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鸣鸣很忙更新招股书 门店数量突破1.6万家
搜狐财经· 2025-10-29 17:12
公司业绩与运营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GMV 411亿元,同比增长86.9%,实现营收281.24亿元,同比增长86.5% [2] - 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0.35亿元,同比增长265.5% [2] - 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速达203%,经调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234.6% [3]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门店总数达16783家,其中99.9%为加盟店,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 [1][2] - 公司产品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渠道同类产品便宜约25% [3] - 2022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5%、7.5%、7.6%,净利率分别为1.7%、2.1%、2.1% [3] 产品与供应链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在库SKU共3605个,其中约25%为与厂商合作定制产品 [2] - 公司要求每家门店保持最少1800个SKU,每月平均上新超百款SKU [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零食量贩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精耕细作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门店扩张速度与盈利能力脱节的问题 [6] - 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面临未能成功竞争则可能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 [6] - 公司盈利依赖规模化,必须达到足够的门店规模和采购量才能通过供应链盈利 [5] - 行业下半场企业制胜关键在于产业链整合、从渠道品牌向商品品牌转化、有序扩品 [6]
克里米亚汽油危机!与俄联手稳定燃油市场,乌克兰是最大威胁
搜狐财经· 2025-10-23 04:01
今年8月中旬,克里米亚首次出现燃料供应紧张的苗头,当时仅少数偏远区域加油站有短暂断油情况, 当局将其视为季节性供需波动。 面对日益严峻的供应危机,克里米亚地区与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当地率先启动配给制, 并于10月19日进行了调整,司机每人每天的汽油购买上限提升至30升。 这一举措既能满足普通家庭日常通勤的一周需求,又能避免过度囤油,在保障基本需求与防止资源浪费 之间找到了平衡。 新增的供应节点覆盖了郊区和乡镇,还在中心城区增设了24小时运营站点,通过空间补位和时间延长双 维度提升了供油效率,此外,俄罗斯联邦政府也从价格+资源两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跨区域 调配燃料、优先保障克里米亚运输通道等方式,为当地补充供应缺口。这种地方主导、联邦托底的协作 模式,为缓解短缺提供了制度保障。 然而进入9月后,局势急转直下,短缺范围从边缘区域向中心城区蔓延,众多加油站无油可加,居民开 始恐慌性囤油,这形成了短缺—囤油—更短缺的恶性循环。 有居民反映,为加到一箱油,需在加油站排队3-4小时,部分出租车司机因无油可加被迫暂停运营,公 共交通也因担心燃油耗尽而缩减发车频次。 当地物流、农业等依赖燃油的行业也受到波 ...
这些外企缘何把“标杆项目”放在沈阳?
新华社· 2025-09-29 12:18
文章核心观点 - 沈阳已成为多家全球领先外企的最大或最先进制造基地,展现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 [1] - 外企在沈阳的投资从早期试探转变为长期深耕,项目成长为全球产业版图内的标杆 [1][3] - 沈阳通过人才、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等多方面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外资“磁吸力” [2][3] 人才资源与本土化 - 充足的人才资源为外企本土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实现从依赖外籍专家到培养本土专家的转型 [2] - 米其林沈阳工厂从高峰期190多名外籍专家转变为当前四五十位中国专家服务全球业务 [2] - 华晨宝马自2013年启动中德校企合作项目,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为中国市场精准培育专业技术人才 [2] 产业生态系统与供应链 - 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强韧的供应链体系为外企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2] - 宝马集团数十年深耕吸引其配套供应商如西班牙海斯坦普集团在邻近设厂,实现车身底盘零部件就近供应 [3] - 中欧汽车产业链在沈阳不断深化融合 [2] 营商环境与政府支持 -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中德合作主题平台,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3] - 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方式大大加快了企业相关手续的办理进度 [3] - 当地政府的高度支持被视为外企发展的关键优势之一 [3] 外企投资案例与战略地位 - 米其林集团在沈阳拥有其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高端轮胎制造基地,是集团在中国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 [1][4] - 宝马集团在沈阳建立了其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1] - 贺利氏集团在沈阳布局了其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半导体项目 [1]
“中国制造”闪耀海外 “中国机遇”分享全球——江苏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科技日报· 2025-09-28 09:43
公司业绩表现 - 江苏友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市场营收下降约20%的情况下 上半年出口业务销售收入达8.23亿元 同比增长10.38% [1] - 友奥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约3.5% 产品开发到批量生产周期不超过6个月 比国外同类企业节省近半时间 [3] - 海沃机械中国工厂成为集团全球四大分公司中制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生产基地 [6] 区域外贸与外资数据 - 2024年江苏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62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8以上 [1][3] - 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达190.5亿美元 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 [1] - 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对江苏实际投资增幅均超过90% [6] 技术创新突破 - 南京康尼机电完成时速400公里高铁列车车门研发 交付周期仅5个月 [2] - 康尼地铁车门技术标准达到闭合寿命150万次 安全故障率控制在10⁻⁸级别 [2] - 江苏科技创新水平位列全国第三 较前年上升一位 [3] 供应链优势 - 海沃中国所需大部分零部件可在长三角采购 从供货到装配交付仅需5天 [6] - 医沛生医疗器械常州公司实现生产线每分钟下线80支注射笔 仅需两人操作 [7] - 博西家电将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 并成立中国人才中心 [5] 政府支持措施 - 常州高新区通过梳理工艺流程、盘点配套企业等方式为外资企业提供供应链对接服务 [9] -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圆桌会、早餐会等活动推动企业供需对接 [10] - 扬州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 并将广交会采购商请至当地举行订单对接会 [10] 外资企业布局 - 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8家在江苏投资 [6] - 海沃集团将远东营销中心从波兰迁至扬州 [6] - 博西华电器推出具备2000多份智能菜谱的烤箱、自清洁油烟机等智能家电产品 [4]
记者来信:这些外企缘何把“标杆项目”放在沈阳?
新华网· 2025-09-26 19:01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全球领先企业将其最大或最先进的制造基地设于沈阳,显示出中国市场巨大的机遇和沈阳强大的吸引力[1] - 外企在沈阳的投资从初期的“试水”转变为深耕,项目成长为全球“产业版图标杆”[1] - 沈阳通过人才资源、产业生态系统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对外资的“磁吸力”[1][3][5] 人才资源与本土化 - 充足的人才资源为吸引外资提供基础,外企实现了从依赖外籍专家到培养本土人才的转型,例如米其林沈阳工厂从高峰期190多名外籍专家转变为目前四、五十位中国专家服务全球业务[1] - 大量优秀产业人才支撑外企本土化发展,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精准培育人才,如华晨宝马自2013年启动中德校企合作项目,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3] 产业生态系统与供应链 - 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强韧的供应链体系为外企发展提供支撑,以宝马集团为例,其数十年深耕吸引配套供应商来华设厂,深化中欧汽车产业链融合[3] - 供应链协同效应显著,例如西班牙海斯坦普集团沈阳工厂与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一街之隔,其生产的车身和底盘零部件直接供应华晨宝马及周边车企[5] 营商环境优化 -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助力外企长远发展,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对德合作主题平台,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5] - 当地政府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方式大大加快手续办理进度,为外资企业提供高度支持[5] - 沈阳被评价为有潜力成为德国及欧洲企业进入东北亚市场的首选伙伴,积累了丰硕合作成果和成熟发展模式[5] 外企投资成果 - 米其林沈阳工厂已成长为集团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高端轮胎制造基地,是米其林在中国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1][6] - 宝马集团在沈阳建立了其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并实现了第600万辆整车下线[1][5]
中国资产,闪耀首尔!韩国机构:看好发展潜力!
证券时报· 2025-09-25 23:44
路演活动概况 -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25年9月25日在首尔举办"投资中国新机遇"路演交流会 涉及5家深市上市公司(科大讯飞、格林美、东山精密、双环传动、光迅科技)与60余家韩国投资者深度交流 [2] - 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能源三大新质生产力代表性行业 企业高管通过经营数据和未来规划展示投资价值 [2][4] - 这是深交所2025年举办的第3场全球路演系列活动 旨在提升上市公司与境外中长期投资者对接质效 [2]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 中国新质生产力具备三大优势:全球独一无二的供应链体系、广阔市场空间及前沿技术商业化能力 [5] - 中国企业通过高强度研发实现从"技术跟随"向"标准制定"转变 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显著提升 [5] - 面对复杂地缘政治环境 企业通过本土化运营、技术协同和供应链多元化增强抗风险能力 [8] 韩国投资者反馈 - 韩国投资者通过面对面交流感受到中国企业创新活力 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形成更直观认知 [2][4] - 韩国新韩证券指出韩国机构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关注非美市场 认可中国在AI、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10] - 招商证券韩国子公司表示A股和港股回暖促使韩国投资者关注度提升 特别关注机器人零部件、AI软硬件及新能源板块 [10] 海外市场拓展与影响力 - 参与路演企业均介绍了在韩国等境外市场的本土化运营和技术创新情况 海外业务广受欢迎并带动当地技术发展 [8] - 韩国机构认为中国企业通过扎实的国际化策略开拓新增长空间 展现出卓越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8] 中国资产吸引力 - 韩国投资者认为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为资产估值体系优化提供支撑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国际投资者避险优选市场 [10] - 韩国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信心加强 对企业长期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尤其关注数字经济驱动下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 [10][11]
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建立稳定的供应链,是全球化的前提条件
搜狐财经· 2025-09-24 15:06
核心观点 - 餐饮企业出海需建立稳定标准化供应链体系 强大供应链既是运营保障也能创造额外盈利点 [1][3] - 餐饮品牌需提炼中国文化精髓并与目标市场人文背景高度融合 避免文化冲突同时建立亲切感与认同感 [3] - 通过培养当地员工实现本土化运营管控 提升本地市场理解并降低人力与管理成本 虽短期增加开支但长期利于合规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3] 供应链体系建设 - 海底捞2012年进入新加坡市场 花费数年建立成熟当地供应链体系 [3] - 标准化供应链体系不仅服务自身品牌 还为内地中小出海品牌提供支持 创造额外渠道收益 [3] 文化适配策略 - 不能过度强加自身文化 尤其目标国家难以接受的部分 [3] - 不能完全隐藏品牌中国特质或核心元素 需提炼中国文化精髓进行融合 [3] - 文化融合需与目的地城市或国家人文背景高度匹配 建立文化共鸣 [3] 本土化运营管理 - 逐步培养当地员工 提升团队对本地市场理解 [3] - 本土化有助于降低人力与管理成本 [3] - 日本劳动法规定外籍员工必须参加语言培训 培训费5000元 短期增加开支但长期利于合规运营与专业化发展 [3]
20年全国布局万店 绝味鸭脖依靠供应链打造品牌护城河
全景网· 2025-09-24 13:25
公司发展历程与规模 - 公司从2005年长沙街边小店发展至2025年全国门店超万家 完成20年餐饮连锁品牌进阶突破 [1] 供应链体系核心优势 - 供应链以中央工厂 冷链物流 数字调度为核心底盘 支撑标准化产品输出与高速门店复制 [1] - 全国设立21个中央工厂 覆盖383个地级市和443个县镇 形成300-500公里半径生产供应体系 [3] - 拥有2000多台冷链物流车辆 通过智能温控维持4℃低温环境 实现当日生产当日配送 [4] 品质控制与生产工艺 - 采用4℃恒温冷柜和50%湿度标准 从采购到加工全程冷链保鲜 每批原材料经过二次校验 [2] - 生产环节包含39道复杂工序 由经验丰富师傅把控 实现每日鲜卤高品质输出 [3] - 工厂引入前沿AI技术 进一步把控产品质量并提升运营效率 [3] 配送与销售网络 - 冷链配送确保产品清晨9点前送达门店 24小时内进入销售环节 保留卤味原汁原味 [4] -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灵活应对路况 实现覆盖全国的高效响应配送体系 [4] 未来战略方向 - 供应链全链条建设进入深水区 从源头工厂到最后一公里配送实现高效协同 [4] - 在保持鲜辣口感领先优势基础上 持续突破供应体系建设 打造国民餐饮基业 [4]
蜜雪集团(02097.HK):茶饮标杆 未来增长点在哪儿?
格隆汇· 2025-09-17 20:12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28年 是领先的现制饮品企业 拥有蜜雪冰城和幸运咖双品牌及雪王IP [1] - 采用加盟模式扩张 通过向加盟商出售门店物料和设备赚取主要收入 [1] - 截至2024年末总门店数达46,479家 业绩增长稳定 盈利能力逐年提升 [1] - 出杯量位居中国第一 全球第二 [1] - 竞争壁垒来自大规模端到端供应链体系 包括全球采购网络 长期供应商合作及合作种植基地 [1] - 拥有河南 海南 广西 重庆 安徽五大生产基地 60多条智能化生产线 [1] - 具备自主运营仓储体系和专属配送网络 募投资金54%用于提升中国供应链体系 [1] 行业分析 - 新兴市场和平价市场增速更快 中国和东南亚增长潜力较大 [1] - 预计2023-2028年中国平价现制饮品市场复合增速达22.2% 快于中价和高价市场 [1] - 公司定位契合行业趋势 发展潜力较大 [1] 增长驱动因素 - 蜜雪冰城国内市场仍有1.1-1.8万家扩张空间 通过区域门店密度指数提升实现 [2] - 幸运咖在河南(1127家) 河北(413家) 山东(411家)等省份已超400店 [2] - 幸运咖门店还有0.9-1.7万家扩张空间 基于门店密度提升假设 [2] - 东南亚市场预计2023-2028年以19.8%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3] - 东南亚市场高度分散 连锁化率低 蜜雪冰城是当地最大现制茶饮品牌 [3] - 募投资金12%用于提升海外供应链体系支持海外扩张 [3]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326.94亿元 同比增长31.7% [3] - 预测2026年营业收入378.23亿元 同比增长15.7% [3] - 预测2027年营业收入430.37亿元 同比增长13.8% [3]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58.61亿元 同比增长32.1% [3] - 预测2026年归母净利润67.81亿元 同比增长15.7% [3] - 预测2027年归母净利润77.16亿元 同比增长13.8% [3] - 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24倍 20.7倍和18.2倍 [3]
蜜雪集团(2097.HK):四万店之后的星辰大海-极致供应链与现象级IP赋能下的全球扩张之路
格隆汇· 2025-09-17 20:12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旗下拥有蜜雪冰城与幸运咖两大核心品牌 以高质平价为产品核心理念 聚焦大众消费市场 [1]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 设备及服务 通过加盟模式实现规模化扩张 [1] - 公司供应链超60%饮品食材自产 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 实现采购-生产物流-终端全链路闭环 [1][2] - 公司在中国以下沉市场为根基 在海外通过东南亚密集布局实现高速扩张 [1] - 公司期间费用率 毛利率 净利率领先行业 现金流稳定 [1] 行业市场分析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增长呈现显著区域分化 中国与东南亚市场潜力较大 [1] - 中国现制茶饮行业形成多层次消费格局 平价与大众市场主导行业发展 [1] - 下沉市场与大众价格带形成双向增长良性循环 低线城市人口基数与消费潜力推动品牌加速布局 [1] - 现制咖啡行业展现多重增长潜力 包括规模高增速 连锁化率提升与低端价格带布局机会 [1] - 茶饮与情感 流量的适配性提高消费频次 咖啡需求端依赖性与价格下探提高消费人次与频次 [1] 竞争优势 - 蜜雪冰城通过自有化运营雪王IP构筑独特流量壁垒 打破品牌依赖外部IP联名的行业现状 [2] - 供应链体系实现端到端控制 筑就企业护城河 实现极致成本优化与运营高效 [2] - 平价定位 极致轻量化店型和较低初始投资成本 展现极强市场下沉能力 [2] - 公司在下沉市场将饮品消费从偶尔尝鲜转化为日常刚需 构建高频消费护城河 [2] - 幸运咖依托与蜜雪冰城的协同 在品牌效应 采购 物流端形成显著优势 [1] 发展策略与前景 - 蜜雪冰城通过产品提价与加盟商保护双策略 在扩张加密中实现单店效益稳健 [1] - 公司在中国与东南亚均具备广阔开店空间 展现海内外双轮驱动潜力 [1][2] - 海外通过本地化研发和供应链中心建设复制中国模式 [2]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7.12亿元 68.17亿元 76.51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