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增强型产品
搜索文档
复苏势头强劲 私募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5:11
● 本报记者 王宇露 在资本市场持续向好的推动下,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 年9月末,私募基金总规模已回升至20.74万亿元,逼近历史峰值水平。在业绩与资金的双重驱动下,私 募基金总规模有望迎来进一步突破。与此同时,行业头部阵营加速扩容,百亿级证券私募数量突破百 家,其中量化策略机构成为新晋主力,占据近半壁江山。 私募基金规模持续回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在协会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办 理通过的机构14家,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10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4家。2025 年9月,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224家。截至2025年9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19404家。其中,私募证券 投资基金管理人7614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1607家;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6家;其 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177家。 2025年9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1605只,新备案规模711.74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048只, 新备案规模368.21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77只,新备案规模198.39亿元;创业投资基金38 ...
高质量发展时代公募基金行业回顾与展望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30 12:01
基金评价 / [Table_Date] 2025.10.30 2025-10-30 高质量发展时代公募基金行业回顾与展望 [Table_Report] 本报告导读: 随着国内公募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公募基金产品、基金公司、销售模 式与环境格局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投资要点: [Table_Summary] 公募基金发展趋势:重权益、重基准、重长期。对于不同类型的公 募产品,未来面临的机遇有所不同。1、主动权益基金的基准指数将 更为规范化,考核也将从看重相对排名到关注超额收益;2、被动权 益基金在过去 2 年快速发展,其中复制指数型基金持续降费让利投 资者,而指数增强型产品目前规模较小,但其兼具纪律性和超额收 益,未来发展可期;3、固收基金中,主动债券基金中固收+产品在 低利率环境下大发展,而债券指数基金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4、创 新产品中 REITs 加速发行,多元配置 FOF 仍为蓝海。 基金公司发展展望:回归投研本身,大而全和小而美均值得期待。 从行业整体来看,公募基金公司当前规模马太效应明显,综合型基 金公司未来可以稳守长板,补全短板,而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结 合自身禀赋,特色化发展或更 ...
百亿级私募再扩容 数量增至108家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7:07
三是渠道合作意愿强。量化策略高频交易特征能为券商带来可观的佣金及流动性贡献,双方合作黏性 强,券商在代销资源上也更倾向于推动量化产品,形成规模增长的正向循环。 四是指数增强型产品需求提升。随着资产配置理念深化,投资者对指数增强类产品认可度不断提高。量 化私募能够通过模型在跟踪指数基础上持续获取超额收益,契合市场对"贝塔+阿尔法"的双重需求,成 为规模增长的重要来源。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4日,有业绩展示的70家百亿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0.49%,其中69 家百亿私募实现正收益,占比达98.57%。实现正收益的百亿私募中,8家今年以来收益率在10%以内, 22家收益率在10%—29.99%,35家收益率在30%—49.99%,另外有4家收益率超60%。 值得一提的是,百亿量化私募明显跑赢主观百亿私募。数据显示,有业绩展示的45家百亿量化私募今年 以来平均收益率达33.06%,而同期有业绩展示的21家主观百亿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25.92%。 随着今年以来行情回暖,百亿级私募扩容脚步越走越快。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8日, 百亿私募数量增长至108家。从投资模式来看,百亿级 ...
中型公募基金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访长盛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胡甲
新浪基金· 2025-09-24 15:55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编者按: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针 对行动方案,结合公募基金行业现实情状,基金公司未来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对普通投资者有 何实际的意义呢?为更好地理解勾勒这一课题,我们邀请了长盛基金管理公司相关核心管理人员,围绕 着公募行业费率改革,投资者陪伴模式的创新,平台化、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的建设,公募考核体 系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国内公募产品类型及未来产品方向,践行信义责任、建设完善合规风控体系 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系列访谈。 就中型公募基金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专访长盛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胡甲,详情如下: 记者:胡董事长,您好。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中型基金公司面临"前有巨头、后有追 兵"的竞争格局。您能否详细谈谈中型公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胡甲:很高兴接受采访。中型公募基金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从行业格局来看,马太效应愈 发明显。虽然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但行业前30家公司管理着77%的资产,40家中型公募 基金仅管理着17%的资产,另外近百家公司管理着6%的 ...
践行高质量发展 华商基金“金融知识进万家”社区活动启动
新浪基金· 2025-09-16 12:20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9月8日,为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携 手北京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评价机构及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 量发展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为主题,旨在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与互动,强 化投资者教育与保护,推动公募基金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 新名片。 华商基金积极响应,将于近期开展多场"金融知识进万家"走进社区、"金融生活嘉年华"走进商圈系列活 动,首场活动将于9月17日在车公庄社区(中海国际中心1层大堂)举办。 本次活动内容主要涵盖基金行业发展、主动权益投资、指数增强型产品、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等投资者关 注的热点话题,并分享公募基金在高质量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思考,旨在通过投资集市、互 动体验、知识问答等生动形式,播撒金融知识的种子,培育广大群众的财商意识,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华商基金资产配置部研究员亲临现场,从资产配置和专业研究的 角度,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
中加基金:夏远洋离任董事长,杨琳接任;旗下半数权益类产品长期跑输业绩基准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01
人事变动 - 中加基金原董事长夏远洋因工作安排离任,杨琳接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任命自2025年7月15日起生效 [1] - 杨琳拥有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西北大学经济学双硕士学位,曾在北京银行体系内担任资产管理部副总、公司银行部副总及品牌管理部总经理等职 [3][6] - 夏远洋任期自2023年3月至2025年7月,期间公司管理规模从1219.20亿元增至1234.41亿元,非货币基金规模从1125.05亿元升至1213.58亿元 [5] 财务表现 - 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提升,2024年达2.52亿元,同比增长5.76% [5] - 管理规模排名从第34位滑落至第40位,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第51位 [5] 业务结构 - 固收类产品占比高达97.75%,债券型基金规模达1184.09亿元 [6] - 权益类产品总规模不足15亿元,仅占管理规模的约1.1% [6] - 旗下26只权益产品中,14只近3年跑输业绩基准,7只跑输业绩基准逾10% [7] - 权益类产品中近90%规模不足1亿元,48只规模超2亿元的基金中逾30只机构持有占比超过99% [7] 行业背景 - 2025年公募行业高管变动频繁,截至7月中旬已有超230名高管职位变更,涉及16家基金公司董事长更迭 [7] - 公司近期尝试在指数增强型产品及"固收+"矩阵上寻求突破,但面临权益投研体系重构与迷你基金清退压力 [7]
兴业全球基金布局ETF有“新动作”,主动权益大厂还能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路吗?
新浪财经· 2025-07-02 18:49
兴证全球基金布局ETF业务 - 兴证全球基金采购赢时胜估值和PCF系统用于ETF业务 采购金额187万元 [1] -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ETF业务仍在研究讨论阶段 [2] - 截至2024年末 在非货管理规模前30的公募基金中 仅兴证全球等4家以主动权益著称的公司未布局ETF业务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兴证全球偏股型和股票型基金规模791.93亿元 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55亿元显著缩水 [7] - 公司自2022年以来已布局近10只债券型基金 并重新开始布局指数增强型产品 [7] ETF行业现状 - 截至6月30日 全市场55家资管机构ETF管理规模达4.31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15.57% [2] - 12家公司ETF规模超千亿 合计占比达全市场80% [2] - 产品同质化严重 热门指数与赛道ETF高度集中 [4] - 费率竞争激烈 管理费和托管费被压至低位 但系统研发等刚性成本居高不下 [4] - 布局ETF需投入大几百万到千万 包括系统采购、团队搭建、指数授权等前期投入及持续运营成本 [5] 基金公司转型趋势 - 中欧基金2022年起布局固收、指数增强等产品 债券基金规模从2022年二季末不到600亿元增至2025年3月底超1400亿元 [8] - 市场震荡环境下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普遍下滑 基金公司转向固收和指数增强产品作为新增长点 [7][8] - 指增产品兼具指数透明性和超额收益潜力 成为经验不足公司发展指数业务的稳妥切入点 [8] ETF发展驱动因素 - 投资者对ETF需求持续增长 其低费率、高透明度和交易便捷性成为重要资产配置工具 [4][6] - 监管层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配置指数基金 [6] - 被动投资浪潮兴起 主动权益业务增长乏力促使基金公司转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