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科创走廊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经济第四大省,下一个五年目标定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00:02
"一个突破"即到2030年,创新浙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实现重大突破,科创高地、先进制造业基 地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全球竞争力影响力更加凸显。"四个基本建成"即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 强省、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解读:地方"十五五"规划建议相关内容正在陆续公布。以浙江为例,此次全会提出将"高质量发展建设 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呈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动图景"作为"十五五"时期浙江 的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定性的,还有着明确的定量要求——《建议》提到,到2030年,浙江人均地区生产总 值接近发达经济体水平。这被认为是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呈现"生动图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指 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增速要保持在5%左右。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日前,浙江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浙江省"十五五"总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 区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呈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11月1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 ...
松江“十四五”构建“2+4”产业体系 多项核心指标位居上海前列
国际金融报· 2025-11-18 16:31
经济发展与产业规模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 [3] -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1758家,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属地规上工业产值全市第二 [3] - 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市第二,AEO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二 [3] - 服务业规模预计将突破千亿元,实现翻番增长 [4] 产业体系与结构 - 着力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和4个百亿级特色产业 [4] - 千亿级主导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百亿级特色产业为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文旅影视 [4] - 先进算力资源约占全市算力规模的50%,腾讯、仪电等高等级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4] - 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4]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6.39%,其中89.5%的研发投入来自市场主体 [6] - 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33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69家 [3] - 认定外资研发中心83家,数量占全市1/10 [3] - 成立总规模3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400亿元,培育15家企业成功上市 [6] 区域战略与科创走廊 - G60科创走廊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纳入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事项 [5] - G60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金额累计突破500亿元 [5] - 成立G60 ESG发展联盟、重大科创平台联盟等平台 [5] 人才与教育资源 - 松江大学城占地8000多亩,拥有8所高校、12万余名师生,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大学城 [5] - 培养区领军人才97人、拔尖人才306人、青年创新创业英才384人,引进院士专家551名 [6] - 累计新引进紧缺急需人才2万多名,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1020人 [6] - 新建、扩建学校51个,引入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7] 人口与城市发展 - 松江新城实有人口达84.61万人,规模位居五个新城之首,占全区比重达41% [6] - 松江新城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学历人才数量和比重在五个新城中均列首位 [6] - 9台23线松江枢纽与沪苏湖高铁同步通车运营,1-2小时内可通达80%的长三角城市 [6] 文旅生态与乡村振兴 -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9.28%,位居全市第二 [8] - 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乡村振兴综合考核连续5年全市第一,粮食亩产连续6年全市第一 [7]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 [8]
松江“母港”助企“远航”
人民网· 2025-10-28 09:24
活动与平台建设 - "G60之约·海外采购商对接会"在上海市松江区举办,来自欧洲、中亚、非洲的28家海外采购商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近百家企业开展面对面洽谈,达成45项初步合作意向 [3][8]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联盟三大功能平台同步揭牌,180余家专业机构汇聚形成合力 [3] - 联盟已开展40余场主题活动,线下服务企业5247家、线上服务15380家,金砖协作会议发布350项科技成果与需求 [8] 服务体系与支持措施 - 联盟整合市场准入、合规风控、跨境金融、通关物流等分散服务要素为系统能力,为企业出海筑牢服务根基 [3] - 对外通过中阿G60合作发展促进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G60协作基地等平台贯通全球资源,对内形成"政策—标准—金融—通关—物流—ESG"闭环供给体系 [5] - 在金融领域推出"订单融资+出口信保""国别风险地图"等工具,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完成首笔南非兰特结算并新增7种非洲本地币种结算 [6] 具体成效与案例 - 上海六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改革发展论坛与多个阿拉伯国家经济部门建立长效对接,实现从"产品出海"向"生态出海"转型 [5] - 顺丰速运集团为寰泰能源设计中亚跨境陆运方案,成功将37套风力发电机组及塔筒运往乌兹别克斯坦 [8] - 上海咖狗邦数字科技集团在松江综合保税区获得专属集货空间与办公场所,实现保税仓储服务升级,订单响应与通关时间显著压缩,运营成本大幅下降 [8] 效率提升与标准建设 - 松江综合保税区推进前置货站建设,将关务、仓配、分拨纳入一体化流程,联合顺丰、京东等头部企业定制跨境物流方案,实现"端到端可视、节点可控、时效可算" [6] - 依托公共法律与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供全链条支持,联合国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打造"国际认证绿色通道"为中小企业缩短周期 [6] - 52项团体标准完成多语种转化,其中《塑料衣架》标准带动相关产品欧洲市场份额提升18% [6]
金社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全球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人民日报· 2025-10-23 14:50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总量在“十四五”时期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五年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 [1]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雄安新区建设进展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河北雄安新区首批疏解央企,于10月9日正式迁驻雄安新区 [1] - 雄安新区“城市大脑”日处理数据超过200亿条 [2] 五年规划制度优势 - 通过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推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 [4] - 五年规划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践,深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 [3] G60科创走廊发展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经济总量在2024年达到9万亿元 [5] - 按制造业增加值推算,G60科创走廊对全球制造业的贡献接近2.2% [5] 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 - 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6] - 中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6] 民生改善与产业发展 - 陕西延安苹果产业带动100多万人就业,80万农民从中受益 [8] - 新时代以来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药品集中采购降价 [9] 农业领域国际合作 - 中国通过技术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产量,分享减贫经验 [9] - 在能源领域,中国光伏、风电技术出口到多个国家,推动当地实现能源结构转型 [9]
金社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 2025-10-23 08:23
经济发展成就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5年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1]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的贡献接近2.2% [5] 区域发展与产业动态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迁驻河北雄安新区,作为首批疏解央企 [1] - 雄安新区日处理数据超200亿条,具备绿色生态和智慧城市特征 [2]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高速公路演变为串联研发、制造、物流、服务产业链条的科创走廊 [5]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 - 中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6] - 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院所支撑”模式 [6] - 通过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国家重大工程推动绿色发展 [5] 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 - 陕西延安苹果产业带动100多万人就业,80万农民受益,形成完整“富民产业链” [8]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药品集中采购降价,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改革扩大普惠供给 [8] - 中国通过农业技术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产量,通过光伏、风电技术出口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9]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经济总量超越荷兰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0:49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概况 - GDP总量达9万亿元人民币(约1.2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17大经济体 [1][3]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8年1.6万家跃升至2024年5.9万家,研发投入增长82.4% [1][2] - 贡献科创板上市企业119家占全国总量20%,外资企业数量占全国近10%,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8.5% [3] 协同创新指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4年协同创新指数达170分较2018年提升70%,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187分较2019年增长87% [1] - 专利合作与成果转移量分别占长三角41城总量的26.29%和33.88% [2] - 第六届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额首次突破120亿元,累计交易额超300亿元 [2] 全球影响力与产业贡献 - 以全球万分之六的城市规模创造全球3%的科技成果和3.10%的领先企业数量 [3] - 对全球制造业贡献约2.2%,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占全国13%,发明专利授权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占全国10% [3] - 48家企业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占全国14%,区域上市企业占全国14% [3] 三大联盟布局 - 重大科创平台联盟联合百余家科研机构与企业,聚焦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 [4] - 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集结300余家上下游单位,联合十余所高校攻关关键技术 [4][5] - 企业出海服务联盟汇聚170余家专业机构,构建跨境贸易全流程服务体系 [5] 产业联动与生态建设 - 九城80余家企业进入中国商飞供应链体系 [6] - 33家企业获基金投决金额10.17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超20亿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授信超1450亿元 [6] - 18家中试基地授牌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规模化生产跃升 [6]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构建跨区域产业创新网络,统筹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服务资源 [5] - 聚焦未来产业打造"超级应用场景",释放协同创新动能 [5] - 启动新一轮建设方案编制,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合作机制 [7]
多链条深度融合 发挥科创资源共振效应
科技日报· 2025-06-25 09:20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现状 - G60科创走廊连接沪苏浙皖九城(区),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占长三角50%、全国13%,超过珠三角地区 [1] - 发明专利授权量和PCT专利申请量均占全国10%,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8.5% [1] - 2024年九城(区)GDP总量达9万亿元,相当于全球各国经济总量排名第17位 [1] - 已成立16个产业(园区)联盟和1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3] - 2018年以来科技人才流动活跃,专利合作数量占长三角41个城市合作总量的26.29%,专利转移数量占33.88% [3] 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 - 大会发布60余项科技创新重大成果,涉及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物联等新兴领域 [2] - 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研发"智者大模型2.0",实现多维智能研判和场景匹配精度提升 [2] - 首批18家中试基地获得授牌,将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规模化生产跃升 [2] - 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汇聚近百家国家级、省级、市级科创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4] 产业协同与联盟建设 - 成立重大科创平台联盟、企业出海服务联盟、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三大新联盟 [4] - 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将重点打造低空智慧物流网络等产业需求点,构建G60低空基金矩阵 [4] - 与三省一市汽车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 [5] - 与多家银行、金融机构签约,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5] 未来发展计划 - 新一轮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 [5] - 下一阶段将夯实制度支撑和平台基础,完善合作机制,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5] - 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 [5]
上海松江区党政代表团来苏州考察
苏州日报· 2025-06-10 08:21
长三角区域合作 - 上海市松江区党政代表团赴苏州考察 双方市委书记和市长等高层领导参与会见 [1][3][4] - 苏州对松江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并指出松江作为G60科创走廊策源地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 [3] - 苏州正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和苏州智造"十大行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松江对苏州的支持表示感谢 并认可苏州的高质量发展成效 [4] - 双方希望以G60科创走廊为纽带 加强创新协同、产业共建、交通互联和服务共享 [3][4] - 松江正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走深走实 并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机遇 [4] - 双方计划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和密切人文交流 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3][4]
同频共振 长三角合力“强引擎”——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综述(中)
新华日报· 2025-06-04 07:09
长三角经济创新与产业协作 - 长三角三省一市以不到4%国土面积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区域科技支出总量突破2500亿元,占全国地方科技投入比重超1/4 [1] - 区域共建2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总数近1/3,形成跨省际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活跃生态 [1] - G60科创走廊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3.7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10.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14.29% [3] 创新廊道建设 - G60科创走廊串联长三角9城,形成1700家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覆盖苏州鹭翔航空、杭州西子联合等企业 [3] - 长三角数字干线串联上海东西两翼及41城,推动算法、算力、数据资源整合,强化集成电路产业协同(上海芯片设计、苏州制造封装、无锡材料设备) [4] - 长江下游"万亿城市绵延带"实现跨域产业互补,如南京-上海沿线城市在半导体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4] 飞地园区模式 - 南通市北高新区60%产业与上海形成产业链合作,70%企业与上海高校开展产创协同,形成"上海研发+南通制造"模式 [7] - 中新苏滁高新区引进长三角项目占比达80%,华睿生物建成国内最大β-丙氨酸生产基地 [9] -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落地正泰新能源(30亿元)、泓顺硅基半导体(7亿元)等重大项目 [9] 都市圈协同发展 - 海太长江隧道2028年通车后将缩短南通-上海通勤至10分钟,推动"1小时经济圈"形成 [11] - 南京都市圈日均跨省客流达1.2万人次,滁州经济总量跃居安徽第三,宁镇扬产业协同实现1+1+1>3效应 [11] - 上海大都市圈覆盖13城,南京-合肥、杭州-宁波都市圈通过产业分工强化区域联动 [14][15]
长三角高端装备新质领袖榜单评选启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5-24 15:17
长三角高端装备新质领袖榜单评选启动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毕马威中国和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共同主办"新质引领聚力未来"长三角高端装备新质领袖榜单评选,聚焦高端装备领域,旨在发掘并培育长三角地区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未来独角兽"企业 [1]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表示,高端装备产业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关键引擎,也是G60科创走廊七大战新产业的重要领域 [1] - 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出口表现突出,2024年出口额达2611.6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总量的56.7% [1] 长三角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 长三角地区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持续领跑,已形成以上海为龙头,苏浙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2] -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通过G60科创走廊推动跨区域创新链整合,聚焦机器人、新能源装备、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 [2] - 洞泾镇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效应,在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终端等高端装备相关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3] 评选活动的意义与目标 - 评选活动将G60科创走廊和毕马威有机结合,不仅实现对优秀科创企业的发掘与赋能,更成为推动G60九城产业资源下沉街镇、赋能园区的重要契机 [1] - 毕马威中国表示,评选是对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企业竞争力的彰显,更是推动全国高端装备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2] - 活动期望以榜单为纽带,挖掘创新标杆,绘制产业图谱,凝聚集群势能,放大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向G60科创走廊高端装备领域集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