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
搜索文档
融入大局天地宽 ——第八届进博会港澳台参展企业扫描
经济日报· 2025-11-16 06:42
参展规模与质量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380家香港企业、43家澳门中小企业及23家台湾企业参展,参展规模与质量创历届新高[1] 业务模式转型 - 港澳台企业从展示产品向输出生态系统转型,例如晒趣科技从展示“面容翻译”概念发展为成熟产品矩阵,并即将推出全球版直播翻译产品,服务收费低至100元/小时[2] - 乔山健康科技推出“AI+物联网家庭健身新生态”,打造从健康体测到健康饮食的全链路健身解决方案,实现从硬件销售到生态服务的升级,自第五届进博会以来累计意向签约金额超18亿元[3] - 来自香港的小主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韩喜阳介绍,2025年销售额与去年相比翻了1番多[2] 区域合作与全球联动 - 澳门花酒厂与重庆企业合作,利用“内地产能+澳门调配+澳门商标”模式开拓海外市场[4] - 高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内地销售占比达到95%,参与打造“全葡语系国家产品展示中心”,未来计划成为葡语国家资源整合、内地市场拓展、全球贸易对接的枢纽[4] - 香港物流金融企业友货运控股有限公司依托AI技术整合贸易、海关数据,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平台助力内地产品通过香港出口,今年香港空运数据同比增长2.2%[6] 服务业支持体系 - 香港在货币兑换、普通法体系建设方面具有优势,是离岸人民币业务重镇,能为内地企业提供金融与法律保障[5] - 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香港金融机构在进博会宣介“内地企业出海金融方案”,渣打银行升级发布中小企业“出海通”,帮助解决跨境结算、融资、汇率风险等痛点[7] - 骏丰联锐国际商务有限公司帮助内地企业合规出海的业务每年都在增长,公司参与进博会的人员中有一半是专业技术人员[6]
134.9万亿GDP背后:中国经济“稳”与“进”的核心密码
搜狐财经· 2025-11-14 16:3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在2024年展现出“稳”的韧性与“进”的动能,GDP总量突破134.9万亿元,连续五年保持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 [1][2] 制度优势筑牢发展底盘 - 中国共产党通过顶层设计与政策连续性保障经济长期稳定,2024年GDP增速5%的目标达成,近1亿人口脱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95% [2] - 宏观调控政策协同,2024年新增专项债3.9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LPR利率五次下调,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达23%,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专项补贴超2000亿元 [2]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凸显,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提升至25%,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至6.8%,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GDP占全国43% [4] 创新驱动重塑增长逻辑 - 硬科技与新兴产业取得突破,量子计算机“九章三号”实现算力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光伏组件出口占全球8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10%,未来产业前沿领域投入增长40% [5] - 供需双侧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制造业投资增长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8.9%,工业机器人密度达65台/万人,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45%,最终消费贡献率62% [6] - 开放型经济深化双循环格局,2024年进出口额43.85万亿元,“新三样”出口增长21%,RCEP区域贸易占比升至35%,实际使用外资1.1万亿元,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42% [7] 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 结构性矛盾待解,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5%,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 [7] - 外部环境承压,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清单超200项,主要经济体PMI连续12个月低于荣枯线 [8] - 制度性成本高企,国企与民企贷款利差达2.3个百分点,2024年清理市场准入限制超300项但隐性壁垒仍存 [9] 未来产业发展图景 - 科技自立自强将实施“新型举国体制2.0”,设立2000亿元级未来产业基金,攻克10项以上“卡脖子”技术,建设10个世界级科学装置 [10][11] -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2%,碳捕集技术商业化装机突破1亿千瓦,打造100个零碳园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剑指2万亿元 [11] - 共同富裕深化,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2.15,中等收入群体扩至5亿人,数字乡村覆盖率超90%,县域商业体系投资超5000亿元 [12]
仙乐健康: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3% 内外市场协同发力
中证网· 2025-10-28 22:37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1亿元,同比增长7.96%,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8.53%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8.11%和16.20%,呈现逐季向好态势 [1] 国内市场表现 - 第三季度中国区收入和订单量同比均增长20%以上,新消费类客户收入占中国区营收过半 [1] - MCN与私域类客户营收同比增长超60%,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四大渠道协同发力 [1] - 针对年轻消费群体与女性市场,公司主流优势品类与剂型收入分别增长60%以上与50%以上 [1] - 通过IPD产品共创推动战略KA客户营收同比增速接近30% [1] 海外市场表现 - 第三季度美洲出口业务年初至今同比增幅超20%,毛利率保持稳定 [2] - 欧洲市场收入同比提升35%以上,成功与英国知名零售商及新锐品牌合作 [2] - 亚太与新兴市场布局提速,泰国产业园于9月奠基,规划年产能24亿粒营养软糖,预计2027年投产 [2] 创新与运营 - 公司打造爆品矩阵,XtraGummy高效能软糖等新品革新市场,乳液钙获批3项新批文 [1] - JsRight.AI营养师小程序、宠物营养系列等新业务稳步推进 [1] - 公司与记忆张量科技合作搭建AI研发中枢,设立联合创新基金 [2] - 汕头智慧物流中心启用后入库效率提升70%,"黑灯工厂"建设加快 [2] 战略展望 - 公司凭借国内新消费布局、海外市场提质及创新驱动,构建起多元增长格局 [1] - 未来将持续深化"国内新消费+海外多元增长"双循环格局,以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为引擎 [2]
一旦陷入经济内循环,什么“最值钱”?3个行业或将真正受益?
搜狐财经· 2025-10-20 21:16
经济内循环战略背景 - 经济内循环战略旨在通过国内生产、消费、流通环节的自我循环,减少外部环境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2] - 该战略自2020年提出,至2025年已成为经济工作重头戏,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6.2% [2] - 战略提出背景包括2018年中美贸易战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涉及数千亿美元,以及2020年全球疫情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 [4] 农业行业 - 农业在内循环中地位关键,政府大力推动本土生产,2021年划定10多亿亩粮食功能区,2023年高标准农田达9亿亩 [6] - 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扩大至1.2亿亩,自给率从15%提升至16%,2025年1-7月大豆进口量6103万吨但增速放缓 [6][8] - 农产品内销比例提升,2024年农民收入增长超7%,2022年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超25万亿元 [8] - 农村电商自2021年后快速发展,帮助农产品直达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 [8] 线上APP与自媒体行业 - 内循环推动下政府管制外资内容,鼓励原创,2021年出台网络视听规定 [10] - 2023年短视频用户超10亿,2024年广告收入达几千亿,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破万亿 [10] - 2022年国产动画播放量增长30%,平台算法推荐准确率在2024年达85%,用户满意度超70% [10] - 行业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并通过直播卖货等形式帮助企业内销 [10] 零售业 - 线上零售快速增长,2020年网上零售额11万亿元,2023年占消费总额25%以上,2024年快递量1500亿件 [12] - 2025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7.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同比增长7.7% [6][12] - 政府推动消费券和以旧换新政策,2025年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补贴1.75亿份 [12] - 零售业数字化优化供应链,2024年对经济增长贡献超4%,并帮助外贸企业转内销 [12] 整体经济影响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线上零售额增长7.7% [6][12] -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超50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达80%以上 [14] - 农业、自媒体、零售三个行业因贴合民生、刺激需求,在内循环中受益显著 [14]
广交会如约再启 “老牌展会”诚意为何越来越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7 10:51
广交会与湾芯展的规模与创新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 [1]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博览会吸引600多家国内外龙头企业参展,并发布国产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国产自主可控高端EDA工业软件等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1] - 广交会首次设立智慧医疗专区,现场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并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引入46家行业领先企业 [12] 国际参与与市场吸引力 - 本届广交会新增18家全球合作伙伴,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来自217个出口市场的20.7万名采购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4.1% [3] - 欧盟、美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国际采购商对中国市场的参与意愿强劲 [3][5] - 欧美半导体巨头对湾芯展上中国企业发布的产品兴趣十足,显示出国际合作与开放的积极态势 [5] 外贸数据与结构优化 -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7.02万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0.9% [12] - 前三季度,广东出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三样"等高技术产品分别增长14.5%、22.3%、31% [12] - 今年前8个月,广东进出口总额62070.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39666.3亿元增长1.9%,进口22404.2亿元增长8.5% [8] 内外贸一体化与开放生态 - 广交会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积极助力内外贸一体化,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7] - 首届广东优品展(内贸版广交会)3天揽金近70亿元,展现"展品变商品、展商变伙伴、展场变市场"的转型成效 [8] - 广州地铁完成近400个站点、约9000台闸机升级,支持外籍乘客持国际主流银行卡"拍卡"进站,体现服务型开放的细节优化 [8][9] 经营主体与数字经济活力 - 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2000万户,较2024年末净增95.31万户,增长5%,占全国1/10,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13] - "数字经济"企业新增16.76万户,同比大幅增长25.41%,显示新经济赛道的强劲增长势头 [13]
潍坊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居全省第一梯队
齐鲁晚报网· 2025-10-10 19:38
对外贸易表现 - 进出口规模连续跨越2000亿、3000亿两个千亿级台阶,年均增速达17.1%,高于全国9.1个百分点、全省5.8个百分点 [2] - 全国大中城市进出口排名第26位,占全省比重提升1.9个百分点至10.6% [2] - 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1722家,总量达到6869家,经贸网络覆盖218个国家和地区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超2000亿元,占比提升至57.7% [2] - 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提升14.6个百分点至48.7% [2] -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均增长241%,今年1—8月超190亿元,居全省首位 [2] 市场拓展与模式创新 - 深入实施"千企百展"境外市场开拓计划,创新开展"潍企潍品出海"行动 [2] - 大力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发展模式,在32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海外仓74个 [2] - 获批省重点培育的跨境电商主体27个,数量居全省第2位 [2] 外商投资与合作 - 实际使用外资累计突破48亿美元,59个国家和地区外商在潍坊市新设外资企业641家 [4]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提升15.2个百分点至56.8% [4] - 引进马石油国际润滑油公司(首家世界500强中国总部)以及卡特彼勒、博拉集团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共计投资项目14个 [4] 企业国际化发展 - 推动127家企业抱团出海,在3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企业143家 [4] - 潍柴动力、润丰化工被认定为山东省本土跨国公司,豪迈科技、海王化工被认定为省重点培育企业 [4] 开放平台建设 - 省级以上开发区总数达17家,以不到4%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市32.5%的规上工业企业、55.8%的高新技术企业 [6] - 开发区贡献了全市82%的进出口额、87%的利用外资 [6] - 潍坊高新区连续两年入选国家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综合评价稳居全国前30、全省前3 [6] - 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连续三年居全国前10、全省第1 [6] 产业集群规模 - 高新区动力装备、滨海区高端化工产业规模过千亿 [6] - 诸城汽车、坊子智能农机、临朐铝型材、保税区高端VR等生产规模全国领先 [6] - 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发展到26个 [6]
上半年GDP出炉!31省排名更新:山东第3,福建领先上海,内蒙古20
搜狐财经· 2025-10-07 11:07
全国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31省区市生产总值总值达66.05万亿元,实现4.25%的稳健增长 [1] - 广东省和江苏省作为经济领头羊,生产总值均超过6.8万亿元,分别达到68725.4亿元和66967.8亿元 [1][7] - 山东省以50046亿元的生产总值稳固全国第三的地位 [1][3] 头部省份经济表现 - 广东省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为68725.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085.22亿元,名义增长率3.13% [7] - 江苏省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为66967.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543.8亿元,名义增长率3.95% [7] - 山东省经济增速达4.5%,工业投资增长12.8%,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完整产业链 [3] - 浙江省以45004亿元生产总值实现5.76%的名义增长率,增量达2450亿元 [7]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 福建省以27996.57亿元生产总值首次超越上海,跻身全国前八强,较上海领先1774亿元 [1][4] - 内蒙古自治区以12077.6亿元生产总值实现量级突破,进入全国前20阵营 [1][6] - 上海市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外资企业总部扩容至800家,外向型经济展现出爆发式增速 [4] 特色产业发展亮点 - 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突破万亿元规模,青岛港、日照港等世界级港口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3% [3] - 福建省民营经济贡献75%以上的税收与GDP,拥有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跨境电商带动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9.7% [4] - 内蒙古风光氢储四大绿色产业贡献六成以上工业增速,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3亿千瓦,文旅融合吸引游客1.2亿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1% [6] - 湖北省实现6.22%的高名义增长率,增量达1735.61亿元 [8]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各省立足自身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叠加效应下实现差异化发展 [1][10] -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牵引下,中国经济呈现活力充沛的发展图景 [10]
【中铁装配(300374.SZ)】盈利进一步减亏,现金流及收现比同比改善——跟踪点评报告(孙伟风/陈奇凡)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24 07:06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总营收8.7亿元 同比增6% 归母净利润-0.4亿元 同比减亏20%[4] - 25Q2总营收6.1亿元 同比增20% 归母净利润-0.1亿元 同比减亏50%[4] - 综合毛利率8.5% 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4.2% 同比改善1.7个百分点[6]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4亿元 同比增加0.1亿元 收现比111% 同比大幅提升46个百分点[6] 业务发展进展 - 在云南 山东等重点区域中标国际产业示范园 仓储物流产业园等多个项目[5] - 日照市东港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落地 拓展民生工程业务版图[5] - 钢结构业务实现快速突破 在铁路站房 机场等细分领域项目占比提升[5] - 掌握大跨度钢框架安装 超高层钢结构安装等核心技术 打造多项标志性工程[5] 海外市场拓展 - 亮相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 第20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5] - 展示核心技术产品与精品工程案例 为海外市场布局奠定基础[5] - 推动业务结构向国内强劲 海外拓展的双循环格局优化升级[5] 费用与负债结构 - 期间费用率13.0% 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6] - 研发费用率3.9% 同比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6] - 销售费用率1.3% 管理费用率5.8% 财务费用率2.0% 同比分别变化+0.1/-0.8/-0.3个百分点[6] - 资产负债率81% 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6]
债市新动向:地方债市场持续领跑,科创债与跨境融资迎新机
第一财经· 2025-07-08 21:48
地方债市场发展 - 地方债存量余额突破51万亿元,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第一大品种 [1][2] - 今年新增地方债供给预计超过10万亿元 [2] - 广东、深圳、海南等地赴港澳发行债券,全国36个地区面向柜台市场发行债券 [2] 新兴债券品类增长 - 绿色债券、科创债券等新兴品类快速增长 [1][2]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推出债券科技板,为经济高质量转型注入动力 [2] - 科创债投资者关注企业信用风险与偿债能力,高质量信息披露是关键 [3] 跨境人民币债券融资 - 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发行人民币债券便于支付中国母公司设备,避免汇率风险 [3][4] - 东南亚商业银行持有大量人民币存款,积极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资 [4][5] - 新加坡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降至2%,东南亚国家欢迎境外投资者 [7] 居民财富配置转型 - 银行挂牌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存款转向银行理财、保险、基金等多元化产品 [1][6] - 货币基金规模从4.8万亿元增长至9.8万亿元,存款总量达160万亿元 [6] - 年轻一代成为市场主力,更倾向互联网金融和非银金融产品 [6] 低利率环境投资策略 - 稳健投资者可配置短久期产品如银行存单和短期融资债券 [6] - 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关注科创债和绿色债券 [7] - 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可配置"固收+"产品,搭配可转债、REITs等 [7]
美国关税政策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
金融时报· 2025-07-07 11:42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范围广泛、幅度巨大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 - 加征关税直接抬高进口商品价格,抑制全球贸易活力,导致贸易成本上升和贸易量萎缩 [2] - 世界银行预计2025年和2026年全球贸易量增速分别为1.8%和2.4%,较1月预测分别下调1.3和0.8个百分点 [2] - 日本2025年5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1.1%,汽车出口下降24.7% [2] - 关税政策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3%,较此前预测的2.7%明显下降 [2] 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塑 - 美国单边加征关税挑战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规则,试图以"美国优先"原则重构贸易秩序 [3] - 其他经济体加强现有协定合作或探索新的区域贸易协定,如中国—东盟合作深化 [3] - 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增强,推动规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 中国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挑战 - 成本攀升和利润压缩 [4] - 订单流失和需求下降 [4] - 供应链外迁压力增大 [4] 中国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机遇 - 国产替代加速和创新驱动发展 [4] - 内需市场拓展和双循环格局构建加快 [4] - 市场多元化推进和全球布局优化 [4] 中国的应对策略与成效 - 中国对美国不合理关税政策采取坚决反对态度并实施反制措施 [5] -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发展,加强与共建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5][6] - 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区贸易份额不断攀升,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6] - 借助WTO等多边平台提起诉讼,指控美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6] - 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自主性增强,为抵御美国关税政策不利影响奠定基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