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
icon
搜索文档
“可起诉但别上访”,地方化债莫玩策略性责任转移
新京报· 2025-11-21 18:55
据半月谈报道,今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在中 央大力支持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记者调研发现,很多地方政府新官认旧账、解决问题 态度好,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拖欠账款历史遗留问题,甚至在财政紧平衡状态下,出现"可起诉但别上 访"等避债心态和"认旧账但难理旧账"等拖债现象。 当然,也必须客观看待地方政府面临的现实偿债困境。如有的拖欠账款形成历史久远、成因复杂。同时 在土地财政转型、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下,部分地区的确面临真实的财力缺口。对此,要解决"可 起诉但别上访"的困境,还是要多管齐下,既改善偿债的客观条件,也要从现实出发提高化债、偿债的 积极性。 如短期而言,需着力于优化现有财政资源的配置优先级。这方面,其实已有一些探索。据第一财经报 道,为完成全年隐性债务化解和清偿拖欠企业账款目标,云南将76%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清偿拖欠企业 账款及化债。 这表明,即便在既定预算框架内,财政的支出结构依然具有一定的腾挪空间。因此,各地应将清偿企业 欠款,特别是中小企业欠款,置于更优先的支付序列。 就长远而言,要有效提高偿债能力,还得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来扩充财源,并加 ...
货币市场日报:11月3日
新华财经· 2025-11-03 20:27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 - 11月3日开展78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与此前持平 [1] - 鉴于当日有3373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590亿元 [1]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 短期Shibor品种均下跌,14天品种跌破1.50% [1] - 隔夜Shibor报1.3160%,下跌0.50个基点 [1][2] - 7天Shibor报1.4120%,下跌2.70个基点 [1][2] - 14天Shibor报1.4690%,下跌7.90个基点 [1][2] - 1个月Shibor报1.5460%,上涨0.10个基点 [2] - 3个月Shibor报1.5950%,上涨0.10个基点 [2] - 6个月Shibor报1.6330%,上涨0.40个基点 [2] - 9个月Shibor报1.6560%,与昨日持平 [2] - 1年Shibor报1.6640%,上涨0.30个基点 [2]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 - 各品种量升价跌,利率均跌至1.50%以内 [4] - 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0.6个基点至1.3127%,成交额增加5830亿元 [4] - 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4.2个基点至1.3646%,成交额增加15859亿元 [4] - 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行3.6个基点至1.4187%,成交额增加276亿元 [4] - 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行3.2个基点至1.4604%,成交额增加3102亿元 [4] - DR014加权平均利率下行5.1个基点至1.4660%,成交额增加12亿元 [4] - R014加权平均利率下行2.8个基点至1.4888%,成交额增加747亿元 [4] 资金市场交易情况 - 3日资金面呈现宽松态势,大行国股行部分融出,供给充裕 [8] - 开盘隔夜押利率成交在加权+6个基点和定价1.40%-1.43%区间 [8] - 公开市场操作后资金成交利率维持稳定,午后继续宽松 [8] - 临近尾盘隔夜押利率成交在1.33%-1.35%区间,资金面保持宽松直至收盘 [8] 同业存单市场 - 11月3日有47只同业存单发行,实际发行量为686.8亿元 [8] - 一级存单交投情绪较为一般,二级存单交投活跃度一般 [9] - 各期限成交收益率主要呈现上行态势,1M国股收在1.47%附近,较昨日上行约6个基点 [9] - 3M国股收在1.575%附近,较昨日上行约1.5个基点 [9] - 6M国股收在1.61%附近,较昨日上行约1个基点 [9] - 9M国股大行收在1.635%,较昨日上行约0.5个基点 [9] - 1Y股份制收在1.64%附近,较昨日上行约0.75个基点 [9] 财政与货币政策动态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发表文章,强调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持续用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1] - 文章指出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 [11] - 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协议有效期五年 [11] 金融机构业务动态 - 上海地区第二批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接入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包括4家外资银行、1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家民营银行 [12] - 汇丰、渣打、富邦华一、南洋商业银行为全国首批接入资金流信息平台的外资法人银行 [12] - 建设银行自11月3日起暂停受理易存金业务实时买入、新增定投买入、实物金兑换等申请 [12]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快讯
华夏时报· 2025-10-27 20:15
金融监管政策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2] - 监管机构将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 [2] - 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 [2] 重点风险领域防控 - 监管机构将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 [2] - 政策将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 监管体系与效能提升 - 监管机构将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分级分类监管框架 [2] - 将强化科技赋能,优化资源配置,为"五大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2] - 坚持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深化央地协同和部门联动 [2]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 监管机构将加强多边和双边协调,健全跨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 [2] - 将提升国际监管合作和危机管理效率,共同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 [2]
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
新浪财经· 2025-10-27 18:04
金融监管政策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1] - 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率,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导向鲜明、精准有效、分级分类监管政策 [1] - 强化科技赋能,优化资源配置,为"五大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1] 金融机构风险处置 - 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 [1] -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1] 特定领域风险化解 - 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 [1] - 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
0-4地债ETF(159816)盘中净申购1000万份,年内仍有降息降准可能
搜狐财经· 2025-10-27 12:57
0-4地债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11:30,0-4地债ETF(159816)最新报价114.28元,盘中净申购1000万份 [1] - 截至上一交易日,该ETF最新规模达到18.06亿元 [1]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 - 央行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期 [1] - 因本月有7000亿元MLF到期,MLF净投放规模为2000亿元,为连续第八个月加量续作 [1] 政策环境与市场展望 - 相关会议在总述发展目标中较上次额外提及化债,延续“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态 [1] - 若短期化债、政府债继续放量,叠加联储持续降息的汇率衡量下,年内仍有降准降息的落地可能 [1] 产品结构与定位 - 0-4地债ETF紧密跟踪中证0-4年期地方政府债指数,该指数样本券由剩余期限为4年及以下的非定向地方政府债组成 [1] - 指数采用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相应期限地方政府债券的整体表现 [1] - 该产品为全市场唯一的短久期地债ETF,适合投资者作为场内现金管理工具 [2]
中国财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步收敛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21:51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进展 - 截至2024年末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政府负债率68.7% [1] - 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60%以上融资平台隐性债务清零 [2] - 截至今年8月底一次性增加的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累计发行4万亿元 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 节约利息支出超4500亿元 [1] 债务风险与资产质量 - 中国政府债务对应大量优质资产 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且风险安全可控 [1] -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得到改善 风险显著降低 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明显增强 [2] - IMF报告显示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 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2% 中国68.7%的负债率低于国际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1] 债务管理政策与资金运用 - 2023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78万亿元 其中8000亿元用于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并专项支持地方化债 [1] - "十五五"期间将推进隐性债与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 建立统一长效监管制度 依法加大债务信息公开力度 [2] - 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 合理把握发行节奏 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2] 长效机制与监管措施 - 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 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 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2] - 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2] - 健全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管理机制 防范兑付风险 [2]
规范PPP存量项目建设运营要突出“双效一诺”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2 09:2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指导意见 旨在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 提升项目运行质量效益 持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2] - 自2014年推广PPP模式后出现明股实债等新增隐性债务风险 以及重建设轻运营 绩效考核不完善等问题 [2] - 2023年11月推出PPP新机制 将PPP模式范围缩窄至基于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模式 同时解决存量项目问题 [2] 地方政府行为规范 - 地方政府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项目性质和财力状况 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 优先实施具有一定收益的项目 [3] - 对推进缓慢项目需论证建设内容 研究压缩实施规模 优化建设标准 调整配套建设内容 原则上不得超出已核定概算总投资 [3] -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筹集建设资金的举债一律不得突破法定限额 确保财政安全和可持续 [3] 项目效率与效益要求 - 规范存量项目需强化效率和效益意识 没有效率和效益的项目往往成为累赘 [4] - 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 服务于民生 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要毫不犹豫停止 因很难体现效益原则 [4] - 风险分担机制和绩效挂钩付费机制将倒逼社会资本提升运营能力 使投资方在项目之初认真考量发展前途 [4] 履约与支付保障机制 - 地方政府对已运营项目需按合同依法履约 将政府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管理 按绩效结果及时付费 不得拖延竣工验收或延迟绩效评价 [5] - 针对部分存量项目付费不足 融资不畅等问题 需逐一研究项目实施阶段 行业领域 回报机制等关键因素 分类施策 [5] - 经认定涉及拖欠企业账款的需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妥善解决 投资方需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公共服务 [5] 政策实施导向 - 政策体现三个重要指向:地方政府要量力而行 处理存量项目要突出效率和效益 要进一步增强履约意识 [2] - 规范存量PPP项目可为将来类似做法提供借鉴 地方政府量力而行和投资方考虑市场因素成为重要因素 [5]
从“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到“出清”,地方融资平台或“减量提质”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26
政策方向转变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1] - 政策表述从3月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升级为"出清" 体现政策内涵深化和彻底性[2][3] - "出清"不仅包括剥离融资功能 更要求对无法转型的空壳类平台彻底清理退出 强调减量提质[3] 政策术语解读 - "剥离"侧重于切断融资平台与政府信用绑定 核心是政企分开 仍允许平台以市场化主体存续[3] - "出清"含义更为彻底 可能包括对平台本身进行根本性处置 如合并重组、破产清算等[4] - 城投转型为经营性国企的趋势和顶层设计要求不可逆转 与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和严肃财政支出纪律一脉相承[4] 实施框架要求 - "有力"体现政策决心 要求地方政府加快融资平台退出进度 各地退出时间不得晚于2027年6月末 2025年将是退平台大年[5] - "有序"强调风险可控 避免运动式清退引发新风险 通过分类施策实现梯度退出 防止融资平台一退即死[5] - "有效"聚焦真转型 要求退出后平台能实现市场化运作 划清企业与政府界限 从根本上切断对政府信用的依赖[6] 政策执行考量 - 平台转型面临较大压力 区县及平台缺乏优质资产 融资和产业转型较为困难[4] - 若不出清地方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将不断滋生 体现中央治理隐债的决心[4] - 有序出清需根据不同平台具体情况、区域财政承受能力制定详细计划 避免化解风险过程中引发新风险[6]
见证太多事情,无论什么消息,都要往好处想
虎嗅· 2025-08-11 13:39
牛市预期与市场表现 - 信汇泉私募基金总经理孙加滢表示当前处于史诗级牛市起点 未来可能突破6124点历史高点[23] - 刘纪鹏认为市场有效突破3700到3800点后将进入持续慢牛行情[26] - 国泰海通将上证指数预期点位调整至3800到4000点[27] - A股两融余额达20002.59亿元 创逾十年新高[29] - 两融余额前三大行业为电子(229.10亿元)、非银金融(163.22亿元)、计算机(154.27亿元)[31] - 7月A股新增开户数196万户 环比增长19% 同比增长71%[35] - 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从2015年4.17%降至2025年2.30%[33] 港股与财富管理市场 - 主动外资时隔41周首次流入港股和ADR 规模达429万美元[37] - 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超8000亿元[40] - 香港资产管理规模达35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13%[43] - 新加坡资产管理规模突破6万亿新元(约36万亿港币)[46] - 香港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中心[44]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 - 财政部通报六起隐性债务问责案例[64] - 2024年地方融资平台减少4680家 占减少总数三分之二以上[62] - 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 完成90%年度额度[67] - 10年期及以上地方债占比达76.65% 较2018年大幅提高近60个百分点[68] - 地方债发行利率从2024年1月2.6%降至2025年6月1.8%[71] - 宏观杠杆率首次突破300% 达300.4%[74] - 内蒙古已退出地方债务高风险省份名单[77] 中国供应链突破 - 丰田将在泰国生产基地采购中国零部件[82] - 博世中国区总裁表示"博世需要中国创新和中国速度"[87] - 6月中国大陆对美贸易逆差降至21年来最低水平[88] - 越南和中国台湾对美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89] - 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 同比增长3.5%[93] - 对东盟贸易总值4.29万亿元 同比增长9.4%[97] - 对欧盟贸易总值3.35万亿元 增长3.9%[97] - 对美国贸易额2.42万亿元 下降11.1%[97] 消费刺激与反不正当竞争 - 第三批69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已全部下达[114] - 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 同比增长20.6%[117] - 旅游总花费3.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118] - 北京餐饮行业协会发布反恶意竞争倡议书[122] - 贵州约谈五家涉旅平台企业要求制止价格乱象[122] - 广东快递单价上调0.4元/票 均价涨至1.4元以上[123] - 外卖大战导致阿里巴巴EBITA下降16% 美团EBIT下降58% 京东EBIT下降70%[126]
融资平台转型提速 “不合格者”将彻底清退
证券时报· 2025-08-11 01:43
融资平台转型政策背景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的新要求 [1] -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 [1] - 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要来源 [2] 融资平台转型进展 - 2024年末约4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市场退出或市场化转型退出融资平台序列 [2] - 自2023年一揽子化债方案实施以来各地掀起退平台热潮 [2] - 2023年11月开启发行的置换债券加速退名单进程 [2] 转型面临的挑战 - 部分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进程被迫提速但可持续性存疑 [2] - 新增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 [2] - 部分企业存在形式化重组整合和治理结构落后问题 [4] 出清的具体内涵 - 出清旨在彻底清理无法转型的空壳公司并切断政府信用背书 [4] - 业务范围去政府化和收入结构去财政化是真正出清的标准 [4] - 通过转型发展将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转变为市场化国有企业 [4] 区域差异化压力 - 不同区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清压力存在显著差异 [6] - 存量债务规模和区域产业发展差异影响出清进度 [6] - 需要避免运动式清退引发新的风险 [6] 政策支持措施 - 有必要为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提供多元资金支持 [6] - 继续推动财政加金融化债组合拳落地 [6] - 地方政府应注入优质经营性资产增强企业市场化运营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