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钱

搜索文档
优化考核指挥棒 引导“长钱长投”
经济日报· 2025-07-21 06:09
此次新规是之前有关考核规定的"升级版",进一步强化了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长周期考核。具体而 言,新规将此前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整 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由"当年度指 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新的指标设置降低了商业保险 资金年度考核指标权重,提高长周期考核权重,使考核周期更加适配长周期资金投资的周期,无疑增强 了保险资金进行长期投资的动力。 商业保险公司需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提升资金长期运作能力,优化资产配置,努力增厚长期稳定收 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也要发挥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作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是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 日,财政部印发通知,进一步提高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权重,引导保险资金 长期稳健投资。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中长期资金在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中具有"压舱石""稳定器"的作 用。其中,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资金又是中长期资金中的 ...
A股,迎来突破性制度!“长钱长投”背后,有何深意?
券商中国· 2025-07-20 07:23
投资小红书-第245期 "长钱长投"最近迎来制度性突破,险企全面实施"当年+三年+五年"周期考核新规。 巴菲特是"长钱长投"的榜样,他在过去6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5万多倍的收益,年复合收益高达 19.9%。在合伙企业成立早期,巴菲特就说过,"我认为5年是一个更加合适的时间段,但退一步 说,我觉得3年绝对是评判绩效投资的最短周期。" 从长期来说,股票市场是上涨的,但并不像事后分析长期平均收益率数据那么简单,股市要经历 过诸多"爱恨交织"的时段,才能获得超过债券与现金的长期收益率。 在高频交易者尽力通过股票的极端短期波动来套利的时代,普通投资者无法在短线交易层面与他 们竞争,这不是普通投资者可以参与的游戏。但面对岿然不动的长期投资者,高频交易者无法有 效套利。作为普通投资者,时间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长钱长投"才是普通投资者搭上资本市场 优质上市公司便车的正确方式。 投资最关键的是准确分析公司和正确估值的能力,只有"长钱长投"才能将这两项能力体现出来; 用每日、每月甚至每年的涨跌来衡量投资,则如猜测街道转角下一个出现的人是男是女一样不靠 谱。 "长钱长投",避免"买在最差时,卖在最好时" "长钱长投"会让投资者避免 ...
兴业证券王涵 | 长钱的问题如何解决?
王涵论宏观· 2025-07-18 10:56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亟需"长钱"。 传统以基建和房地产为核心的增长模 式边际效用持续递减,而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该类产 业普遍呈现研发周期长、技术迭代快、资本开支大等特征,致使短期资金难以有效匹配其发展需求。而长期资本具 有久期匹配、风险容忍、价值创造和市场稳定四大优势,有助于全面赋能新兴产业发展。 但与欧美相比,中国私人部门当前阶段提供的"长钱"有限。 美国市场之所以拥有充裕的"长钱",根源在于其经历了 长时间的财富沉淀:截至2025年一季度,沉默世代与婴儿潮一代合计持有美国居民总资产的近60%。而截至最新数 据(2022年)中国居民总资产中超过九成来自2005年至2022年间所积累的,且其中41.9%的增幅来自于中国居民持 有的城镇住房资产的增长。换言之,中国居民财富是在过去二十年间依托地产部门扩张快速积累起来的。而当前我 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作为"旧动能"代表的房地产部门进入趋势放缓的阶段,这使得基于这一 部门发展所积累的财富会由于其自身行业所处下行趋势而压低其风险偏好。 去年"924"以来,汇金" ...
高股息板块蓄势调整!“长钱长投”标杆品种获资金密集布局
新浪基金· 2025-07-17 12:20
高股息板块资金动向 - 高股息板块近两个交易日(7/15-7/16)成交额显著放量,日均成交额达7.35亿元,7月7日至16日连续8个交易日共获17.04亿资金加仓 [1] - 红利低波ETF(512890)基金规模连续12个交易日(7/1-7/16)创历史新高,7月9日首次突破两百亿规模,截至7月16日达213.99亿元 [1] - 年初以来(1/1-7/16)红利低波ETF规模增长76.50亿元,是全市场唯一实现超70亿元规模增长的红利类主题ETF [1] 政策面推动 - 财政部7月11日印发通知松绑保险资金长期考核,鼓励险资加强中长期入市力度,与高股息低波资产的匹配度较高 [1] 产品表现与市场地位 - 红利低波ETF(512890)是A股市场唯一成立以来每个完整年度(2019-2024年)均实现正收益的股票类ETF,近五年回报位居银河同类第一 [2] - 其联接基金持有人户数达82.98万户(截至2024年底),是市场唯一持有人户数超80万户的红利主题指数基金 [2] - 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ETF联接基金累计分红超20次,连续22个月每月分红,Y份额(022951)为首个规模超1亿元的"指数Y" [2] 管理人行业地位 - 华泰柏瑞基金在红利指数投资领域拥有18年管理经验,旗下红利类主题ETF管理规模达426.54亿元(截至7/16) [3] - 公司打造了包括首只红利主题ETF(510880)和首只QDII模式港股通红利ETF(513530)在内的5只红利主题产品 [3]
红利低波策略升温 有望成为“长钱长投”重要方向
快讯· 2025-07-17 00:15
近期,红利低波策略热度提升,相关ETF规模增长迅速。公募机构加速布局红利低波策略产品。受访业 内人士认为,在A股分红机制持续完善、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无风险利率下行等背景下,兼具高股息 与低波动特征的红利低波资产吸引力不断提升,有望成为投资者长期配置的核心权益工具之一。(证券 日报) ...
华安基金:险资长周期考核明确,“长钱长投”迎制度突破
新浪基金· 2025-07-15 16:51
行情回顾 - 港股红利板块上周延续上涨,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涨1.74%,跑赢恒生指数(0.93%)和恒生科技指数(0.62%)[1] - 恒生一级行业中工业(+1.74%)和金融领涨,原材料业领跌[1] - 外资净流入港股扩大至10.23亿美元(前一周9.16亿美元),南向资金净流入264亿港元[1] 保险资金政策调整 - 财政部新规将保险资金考核周期调整为"当年度+3年+5年"组合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松绑长周期投资限制[1] - 国有大型险企需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A股,预计每年新增数千亿元长期资金[2] - 险资偏好与红利板块(低波动/高股息)匹配度高,长债收益率低位背景下增量资金或倾向红利策略[2] 港股央企红利优势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5.86%(中证红利4.82%),PB 0.64,PE 6.96,估值优势显著[2] - 该指数全收益自2021年初累计收益123%,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118%[2] - 成分股中中远海控(1919 HK)股息率12.9%最高,中银航空租赁(2588 HK)周涨幅8.7%表现最佳[5] 产品信息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为首支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ETF,当前净值规模7.66亿元[3][4]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中远海控(4.6%)、东方海外国际(4.4%)、新华保险(3.9%),工业板块占比最高[5] 市场展望 - 国内降息周期与经济弱复苏环境利好红利策略,央国企分红意愿强化[2] - 港股通央企红利因股息率优势和低估值具备较高配置价值[2]
长钱何以长投?资管掌门人如是说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02:29
政策推动与市场机遇 - 财政部印发通知完善保险公司绩效考核体系 推动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6] - 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发布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保险资金长期入市 [6]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被寄予厚望 [6]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 -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资本属性 寿险保单平均负债久期达10至15年 [8]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 可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 [8] - 国寿资产合并资产管理规模超6.3万亿元 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规模近4万亿元 [6] 保险资金入市实践 - 国寿资产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鸿鹄基金总规模500亿元 [9] - 鸿鹄基金按照"长钱长投"原则买入并长期持有优质上市公司股票 [9] - 国寿资产已获批设立鸿鹄基金三期 持续推进长期投资试点 [9]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动态 - 光大理财含权产品规模占比超7% 权益类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约600亿元 [19] - 光大理财推出"光盈+"多资产多策略品牌 丰富弹性策略产品体系 [22] - 浦银理财认为银行理财发力权益投资是大势所趋 但面临负债端期限偏短等挑战 [24] 行业生态优化建议 - 需培育价值投资土壤 改善上市公司分红均衡性和投资者结构 [11] - 建议优化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细化风险因子分类 适应长期投资需求 [15] - 应完善会计记账标准 减少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利润波动 [12] 投资能力提升方向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需从"控仓位"转向"选赛道" 优化投研框架 [13] - 银行理财需加强权益投研体系建设 提升行业研究深度和估值框架 [20] - 建议建立多维度跨周期考核体系 支持投资团队坚持基本面研究 [30]
入市重点投向,长钱长投制度优化……多家险资巨头发声
天天基金网· 2025-07-14 13:52
核心观点 - 保险资金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关注价值投资本质及长期稳健回报 [2][3] - 险资机构提出优化权益资产配置能力,强调长钱入市与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相辅相成 [2][8] - 投资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新经济、高股息资产及出海机遇,把握结构性机会 [5][6] 价值投资策略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应回归价值投资本质,以合理价格买入资产并长期持有 [3] - 重点考察企业长期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ROE/ROIC/EBITDA/FCFF优于行业)、经营稳健性及股东回报能力 [4] - 通过深度挖掘"好生意"本质特征,实现最小资本投入获取最大回报 [3] 重点投资领域 - 科技成长板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领域,顺应科技革命趋势 [5] - 传统产业:盈利稳定、估值合理、现金流优良的企业提供中长期稳定回报 [5] - 出海机遇:制造业和消费品牌出海开启第二成长曲线,需关注美国贸易政策 [6] - 细分行业:医药创新药、高值耗材国产替代及全球价值链核心资产 [6][7] 全球产业链布局 - 国内制造业龙头在化工、机械、新能源车等领域已形成全球优势产业链 [6] - 国际视角下全球产业链重构,上游资源战略稀缺价值凸显,能源转型推动长期配置价值 [7] 政策建议 - 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完善IPO/再融资政策、退市机制、分红制度及投资者保护 [8] - 差异化资本计量:对5年以上股权投资给予优惠,区分交易性与战略性投资 [9] - 放宽衍生品限制:允许套期保值类衍生品使用,建立额度管理制度 [9]
长周期考核,化解长投顾虑!险资渐成“托底”主力军!
搜狐财经· 2025-07-14 09:48
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 知》,推动保险资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对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这两 大指标的评价,三年、五年的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70%。 低利率势大力沉,并且低利率预期还在不断形成之中。无论是银行存款利率还是国债收益率,都在持续 走低。银行陷入净息差的煎熬之中,保险则全力预防"利差损"和"费差损"的风险,利率和费率进入下降 通道。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型险 企每年新增保费的30%,要投向A股。作为"长钱长投"的代表,顶层设计之下,险资入市的各种配套执 行政策正逐步到位。 长周期考核之于险资决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加大在资本市场权益投资比例和加大对科技企业长期资 金支持,都是人们期待出现的变化。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国家既定战略方向。相较其他中长期资金,险资不仅拥有规模优势,同时还拥 有久期优势,跨周期和逆周期能力更胜一筹。因此,循着国家大势,险资若能乘势而上,既能事倍功 半,也能一举突破既有市场窠臼。 生逢其时! 长周期考核,最直接的影响,就是 ...
中证报头版:险资锚定“长钱长投”入市路线图
快讯· 2025-07-14 06:41
中证报头版:险资锚定"长钱长投"入市路线图 中证报头版文章指出,今年以来,政策持续协同用力,保险资金加速向耐心资本、战略资本、长期资本 靠拢。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险资在自身配置需求增大和长线资金入市政策鼓励下,与资本 市场的"双向奔赴"正在加速展开。业内人士认为,以"长钱长投"为核心,险资入市增量政策不断推出, 聚焦扩规模、拓渠道、优考核,助力险资构筑优质核心资产新底仓,夯实保险机构穿越周期的坚实基 础。同时,险资以更加稳健的权益资产布局,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丰富了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长效活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