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
icon
搜索文档
多只红利主题ETF份额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11-19 00:28
资金持续涌入红利主题ETF,多只红利主题ETF份额创历史新高。据Choice测算,11月以来,截至11月 17日,红利主题ETF净申购额为82.28亿元。其中,摩根港股红利指数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华 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净申购额均超过9亿元。随着资金持续涌入,摩根港股红利指数ETF、华泰柏 瑞红利低波ETF、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份额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华安基金表示,高分红公司具备多重优质特性,通常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扎实的基本面、充沛的现金 流以及较低的波动率,商业模式成熟、行业格局稳定、竞争优势较强,同时注重对股东的回报。预计长 期利率中枢或将继续保持下行趋势,高股息的相对优势将进一步凸显,险资等机构资金有望进一步增配 红利板块。 ...
华安基金:港股通央企红利逆势上涨,高切低下红利价值凸显
新浪基金· 2025-11-04 17:26
港股红利板块近期表现 - 上周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涨1.33%,恒生指数上涨0.97%,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24% [1] - 恒生一级行业中,能源业和金融业领涨,原材料业领跌 [1] - 红利板块拥挤度低于科技成长板块,年初至今涨幅相对较小,估值性价比凸显 [1] 市场资金流向与宏观环境 - 部分资金在年底或有获利了结、保住收益的需求,红利风格有望受益于资金从高估值板块向低估值板块的切换 [1] - 10月美联储议息会议降息25个基点至3.75%-4.0%的利率区间,并宣布将于12月1日停止缩表 [1] - 当前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期今年和明年分别还有1次和2次降息,12月降息概率约七成 [1] 港股市场与全球流动性关联 - 恒生指数与美元指数、10年期美债利率的负相关性分别为0.75和0.45 [2] -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外资流入港股的趋势增强,有望提振港股资金面 [2] 港股央企红利的投资价值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5.83%,高于中证红利的4.28% [2] - 该指数市净率为0.63,市盈率为7.16 [2] - 其全收益指数自2021年初以来累计收益达148%,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为134% [2] - 国内低利率环境及经济弱复苏背景利好红利策略,央企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 [2]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产品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是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的ETF [3] - 场外相关产品包括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联接A和联接C [3]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表现 - 前十大权重股涵盖能源业、工业等恒生一级行业 [4] - 中国海洋石油周涨幅为3.5%,近12月股息率为6.8% [4] - 中远海控周涨幅为2.9%,近12月股息率达12.8% [4] - 中国有色矿业周跌幅为5.2%,近12月股息率为2.5% [4]
华安基金:港股红利上周逆势上涨,配置价值仍较高
新浪基金· 2025-10-28 14:09
港股红利板块近期表现 - 上周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逆势上涨1.11%,同期恒生指数下跌3.96%,恒生科技指数下跌7.98% [1] - 恒生一级行业中,公用事业领涨,资讯科技业领跌 [1] - 红利风格前期震荡回调或已较为充分,当前布局性价比较显著 [1] 港股央企红利投资价值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6.02%,高于中证红利的4.42%,其PB为0.61,PE为6.81 [2] - 该指数全收益自2021年初以来累计收益138%,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达128% [2] - 国内降息周期下的低利率环境及经济弱复苏背景均利好红利策略 [2] - 市值管理指挥棒下央国企的分红意愿和能力均较强 [2] 资金与政策视角 - 近期中美博弈反复可能对市场产生短期扰动,叠加成长板块累积较高涨幅,资金存在获利了结和向低估值板块切换的可能 [1] - 政策推动红利资产吸引力提升,2024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分红力度明显加大,债券增值税新规或间接利好红利类资产 [1] - 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基于负债端久期匹配与收益稳定需求,有望为红利资产带来长期相对稳定的资金流入 [1]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产品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是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的ETF [3] - 该产品旨在反映可通过港股通买卖且第一大股东为内地央企的香港上市高股息证券的整体表现 [3] - 场外相关产品有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联接A(020866)和联接C(020867) [3]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表现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覆盖原材料业、金融业、工业、能源业和公用事业 [6] - 权重最高的成分股为中国有色矿业(1258.HK),权重5.1%,近12月股息率2.5%,周跌幅7.5% [6] - 周涨幅最高的成分股为中远海控(1919.HK),周涨幅6.8%,权重4.0%,近12月股息率13.9% [6] - 近12月股息率最高的成分股为东方海外国际(0316.HK),股息率12.4%,周涨幅4.2% [6]
【港股红利周报】港股红利前期回调较充分,外部扰动下或迎风格切换
新浪财经· 2025-10-13 19:00
港股红利板块近期表现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周上涨1.08%,而恒生指数下跌3.11%,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48% [1] - 恒生一级行业中,公用事业和能源业领涨,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业领跌 [1] - 红利风格经过前期震荡回调后,当前布局性价比显著,在市场资金从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换的背景下有望受益 [1] 港股红利板块投资逻辑 - 中美关税博弈加剧可能对市场产生短期扰动,叠加成长板块前期涨幅较高,资金存在获利了结和向低估值切换的可能 [1] - 保险资金因其资金属性与红利板块低波动、高股息特性匹配,在长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的背景下,有望成为流向红利板块的重要增量资金 [1] - 在市值管理指挥棒下,央国企的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港股通央企红利的股息率优势显著 [2] 港股红利板块估值与收益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6.10%,高于中证红利的4.62%,其市净率为0.59,市盈率为6.67 [2] - 该指数全收益指数自2021年初以来累计收益达136%,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的超额收益为121% [2] 银行业基本面改善 - 监管政策在维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的同时,更注重维护银行合理息差空间,息差降幅趋稳带动利息净收入增速改善 [2] - 地方化债、稳地产、反内卷等政策组合拳大幅缓释了银行贷款的尾部极端风险,有利于减轻银行不良资产压力 [2] 相关ETF产品介绍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是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的ETF [22] - 该ETF截至2025年10月10日的净值为1.5934,规模为33.94亿元,周成交额为3.84亿元 [23]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涵盖原材料业、工业、金融业和能源业,近12月股息率最高达14.8% [25]
华安基金:本周美联储或重启降息,港股流动性有望受益
新浪基金· 2025-09-16 16:14
行情回顾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周上涨4.14%,恒生指数上涨4.04%,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34% [1] - 恒生一级行业中原材料业领涨,医疗保健业领跌 [1] - 主动型外资流入港股6402万美元,被动型外资流出5.7亿美元 [1] - 南向资金上周净流入608亿港元 [1] 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 - 美国失业率4.3%创近四年新高,新增非农就业连续数月不及预期 [1] - 通胀温和上涨且符合预期,关税影响可控 [1] - 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25bp概率90%,降息50bp概率10%,年内预期降息3次 [1] - 美联储将于9月18日公布利率决议 [1] 港股市场展望 - 美联储降息周期或推动全球配置资金回流估值较低的港股市场 [2] - 恒生指数与美元指数、美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2] - 国内降息周期及经济弱复苏背景利好红利策略 [2] - 央企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6.25% [2] 指数与ETF产品特征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PB为0.62,PE为6.98 [2] - 指数自2021年初累计收益141%,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126% [2]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为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ETF [3] - 基金净值1.6275,规模35.21亿元,周成交额10.27亿元 [4] 指数成份股表现 - 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分布于原材料业(中国有色矿业4.7%)、工业(中远海控4.3%)、金融业(新华保险4.0%)及能源业(中石化炼化工程3.0%) [5] - 周涨幅最高为中国有色矿业(16.1%),其次为中远海能(13.2%) [5] - 近12月股息率最高为中远海控(12.9%)和东方净外国际(12.0%) [5]
【港股红利周报】港股前期相对滞涨,后续资金面有望迎来宽松
新浪财经· 2025-09-02 19:19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周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下跌1.72%,恒生指数下跌1.0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50% [1] - 恒生一级行业中原材料业领涨,医疗保健业领跌 [1] - 南向资金上周净流入222亿港元,8月全月流入超1200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近万亿港元 [1][2] 流动性状况 - 香港Hibor利率从0.9%快速上升至3.3%,导致港股流动性阶段性收紧 [1] - 香港金管局回收流动性是对前期大幅释放港币的修正,该调整更偏向短期影响 [1] - 随着港币兑美元升值,金管局不必继续回笼资金维持联系汇率,Hibor短期内或不再剧烈变化 [2] 资金流向 - 截至周三EPFR口径下,主动型外资流出港股0.03亿美元,被动型外资流入5.8亿美元 [1]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保持高额净流入态势 [1] - 9月美联储大概率重启降息,美元美债或维持震荡,美国资金有望外溢至新兴市场,港股可能承接外资回流 [2] 港股央企红利指数特征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5.98%,显著高于中证红利的4.46% [2] - 该指数PB为0.60倍,PE为6.79倍,估值水平较低 [2] - 全收益指数自2021年初以来累计收益129%,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达120% [2] 投资前景 - 国内降息周期下的低利率环境和经济弱复苏背景利好红利策略 [2] - 市值管理指挥棒下央国企的分红意愿和能力均较强 [2] - 港股通央企红利的股息率优势显著,配置价值较高 [2] 指数成分股表现 - 中国有色矿业周涨幅23.3%领涨,东万净外国际周跌幅7.5%领跌 [24] - 涨幅前五还包括中国海洋石油涨4.2%、光大环境涨2.6%、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涨2.2%、环球医疗涨2.0% [24] - 跌幅前五还包括中远海控跌6.6%、中国联通跌4.8%、中国中铁跌4.6%、农业银行跌4.5% [24] 产品信息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反映可通过港股通买卖且第一大股东为内地央企的香港上市高股息证券表现 [22] - 该产品为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的ETF,代码513920 [22] - 场外相关产品包括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联接A(020866)和联接C(020867) [22]
华安基金:险资再度密集举牌,红利资金面仍向好
新浪基金· 2025-08-19 17:25
港股市场表现及资金流向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周上涨1.08%,恒生指数上涨1.73%,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52% [1] - 恒生一级行业全部上涨,医疗保健业领涨,公用事业领跌 [1] - 主动型外资流出港股1亿美元,被动型外资流入8.3亿美元,南向资金净流入381亿港元 [1] 保险资金举牌动态 - 8月以来保险举牌达6次,举标偏向港股且行业从银行扩散至消费及保险板块 [1] - 在长债收益率历史低位背景下,险资等增量资金有望更多流向红利板块 [1] 港股央企红利指数特征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5.83%,显著高于中证红利的4.45% [2] - 指数PB为0.64,PE为6.99,自2021年初累计收益134%,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124% [2]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产品信息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为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ETF [3] - 基金净值1.5848,规模34.45亿元,周成交额7.81亿元 [4] - 场外联接产品包括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联接A(020866)和联接C(020867) [3] 指数成份股表现 - 前十大权重股周涨跌幅分化显著:中国有色矿业涨10.8%,华润置地涨11.1%,中远海能跌3.3% [4] - 成份股近12月股息率最高达12.4%(中远海控),最低为3.9%(中国有色矿业) [4] - 权重分布集中度较高,前两大成份股东方海外国际和中远海控权重均为4.5% [4] 行业配置与市场展望 - 指数成份股覆盖工业、金融、能源、医疗保健等多个恒生一级行业 [4] - 低利率环境与经济弱复苏背景利好红利策略,央企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 [2]
华安基金:险资长周期考核明确,“长钱长投”迎制度突破
新浪基金· 2025-07-15 16:51
行情回顾 - 港股红利板块上周延续上涨,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涨1.74%,跑赢恒生指数(0.93%)和恒生科技指数(0.62%)[1] - 恒生一级行业中工业(+1.74%)和金融领涨,原材料业领跌[1] - 外资净流入港股扩大至10.23亿美元(前一周9.16亿美元),南向资金净流入264亿港元[1] 保险资金政策调整 - 财政部新规将保险资金考核周期调整为"当年度+3年+5年"组合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松绑长周期投资限制[1] - 国有大型险企需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A股,预计每年新增数千亿元长期资金[2] - 险资偏好与红利板块(低波动/高股息)匹配度高,长债收益率低位背景下增量资金或倾向红利策略[2] 港股央企红利优势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5.86%(中证红利4.82%),PB 0.64,PE 6.96,估值优势显著[2] - 该指数全收益自2021年初累计收益123%,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118%[2] - 成分股中中远海控(1919 HK)股息率12.9%最高,中银航空租赁(2588 HK)周涨幅8.7%表现最佳[5] 产品信息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为首支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ETF,当前净值规模7.66亿元[3][4]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中远海控(4.6%)、东方海外国际(4.4%)、新华保险(3.9%),工业板块占比最高[5] 市场展望 - 国内降息周期与经济弱复苏环境利好红利策略,央国企分红意愿强化[2] - 港股通央企红利因股息率优势和低估值具备较高配置价值[2]
南向资金“扫货”港股!全年有望吸金超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07:29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三大指数年初以来涨幅均在20%左右[1] - 截至7月8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初迄今分别涨20.33%、19.41%和19.09%[3] - 同期A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仅为4.35%、1.67%和1.84%[3]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港股市场已达7031.49亿元完成2024年全年总和的94%[5] - 银行、商贸零售、医药生物和非银金融是2025年资金最为富集的四大申万一级港股行业分别获得净买入额2124亿元、1683亿元、1224亿元和633亿元[5] - 三大恒生指数的区间日均成交额合计高达4193.96亿元是2024年同期1841.77亿元的2.28倍[5]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预测从750亿美元上调至1100亿美元[6] - 国泰海通证券预计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有望超1万亿元[6] 资金主体偏好 - 公募基金在港股投资中偏好科技与消费板块[9] - 全市场跟踪恒生类指数的ETF共有51只年内区间净流入额最大的5只均为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9] -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以42.84亿元的区间净流入居首基金份额在年内增长了56亿份[9] - 险资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能源等具备稳定现金流和高股息的行业[10] - 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和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机构投资者占比均为71.17%[12] 市场吸引力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港股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加约22%暂列全球第一[14] - 年内港交所IPO数量高达42宗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增加约40%[14] - 恒生指数的市盈率TTM值为10.68股息率高达3.93%[17] - 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TTM值为20.10市盈率历史分位数为8.95%处于历史较低估值水平[17] 行业配置建议 - 金融、能源和必需消费等传统行业具备较高的股息率[18] - 科技、医疗、创新消费等板块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18] - 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和非必需消费板块现金流和回购能力较强[18]
南向资金“扫货”港股!机构最新测算:万亿资金入场可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21:27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初以来涨幅均在20%左右 [1][2] - 港股市场在二季度经历波动后修复,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初迄今分别涨20.33%、19.41%和19.09% [2] - A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仅为4.35%、1.67%和1.84%,AH股溢价收敛 [2]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初以来累计流入港股市场达7031.49亿元,完成2024年全年总和的94% [3] - 沪市港股通、深市港股通分别流入4881.84亿元和2149.65亿元 [3] - 银行、商贸零售、医药生物和非银金融是南向资金主要流入的四大行业,净买入额分别为2124亿元、1683亿元、1224亿元和633亿元 [3] - 外资在港股市场小幅流入,主要流入科技板块,尤其是软件服务、非银金融、硬件设备等领域 [4] 行业偏好 - 公募基金偏好科技与消费板块,科技板块包括互联网、半导体、软件服务等,消费板块主要是可选消费、新消费领域 [6] - 险资倾向于配置金融、能源等具备稳定现金流和高股息的行业 [7][8] - 散户资金偏好科技与创新药板块,尤其是具备高成长性和市场关注度的个股 [9] 市场流动性 - 三大恒生指数区间日均成交额合计4193.96亿元,是2024年同期1841.77亿元的2.28倍 [3] -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以42.84亿元的区间净流入居首,基金份额增长56亿份 [7] - 易方达、大成、汇添富、华夏旗下的4只恒生科技ETF累计净流入116.15亿元,份额增长137.75亿份 [7] IPO市场 - 2025年上半年港股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加约22%,暂列全球第一 [11] - 港交所IPO数量达42宗,同比增加约40%,前10大IPO募资额占募资总额超过8成 [11] - 宁德时代410亿港元的IPO是年内最受瞩目的项目,新经济企业如蜜雪冰城、古茗等登陆港股 [11] 估值水平 - 恒生指数市盈率TTM值为10.68,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为63.98%,股息率高达3.93% [13]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TTM值为20.10,市盈率历史分位数为8.95%,处于历史较低估值水平 [13] - 金融、能源和必需消费等传统行业具备较高股息率,科技、医疗、创新消费等板块展现强劲成长性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