至13日在广州举行,亚布力论坛轮值主席、港交所 前CEO、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在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提及旗下的滴灌投资选择港交所上市的原因。 滴灌通集团旗下滴灌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灌投资")于今年6月18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按 港交所上市规则第21章申请,这也是香港市场十多年来第一个按次标准申请。 至于为什么选择香港作为滴灌投资的上市地,李小加表示:"这是我的家。"但他也透露,未来可能会考 虑美国或英国市场。 至于为什么选择21章,李小加称,"不是因为容易,而是因为它是正确的工具,可用来做正确的事情, 21章机制之下,允许公司融资成为永久资本,然后进行多元化投资。" 李小加强调,与传统赚利差的信贷模式不同,滴灌通的底层资本并非信贷,而是风险资本,与小微店主 之间是投资回报关系,"我们的资金需要先投入并完成产品打包,产品售出后资金才能回笼,这意味着 我们的资本约束是极高的。" 面对海量小微投资决策,滴灌通建立了现金权CFO AI工厂。李小加解释说,每笔投资决策只关心两个 问题:"收益够不够?管不管得住?"滴 ...
预制菜争论碰撞出什么
经济日报· 2025-09-18 06:07
近日,预制菜站上"风口浪尖",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持续发酵,引发广泛关注。这看似是一场简单的商业 纷争,实则折射出食品工业发展、餐饮模式变革与消费者诉求之间的多维深度碰撞。这场关于预制菜的 争论碰撞出了什么? 中央厨房模式为何受青睐 在此次争论中,中央厨房模式因与预制菜的概念纠缠而成为焦点。虽然2024年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 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但是这并不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消费者更关心中央厨房是否规范、产品预制程度如何、是否安全和营 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介绍,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模式核心是生产"标准化半成 品""即热型成品菜",完成基础预处理,最终烹饪在门店完成,门店厨师可根据消费者需求灵活调整餐 品口味,如辣度、咸度等。常见产品有腌制好的鸡丁、切好的土豆条、封装好的火锅底料、分装好的炖 肉调料包等。 中央厨房模式为何受青睐?据了解,商场人员密集,易发生火灾,通常不允许明火存在。这是中央厨房 模式备受连锁餐饮品牌欢迎的原因之一。连锁品牌的门店大多开在商场里,中央厨房模式能将高温烹饪 环节前置,到店无需再使用大火,仅需低 ...
预制菜之王,为何没人骂?
投资界· 2025-09-17 16:21
西贝与预制菜争议 - 西贝餐饮因被指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而引发公众批评 [4] - 公司董事长贾国龙回应称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 [5] - 争议焦点集中在中央厨房模式是否属于预制菜 消费者认为非现做即为预制 [33][38] 萨莉亚的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至2245亿日元 折合人民币约108亿元 [14] - 中国内地市场实现营收和营业利润双增长 12个月录得收入超25亿元人民币 [14] 萨莉亚的产品与定价策略 - 主打高性价比西餐 产品价格极低 如14元意面 22元九寸披萨 9元前菜 [15] - 菜单涵盖11大品类约100种产品 包括披萨 意面 主菜 甜点等 [21] - 客单价极低 20元能吃饱 30元能吃好 40元可吃到扶墙出 [19] 萨莉亚的低成本运营模式 - 核心支撑为强大的中央厨房模式 将原料加工为半成品后统一配送至门店 [30][32] - 门店选址倾向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非核心地段以控制租金成本 [34] - 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压缩成本 如使用自动加水拖把 番茄切割机等 [34] - 门店加工环节简化 店员仅需简单加热或组合即可出餐 [32]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启示 - 消费者反感的是商家以预制菜品冒充现做并收取高价的行为 [39] - 萨莉亚将中央厨房模式公开化 并基于成本制定合理价格 获得市场认可 [40] - 食品行业需保障食品安全 知情权 选择权和性价比才能赢得信任 [40]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怎么就没人骂?
36氪· 2025-09-17 08:0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至2245亿日元(约108亿人民币)[6] - 中国内地市场实现营收和营业利润双增长,12个月录得收入超25亿元人民币[7] 商业模式与成本控制 - 采用中央厨房模式,将原料加工为半成品统一配送至连锁店,门店仅需简单加热或组合即可出餐[40][42][43] - 选址策略倾向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非核心地段以规避高额房租[45] - 店面装修简单粗糙,采用土黄色卡座和狭窄过道以最大限度压缩成本[46][48] - 通过流程优化提升效率,例如使用带自动加水器的拖把、自制番茄切割机,15道菜可在10分钟内上齐[49][51]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品牌定位为极致性价比的意大利家庭餐馆,人均消费约35元人民币[8][53] - 菜单涵盖沙拉、披萨、意面等11大品类约100种产品,意面低至14元,披萨22元,饮料畅饮8元[11][13][19] - 被消费者称为"意大利沙县小吃",主打"20元吃饱、30元吃好、40元吃到扶墙出"的平价策略[16][28] 消费者认知与品牌形象 - 消费者对其使用中央厨房的预制模式接受度高,核心原因在于其坦率公开且定价符合预期[3][68] - 品牌形象是"不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尽管装修简单、味道不惊艳,但提供了透明、高性价比的选择[67][70] - 多样的选择和低廉的价格使其成为学生和工薪家庭聚餐的优选场所,父母可对孩子说"想吃什么随便点"[71]
实地探访:西贝持健康证可入厨房参观,预制菜的未来在哪里
第一财经· 2025-09-15 23:13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业内人士认为,要保证出品的稳定性,基本上连锁店肯定要从中央厨房采集,统一配送。 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预制菜大战"还未结束,9月14日晚间,因为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还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于是,罗 永浩表示:"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在中间再劝我的朋友,我们一律绝交吧。" 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信称,深刻意识到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没有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与期待。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 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然而罗永浩并不买账,甚至对于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对西贝事件的发文,罗永浩称:"于总,您一直都是我非常尊敬的企业家,希望您弄清真相之前,千万 不要被损友误导,搅这个浑水,连累了您的名声。这几天的事件发酵,大家都看出来了,现在这个世界如果真有一个人想毁了西贝,那就是贾总本人。" 之后,罗永浩又发文称,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 参观西贝厨房需持健康证 第一财经记者9月14日晚间来到数家西贝餐厅亲测,在晚餐时间看到店内客人不多,店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受预制菜风波影响,近期的客人明显减少。当 记者提出要参观西 ...
西贝“预制菜”争议引爆行业 消费者为何“谈虎色变”?
第一财经· 2025-09-13 07:11
行业争议与现状 - 预制菜行业存在标准缺失和定义模糊问题 导致消费者认知与行业实践存在矛盾 [1] - 行业缺乏统一国家标准 各地标准不一致 加剧市场混乱 [4] - 消费者对预制菜风味、营养和安全存在普遍性质疑 [5] 行业规模与发展轨迹 - 预制菜行业发展已超过20年 早期主要面向B端餐饮企业 [4] - 2014年因租金和人力成本上升 中央厨房+预制食材模式推动第一次行业增长 [4] - 疫情催生宅经济 加速预制菜在C端市场渗透 [4] - 预计2030年中国餐饮规模破10万亿元 保守按8万亿元测算 预制菜渗透率将提升至15%-20% B端规模5000亿元 C端规模2000亿元 合计700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3% [4] 企业具体案例 - 西贝否认使用预制菜 称中央厨房仅进行原料预加工(如羊排标准切割) 门店完成烹饪工序 [3] - 西贝公布13道菜品制作过程作业指导书 并开放后厨及供应链参观 [2] - 味知香(605089 SH)作为"预制菜第一股" 近几年净利润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4] 政策监管动态 - 六部委联合印发通知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7]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7] - 日本预制菜产业拥有国家标准和高准入门槛 形成严格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7] 概念界定分歧 -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界定:净菜、速冻主食、即食食品、中央厨房配送至自有门店的半成品均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8] - 中央厨房模式通过集中采购和标准化生产 降低食材损耗和运营成本 解决口味不一问题 [9] - 中央厨房实现全流程可控 更易落实卫生标准 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 [9]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引爆行业,消费者为何“谈虎色变”
第一财经· 2025-09-12 23:55
核心观点 - 网红企业家罗永浩与餐饮品牌西贝就预制菜使用问题爆发公开争议 罗永浩主张强制明示预制菜使用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而西贝否认使用预制菜并准备法律维权[3][5][6] - 争议暴露预制菜行业标准缺失与消费者认知矛盾 行业缺乏统一国标 但监管部门已开始推广使用明示制度[3][8][10] - 中央厨房模式被广泛采用 但需区分"预加工原料"与"预制菜成品"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净菜、半成品等不属于预制菜范畴[6][11][13] 行业现状与发展 - 预制菜行业发展已超20年 早期以B端需求为主 2014年后因租金和人力成本上升推动中央厨房模式普及 2020年疫情加速C端市场渗透[8] -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预计2030年中国餐饮规模破10万亿元 保守按8万亿元测算 预制菜渗透率提至15%~20%时 B端规模达5000亿元 C端预计7000亿元 复合增速13%[8] - 市场分散度加剧 盈利难度增加 行业龙头味知香近几年净利润逐年下滑[8] 监管与标准 - 2024年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10]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 未明示可能涉及消费欺诈[10] - 日本预制菜产业成熟 拥有国标和高门槛资质要求 形成严格食品安全保障体系[10] 技术模式与认知差异 - 中央厨房通过集中采购、标准化生产和统一配送 降低食材损耗与运营成本50%以上 解决口味不一问题 适配连锁餐饮规模化扩张[13] - 预加工原料(如切割羊排)与预制菜成品(熟食冷冻加热)存在本质区别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净菜、半成品、主食类产品等不属于预制菜[6][11][12] - 中央厨房实现全流程可控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30%以上 相比传统门店更易落实卫生标准[13]
京东盯上了“幽灵外卖”
经济网· 2025-07-28 14:03
京东外卖业务新举措 - 公司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 投入10亿元现金 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 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 [1] - 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在3个月内清退了8000家无堂食门店 但仍未能完全杜绝"幽灵外卖"问题 [3] - 公司改变传统外卖平台中介模式 转向"中央厨房"模式 厨师提供配方参与研发 "七鲜小厨"负责现炒和品控 [3][4] 外卖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外卖产业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 用户规模达到6.9亿人 较上年均实现显著增长 [1] - "幽灵外卖"问题长期存在 表现为商家共用地址 使用虚假证照 藏身非正规经营场所 [3] - 消费者对外卖食品安全存在普遍担忧 行业亟需从低端向高端发展 [6]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深度介入菜品制作环节 掌握供应链 确保制作地址明确和品控严格 [4] - 新模式使平台对菜品质量负责 改变传统平台仅作为信息中介的定位 [3] - 该举措可能推动行业服务升级 通过重构规则提高透明度 让消费者了解菜品来源和制作过程 [6] 市场影响 - 公司10亿元投入和1000道招牌菜目标将对外卖行业格局形成冲击 [6] - 新模式需要验证"七鲜小厨"的制作能力和厨师参与意愿 [6] - 行业需要"搅局者"来打破日趋固化的市场格局 促进服务升级与产品更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