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策略
搜索文档
读研报 | 微盘股,涨的是什么?
中泰证券资管· 2025-11-18 19:32
| 超额涨跌幅 | 万得微盘指数 | 上证50 | 沪深300 | 中证500 | 中证1000 | 国证2000 | | --- | --- | --- | --- | --- | --- | --- | | 2010 | 39% | -16% | -6% | 17% | 24% | 31% | | 2011 | -1% | 4% | -3% | -11% | -11% | -8% | | 2012 | 10% | 10% | 3% | -4% | -6% | -4% | | 2013 | 45% | -21% | -13% | 11% | 26% | 28% | | 2014 | 26% | 11% | -1% | -13% | -18% | -10% | | 2015 | 191% | -45% | -33% | 5% | 38% | 50% | | 2016 | 37% | 7% | 2% | -5% | -7% | 1% | | 2017 | -26% | 20% | 17% | -5% | -22% | -22% | | 2018 | 15% | 8% | 3% | -5% | -9% | -6% ...
【广发宏观陈礼清】如何量化“叙事”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郭磊宏观茶座· 2025-11-03 11:35
叙事交易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 2025年大类资产定价不仅取决于基本面,还显著受到流行叙事影响,如美元信用体系重构、全球供应链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算力是AI时代基础设施、有色金属是AI时代的石油等[1] - 从量化角度可观测到叙事影响,例如黄金和科技资产在年度视角下趋势齐扬,但日度视角下相关系数处于0~0.1区间,呈现长期beta与短期beta的"非线性定价",即"叙事交易"[1] - 截至10月27日,伦敦金现和申万大类风格-科技(TMT)分别录得52.1%和33.7%的累计收益,但日收益率相关性始终维持在0~0.1的低位区间[12] 羊群效应作为叙事强度的代理变量 - 参照罗伯特·席勒的叙事经济学思想,叙事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包含流行故事、大众行为(微观决策过程)和流行病学模型(宏观传播过程)三个元素,研究主要围绕微观行为展开[2] - 羊群效应是流行叙事影响下的结果,其强度分布可划分为萌芽期、认同期、狂热期、消退期,每个阶段特征不同,而微观行为的趋同性(羊群效应)可作为"叙事强度"的量化代理变量[2] - 羊群效应产生的背景是经济学连续性假设破坏下,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模糊化框架理解资产价格,导致投资者因"错失恐惧"(FOMO)而选择"追涨"等行为[16] 大类资产羊群效应的特征与水平 - 通过测算包含中美股债商金汇九大类资产的CSAD(回报离散度指标),发现大类资产CSAD指数类似于VIX指数,呈现右偏分布且具有均值回复规律[5] - 2025年5-8月CSAD自高点回落至0.4%(约为历史10%分位),可能因TACO交易导致资产快速羊群化;9月中下旬以来CSAD小幅反弹,但2025年以来羊群效应较往年更强[5] - 当全资产等权组合处于下跌趋势时,羊群效应更为显著,二次项系数明显为负数,提示投资者更容易在市场调整时"跟风抛售"[32] 融合羊群因子的策略优化效果 - 将"羊群因子"与宏观因子风险平价框架融合,2016年以来"增长+通胀+羊群"平价策略年化收益为9.4%,年化波动率为10.3%,夏普比率为0.76,较经典"增长+通胀"因子风险平价获得约1.5%的年化超额[6] - 2025年以来,"增长+通胀+羊群"框架提示增加权益资产、商品(主要是沪铜)、黄金的比重,分别提高4.6%、16.7%、2.4%,同时减少债券资产权重22.9%[6] - 在"增长+通胀+流动性"三维框架中加入"羊群因子"可额外获得约1.1%的年化超额收益,而多宏观因子广谱性框架在夏普比率方面更占优势[6] 国内权益资产的羊群效应 - 万得全A的羊群效应同样具有均值回复性,但右偏性较大类资产明显下降(偏度1.65 vs 2.2),意味着A股在历史上的分散度更低[40] - 2025年5月以来,A股羊群效应经历"发酵—加剧—徘徊—松动"四部曲,5-7月万得全A的CSAD自近三年50.3%分位降至9.61%分位,8-10月处于底部小幅回升但仍为历史中低位[40] - 风格层面,2025年9月以来成长、金融风格的CSAD自极低位开始回升,红利CSAD企稳扁平运行,而周期、消费的CSAD仍在下行,关于成长主线的共识有所松动但仍处早期阶段[44] 融入羊群效应的择时策略 - 在宏观三维择时框架(M1-BCI-PPI)中融入羊群效应信号,择时思路为趋势向上时做多"具有潜力羊群效应"的资产,下行趋势时做空该类资产[46] - 遍历44个宽基与行业指数后,发现前期主线强势的科技与有色金属的"羊群效应"小幅松动但尚未到完全切换时间点,与宏观叙事所处状态大体一致[46] - 策略在多数股指上检测到超额收益,成长与周期择时收益最高,年化超额收益分别为1.42%和3.06%,夏普比率分别为0.44和0.45,而金融与消费风格表现相对平淡[52]
廖市无双:当前状态下,多空双方谁更占优?
2025-11-03 10:3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涉及券商、周期性行业(有色金属、基础化工、钢铁)、科技板块(电芯、计算机、光模块、电子、传媒)、消费板块(银行、房地产、医药商贸、食品饮料、轻工制造)[10] * 公司提及寒武纪、中芯国际、中国中免[9][12][17] 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整体判断 * 上证指数短期方向不明朗,关键临界点为3950点,虽突破但未能有效站稳,需关注能否守住3936点以判断上行五浪结构是否延续[1][4][11] * 对整体指数空间方向有信心,预计明年春节前能看到4130~4200区间[18] 主要指数分析 * 创业板指数创新高后显疲态,关键点位3171点,若失守可能形成日线MACD顶背离,面临调整压力[1][3][7][12] * 科创50指数反弹力度较弱,权重股寒武纪和中芯国际表现疲软,反弹仅回挡前期跌幅50%-60%[1][8][9][14] 板块表现与机会 * 板块表现分化,周期性行业领涨,科技板块内部差异大,消费板块整体偏弱[10] * 券商板块具有补涨需求,赔率非常好,风险可控,其表现对市场风险偏好有重要影响[5][15] * 消费板块出现触底迹象,中国中免创阶段性高点,白酒触底迹象明显[17] 投资策略建议 * 当前市场不宜大幅减仓或加仓,建议保持持仓观望[16] * 可适当进行投资组合再平衡,优选券商和顺周期板块(如钢铁),关注消费板块触底反弹机会[17] * 动量策略失效,建议采取均配指数或量化策略应对[25]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结构问题 * 市场结构不令人满意,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后回落,创业板指数创新高但仅6只股票创下新高,大多数股票未上涨,赚钱效应不佳[2][16] 政策影响 * 公募基金新规将限制正反馈机制,市场风格趋于均衡,投资回归选股本源,机构投资者需调整策略[19][21][22] * 新规包括基准管理、偏离度监控等,将于2026年逐步实施,风格选择受限[19][20] 跑赢基准的建议 * 跑赢基准困难,可考虑增强配置券商板块,或在市场不好时配置四大银行等稳定板块[26]
“趋势”、“震荡”环境的划分与择时策略:以上证指数为例 ——申万金工量化择时策略研究系列之三
申万宏源金工· 2025-10-23 16:01
文章核心观点 - 研究旨在开发一套量化交易策略,通过识别A股市场的“趋势”与“震荡”状态,动态调整投资策略,在趋势期采用动量策略,在震荡期采用均值回归策略,以提升投资收益并控制风险 [1][40][64] - 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价格、成交量和波动率的非传统特征体系,并训练了等权、逻辑回归和决策树三种模型来生成择时信号 [8][22][32] - 策略验证结果显示,基于决策树模型的信号表现最佳,在2020年1月至2025年8月的回测期内,其策略总收益达77.20%,显著超越基准的14.68%,且夏普比率达到1.12 [57][63][64] 市场状态划分方法 - 市场状态被划分为“趋势”和“震荡”两种,趋势行情适合动量策略,震荡行情适合均值回归策略 [1] - 采用两阶段算法为上证指数历史走势标注状态信号:第一阶段使用Zig-Zag算法初步识别趋势波段,参数包括转折阈值10%、最小年化收益20%、指定时长63天;第二阶段使用二分法进行断点修正,将“趋势衰竭”的后半段重新标记为“震荡” [2][3] - 该划分方法应用于2015年以来的历史数据,能够有效复现市场参与者的普遍认知,例如准确识别2018年的持续熊市为“趋势”状态 [4] 回测区间与数据划分 - 研究选择2020年作为回测起点,因市场行为在此前后发生转变,2020年后趋势和震荡切换更频繁,持续时间和波动幅度减弱 [7] - 回测区间为2020年1月2日至2025年8月29日,共1373天;训练集为前70%数据(961天,2020/1/2-2023/12/18),测试集为后30%数据(412天,2023/12/19-2025/8/29) [7] 特征变量构建 - 特征体系基于价格、成交量、波动率三个维度设计,遵循“经济学直觉先行,经验数据验证”的原则 [8] - 价格维度包含三个特征:Feature_MA_1030(中长期趋势确认,参数40天,训练集准确度58.58%)[9][10]、Feature_MA_0510(短期趋势确认,参数20天,训练集准确度53.80%)[11][12]、Feature_price_120(长期斜率平缓,参数80%分位数,训练集准确度60.25%)[13][14] - 成交量维度包含一个特征:Feature_Volume(成交量异常放大,参数70%分位数,训练集准确度63.48%)[16][17] - 波动率维度包含两个特征:Feature_Volatility_past(高波动震荡,参数80%分位数,训练集准确度55.78%)[18][19]、Feature_Squeeze_Breakout(突破尝试,参数30天回看期,训练集准确度57.54%)[20][21] 模型训练与评估 - 单个特征指标在训练集上的准确率均高于50%,其中Feature_Volume最高,达63.48%;在测试集上,所有特征准确率均有大幅提升,例如Feature_Volume提升至75.24% [22][23] - 等权模型在测试集准确率为82.04%,经20天平滑后提升至88.59% [24][27][39] - 逻辑回归模型赋予Feature_MA_1030最高权重(1.70),测试集准确率为83.25%,平滑后为83.50% [27][28][29][39] - 决策树模型能捕捉变量间交互关系,测试集准确率为80.10%,经平滑后提升至83.98% [32][36][38][39] 策略验证与绩效 - 策略框架为:初始仓位0.5,每周三调仓,趋势模式下追涨杀跌,震荡模式下均值回归,仓位限制在0至1之间 [40] - 使用人工标注的“正确”信号进行验证,策略总收益达61.62%,年化波动率9.35%,最大回撤-9.18%,夏普比率0.94,显著优于基准 [42][47] - 等权模型信号策略总收益31.54%,但超额收益缺乏持续性 [48][52] - 逻辑回归模型信号策略总收益40.62%,年化波动率9.34%,最大回撤-13.06%,风险控制较好 [53][56] - 决策树模型信号策略表现最佳,总收益77.20%,年化收益11.07%,最大回撤-9.18%,夏普比率1.12,在2022年和2024年市场下跌时成功将仓位降至零 [57][63][64]
多只资产配置产品发行,黄金ETF流入明显:海外创新产品周报20251020-20251020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0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美国新发22只ETF产品,涵盖下跌保护、杠杆、主题、配置、轮动等多种类型[3][6] - 过去一周美国ETF维持近500亿美元高速流入,国内股票和黄金ETF流入明显,小盘和高收益债产品流出偏高[3][9] - 今年以黄金为首的贵金属ETF大幅上涨,贵金属相关股票ETF涨幅更明显,多只产品涨幅近150%[3][13] - 2025年8月美国非货币公募基金总量增加,国内股票型产品规模上升,赎回压力减缓;上周国内股票基金流出约200亿美元,债券产品流入超100亿美元[3][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美国ETF创新产品:多只资产配置产品发行 - 上周美国新发22只产品,包括7只下跌保护产品、4只单股票杠杆产品、1只动态资产配置ETF、2只策略产品、2只基本面主动ETF和3只股票ETF[6][7][8] - Calamos发行挂钩比特币的梯式下跌保护产品,Arrow Funds发行比特币策略产品[6] - GMO的动态资产配置ETF 40 - 80%投资股票资产,其余投资固收和另类资产,基于7年大类资产收益预测,底层主要投资ETF[3][7] - AlphaDroid的动量策略产品牛市投宽基,熊市投防御资产;行业轮动策略牛市选行业板块[8] 美国ETF动态 美国ETF资金:黄金ETF流入明显 - 过去一周美国ETF流入近500亿美元,国内股票流入超250亿美元,黄金ETF大幅流入,黄金ETF GLD流入排第二[9][11] - 美股宽基产品流入平稳,债券综合产品流入多,高收益债和另类券种流出[9] - 黄金ETF在周四上涨、周五下跌时流入明显,市场关注高;小盘和高收益债产品流出偏高[12] 美国ETF表现:贵金属股票ETF表现明显优于贵金属ETF - 今年全球局势多变,贵金属ETF上涨,贵金属相关股票ETF涨幅更高,多只产品涨幅近150%[3][13] 近期美国普通公募基金资金流向 - 2025年8月美国非货币公募基金总量22.98万亿美元,较7月增加0.41万亿;8月标普500涨1.91%,国内股票型产品规模升1.62%,赎回压力减缓[3][14] - 上周美国国内股票基金流出约200亿美元,债券产品流入略超100亿美元[3][14]
【广发宏观团队】如何看宏大叙事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郭磊宏观茶座· 2025-10-19 16:21
宏大叙事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 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提出“叙事”对经济行为有重要影响,应纳入经济分析框架 [1] - 2025年表现领先的资产包括贵金属、有色金属、新兴市场股票、科技资产和另类资产,其定价逻辑背后是近年流行的宏大叙事 [1] - 这些叙事形成相互关联的“叙事星座”,如美元信用体系重构、全球供应链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算力是AI时代基础设施、有色金属是AI时代石油等 [1] - 宏大叙事的出现与全球宏观变量的“非连续性”变化有关,包括财政货币条件、贸易环境、地缘政治、产业技术等在2024-2025年出现较大变化 [2] - 叙事定价阶段会打破传统投研方法:跳过短期验证、形成正反馈循环打破均值回复、形成独立风险收益范式使夏普比率失效 [2] 应对叙事影响的投研方法优化 - 区分叙事层级(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以实现资金久期和风险收益匹配 [3] - 跨越传统资产分类,运用大类资产主题类别直接对标跨国别、跨行业的宏观主题 [3] - 在叙事流行阶段提高动量策略比重,关注资产价格“正在”做什么而非“应该”值多少钱 [3] - 识别核心叙事并评估其生命周期(萌芽期、认同期、狂热期、消退期),在不同阶段赋予不同投资策略 [3] - 设立“叙事验证”的客观指标:科技叙事可跟踪头部公司营收增速、用户增长和付费转化率;商品叙事可跟踪供需平衡表边际变化 [4] - 在叙事投资中保持风险意识:对单一叙事设置投资比重上限、增加非相关性资产、设立分批止盈纪律、利用期权工具控制风险 [4] 10月第三周全球资产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由跌转涨,纳指、标普500、道指周涨幅分别为2.14%、1.70%、1.56% [5] - 罗素2000与KWEB ETF分别上涨2.4%、2.8%;标普行业几近全线上涨,通信(+3.6%)和地产(+3.4%)领涨 [5] - 欧股表现平淡,STOXX600小幅转涨1.13%,英国富时100和德国DAX分别收跌0.77%、1.49%;日股回调1.05% [5] - 伦敦黄金现货收涨6.3%至4224美元/盎司,白银现货收涨6.6%突破54美元/盎司,年内涨幅分别达61.8%和87.2% [6] - 国内黄金ETF单周净流入114.19亿元,较上周51.90亿元翻倍;SPDR全球黄金ETF净流入30.05吨 [6] - 布伦特原油期货继续收跌2.30%,两周累计下跌5.08% [7] - 10年美债利率下行3BP收于4.02%,2年期国债利率一度降至3.4%附近 [8] - 美元指数小幅收跌0.27%至98.56;日元回到150一线,美日10Y利差收窄至232.7BP [8] 中国资产表现与市场特征 - 万得全A收跌3.45%,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2.14BP至1.82% [9] - 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继续下跌7.98%、3.97%,恒科两周调整幅度超10% [9] - 市场宽度明显下降,万得全A成分股超越240日均线的占比从73.9%回落至65.3% [9] - 成交额集中度下降,前5%个股成交额占比从46.0%降至41.6%;TMT与红利成交额占比之差快速收敛 [9] - 万得全A市盈率降至21.93倍,“万得全A P/E-名义GDP增速”处于滚动五年+1.74倍标准差 [10] - 红利金融回归,大盘价值占优;科创50与创业板指分别下跌6.2%、5.7%,双创指数连续两周回调近10% [10] 海外宏观政策与风险事件 -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进入第三周,约75万名联邦雇员被迫休假或缩短工时 [1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结束缩表,政策立场转向关注流动性稳定 [13] - 鲍威尔强调将维持充裕准备金制度,长期目标是持有以美国国债为主的资产组合 [13] - 美国近期多起区域银行及非银信贷欺诈事件爆发,Zions Bank计提约6000万美元拨备,Western Alliance提起欺诈诉讼 [15] - 这些事件暴露出“仓库贷款—私募信贷—ABS”链条中的透明度不足和抵押品核查薄弱问题 [16] 中国经济高频数据 - 10月实际GDP预计为4.55%,名义GDP预计为3.58%,边际均小幅回踩 [16] - 10月工增预计回踩至5.5%;第三周CCTD25省电厂耗煤同比为4.0% [17] - 10月社零同比增速预计为2.65%,服务业生产指数为4.46% [18] - 10月CPI环比预计为0.02%,同比为0.02%;PPI环比预计为-0.20%,同比为-2.40% [18] - 月度平减指数预计维持在-0.97%,与前值大致相当 [19] 中国货币流动性状况 - 央行资产负债表9月扩张8137亿元,略低于季节性 [21] - 9月M1增速超预期,居民活期存款增加1.7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增加5849亿元 [22] - 9月M2增速下降0.4pct,国外净资产、银行投资政府债、银行同业资产投资、实体贷款拉动率分别下降 [22] - DR001稳定在1.31%附近,DR007收在1.41%;央行月内通过逆回购净投放9000亿元 [20] 产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发改委发布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目标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较2024年底1281.8万台倍增 [25] - 2025-2027年充电设施台数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9.8%;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目前为80.02%,提升空间较大 [26] - 生意社BPI指数小幅回落0.1%,贵金属为代表的有色指数领涨1.5% [27] - 黄金周涨8.74%,白银涨8.28%,钴涨8.00%;存储芯片DXI指数回升19.0% [28] - 农业部猪肉平均批发价回落4.4%;28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回升3.9% [28] 近期政策信号 - 总理座谈会强调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用足用好政策资源,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 [29] - 国常会听取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要求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29] - 商务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储备,适时推出新的稳外贸政策 [30]
申万金工ETF组合202510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0 20: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构建多个ETF组合,包括宏观行业组合、宏观+动量行业组合、核心 - 卫星组合和三位一体风格轮动ETF组合,各组合依据不同策略配置,且每月调仓,当前经济前瞻指标回升、流动性略偏紧、信用向好,组合配置有相应调整[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1. ETF组合构建方法 1.1 基于宏观方法的ETF组合构建 - 根据经济、流动性、信用三个维度宏观变量,对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三大类ETF跟踪指数计算宏观敏感性,结合动量指标构建宏观行业、宏观+动量行业、核心 - 卫星行业3个ETF组合并每月调仓[8] - 传统周期行业对经济敏感,TMT对流动性敏感,消费对信用敏感,国企、ESG相关主题对流动性和信用低敏感[8] 1.2 三位一体风格轮动ETF组合构建 - 以宏观流动性为核心构建中长期风格轮动模型,与沪深300指数对比,综合胜率和赔率表现,筛选宏观、基本面和市场情绪因子构建成长/价值轮动、市值、质量三类模型,综合结果得到最终风格偏好指向[9] - 筛选目标风格暴露多的ETF,控制行业暴露,设置3% - 20%配置上下限得到配置模型[9] 2. 宏观行业组合 - 筛选成立1年以上、规模2亿以上行业主题ETF跟踪指数,计算经济、流动性、信用敏感性得分并加总,取排名前6指数对应规模最大ETF等权配置[10] - 当前经济前瞻指标回升、流动性略偏紧、信用向好,组合转向均衡,消费比例提升,10月持仓包括博时中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份ETF等6只ETF[14] - 2025年组合波动较大,9月超额收益恢复为正[15] 3. 宏观+动量行业组合 - 结合宏观与动量方法,动量方法先聚类行业主题,每组选过去6个月涨幅最高产品等权配置,两种方法筛选结果合并[16] - 10月持仓包括华宝中证银行ETF等12只ETF,医药板块权重降低,稀土、电池在动量端被选中[18] - 2025年组合表现出色,8月超额回撤后9月回正[19] 4. 核心 - 卫星组合 - 因行业主题ETF波动高、行业轮动快,设计以沪深300为底仓的核心 - 卫星组合[20] - 用宏观敏感性测算方法构建宽基、行业、Smart Beta 3个股票组合,按50%、30%、20%权重加权得到最终组合[21] - 10月持仓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等15只ETF,2025年表现稳健,几乎每月战胜指数,9月继续跑赢[24][25] 5. 三位一体风格轮动ETF组合 - 本期模型偏向小盘成长 + 高质量,展示了模型因子暴露与历史表现[26] - 2025年组合月度收益有波动,10月持仓包括南方中证1000ETF等8只ETF[30][31]
比特币周一闪崩,引发市场震动,高盛交易员称为领先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9-29 01:36
比特币市场动态 - 比特币价格在2025年9月22日于11.4万美元附近瞬间崩盘,几分钟内市值蒸发大半 [1] - 期货市场有17亿美元的多头头寸被强平 [1] - 崩盘后于10.9万美元附近出现承接的现货买盘,被视为技术支撑位 [1] - 崩盘后以太坊及其他主流山寨币也出现价格下滑 [1] - 截至9月26日,比特币价格在10.9万至11万美元区间进行拉锯 [6] 市场情绪与杠杆变化 - 市场情绪分裂,一部分担忧通胀,另一部分担忧增长 [2] - 期货永续资金费率从正值转为接近零,标志着做多热情降温 [3] - 链上数据显示持币一年以上的钱包数量维持高位,短期杠杆正在退潮 [5] - 社交媒体猜测崩盘原因为“机器人砸盘” [1] 技术分析与关键位 - 高盛分析师Paolo Schiavone指出,跌破200日均线将使风险陡增 [1] - 200日均线被视为一道心理门槛,其意义在于组织市场行为而非单纯技术指标 [6] - 技术分析被描述为市场行为的映射,而非预测神谕 [3] 跨市场关联与宏观背景 - 比特币此次崩盘被定性为市场节奏改变的领先信号,而非跟随其他资产 [1] - 美股AI相关交易链显露疲态,英伟达冲高乏力,纳斯达克指数形态被标签为“扩张型顶部” [3] - 人民币资产中的科技指数出现跟跌,显示跨市场资金情绪传导真实存在 [5] - 宏观层面美元指数小幅走强,利率预期出现动摇 [1] - 美债长端收益率先升后落,关于财政纪律的争论升温,利率曲线陡峭化共识受到挑战 [2] 机构行为与交易策略 - 高盛分析师Paolo Schiavone将市场模式归结为“熔涨”模式的延续 [3] - 期权市场显示短期限购沽期权溢价上涨,skew值略微偏负,表明市场防御情绪升温,但远端期权未显慌乱,机构动作更像调仓而非逃离 [2] - 量化策略已将动量因子的权重调低 [5] - 市场在9月23日至24日进入横向盘整,成交量明显萎缩 [2] 宏观经济数据与预期 - 高盛对美国经济路径的假设是:GDP增速2%,核心PCE约3%,失业率向4.5%靠拢,意味着“软着陆”故事延续 [5] - 若非农就业数据持续下修,不排除10月份出现50个基点的“保险性”降息 [5] - 高盛分析师将2025年30年期美债收益率区间判断在4.25%至4.5%之间 [2]
中银量化多策略行业轮动周报-20250829
中银国际· 2025-08-29 15:15
核心观点 - 中银多策略行业配置系统采用复合策略框架 通过负向波动率平价模型动态分配7个子策略权重 当前超配电子 综合 非银金融等行业 2025年以来复合策略累计收益25.5% 较行业等权基准实现3.9%超额收益 [1][3][55][58] 市场表现回顾 - 中信一级行业近一周平均收益率1.8% 近一月平均收益率8.3% [3][10] - 通信行业表现最佳 周收益率达17.3% 电子(12.2%)和计算机(7.0%)紧随其后 [3][10] - 煤炭(-2.7%) 纺织服装(-2.4%)和银行(-1.7%)表现最差 [3][10] 行业估值风险预警 - 采用滚动6年稳健PB分位数监测估值风险 超过95%分位触发预警 [12] - 当前商贸零售 国防军工 传媒 计算机行业PB分位数均达100% 处于高估值预警状态 [13][14] - 汽车(92.9%) 综合(85.8%) 电子(84.4%)行业估值分位数较高但未触发预警线 [14] 单策略表现与权重 - S2未证伪情绪策略超额收益最高 年初至今达14.7% S5资金流策略(-4.4%)和S6财报因子失效策略(-4.0%)表现落后 [3][58] - 当前策略权重分配:S4困境反转策略权重最高(21.3%) S2和S3策略权重最低(均为9.4%) [3][54] - 各策略最新推荐行业: S1高景气策略:有色金属 农林牧渔 非银行金融 [15][16] S2情绪动量策略:通信 电子 综合 [20] S3宏观风格策略:综合金融 计算机 传媒 国防军工 综合 非银行金融 [24] S4困境反转策略:综合 汽车 电子 银行 基础化工 农林牧渔 [28] S5资金流策略:煤炭 综合金融 钢铁 综合 农林牧渔 [30][31] S6财报失效策略:纺织服装 电力及公用事业 传媒 石油石化 食品饮料 [35][36] S7多因子策略:电子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有色金属 家电 非银行金融 银行 [41] 复合策略配置 - 采用负向波动率平价模型动态调整策略权重 按周/月/季度频率分层调仓 [44][45][46] - 当前行业配置前五:电子(11.6%) 综合(11.6%) 非银行金融(9.4%) 有色金属(8.2%) 农林牧渔(7.5%) [55] - 近期调仓方向:加仓消费板块 减仓中游周期和中游非周期板块 [3] - 板块配置分布:TMT(20.8%) 消费(15.7%) 金融(20.2%) 上游周期(13.3%) 中游周期(11.1%) 中游非周期(18.9%) [56] 业绩表现 - 复合策略周收益2.8% 超额基准1.0% 月收益8.1% 超额1.6% [58] - 历史回测显示自2014年以来复合策略持续跑赢行业等权基准 [59][61][63] - 2020年以来策略年化表现优于基准 超额收益曲线呈现稳定上行趋势 [65][66]
“学海拾珠”系列之二百四十七:分散化投资是否驱动大盘股需求?
华安证券· 2025-08-28 19:06
量化模型与因子构建方式 1. 再平衡需求模型 - **模型名称**:再平衡需求(Rebalancing Demand)[82]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量化主动型共同基金为满足内部风险管理和监管要求(如5%的持仓集中度阈值)而进行的分散化再平衡操作,捕捉其对大盘股产生的可预测交易需求[3][18][50]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首先计算基金j中股票i在季度t的预测权重: $$\widehat{w}_{i,j,t}=\frac{\left(1+r_{i,t}\right)\,w_{i,j,t-1}}{\sum\left(1+r_{i,t}\right)\,w_{i,j,t-1}}$$[40] 其中,$w_{i,j,t-1}$是上一季度观测权重,$r_{i,t}$是股票i的季度回报率 2. 计算被动变化(Passive): $$Passive_{i,j,t} = \widehat{w}_{i,j,t} - w_{i,j,t-1}$$[40] 3. 计算主动变化(Active): $$Active_{i,j,t} = w_{i,j,t} - \widehat{w}_{i,j,t}$$[40] 4. 汇总所有主动型共同基金的再平衡需求: $$Rebalancing\,Demand_{i,t}=\frac{\sum_{j}\left(\widehat{w}_{i,j,t}-w_{i,j,t-1}\right)\cdot Shares_{i,j,t-1}}{\sum_{j}Shares_{i,j,t-1}}$$[82] 该指标反映了股票i因回报驱动而在共同基金投资组合中权重增加的平均程度 2. 阈值需求模型 - **模型名称**:阈值需求(Threshold Demand)[82] - **模型构建思路**:聚焦于那些超过基金总AUM 2%的头寸,这些头寸更可能受到集中度风险管理的影响[8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Threshold\,Demand_{i,t}=\frac{\sum_{j}\left(\widehat{w}_{i,j,t}-w_{i,j,t-1}\right)\cdot I(w_{i,j,t-1}>2\%)\cdot Shares_{i,j,t-1}}{\sum_{j}Shares_{i,j,t-1}}$$[82] 其中$I(w_{i,j,t-1}>2\%)$是指示函数,当权重超过2%时取值为1 3. 拟合需求模型 - **模型名称**:拟合需求(Fitted Demand)[83] - **模型构建思路**:使用不同持有规模下基金对被动变化表现出的再平衡程度无条件系数,来构建需求指标[8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Fitted\,Demand_{i,t}=\frac{\sum_{j}\left(\widehat{w}_{i,j,t}-w_{i,j,t-1}\right)\cdot\beta_{weight}\cdot Shares_{i,j,t-1}}{\sum_{j}Shares_{i,j,t-1}}$$[83] 其中$\beta_{weight}$是图表6中每个权重区间对应的回归系数[54] 4. 分散化驱动需求因子 - **因子名称**:分散化驱动需求因子[5][20]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再平衡需求等指标,捕捉机构投资者为控制头寸集中度而产生的协调一致的逆向交易需求[3][1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使用再平衡需求、阈值需求或拟合需求作为基础指标[82][83] 2. 计算这些指标的百分位排名,即每只股票在每季度全体股票中的百分位数[83] 3. 这些排名值作为因子值,值越高表示基金的分散化再平衡需求越强 模型与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再平衡需求模型 - 再平衡需求一个标准差(0.22%)预测前35个交易日内-0.44%的回报(t=-3.21)[20] - 再平衡需求一个标准差预测该季度剩余时间内0.27%的正回报(t=2.60)[20] - 在控制过去动量和极端负收益后,一个标准差变化预测一个季度内-0.56%的回报(t=-3.71)[20] - 一个标准差变化预测随后一年内0.67%的反转(t=2.16)[20] 2. 分散化驱动需求因子 - 再平衡需求一个标准差(0.22%)使共同基金卖出概率增加3.15%[85] - 阈值需求一个标准差(0.15%)使共同基金卖出概率增加1.28%-2.20%[85] - 拟合需求一个标准差(0.03%)使共同基金卖出概率增加1.28%-2.20%[85] 3. 定价效应测试结果 - 分散化驱动的交易需求转化为真实的净卖出压力,导致再平衡需求高的股票经历显著的短期价格下跌[5] - 这种可预测的收益反转模式集中体现在大盘股中(市值超过NYSE公司80%分位数的股票)[5][20] - 在控制了过去一个季度的回报后,预测变量一个标准差的变化预测了一个季度内-0.56%的回报(t=-3.71)[20] - 随后一年内0.67%的反转(t=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