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旅游

搜索文档
“袜都”“纺都”对决篮球,“浙BA”将成下一个“苏超”?
第一财经· 2025-07-08 23:00
赛事概况 - "浙BA"揭幕战于2025年7月6日在绍兴诸暨举行,诸暨队以79∶60战胜柯桥队,比赛场馆可容纳6077人,门票(28元/18元/8元)开售即售罄 [1][2] - 联赛定位为业余群众赛事,覆盖浙江11个地级市、90个县区,赛程持续至2026年2月,参赛者均为非专业运动员 [2] - 浙江篮球基础深厚:2024年全省篮球场地达55051个(篮球场占82.93%),浙江广厦队于2025年5月获CBA总冠军 [2] 赛事经济与文化联动 - 赛事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与文旅:诸暨揭幕战现场分发200个油麻团、2箩筐盐焗鸡等特产,并推出观赛免费游景区政策 [2][3] - 文旅部门提出将"浙BA"打造为全民狂欢,通过NPC互动、区域经济梗(如义乌代表金华)增强参与感 [3][5] - 赛事成为区域经济展示窗口:诸暨(全球1/3袜子产量)、柯桥(全球1/4面料交易)、义乌(2024年快递量126.3亿件)等借赛事强化产业标签 [5] 县域经济与产业特色 - 浙江县域经济均衡发展:诸暨珍珠交易占全球70%,慈溪生产全球60%小家电,永康为"中国五金工匠之乡" [5] - 数字经济赋能块状经济升级:县域经济从制造转向研发驱动,如杭州带动周边县域提升产品竞争力 [5] - 2024年浙江9个县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8万元,占全国14个高收入县域的64% [6] 旅游与产业融合 - 浙江县域旅游全国领先:2025年全国旅游百强县中浙江占34席,安吉县连续七年居榜首 [7] - 特色产业游崛起:诸暨山下湖镇"开蚌一条街"五一及端午吸引10万人次,义乌国际商贸城成4A级购物景区 [7] - 专家指出"浙BA"借鉴"苏超"模式,结合浙江文化特色与资源禀赋,成为体育文化新载体 [8]
【头条评论】 县域游爆火的三重驱动力与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7-08 02:00
县域旅游市场爆发式增长 - 2024年中国县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总量达58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6%,旅游总收入增长9.96% [1] - 小县城凭借特色文化(如百草汤、侗族大歌)和自然资源(如野生菌子山)成为文旅市场重要增长极 [1] - 贵州省从江县2024年接待游客549.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6%和23.35% [3] 县域旅游崛起驱动因素 - 消费主体代际变迁:18-34岁年轻人追求"松弛感"和"小众体验",县域游契合其需求 [1] - 社交媒体关键作用:短视频平台和旅行笔记推动小众县域进入大众视野 [2] - 基建下沉:2024年底高铁里程突破4.7万公里,95%县城实现2小时高铁圈覆盖 [2]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与挑战 - 从"打卡式观光"转向"深度体验游","小而美,精而特"成为主流趋势 [3] - 同质化竞争风险显现(如非遗市集、竹竿舞等标准化活动) [4] - 浙江差异化发展案例:安吉县(竹林民宿、白茶采摘)、德清县(莫干山、良渚文化)、淳安县(千岛湖)形成特色互补格局 [4] 县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 保留"生活原真性":依托烟火气、民俗味和生态底色打动游客 [5] - 需挖掘自然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产品,推动从"标准化打卡"到"个性化体验"的跃迁 [5]
越来越多小城突然爆红
第一财经· 2025-07-03 20:01
县域旅游崛起趋势 - 县域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平均接待游客总量58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6%,旅游总收入增长9.96% [1] - 暑期旅游高峰到来,山东曲阜、新疆伊宁等成为热门"黑马"目的地,30岁以下年轻游客占比56%以上 [1] - 浙江表现突出,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中占34席,前十强占7席,安吉县连续七年位居榜首 [3] 消费群体特征 - Z世代与千禧一代成消费主力,18-34岁占比最高达39.87%,追求"松弛感"和"小众体验" [2] - 县域活跃消费者人数同比增长19.6%,订单规模增长22.6%,外来游客在沉浸式场景订单增速超50% [3] 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端持续加码,各地政府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2] - 交通网络完善打破地理壁垒,家庭汽车普及为县域旅游打下基础 [3] - 民宿集群、高端酒店进驻提升服务承载力,如安吉引入15家国际品牌酒店 [4] 典型案例分析 - 安吉县2024年接待游客340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5.6亿元,拥有33家3A级以上景区 [4] - 安吉旅游从业者超4万人,旅游收入占农民直接收入超20%,实现从"一日游"到"深度体验"转型 [4] - 浙江县域整合散点旅游资源,结合电商、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挥规模效应 [5] 特色产业融合 - 浙江县域特色产业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如诸暨市山下湖镇开蚌一条街8天吸引超10万人次 [5] - 义乌国际商贸城以独特商业生态成为年轻人"新据点",展现商业与旅游的融合 [5]
中国县域旅游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小城突然爆红
第一财经· 2025-07-03 19:23
县域旅游消费主力 - Z世代与千禧一代成县域旅游消费主力 核心客群为18-34岁年轻人 占比达39 87% [1][2] - 年轻游客表现出对"松弛感"和"小众体验"的强烈需求 30岁以下游客占暑期出行游客56%以上 [1][2] 县域旅游市场表现 - 2024年县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总量580 79万人次 同比增长14 26% 旅游总收入增长9 96% [1] - 美团平台县域有交易记录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长19 6% 订单规模同比增长22 6% [3] - 县域地区外来游客在亲子娱乐等场景订单量增速超50% [3] 热门目的地与案例 - 暑期热门"黑马"目的地包括山东曲阜 新疆伊宁 福建平潭等 [1] - 安吉县2024年接待游客3402 1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475 6亿元 拥有33家3A级以上景区和15家国际品牌酒店 [4] - 诸暨市山下湖镇开蚌一条街8天吸引超10万人次 义乌国际商贸城成为年轻人"新据点" [5] 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端持续加码 各地政府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交通网络完善与家庭汽车普及打破地理壁垒 民宿集群和高端酒店提升服务承载力 [2][3] - 浙江通过整合散点旅游资源 引入电商和沉浸式旅游等新业态 [5] 区域分布 - 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分布在21个省份 浙江占34席 前十强中浙江占7席 [3] - 安吉县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 [3]
城市24小时 | 动真格了?江苏“十三妹”想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23:01
常州足球发展 - 常州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包括青少年足球发展、校园足球普及、专业队伍建设、群众体育活动及体育与文旅融合 [1] - 常州在"苏超"联赛中表现不佳(前五轮零分零进球),但通过创意营销(如9.9元门票套餐、A级景区免票、恐龙文创等)获得网络热度 [1] - 常州此前已有多项足球发展政策:2021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校园足球布局和专项资金投入,2023年《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足球产业布局和赛事引进 [2] - 常州足球面临职业俱乐部缺失、球员外流、青训薄弱等问题,计划借鉴南通经验(构建"特色学校+训练营+职业队"体系)实现"逆袭" [2][3][4] 四川文旅产业 - 四川省委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27年文旅产业目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800亿元、旅游总花费2万亿元,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5] - 计划引育文旅链主企业,打造特色文旅业态,到2030年实现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 [5] 低空经济 - 江苏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开放,实现有人/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管理,提供飞行申报、航线规划等服务 [6] 水利工程 - 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拟选址宁夏中卫,总用地119.1494公顷(农用地99.0203公顷),建设内容包括枢纽工程、鱼类增殖站等 [7][8] 能源基建 - "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投运,初期送电能力400万千瓦,9月将达800万千瓦,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输电通道 [9] 轨道交通 - 长三角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开工,全长132公里,连接沪苏浙(上海水乡客厅站-杭州萧山机场),被称"超级地铁" [10] 旅游产业 - 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榜单显示:2024年县域平均接待游客580.79万人次(+14.26%),旅游总收入增长9.96%,44个县域收入超200亿元 [13] - 浙江(34席)、四川(11席)、江苏(7席)领跑百强县,新疆90个县域实现旅游指标双增长,阿勒泰市首次入围百强 [13][15] - 内河航运发展显著:2024年我国内河亿吨大港达23个(2012年的2.3倍),货运量49.5亿吨(2012年的2.2倍) [12]
端午假期出行“水”字当先
新华财经· 2025-06-03 11:10
旅游行业端午假期消费趋势 - "水"元素成为端午假期出行最大亮点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广东清远成为第一大热门漂流目的地 [1] - 携程数据显示国内热门景区前十中近一半为水上乐园类景区 如交通银行耀雪水世界、上海玛雅海滩水公园 [1] - 龙舟赛带动民俗游热度 广东佛山、湖南汨罗、山东聊城等地热度飙升 [1] - 同程旅行报告显示端午国内主题公园门票预订热度同比增127% 水上乐园同比增165% [1] 县域旅游市场表现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古村古镇文旅订单同比增长112% 县城高星酒店受遛娃家庭青睐 [2] - 途牛旅游网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及县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乌鲁木齐、延安、南平等地出游人次同比增长显著 [2]
途牛《2025端午出游消费盘点》:短途休闲游主导 县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证券时报网· 2025-06-02 18:41
旅游市场趋势 - 端午假期期间及前一周涌现大量"说走就走"的预订需求,"今天订明天走"的即时预订模式尤为突出 [1] - 端午假期与"六一"儿童节重合为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1] - 周边游出游人次占比接近50%主导端午假期旅游消费 [1] -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成为新的增长点出游人次同比增长显著 [2] 热门目的地与活动 - 上海北京广州三亚南京成都杭州重庆苏州西安位列"端午假期境内游热门目的地榜单"前列 [1] - 乌鲁木齐延安南平廊坊伊犁衡阳阿勒泰宁德汕头延边等目的地出游人次同比增长显著 [2] - 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上海宝山罗店龙船文化节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杭州西溪龙舟胜会四川新津天府端午龙舟会深圳2025粤港澳龙舟邀请赛等龙舟赛事吸引大量游客 [1] - "苏超"成为假期最火爆的文旅IP之一 [1] 亲子家庭旅游 - 低龄儿童的亲子家庭成为端午假期旅游消费主力之一 [2] - 上海北京三亚珠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重庆苏州等目的地备受亲子家庭青睐 [2] - 主题公园动植物园文博场馆等成为亲子家庭端午出游热门选择 [2] 出游方式 - 自驾游和高铁游成为主要出游方式 [2] - 上海广州北京珠海南京湖州成都西安常州青岛等目的地自驾游产品预订热度排名靠前 [2] - 高铁游以"2小时高铁圈"为主导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杭州成都重庆天津武汉西安等城市辐射效应明显 [2] - "目的地参团"出游方式受追捧"北京5日游""南京3日游""千岛湖2日游""三亚5日游""成都5日游"等产品预订热度高 [3]
假期出游去“奔县”
经济日报· 2025-05-07 05:59
县域文旅市场热潮 - 今年"五一"假期我国县域文旅市场迎来热潮,各地通过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旅游体验推动发展 [1] - 甘肃敦煌推出"宠客"模式,包括开放机关食堂提供10元早餐/20元正餐自助餐、免费开放10729个停车位、城市公交免费等惠民政策 [2] - 甘肃环县推出23项沉浸式文旅活动,接待游客55.54万人次(同比+10%),旅游收入3.2亿元(同比+91.43%) [3] - 甘肃康县接待游客63.14万人次(同比+54%),旅游收入27409.8万元(同比+56.6%) [4] 文旅产品创新 - 湖北黄冈推出音乐剧《大江东去》,孝感推出5D全息投影水上夜游《槐荫船说》 [5] - 咸宁赤壁推出全息投影实景剧《赤壁·借东风》,带动民宿集群、文化体验工坊等产业链延伸 [6] - 湖北"五一"期间推出160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500余场文艺演出、100余个文旅新产品,A级景区接待游客1781.33万人次(同比+24.61%) [7] 消费场景创新 - 山东枣庄服务区打造全国首家婚庆主题服务区,已承办上百场婚礼,今年预订超200场 [8] - 肥城市推出"低空+"旅游项目,东阿县开发二十四节气阿胶养生药膳等特色美食 [9] - 山东重点监测200家景区前4天接待游客2216.5万人次(同比+8%),营收10.9亿元(同比+8.2%) [10] 特色资源开发 - 浙江兰溪游埠古镇早茶文化吸引游客,假期首日游客量突破6万人次 [11] - 嵊州举办"小镇越宴"活动,融合多种艺术形态,当地活跃117个民营越剧团 [12] - 浙江推出2417场文旅活动和340项优惠政策,包括13项消费券、118项餐饮住宿优惠等 [13]
火爆“五一”展现经济活力、潜力和磁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5-02 00:26
交通运输行业 - 2024年"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13亿人次 [1] - 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约1075万人次 日均215万 同比增长8% [1] 文旅消费行业 - 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 同比增长26.4% [3] - 一季度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1.80万亿元 同比增长18.6% [3] - 县域市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 增速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 [4] - 县域高星酒店消费占比超过高线城市 预订增幅逾三成 [4] - 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达42.95亿元 同比增长41.19% [4] - 2023年全国县域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达508.27万人次 同比增长35.18% [4] 入境旅游行业 - "五一"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预计达215万人次 同比增长27% [5] - 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达921.5万人次 同比增长40.2% [5] - 中国已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 对54个国家实行过境免签 [5]
“玩”出新花样 让假期焕发消费新活力
证券日报· 2025-04-30 03:22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假期临近各地“上新”文旅消费场景和产品,热度高,应优化政策、创新供给、推动下沉市场提质,让“五一”假期成为促消费引擎,激发“流动的中国”更大生命力 [1] 优化政策措施 - 地方政府发放文旅消费券、推出景区优惠套票助推旅游市场 [2] - 简化审批流程,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旅项目开发,鼓励举办活动 [2] -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服务质量,让游客放心消费 [2] 深化“文旅 + 科技”融合 - 利用 5G、AI、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动传统景区转型 [3] - 推广光影秀、数字文旅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 - 鼓励低空旅游、虚拟景区等新业态发展 [3] 挖掘县域经济潜力 - 结合本地特色发展“非遗 + 旅游”“农业 + 研学”等模式 [4] - 培育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城市游客下沉消费 [4] - 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