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增强型产品

搜索文档
中加基金:夏远洋离任董事长,杨琳接任;旗下半数权益类产品长期跑输业绩基准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01
人事变动 - 中加基金原董事长夏远洋因工作安排离任,杨琳接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任命自2025年7月15日起生效 [1] - 杨琳拥有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西北大学经济学双硕士学位,曾在北京银行体系内担任资产管理部副总、公司银行部副总及品牌管理部总经理等职 [3][6] - 夏远洋任期自2023年3月至2025年7月,期间公司管理规模从1219.20亿元增至1234.41亿元,非货币基金规模从1125.05亿元升至1213.58亿元 [5] 财务表现 - 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提升,2024年达2.52亿元,同比增长5.76% [5] - 管理规模排名从第34位滑落至第40位,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第51位 [5] 业务结构 - 固收类产品占比高达97.75%,债券型基金规模达1184.09亿元 [6] - 权益类产品总规模不足15亿元,仅占管理规模的约1.1% [6] - 旗下26只权益产品中,14只近3年跑输业绩基准,7只跑输业绩基准逾10% [7] - 权益类产品中近90%规模不足1亿元,48只规模超2亿元的基金中逾30只机构持有占比超过99% [7] 行业背景 - 2025年公募行业高管变动频繁,截至7月中旬已有超230名高管职位变更,涉及16家基金公司董事长更迭 [7] - 公司近期尝试在指数增强型产品及"固收+"矩阵上寻求突破,但面临权益投研体系重构与迷你基金清退压力 [7]
兴业全球基金布局ETF有“新动作”,主动权益大厂还能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路吗?
新浪财经· 2025-07-02 18:49
兴证全球基金布局ETF业务 - 兴证全球基金采购赢时胜估值和PCF系统用于ETF业务 采购金额187万元 [1] -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ETF业务仍在研究讨论阶段 [2] - 截至2024年末 在非货管理规模前30的公募基金中 仅兴证全球等4家以主动权益著称的公司未布局ETF业务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兴证全球偏股型和股票型基金规模791.93亿元 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55亿元显著缩水 [7] - 公司自2022年以来已布局近10只债券型基金 并重新开始布局指数增强型产品 [7] ETF行业现状 - 截至6月30日 全市场55家资管机构ETF管理规模达4.31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15.57% [2] - 12家公司ETF规模超千亿 合计占比达全市场80% [2] - 产品同质化严重 热门指数与赛道ETF高度集中 [4] - 费率竞争激烈 管理费和托管费被压至低位 但系统研发等刚性成本居高不下 [4] - 布局ETF需投入大几百万到千万 包括系统采购、团队搭建、指数授权等前期投入及持续运营成本 [5] 基金公司转型趋势 - 中欧基金2022年起布局固收、指数增强等产品 债券基金规模从2022年二季末不到600亿元增至2025年3月底超1400亿元 [8] - 市场震荡环境下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普遍下滑 基金公司转向固收和指数增强产品作为新增长点 [7][8] - 指增产品兼具指数透明性和超额收益潜力 成为经验不足公司发展指数业务的稳妥切入点 [8] ETF发展驱动因素 - 投资者对ETF需求持续增长 其低费率、高透明度和交易便捷性成为重要资产配置工具 [4][6] - 监管层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配置指数基金 [6] - 被动投资浪潮兴起 主动权益业务增长乏力促使基金公司转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