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体AI
icon
搜索文档
知情人士:阿里巴巴将在千问APP中逐步增加智能体AI功能
新浪财经· 2025-11-13 16:13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阿里巴巴已秘密启动“千问”项目,旨在基于Qwen最强模型打造一款同名个人AI助手应用“千问APP”,并全面对标ChatGPT [1]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为千问APP增加智能体AI功能,以支持包括主要淘宝市场在内的平台购物功能 [1] - 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尝试让千问成为一个功能完备的AI智能体,并计划通过海外版本向全球市场扩张 [1] 资源投入与组织动员 - 作为对CEO吴泳铭九月份预告的额外AI投资的响应,公司在过去几个月里已从各部门调集了超过100名开发人员投入到千问项目的改造中 [1]
知情人士:阿里巴巴将在千问APP中逐步增加智能体AI(agentic-AI)功能
证券时报网· 2025-11-13 15:58
知情人士称,最终目标是尝试让千问成为一个功能完备的AI智能体,阿里巴巴计划最终通过海外版本 向全球扩张。在过去几个月里,为了响应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九月份预告的额外AI投资的一部分, 公司已从各部门调集了超过100名开发人员投入到这次改造中。 人民财讯11月13日电,彭博社11月13日报道,阿里巴巴已秘密启动"千问"项目,基于Qwen最强模型打 造一款同名个人AI助手——千问APP,全面对标ChatGPT。对此,知情人士透露,在未来几个月内,阿 里巴巴将在该应用中逐步增加智能体AI(agentic-AI)功能,以支持包括主要淘宝市场在内的平台上的购物 功能。由于讨论的是非公开审议,这些人士要求匿名。 ...
张亚勤院士:AI五大新趋势,物理智能快速演进,2035年机器人数量或比人多
机器人圈· 2025-10-20 17:16
AI产业规模与代际演进 - 人工智能时代产业规模预计将比前一代(移动互联时代)至少大100倍[5] - 移动互联时代产业规模比PC互联时代至少大10倍[5] AI技术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 趋势一:AI技术从鉴别式、生成式走向智能体AI,过去7个月智能体AI任务长度翻倍且准确度超过50%[7] - 趋势二:预训练阶段规模定律放缓,更多工作转移至训练后阶段如推理和智能体应用,前沿模型智力上限仍在提升但迭代速度放缓[7] - 趋势三: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快速发展,VLA模型推动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预计2030年10%车辆将具备L4功能[7] - 趋势四:AI风险快速上升,智能体出现使AI风险至少增加一倍[8] - 趋势五:AI产业新格局形成,呈现基础大模型+垂直模型+边缘模型架构,后两者未来发展空间更大[8] 大模型发展格局预测 - 预计2026年全球基础大模型约8-10个,中国占3-4个,美国占3-4个[8] - 中国大模型发展具独特性,表现为更快算法、更高效率、更低价格[8] - 未来开源模型将成为主流,开源与闭源模型比例预计为4:1[8] 成本与算力动态 - 过去一年推理成本降低10倍,但智能体复杂性使算力需求上涨10倍,形成乘数效应[7] 长期产业机遇 -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原子、分子和比特融合,是信息智能、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融合[3] - 具身智能快速爆发,预计2035年机器人数量有望超过人类[8]
苹果前CEO:OpenAI是苹果数十年来的首个真正竞争对手
搜狐财经· 2025-10-13 10:33
苹果公司面临的竞争挑战 - 苹果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并非强项,面临来自OpenAI的强劲竞争,OpenAI被视为数十年来苹果遇到的第一个真正竞争对手[2][3][4] - 公司在人工智能竞争中显得落后,缺乏像OpenAI、谷歌、亚马逊和Meta等公司那样的持续产品更新,并且遭遇了产品推出上的挫折,例如今年早些时候其AI助理Siri的全面升级计划被推迟[4] 行业技术范式转变 - 行业正从应用程序时代向智能体时代过渡,在智能体时代,用户将不再需要大量应用程序,一切任务均可通过能够模拟代理行为并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智能体AI技术完成[5] - 智能体AI技术将帮助知识工作者实现工作流程中繁重任务的自动化,这一变革预计将推动更多科技公司转向订阅制商业模式,因为订阅模式被认为提供了更优越的商业模式[5][6] 关键人物动向与影响 - 苹果公司前设计主管乔尼·艾维已将其硬件创业公司以超过6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OpenAI,并现身OpenAI开发者大会,艾维曾主导开发iMac、iPod、iPhone和iPad等标志性产品[7] - 艾维与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的合作,可能将颠覆性的设计哲学融入大语言模型领域,从而对行业产生影响[7] 苹果公司的领导层展望 - 面对行业技术范式的转变,无论谁接替可能即将退休的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其关键任务都是帮助公司完成从应用程序时代向智能体时代的过渡[5]
专家:2035年机器人数量或比人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13:41
AI产业规模与代际演进 -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原子、分子和比特的融合,是信息智能、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的融合 [1] - 移动互联时代产业规模比PC互联时代至少大10倍,人工智能时代产业规模将比前一代至少大100倍 [1] AI产业发展五大新趋势 - 第一大趋势是从鉴别式AI到生成式AI,并走向智能体AI,过去7个月智能体AI的任务长度翻倍、准确度超过50% [3] - 第二大趋势是预训练阶段的规模定律(Scaling Law)放缓,更多工作转移至训练后阶段如推理和智能体应用,推理成本降低10倍,但智能体复杂性使算力上涨10倍 [3] - 第三大趋势是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快速发展,如VLA模型规模化落地智能驾驶,预计2030年10%的车辆将具备L4功能 [3] - 第四大趋势是AI风险快速上升,智能体出现后让AI风险至少增加一倍 [4] - 第五大趋势是AI呈现新的产业格局,形成基础大模型+垂直模型+边缘模型局面,未来更大发展在于垂直模型和边缘模型 [4] AI模型产业格局与预测 - 预计2026年全球基础大模型约有8至10个,其中中国有3至4个,美国有3至4个 [4] - 中国在发展大模型方面呈现独特性,表现为更快的算法、更高效率、更低的价格 [4] - 未来开源模型将成为主流,开源与闭源模型之间的比例预计约为4:1 [4] 具身智能发展预测 - 具身智能将快速爆发,预计到2035年机器人数量有望超过人类数量 [4]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亚勤:AI五大新趋势,物理智能快速演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13:32
文章核心观点 - AI产业快速发展将带来巨大产业机遇,其产业规模将比前一代至少大100倍 [1] AI产业发展新趋势 - 趋势一:AI技术从鉴别式、生成式走向智能体AI,过去7个月智能体AI的任务长度翻倍、准确度超过50% [3] - 趋势二:预训练阶段的规模定律放缓,更多工作转移至训练后阶段如推理和智能体应用,推理成本降低10倍,但智能体复杂性使算力上涨10倍 [3] - 趋势三: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快速发展,VLA模型推动智能驾驶落地,预计2030年10%的车辆将具备L4功能 [3] - 趋势四:具身智能快速爆发,预计2035年机器人数量有望超过人类,同时AI风险因智能体出现至少增加一倍 [4] - 趋势五:AI产业格局呈现基础大模型+垂直模型+边缘模型局面,预计2026年全球基础大模型约8-10个,中国占3-4个,开源模型将成为主流,与闭源模型比例约为4:1 [4]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体,芯片厂商竞逐端侧AI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8:42
端侧AI的定义与特点 - 端侧AI是将AI模型部署在终端设备上进行本地智能处理,无需依赖云端服务器即可完成任务 [1] - 与云侧AI相比,端侧AI处理速度更快,因省去了信息在终端与云端交互的时间 [1] - 端侧AI将个人数据保留在本地,有利于数据安全,不存在云端泄漏风险 [1] - 端侧AI在计算资源与存储能力方面逊色于云端,通常只能部署单一应用的小模型 [1] 行业趋势与厂商动态 - 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判断,用户体验核心已转向智能体AI,将重塑社会对所有智能终端的认知 [2] - 智能手机不会消失,但行业将迎来以智能体AI为核心的时代,不同品类智能终端将共同定义全新移动体验 [2] - 联发科最新旗舰芯片率先支持Bitnet 1.58 Bit推理框架,宣称端侧AI能力获得史诗级提升 [3] - 联发科芯片大幅减少AI计算、图像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对云的需求,使4K文生图、128K长文本处理等功能在端侧实现 [3] 技术架构与未来应用 - 高通指出需构建全新计算架构体系,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和芯片都需重新设计以支持端侧AI新体验 [3] - 未来智能体将拥有丰富的情境理解能力,能记住用户习惯并理解用户所见内容 [3] - 除消费级终端外,未来工业级终端也将具备AI能力,例如让每个摄像头都能基于输入数据流进行分析决策 [3] - 端侧AI应用将扩展至各行各业,包括制造工厂、配送中心和零售场景中的传感器 [3] 端侧与云侧的协同发展 - 强调端侧AI能力并不意味着云侧AI不重要,未来最佳局面是终端与云端AI处理无缝协同 [4] - 边缘侧"云+端"协同将使推理计算等任务得到更高效的分配 [4]
马蜂窝亮相骁龙峰会 展示智能体AI旅行合作成果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20:38
合作事件与平台技术 - 马蜂窝作为旅游领域移动端智能体AI应用合作伙伴亮相2025骁龙峰会中国活动[2] - 合作展示基于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的端侧算力以及小米的系统数据[2] - 全新骁龙平台在终端侧AI计算、能效优化及多模态交互方面实现突破,为本地大模型运行、实时语音翻译、图像生成等应用提供硬件支撑[2] 技术整合与服务能力 - 合作深度融合马蜂窝和小米技术优势,构建从数据感知、本地计算到主动个性化服务的完整技术链路[2] - 马蜂窝结合其旅游行业垂直模型、旅游知识图谱、RAG增强检索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服务[2] - 规模化拓展旅游AI服务能力,提供从行前攻略到行中智能主动推荐、多语言翻译、餐厅预订等服务[2] 产品功能与场景应用 - 移动端智能体AI旅行助手可针对用户出差场景,通过小米日历自动识别空闲时段并智能规划行程[2] - 系统结合本地POI数据为用户智能规划景点游览、餐饮推荐等行程[2] - 推动安卓旗舰从聚焦参数转向场景化服务提升,展示旅游场景中的全新体验[2]
高通发布多款骁龙芯片,支持智能体助手是最大卖点丨最前线
36氪· 2025-09-26 15:29
新产品发布 - 高通在骁龙峰会2025上发布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AI能力是最大卖点,支持个性化智能体AI助手,可跨应用提供定制化操作 [1] - 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性能显著提升,CPU性能提升20%,GPU图形性能提升23%,NPU性能提升37% [1] - 公司更新骁龙X系列PC处理器,包括骁龙X2 Elite Extreme和骁龙X2 Elite,集成第三代Oryon CPU,在相同功耗下性能领先竞品高达75% [3] - 骁龙X2 Elite Extreme的GPU架构每瓦特性能和能效比前代提升达2.3倍,NPU支持80TOPS AI处理能力 [3] - 骁龙X2 Elite在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高达31%,达到相同性能所需功耗降低43%,搭载该芯片的终端预计2026年上半年上市 [3] AI行业趋势观察 - UI正转向以人为核心,能适应用户需求并在端侧进行处理,AI时代将带来UI的根本性改变 [5] - 用户体验核心转向智能体AI,智能终端如手表、耳机、眼镜将直接与智能体交互,而不仅是手机功能延伸 [5] - 行业将迎来以智能体AI为核心的时代,不同品类智能终端共同定义全新移动体验,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5] - 需要构建全新计算架构体系,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芯片都需重新设计以支持新体验,智能体需具备情境理解能力 [7] - 大模型在打造之初就支持边缘侧"云+端"协同,使任务分配高效进行,该架构具备扩展能力 [7] - 边缘侧数据相关性高,能通过边缘数据训练优化模型,并通过AI协同部署形成动态自适应智能网络 [7] - 6G将成为云端与边缘间的连接桥梁,助力构建具备感知能力的智能网络,融合物理与数字世界 [7] - 公司已开始6G研发,为6G部署做准备,预计6G预商用终端最早2028年推出 [7]
你的最快安卓芯片发布了!全面为Agent铺路
量子位· 2025-09-25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 高通发布全球最快Windows PC处理器和移动SoC处理器 旨在重塑终端芯片以支持智能体AI体验 [1][5] - 公司提出以智能体为核心的六大AI趋势理解 预示个人计算体系将发生颠覆性变革 [2][6] - 新产品采用3nm制程和第三代Oryon架构 在性能、能效和AI处理能力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7][25][27] 产品发布概况 - 同时推出面向PC的骁龙X2 Elite系列和面向手机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5] - PC处理器专为超高端PC打造 目标为轻松驾驭智能体AI体验和复杂数据处理任务 [1][15] - 移动平台支持真正的个性化智能体AI助手 具备终端侧学习和多模态AI能力 [1] 技术架构创新 - 全系产品采用3nm制程工艺和第三代Oryon架构 [7][25] - PC处理器采用12个Prime核+6个Performance核组合 [7] - 移动平台采用2个Prime核心+6个Performance核心架构 [27] 性能提升数据 **PC处理器性能提升** - CPU能效功耗比提升31% 功耗降低43% [10] - 单核CPU峰值性能提升39% 多核提升50% [13] - GPU峰值性能提升2.3倍 NPU峰值性能提升78% [13] - Hexagon NPU提供80 TOPS算力 性能提升37% [15] **移动平台性能提升** - 单核性能提升20% 多核性能提升17% 响应速度提升32% [27] - 游戏性能提升23% 光追性能提升25% [28] - GPU能效提升10% 性能提升38% [29] - NPU总体性能提升37% 每秒处理220 tokens [30] 能效比较优势 **PC处理器能效表现** - 相同功耗下较竞品性能提升75% [16] - 竞品需多消耗222%能量才能达到同等性能 [17] - 单核性能领先44% 竞品需多消耗144%能量 [20] - GPU相同功耗下快52% 竞品需多花92%能量 [22] **移动平台能效表现** - CPU功耗下降35% GPU功耗下降20% [33] - 整体功耗下降16% [33] - 游戏延迟降低50% [34] AI能力突破 - PC处理器NPU提供80 TOPS算力 支持复杂AI任务处理 [15] - 移动平台支持INT2和FP8精度 具备32K 2bit上下文窗口 [30] - 首创终端AI持续学习功能 实现实时感知和多模态理解 [1][31] - ISP支持逐帧AI增强和上下文感知的自动对焦功能 [33] 产品上市计划 - 搭载骁龙X2 Elite系列的笔记本电脑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上市 [24] - 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手机平台即将面市 [35] 行业趋势判断 - AI成为新的人机交互界面 从智能手机转向智能体中心 [6] - 需要构建全新计算架构体系支持智能体发展 [6] - 模型混合化发展趋势明显 边缘数据相关性增强 [6] - 6G技术将成为云边端之间的关键连接桥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