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贷投放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银行2025年三季报:资产质量领跑行业,战略发力激活高质量增长新动能
金融界· 2025-11-04 15:53
10月28日,成都银行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纵深推进、中央金融 工作会议部署落地的政策窗口期,该行在资产质量管控、信贷投放效能、战略布局落地等关键领域实现 突破,不仅以稳健经营诠释区域城商行的发展韧性,更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 展的核心金融支撑力量。 资产质量稳居行业第一梯队,风险防控契合监管导向 作为金融稳健发展的"压舱石",成都银行资产质量优势在监管政策引导下持续凸显。三季报显示,截至 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68%的低位,拨备覆盖率达433.08%,核心风险指标持续处于银行业第 一梯队。这一表现延续了上半年的稳健态势:半年报数据显示,其不良贷款率已连续六个季度维持 0.66%的历史低位,拨备覆盖率高达452.65%,风险抵补能力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深度契合当前金 融监管部门"筑牢风险底线、强化风险抵御能力"的政策要求。 精细化风控体系是资产质量优势的核心支撑。成都银行在半年报中明确,通过构建"两图一表"行业研究 体系,系统绘制全市1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图谱,结合智能化风控技术,实现信贷风险的精准预判与全 流程管控。与此同时,资本实力持续增 ...
新刊速读 | 银行资产配置对债券市场影响的动态传导
新华财经· 2025-10-24 17:01
银行资产配置与债券市场的核心关系 - 银行是债券市场第一大持有主体,截至2025年中持债规模达91.23万亿元,占比超过54% [1] - 银行资产配置行为通过资产负债表传导,深刻影响债券市场的走势与定价机制 [1] - 研究银行资产配置对债券市场的动态传导机制,有助于解释利率波动的内在逻辑 [1] 银行资产负债表与债券市场的静态联系 - 负债端存款是最重要来源,其增长速度、付息成本与流动性指标影响银行配债意愿 [3] - 资产端贷款是核心,贷款收益率一般高于债券税前收益率,但贷款扩张受资本约束与风险管理限制 [3] - 银行债券投资以利率债为主,占比超过80%,信用债配置需兼顾客户关系维护与收益补充 [3] 信贷投放对债券市场的动态传导 - 住户短期贷款同比增速上升后,未来4个月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会持续上行,影响在第2个月达到最大值 [5] - 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速上升通常在8-12个月后推升国债收益率,并在约一年时达到峰值 [6] - 企业贷款对债券市场的传导力度与持续性不及住户贷款,企业长贷在短期内会推高收益率但持续性不强 [6] 债券投资科目的异质性影响 - 国有大行的FVOCI账户投资占比上升会推动国债收益率下行,且持续两个季度以上 [7] - 股份制银行对国债影响有限,但在国开债上表现显著,投资更具灵活性 [7] - 城商行与农商行因负债成本高,倾向于通过FVOCI与FVTPL账户博取收益,增加了市场波动性 [7] 综合结论与政策启示 - 信贷投放顺周期、债券投资逆周期,二者此消彼长,体现银行资产配置的宏观调节功能 [8] - 优化债券资产配置需平衡配置盘与交易盘,合理布局久期与信用等级 [8] - 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构建统一、动态、智能化的FTP曲线,提高配置效率 [8]
LPR已连续4个月持平 10月会变吗?
财联社· 2025-10-18 15:55
10月LPR报价预测 - 多位专家预计10月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将继续持平,维持“按兵不动”的态势 [1] - 做出该判断的依据包括三季度信贷与社融数据表现相对良好,以及房地产市场出现小幅回暖 [1] - 10月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稳定,意味着当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2] LPR维持不变的原因分析 - 当前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均处于历史低位,降低LPR并非当务之急 [3][5] - 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巨大,6月末净息差已降至1.42%,处于历史最低点,银行缺乏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5] - 9月部分银行虽小幅下调存款利率,但新发放贷款加权利率也同步下行至3.1%,银行利差压力并未减轻 [5] - 央行更偏向于通过总量工具释放流动性,10月进行了1.7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6] 关于LPR下调的不同观点 - 有银行内部人士预计10月LPR或会下调25个基点,以刺激信贷,帮助银行完成年末信贷投放计划 [4][6] - 该观点认为贷款利率下调需以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为前提,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6] 外部环境与LPR决策 -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但单次降息尚不足以证明其已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对10月我国LPR决策参考价值有限 [7] - 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在北京时间10月30日公布,晚于我国LPR公布日 [7] - 分析认为,9月美联储恢复降息意味着外部因素对国内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掣肘进一步弱化 [8] 四季度LPR走势展望 - 多位分析师预计后续政策利率及LPR报价存在下调空间,年底前有望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 [9] - 有分析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LPR将进一步下调10个基点 [9] - 具体到今年,预计11-12月政策利率和LPR有较大下调需求与空间,有望下调10-30个基点,其中五年期LPR下调幅度可能更大 [10] - 五年期LPR当前为3.5%,有较大下调空间,其对稳定楼市的积极作用会更大 [10] - 四季度监管层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 [11]
银行业9月金融数据点评:楼市回暖,资金活化度继续上升
华创证券· 2025-10-16 15: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 [4]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楼市回暖,资金活化度继续上升 [2] - 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公募基金改革的核心逻辑未变,应重视银行板块配置机会 [7] - 银行业半年度业绩释放边际好转的积极信号 [7] 社会融资规模分析 - 2025年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 [2] -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8.7%,较上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 [2] - 社融增速回落主要由于去年同期政府债高基数拖累,政府债新增1.2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 [7] - 企业债表现较好,同比多增2031亿元;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元,同比多增372亿元 [7] - 表外融资新增3579亿元,同比多增1869亿元,其中未贴现票据同比多增1923亿元 [7] 人民币贷款分析 -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 [2] - 企业贷款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少增2700亿元 [7] - 企业短贷新增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026亿元,同比少增4712亿元 [7] - 企业中长贷新增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部分由于地方化债原因 [7] - 居民贷款新增3890亿元,同比少增1110亿元 [7] - 居民短贷新增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居民中长贷新增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 [7] - 居民中长贷改善主要由于9月楼市销售好转,9月30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6.71%(前值-9.89%) [7] 货币供应量分析 - 9月M1增速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至7.2%,连续5个月上升 [7] - 9月M2增速回落至8.4% [7] - M2-M1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表明资金活化度提升 [7] - 居民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企业存款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 [7] - 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7] 投资建议与关注标的 - 建议一揽子配置银行板块,关注两条主线 [7] - 主线一:红利策略,关注股息率高、资产质量安全边际高的银行,如成都银行、江苏银行、沪农商行;同时关注低估值股份行ROE提升机会,如浦发银行 [7] - 主线二: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关注客群扎实、风控优秀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重庆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平安银行 [7]
九月金融数据怎么看
招商证券· 2025-10-16 11:01
社融与信贷表现 - 九月社融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增速为8.7%,较前值8.8%下降0.1个百分点[3] - 新增人民币贷款1.3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增速为6.6%,较前值6.8%下降0.2个百分点[3] - 社融项下信贷新增约1.6万亿元,同比少增约3700亿元,政府债新增1.19万亿元,同比少增约3500亿元[3] - 企业实际信贷1.62万亿元,同比多增2000亿元,主要由短期贷款驱动(同比多增2500亿元),但中长期贷款不及去年同期[3] 融资结构变化 - “非标”融资新增约3600亿元,同比多增约1870亿元,企业直接融资新增约600亿元,同比多增约2400亿元[3] - 居民部门债务增速持续下滑,企业部门持平,政府部门仍在提升,以抵消居民部门的收缩效应[3] - 企业信贷增速下滑与“非标”融资、直接债务融资增速回升形成对比,反映债券对信贷的替代效应[3] 货币供应与存款 - M2同比增长8.4%,较前值8.8%下降0.4个百分点,M1增速为7.2%,较前值6%上升1.2个百分点[3] - M1-M2剪刀差持续走阔,说明资金活化现象仍在持续[3] - 新增人民币存款2.2万亿元,同比少增1.53万亿元,居民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3] 市场趋势与政策展望 - 十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信贷投放进入淡季,社融或将进入快速下行通道[3] - 央行保持流动性宽松态势,货币供给无虞,供求格局向有利于利率下行的方向倾斜[3] - 权益资产风格或将切换,避险情绪升温,三季度抑制债市的风险偏好将进入平稳阶段[3]
【银行】9月金融数据前瞻: 社融增速回落,货币活化延续——流动性观察第117期(王一峰/赵晨阳)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13 07:08
文章核心观点 - 预计9月信贷投放环比改善但同比少增,对公贷款是主要支撑而零售贷款疲软 [4][5] - 预计9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增速在较高基数上有所回落 [6] - 预计9月货币活化程度提升,M1增速延续上行而M2增速小幅下降,M2-M1剪刀差收窄 [7][8] 人民币贷款预测 - 预计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3至1.5万亿元,同比少增900至2900亿元 [4] - 预计月末贷款增速在6.6%至6.7%附近,较8月末下行0.1至0.2个百分点 [4] - 对公信贷投放环比加码,中长期贷款发挥压舱石作用,短期贷款环比多增,票据增量转弱 [5] - 零售贷款增长相对乏力,居民端购房与消费需求疲软,居民贷款读数持续偏弱 [4][5] 社会融资规模预测 - 预计9月新增社融3至3.2万亿元,同比少增约5200至7200亿元 [6] - 预计社融增速回落至8.5%至8.6%附近,较8月末回落0.2至0.3个百分点 [6] - 表内贷款和政府债仍是支撑社融增长的主要贡献项 [4][6] 货币供应量预测 - 预计M1增速延续年初以来的反弹上行走势,货币活化程度提升 [7][8] - 预计M2增速在较高基数上有所下降,或降至8.5%以下 [8] - M2-M1增速差进一步收窄,反映财政开支加大、理财回表及居民存款入市等因素 [7][8] - 财政多支少收促使政府存款转移,季末理财回表及贷款派生加速对一般存款形成补充 [7][8]
央行:目前,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16:36
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 - 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 [1] - 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 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 贷款5700多笔 [1] - 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2024年扩大规模至8000亿元 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可享受政策优惠 [1]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领域等项目近100项 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1]
商务部等9部门: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7:03
政策支持措施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1] - 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1] -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经营主体融资需求 [1] -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集聚区和相关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 [1]
调研速递|青岛银行接受申万宏源等6家机构调研,信贷与净息差成关注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1 19:29
调研活动基本信息 - 青岛银行于2025年9月11日14:00至15:00在总行6楼会议室接待特定对象调研 [1] - 参与机构包括申万宏源、长信基金、华安基金、华夏基金、长盛基金及牧鑫资产共6家机构 [1] - 银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接待 [1] 信贷投放策略与表现 - 截至2025年半年末客户贷款总额达3684.06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277.16亿元 较年初增长8.14% [1] - 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为49.58% 较上年末提升0.2个百分点 [1] - 对公信贷将围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蓝色金融、养老金融、优质制造业、公共事业及乡村振兴八大赛道布局 [1] - 全年信贷预计保持平稳增长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 净息差表现与管理措施 - 2025年上半年年化净息差为1.72% 较2024年全年微降0.01个百分点 [1] - 资产端通过提升高收益资产比重、加大贷款投放及优化资产结构稳定收益 [1] - 负债端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加强利率市场化调节及管控高成本存款压降成本 [1] - 实施差异化考核机制引导分支机构拓展特色优势产业 [1]
青岛银行(002948) - 2025年9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1 17:50
信贷投放与资产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末客户贷款总额3684.06亿元,较年初增长8.14% [2] - 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49.58%,较上年末提升0.2个百分点 [2] - 对公信贷聚焦八大赛道: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蓝色金融/养老金融/优质制造业/公共事业/乡村振兴 [2] - 零售贷款重点投放住房贷款/消费贷/经营贷,追求均衡发展 [2][3] 净息差管理措施 - 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1.72%,较2024年微降0.01个百分点 [4] - 资产端提升高收益资产比重,通过重点区域及优质客群投放稳定收益 [4] - 负债端优化存款结构,加强利率市场化调节与高成本存款管控 [4] - 运用托管/理财/供应链金融等工具拓展活期及结算性存款 [4] 经营策略与资源配置 - 实施差异化考核机制,引导分支机构拓展特色优势产业 [4] - 强化存贷利差考核,贯彻质效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战略 [4] - 全年信贷预计保持平稳增长,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