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站在4000点的十字路口,这六位“固收+”强将值得一看
聪明投资者· 2025-11-05 15:04
在科技行情的助推下,上证指数突破 4000 点后,步入了阶段性震荡。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利率不断走低, 8 月居民新增存款较去年同期减少 6000 亿元。 在投资者既怕踩空行情,又怕车程颠簸的纠结中, 稳健又不失弹性的"固收 +" ,成为震荡市中缓解焦躁情 绪的优选。 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来逾 94% 以上的"固收 + "基金实现正收益,全市场"固收 + "基金存量规模已突破 2.7 万亿元,环比增长 26% ,超过 2021 年末的历史高点。 作为综合实力领先的基金管理人, 广发基金旗下共有 50 只 " 固收 +" 产品创净值新高,产品数量位居同 类前列。 长期稳健、偏好成长的张芊 张芊是固收多资产投资领域经验丰富的老将,迄今已有 24 年从业经验以及 12 年公募管理经验。 从绝对收益来看,广发基金旗下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超过 10% 的产品共有 7 只,这一数据在全市场一百多 家基金公司中排到前十。( 数据来源: Choice,截至 2025. 9.30 ) 从相对排名来看,截至 9 月 30 日,广发招享、广发恒昌一年持有期、广发恒通六个月持有期等 12 只"固 收 + "产品的近一年收益均位于同类前 ...
2025年基金三季报划重点!泓德基金李子昂:以模型迭代解决模型适应性问题
新浪基金· 2025-11-03 13:05
三季度,市场风格出现明显变化,8月份开始科技和成长成为引领市场上涨的主旋律,前期表现不错的 小盘股涨幅较低,同时,市场走势也相对极致,股票涨幅分化明显,指数上涨更多由核心权重股带动, 而大部分股票却难以跟上指数。由于泓德智选启诚混合在风格暴露上相对比较克制,特质收益也相对比 较稳定,因此在本轮市场行情中的回撤相对可控。 泓德智选启诚混合基金经理李子昂表示,量化策略的本质是学习历史上的股价运行规律从而找到适合投 资的股票组合,所以对于风格突变的市场环境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但随着新数据纳入训练,这种 不适应会得到一定缓解;随着市场逐渐平稳,模型的适应性也会更好。"每一次量化出现较大负超额的 时候,变与不变都会被拿出来讨论,这不仅涉及长期规律与短期波动的权衡,更是对波动产生原因的判 断,流动性造成的负超额可能会随着流动性的修复而恢复,而核心风格切换造成的负超额可能需要更多 时间缓解。" 2025年三季度泓德智选启诚混合净值增长率为16.7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6.45%。基金自 2025年3月18日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28.0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85%。 站在当下,李子昂认为,市场交 ...
廖市无双:当前状态下,多空双方谁更占优?
2025-11-03 10:3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涉及券商、周期性行业(有色金属、基础化工、钢铁)、科技板块(电芯、计算机、光模块、电子、传媒)、消费板块(银行、房地产、医药商贸、食品饮料、轻工制造)[10] * 公司提及寒武纪、中芯国际、中国中免[9][12][17] 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整体判断 * 上证指数短期方向不明朗,关键临界点为3950点,虽突破但未能有效站稳,需关注能否守住3936点以判断上行五浪结构是否延续[1][4][11] * 对整体指数空间方向有信心,预计明年春节前能看到4130~4200区间[18] 主要指数分析 * 创业板指数创新高后显疲态,关键点位3171点,若失守可能形成日线MACD顶背离,面临调整压力[1][3][7][12] * 科创50指数反弹力度较弱,权重股寒武纪和中芯国际表现疲软,反弹仅回挡前期跌幅50%-60%[1][8][9][14] 板块表现与机会 * 板块表现分化,周期性行业领涨,科技板块内部差异大,消费板块整体偏弱[10] * 券商板块具有补涨需求,赔率非常好,风险可控,其表现对市场风险偏好有重要影响[5][15] * 消费板块出现触底迹象,中国中免创阶段性高点,白酒触底迹象明显[17] 投资策略建议 * 当前市场不宜大幅减仓或加仓,建议保持持仓观望[16] * 可适当进行投资组合再平衡,优选券商和顺周期板块(如钢铁),关注消费板块触底反弹机会[17] * 动量策略失效,建议采取均配指数或量化策略应对[25]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结构问题 * 市场结构不令人满意,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后回落,创业板指数创新高但仅6只股票创下新高,大多数股票未上涨,赚钱效应不佳[2][16] 政策影响 * 公募基金新规将限制正反馈机制,市场风格趋于均衡,投资回归选股本源,机构投资者需调整策略[19][21][22] * 新规包括基准管理、偏离度监控等,将于2026年逐步实施,风格选择受限[19][20] 跑赢基准的建议 * 跑赢基准困难,可考虑增强配置券商板块,或在市场不好时配置四大银行等稳定板块[26]
银河中证800指数增强型基金将于11月10日发行
证券日报网· 2025-10-30 17:17
罗博采用"多因子选股+事件驱动策略"相结合的模式,辅以严谨的风险模型进行全程调控。多因子模型如同一个不知疲倦 的"精密筛网",从成长性、估值水平、盈利能力等多个维度对成分股进行综合扫描与打分,并能动态调整因子权重,争取适应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力求策略的有效性与生命力。事件驱动策略则致力于挖掘那些可能为个股带来超额收益的资产,力求为 组合带来收益。 "银河中证800指数增强基金不仅仅是一只基金产品,更是一个投资方案,它运用纪律性与前瞻性并存的量化策略作为武 器。"罗博表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让专业的量化模型为持有人提供投资思路,或许是通往理性投资的可选方 式。" (编辑 张明富) 中证800指数是目前A股市场上较具代表性的指数之一,自2004年末发布以来,便奠定了其在A股市场的"中流砥柱"地位。 中证800指数的战略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市场代表性上。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随着外资回流、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转移等多重流动性共振,加之宏观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与产业政 策持续发力,布局这样一款能够全面反映经济结构调整成果的指数工具,或正逢其时。 据了解,银河中证800指数增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罗博不满足于被动复制 ...
井喷!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10-30 00:44
量化策略基金发行概况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今年以来公募量化策略基金合计成立158只,比去年全年的95只增长超过66%,创历年新高 [3] - 量化策略基金年内募资总规模为830.64亿元,比去年全年的368.55亿元增长125%,超出历史上任何年份 [3] - 在158只新基金中,增强指数型基金达到132只,占比超过八成,是发行的主力军 [3] - 量化策略基金平均单只发行规模为5.26亿元,募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21只,其中增强指数型基金占19只,占比高达九成 [3] - 行业首只公募量化策略基金成立于2004年,目前公募量化策略基金已成为数量超过700只、总规模超3800亿元的群体 [3] 量化策略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10月28日,公募量化策略基金年内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8% [5] - 有70只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50%,其中前三名均由主动量化基金占据 [5] - 汇安成长优选表现最佳,年内收益率接近150%,宏利绩优增长和浙商汇金量化精选灵活年内收益也均在80%以上 [5] - 多只有色金属指数、科创50指数的增强基金期间收益超过70% [5]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 AI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基金公司引入机器学习等量化手段,以突出收益引发市场关注 [1][5] - 量化策略产品主要涵盖各类指数增强、主动量化选股以及多空策略等多元化产品矩阵 [5] - 指数增强基金和主动量化选股基金尚未形成竞争红海,也未出现明显马太效应,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5] - 未来通过进一步创新,有望推动该品种实现飞跃式发展,为中小型基金公司提供通过差异化策略寻求弯道超车的机遇 [5]
井喷!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10-30 00:15
量化基金市场发展 - 公募量化策略基金发行数量和募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年内成立158只基金 较去年全年95只增长逾66% [2][5] - 量化策略基金年内募资总规模达830.64亿元 较去年全年368.55亿元增长125% 较历史次高2021年409.01亿元实现翻番 [5] - 增强指数型基金是发行主力 在158只新基金中占比超过八成 达到132只 [5] 量化基金产品特征 - 量化策略基金平均单只发行规模为5.26亿元 募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21只 其中增强指数型基金占19只 占比高达九成 [5] - 公募量化策略基金已成为数量超过700只、总规模超3800亿元的群体 [5] - 产品矩阵主要涵盖各类指数增强、主动量化选股以及多空策略等多元化产品 [7] 量化基金业绩表现 - 公募量化策略基金年内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8% [7] - 有70只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50% 前三名均由主动量化基金占据 汇安成长优选年内收益率接近150% [7] - 宏利绩优增长和浙商汇金量化精选灵活年内收益也均在80%以上 多只有色金属指数、科创50指数的增强基金期间收益超过70% [7] 行业趋势与机遇 - 随着AI技术突飞猛进 基金公司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等量化手段 以突出收益引发市场关注 [3][7] - 指数增强基金和主动量化选股基金尚未形成竞争红海 也未出现明显马太效应 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7] - 未来进一步创新有望推动品种实现飞跃式发展 为中小型基金公司提供通过差异化策略寻求弯道超车的机遇 [7]
百亿级私募再扩容 数量增至108家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7:07
三是渠道合作意愿强。量化策略高频交易特征能为券商带来可观的佣金及流动性贡献,双方合作黏性 强,券商在代销资源上也更倾向于推动量化产品,形成规模增长的正向循环。 四是指数增强型产品需求提升。随着资产配置理念深化,投资者对指数增强类产品认可度不断提高。量 化私募能够通过模型在跟踪指数基础上持续获取超额收益,契合市场对"贝塔+阿尔法"的双重需求,成 为规模增长的重要来源。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4日,有业绩展示的70家百亿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0.49%,其中69 家百亿私募实现正收益,占比达98.57%。实现正收益的百亿私募中,8家今年以来收益率在10%以内, 22家收益率在10%—29.99%,35家收益率在30%—49.99%,另外有4家收益率超60%。 值得一提的是,百亿量化私募明显跑赢主观百亿私募。数据显示,有业绩展示的45家百亿量化私募今年 以来平均收益率达33.06%,而同期有业绩展示的21家主观百亿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25.92%。 随着今年以来行情回暖,百亿级私募扩容脚步越走越快。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8日, 百亿私募数量增长至108家。从投资模式来看,百亿级 ...
300增强ETF(561300)盘中涨1%,关注日历效应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5:08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300增强ETF(561300)不仅紧跟沪深300指数,还叠加了量化策略,试图在优质beta的基础上追求超额 收益。 国海证券指出,沪深300作为宽基指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呈现出"绝对的低波"特征,主要对应市场中 长线资金。这类资金考核周期较长,偏好强景气趋势资产和红利资产,无需频繁交易。从行业层面看, 沪深300的拥挤度效果不及行业层面显著,尤其在宽基指数中,红利资产(如中证红利、红利低波等) 的拥挤度指引效果更为有效,因其成分股逻辑较为相似。当前市场环境下,红利资产如银行等正进入高 胜率区间,参考日历效应,岁末年初可增加关注。 ...
兴证全球基金田大伟:运用量化策略,打造风格清晰的指增精品
上海证券报· 2025-10-26 23:37
公司产品与策略 - 公司计划推出一只由田大伟管理的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 [3] - 该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旨在构建新股票组合以战胜指数成分股及备选成分股组合 [3] - 策略通过寻找强且稳定的阿尔法因子来累积超额收益 阿尔法因子得分需与指数成分股拉开差距 [3] 指数特征与定位 - 中证500指数体现中盘成长风格 相较沪深300指数超配电子、医药生物等领域 [3] - 指数成分股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市值权重占30% 更契合经济转型升级方向 [3] 量化策略方法论 - 量化策略通过编程检验大量历史数据 在不同维度中寻找规律性阿尔法因子 [1] - 单因子难以在不同市场环境中持续有效 因此策略引入因子组合概念进行线性组合构建 [1] - 成功的量化策略被视为一个完整体系而非单一因子 具有强大自生力并可不断繁衍 [2] 行业发展趋势 - 指数增强量化策略的投资方法仍在发展中 未来可能步入人工智能和金融工业化时代 [1] - 随着AI成熟 大模型或能通过学习进行选股和交易 并实现业绩稳定可持续 [2] 公司业务基础 - 公司自2010年起布局指数增强领域 在主动增强与量化增强策略方面储备丰富 [2] - 截至今年6月30日 公司旗下4只指数增强基金的持有人合计超61万 [2]
打卡一家上海地区黑马私募:量化私募业绩榜Top2,以复合策略追求超额收益
私募排排网· 2025-10-22 08:00
公司概况 - 公司为上海锦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二级市场证券投资,策略覆盖量化选股、量化多资产及股票多头等 [4] - 公司秉持"科学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重视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4] - 截至2025年9月底,在0-5亿规模量化私募中,公司旗下产品今年来收益均值位列量化私募业绩榜Top2 [4] - 截至2025年8月底,在上海地区量化私募中,公司旗下产品近1年业绩、今年来业绩均领衔10强,旗下3只产品平均收益表现突出 [4] 核心团队 - 核心成员拥有十多年量化投资经验,投研团队由3-4名量化系列人员和2-3名主观多头人员构成 [8] - 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物理数学等专业,具有丰富的实盘策略研究及国内市场投资经验 [8] - 团队曾公开管理过20多只私募基金,多数产品业绩优于同期市场基准指数,具备持续迭代模型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8] 代表策略及产品:量化复合多头策略 - 策略概述为使用CTA策略、股票策略、可转债策略等多种策略组合,根据择时模型决定策略组合和权重,目标在指数上涨时获取多倍指数收益,指数下跌时跌幅接近指数 [14] - 策略架构为股票策略占比40%-60%,可转债策略占比20%-30%,CTA策略占比20%-30%,量化模型跟随市场风格动态组合各子策略 [15] - 策略具备快速调整能力,例如2024年用储备策略替代不佳子策略并调整因子比例,仅用一个月完成所有策略调整,后续产品业绩迅速回升 [15] - 团队已形成每月或一个半月优化一次子策略的机制,以力争组合稳定性 [15] - 代表产品为锦望诺铖进取,成立于2021年1月27日,为R5高风险复合策略产品 [16] - 该策略适合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乐观、能承受较大波动的投资者,旨在通过高弹性特性帮助把握指数上涨红利 [17] 代表策略及产品:量化股票策略 - 策略采用全市场选股,相较于单一指数增强产品更能抓住市场机会 [18] - 策略平均持有200~300只股票,持仓1~3日,为中低频交易,年换手率约20倍 [18] - 策略结合量价因子与基本面因子,采用因子组合预测和打分制双联动,动态捕捉市场风格Beta以追求收益最大化 [18] 代表策略及产品:可转债策略 - 转债通常具有较高盈利、较低回撤的特性,有利于积累长期复利 [19] - 转债与股市、债市不完全相关,可增加资产配置篮子的不相关性 [19] 核心优势 - 量化策略具备收益长期可持续性较强及可复制的特点 [20] - 多策略组合带来收益弹性大,在市场Beta基础上追求叠加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长期持有有机会获取更高的利润安全垫 [21] - 策略分散度高,有助于减缓策略衰减速度 [22] 行业背景 - 截至2025年9月底,管理规模在20亿以下的私募管理人有近7200家,占比超90%,是私募行业数量庞大的中坚力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