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
搜索文档
集智股份(300553):增速仍高,国产替代+深海科技再进一步
华源证券· 2025-11-05 17:15
证券研究报告 机械设备 | 通用设备 非金融|公司点评报告 hyzqdatemark 2025 年 11 月 05 日 戴铭余 SAC:S1350524060003 daimingyu@huayuanstock.com 王彬鹏 SAC:S1350524090001 wangbinpeng@huayuanstock.com 郦悦轩 SAC:S1350524080001 liyuexuan@huayuanstock.com 唐志玮 tangzhiwei@huayuanstock.com 林高凡 lingaofan@huayuanstock.com | 基本数据 | | | 年 | 11 | 2025 | | | | | | 04 | | 月 |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盘价(元) | | | | | | 37.60 | | | | | | | | | | 年 / 最 | 最 | 高 | | | | | 内 | | | 低 | | 一 | | ...
深海征程三十五年十大成就发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1-05 12:00
中国大洋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起点,广大深海工作者将继续勇攀科技高峰,深耕蓝色经济,守 护深海生态,深化全球合作,为认知海洋、经略海洋、保护海洋,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海资源调查勘探实现历史性突破、载人深潜能力跃居世界领先、深海通信实现10万公里跨越……10月 28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大洋协会)在深圳发布"深海征程35年十大成 就",全面介绍35年来我国深海大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990年中国大洋协会获批成立以来,我国深海大洋事业始终坚持"持续开展深海勘查,大力发展深海技 术,适时建立深海产业"的方针,坚守"深海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理念,在推进深海科技创 新、发展深海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坚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深海及其资源,坚定不移守护人类深海家园, 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深海治理、深海科技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大成就包括:深海资源调查勘探实现历史性突破,开辟战略性矿产新来源;载人深潜能力跃居世界领 先,开启"全海深时代";倡导"深海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理念,贡献中国方案;建成从水面至海 底的深海探测装备体系,筑牢深 ...
海洋经济概念股活跃走强 雪人集团等多股涨停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11:38
国金证券认为,海洋经济驱动内需增长,深海科技赋能产业升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 技"列为新兴产业核心,沿海省市密集出台规划支持海洋装备、能源、养殖等领域发展。1)海上发电: 向深远海进军,漂浮式风光大有可为。海上风光发电向深远海发展是必然趋势。2)海洋养殖空间广 阔,看好水产养殖产业链发展。随着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深远海养殖仍有长足发展空间,而上 游饲料企业的市场有望随着扩容,头部饲料企业有望通过技术优势、服务优势、种苗优势等方面抢占先 机。3)政策支持、需求回暖,海洋旅游特色企业有望受益。 11月5日早盘,海洋经济概念股活跃走强,截至发稿,雪人集团、凯撒旅业、海峡股份、特变电工等股 涨停,航天智造涨超14%,珠免集团涨超7%,飞沃科技涨超5%。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
从深海取火到低空传焰 十五运火炬背后的硬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7:15
11月2日,十五运会火炬于穗深港澳四城同传,最终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火种盆中相融。 这簇全运圣火传递着一段特殊的故事。它从南海1522米深海的可燃冰中诞生,经穗深港澳共200棒火炬 手传递。伴随着人形机器人接力、无人驾驶转场、低空飞行器运载,最终以科技感拉满的形式完成四城 同传。 这些史无前例的创举,都扎根于广东多年积淀的科创势能。这背后,支撑深海采火的多项设备与技术, 来自广东多年的海洋科技积累;火炬传递中的机器人、无人驾驶等设备,均来自广东本土头部企业。 这簇从深海走来的圣火,不仅传递着全运精神,更传递着广东以科技赋能体育的底气。 这是流动传递的火炬,也是广东科创实力的"流动名片"。 圣火传递"科技范" 在周围观众的加油助威声中,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以拟人奔跑姿 态完成百米传递,并将火炬稳稳地递给下一棒火炬手。 这名特别的火炬手来自乐聚机器人,是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 这场跨越穗深港澳四城的火炬传递,不仅经200棒火炬手,更融入人形机器人接力、无人驾驶汽车转 运、低空飞行器跨域等环节,科技感贯穿始终。 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火炬传递处处长张力文向南方财 ...
2245.88万户!A股前10月新开户增长10.57%
上海证券报· 2025-11-04 23:11
市场处于震荡蓄势阶段 回望10月,A股市场总体呈现震荡态势,三大指数月线涨跌不一。沪指时隔10年重登4000点高位,月内累计上涨1.85%,深 证成指累计下降1.10%,创业板指跌1.56%。资金面上,10月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为2.14万亿元,市场成交额整体收缩, 较9月的2.39万亿元下降10.34%。 | 日期 | 总数 | A 股 | B 設 | 基金 | | --- | --- | --- | --- | --- | | 2025.01 | 177.37 | 157.00 | 0.04 | 20.33 | | 2025.02 | 313.77 | 283.59 | 0.04 | 30.14 | | 2025.03 | 348.53 | 306.55 | 0.05 | 41.93 | | 2025.04 | 213.32 | 192.44 | 0.04 | 20.84 | | 2025.05 | 172.77 | 155.56 | 0.04 | 17.17 | | 2025.06 | 184.73 | 164.64 | 0.06 | 20.04 | | 2025.07 | 212.58 | 196.3 ...
广东科学中心专题科普讲座开讲,揭秘全运会与残特奥会海底源火采集幕后故事
中国青年报· 2025-11-03 23:01
冯强强介绍,源火采集的关键地点锁定在南海"海马冷泉"这片深海中的"绿洲",是因为这里不仅是独特 的生态秘境,更蕴藏着可燃冰等珍贵资源,而前往"海马冷泉"完成采火任务的核心装备,正是我国自主 研发的"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作业型潜水器(ROV)。 作为国家863计划重点科研成果,"海马"号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历经6年攻 关实现了我国大深度遥控潜水器自主研发"零的突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杨帆 李早花)11月1日,一场汇聚深海科技与体 育精神的海洋专题科普讲座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讲座不仅面向公众解密十五运会与残特奥会海底源火 采集的幕后故事,更带领公众走进我国自主深海科技的"硬核世界"。 此次讲座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十五运会"源火采集"执行组副组长冯强强主讲。作为源火 采集装置方案设计、研发与集成的核心负责人,冯强强现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深 潜室主任,长期深耕海洋调查技术与深海机器人研究。 "为何奔赴深海采火""源火采集地选在何处""如何突破技术难关实现深海采火"……冯强强向公众普及源 火采集装置研发中的技术瓶颈与攻关细 ...
微光股份(002801):25Q3业绩点评:业绩稳健增长,机器人、深海领域持续推进
甬兴证券· 2025-11-03 21:5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8] 核心观点 - 公司主业受益于下游需求释放及新产品、新应用领域拓展,机器人核心部件及空天海智能驱动布局助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5] - 营收稳健增长,公司将制冷电机及风机产品积极向储能、数据中心、现代农牧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拓展 [2] - 公司挖掘全球市场潜力,稳固冷链行业地位,积极拓展产品在机器人及深海等领域的应用 [4]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11.05亿元,同比增长约8.52%;归母净利润约2.91亿元,同比增长约25.2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约3.55亿元,同比增长约5.52%,环比下降约10.11%;归母净利润约1.18亿元,同比增长约53.29%,环比增长约38.59% [1]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约30.39%,同比下降约1.7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约1.71个百分点;扣非后净利率约20.29%,同比下降约0.7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约0.2个百分点 [3] - 2025年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合计约6.75%,同比下降约1.1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约0.48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显著,达2.14个百分点 [3] 业务进展与战略布局 - 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关节模组系列产品在积极送样,其中无框力矩电机已取得小批量订单 [4] - 深海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水下机器人驱动电机送样合格,水下无线充电装置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将加大海洋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投入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年营收约16.45亿元,同比增长约16.8%;归母净利润约3.52亿元,同比增长约59.4% [5][12] - 预计公司2026年营收约19.12亿元,同比增长约16.2%;归母净利润约4.20亿元,同比增长约19.4% [5][12] - 预计公司2027年营收约22.25亿元,同比增长约16.4%;归母净利润约4.94亿元,同比增长约17.5% [5][12]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股价对应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分别约为23.39倍、19.59倍、16.67倍 [5][12] 主要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4.0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21亿元,每股收益为0.96元 [12]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为1.53元,2026年为1.83元,2027年为2.15元 [12] - 预测净资产收益率2025年至2027年将维持在17.6%至17.8%的水平 [12][13]
杨德龙:年底前市场出现震荡调整但牛市格局不变
新浪基金· 2025-11-03 16:03
此外,当前部分投资者在股市上涨后加杠杆,两融余额已突破25000亿大关,超过十年前A股5000点时 2.25万亿的历史高点。尽管目前没有场外配资,且当前A股总市值已达到120万亿左右,接近十年前5000 点时约70万亿总市值的两倍,杠杆率相对当时更低,但今年加杠杆的资金更多集中在涨幅较大的科技股 上,这也使得科技股的调整压力有所加大。因此,建议投资者认真甄别科技股,判断哪些具有持续成长 力、值得长期持有,哪些是纯粹的概念炒作。不排除部分炒作概念的股票估值过高,存在较大风险,建 议投资者不要盲目追高被爆炒的科技股,应坚持价值投资,从基本面出发选择优质公司或基金进行配 置,把握这轮行情的机会。 总体来看,这轮牛市是政策支持、资金推动以及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市场带 来了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目前我国居民存款已突破160万亿,今年前三季度新增12万亿,大量居民储 蓄需要寻找投资出口。而当前楼市表现低迷,投资机会有限,因此居民储蓄的大转移方向主要是股市, 这也为股市带来了更多增量资金。所以,我对后市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尽管一些科技股可能存在炒 作风险,但参照美股科技股上涨十年、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 ...
海油工程(600583):交付节奏以及天气影响工作量,新签订单显著增加
长江证券· 2025-11-03 10: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6.61亿元,同比下降13.54% [2][6]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下降8.01% [2][6]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04亿元,同比增加7.59% [2][6] - 2025年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43亿元,同比下降9.34% [2][6] - 2025年单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下降7.55% [2][6] - 2025年单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44亿元,同比减少4.68% [2][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4元、0.60元、0.65元 [13] - 以2025年10月30日收盘价5.49元计算,对应2025年PE为10.12倍 [13] 工作量与运营情况 - 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6座导管架和6座组块的陆地建造,同比分别减少25%和64.71% [13] - 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4座导管架和6座组块的海上安装,同比分别减少42.86%和57.14% [13] - 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76公里海底管线铺设,同比减少44.93% [13] - 建造业务完成钢材加工量6.79万吨,同比减少19.83% [13] - 安装等海上作业投入0.64万船天,同比减少28.09% [13] - 工作量承压主要受油价下滑、项目交付节奏以及台风等因素影响 [2][13] 新签订单与市场开拓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市场承揽额372.40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24.85% [13] - 海外业务承揽额达到293.36亿元,创历史新高 [13] - 报告期内成功中标卡塔尔Bul Hanine EPIC项目两个标段,承揽金额约40亿美元 [13] - 截至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总额约为595亿元,同比增长63.01% [13] 行业前景与公司机遇 - 全球超深水油气探明率远低于陆地,石油和天然气探明率分别仅为7.69%和7.55% [13] - 未来海上、深水及非常规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 [13] - 2025年中国海油资本开支预算为1,250-1,350亿元,相较2024年高基数基本持平 [13] - 中国海油持续在南海、渤海等海域启动油气开发项目,形成大规模能源工程建设需求 [13] - “深海科技”首次现身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预示深海事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13] - 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信息技术等领域迎来系统性发展机遇 [13]
从深海取火到低空传焰,十五运火炬背后的硬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09:37
(原标题:从深海取火到低空传焰,十五运火炬背后的硬科技) 这些史无前例的创举,都扎根于广东多年积淀的科创势能。这背后,支撑深海采火的多项设备与技术,来自广东多年的海洋科技积累;火炬传递 中的机器人、无人驾驶等设备,均来自广东本土头部企业。 这簇从深海走来的圣火,不仅传递着全运精神,更传递着广东以科技赋能体育的底气。 这是流动传递的火炬,也是广东科创实力的 "流动名片"。 在周围观众的加油助威声中,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以拟人奔跑姿态完成百米传递,并将火炬稳稳地递给下一 棒火炬手。 这名特别的火炬手来自乐聚机器人,是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 这场跨越穗深港澳四城的火炬传递,不仅经200棒火炬手,更融入人形机器人接力、无人驾驶汽车转运、低空飞行器跨域等环节,科技感贯穿始 终。 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火炬传递处处长张力文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本次火炬传递有三大创新,一是全运会史上首次使用智能机器人传火,二 是首次用低空飞行器进行火炬传递,三是首次用无人驾驶汽车来完成转场传递。 科技感还体现在火炬手的选择中。例如,广州站是最后一棒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深圳站首棒是中国科学院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