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投资双视角:AI+创新药|2025招商证券“招财杯”ETF实盘大赛
全景网· 2025-10-10 21:30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港股市场整体呈现积极向上态势,以AI和创新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板块获得更多估值溢价,行情呈现结构性分化 [2][4][5] - AI技术的演进和商业化兑现是影响科技板块的核心变量,AI已成为互联网龙头企业业绩的新引擎,投资逻辑转向关注有真实成效和应用场景落地的公司 [2][12][13][18] - 创新药板块在需求端、政策端和支付端改革的长期支撑下发展,企业出海获得国际认可为其提供了长期增长预期,但板块存在较高知识壁垒 [2][4][18][19][23] - 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和A股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场流动性和新经济板块特色,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配置工具 [6][7] 港股市场整体状态 - 港股市场自2024年开始回暖,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估值处于低位、美联储降息推进全球流动性趋缓、美债收益率和美元走弱以及南向资金交易火热 [2][3] - 市场行情呈现结构性分化,AI和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劲,截至最近创新药板块涨幅已翻一倍,而传统金融和能源板块表现相对平淡 [4][5] - 七八月份A股科创创业板块的赚钱效应可能对港股资金产生短期虹吸效应,但全年核心投资主线依然清晰,聚焦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下的优质新质生产力标的 [5] 南向资金影响 - 南向资金已连续27个月净流入港股,这一长期趋势预计将延续,但流入强度和节奏可能因阶段性市场环境而波动 [6] - 港股科技和生物医药等新经济板块相较于A股同类型公司具有长期估值优势,且拥有大量A股市场稀缺的独特标的,如互联网大厂和受18A新规鼓励上市的创新药企 [6] - 南向资金中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为港股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定价能力,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价值发现者和长期陪伴者 [6][7] A股企业赴港上市影响 - A股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提升了港股市场上市公司多样性和吸引力,吸引了国际长线资金,并通过新股上市初期的高关注度提升市场活跃度,形成流动性恢复的正向循环 [7] - 新消费、核心制造和创新药领域的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推动港股新经济板块占比提升,有望形成集群效应,进一步强化港股在新经济领域的特色和优势 [8] 宏观环境影响 - 美联储自2024年8月开启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改善有助于缓解科技股估值压力,AI和互联网板块可能获益更多 [8] - 创新药研发对国际利率敏感,美元降息周期有利于其发展回暖,2023-2024年药企出海成功案例频传 [9] - 地缘政治缓和可能提升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利好港股等新兴市场,尤其有利于出口导向型行业如部分消费和制造业 [10] AI板块投资机会 - AI技术发展重塑科技板块投资逻辑,投资机会涵盖硬件端(AI服务器、GPU需求)、软件端(大模型研发)和应用端(互联网广告、智能驾驶、医疗健康等) [11][12] - 应用层机会最广,AI作为生产力工具可赋能现有业务甚至催生新商业模式,例如优化广告投放、提升智能驾驶竞争力、加快药企研发进程 [12] - 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例,截至最近该指数今年涨幅超30%,国产大模型的技术突破是市场表现的核心驱动力 [12][13] AI企业盈利模式 - AI企业呈现平台型和垂直场景应用型两种模式,平台型追求通用AI模型的规模经济,盈利通过API调用收费、云服务订阅等方式实现 [14] - 垂直型深入特定行业解决具体痛点,盈利通过销售行业专用解决方案并按效果付费,智能驾驶技术是相对成熟、商业化兑现能力较强的方向 [14][15] - 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在AI基础设施和模型上具双重优势,既是"卖水人"也是"用水人",通过AI赋能提高内部生产效率和运营便捷性 [15]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的头部互联网大厂研发投入占比通常达5%以上,部分超过10%,其AI业务增长与研发投入匹配度较高,研发聚焦于能直接赋能核心业务的领域 [16] - 影响指数下半年表现的关键因素包括外部宏观流动性(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内部经济复苏情况(中国境内消费、投资等数据),以及AI技术演进和商业化兑现进度 [17] -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有真实成效、有实际应用场景落地的AI科技公司,并关注其AI相关业务的收入占比、毛利率等变化以验证故事真实性 [18] 创新药板块驱动因素 - 创新药板块主要受三端因素驱动:需求端人口老龄化(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约2.2亿,占比15.6%)、政策端审评审批加速(如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工作日缩短至30工作日)、支付端医保目录补充助力创新药加快进入医院 [18][19] - 创新药企出海(BD事件)成为重要催化,2024年中国本土创新药企授权首付款和收入合计达57亿美元,占全球合作授权总首付比例的20% [19][20] - 出海合作不仅带来短期首付款收入,未来药品上市后还有销售利润分成,为企业提供长期增长预期,进一步支撑股价 [22] 创新药投资策略 - 创新药板块研究存在较高知识壁垒,涉及专业名词如"随机双盲"实验、无进展生存期等,个人投资者可借助专业渠道或分析师研报进行了解 [23] - 许多创新药企仍处于非盈利状态,估值多采用市销率(PS)而非市盈率(PE),部分企业通过出海获得收入已实现扭亏为盈 [25]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是便捷的投资工具,该指数筛选高研发投入和高流动性的创新药企,成分股权重上限为15%,前5大成分股权重合计上限60% [26] - 鉴于板块估值经历重塑后处于相对较高位置,建议投资者采用定投方式进行分散化投资,以控制买入成本和管理风险 [27]
如何理解诺诚健华20亿美元出海大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8:55
交易概述 - 诺诚健华与美国Zenas BioPharma达成对外授权合作,涉及自身免疫管线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及两款临床前小分子,交易总额超过20亿美元 [1] - 高盛维持诺诚健华股票“买入”评级,并将公司港股和A股未来12个月目标股价分别调高21.7%和54.6%至22.89港元和44.10元人民币 [1][2] 合作方Zenas BioPharma分析 - Zenas是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其核心产品Obexelimab针对IgG4相关疾病的I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预计2025年底公布,针对多发性硬化的II期研究主要终点数据预计2025年四季度公布 [3] - Zena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Lonnie Moulder是资深企业家,曾成功创立并领导TESARO公司(后被葛兰素史克以51亿美元收购),具备丰富的交易经验和国际化运营能力 [5] - 华尔街分析师对Zenas的普遍评级为“强力买入”,平均目标价为33.25美元,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等机构给予买入评级 [6][7] 交易战略价值与选择逻辑 - 合作基于业务高度协同,Zenas在自身免疫疾病特别是多发性硬化领域的丰富经验与诺诚健华管线布局完美契合,能最大化奥布替尼的全球价值 [3][4] - Zenas团队在临床开发、融资及商业化方面的成功记录,有助于加速授权产品的国际化开发和上市进程 [4] - 此次合作是经过近一年评估后的最佳选择,体现了双方在自身免疫领域的强强联合,沟通顺畅有助于全球III期临床试验成功 [3][4] 交易财务条款 - Zenas将支付首付款和近期付款达1亿美元现金,并向诺诚健华发行700万股普通股,基于Zenas每股27.76美元的股价,股票价值约1.94亿美元,使近期付款总额达到2.94亿美元 [8] - 诺诚健华有资格获得因达成临床、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的额外付款,交易总额高达22.88亿美元(约合163亿元人民币) [8][9] - 公司还将获得未来产品净销售额最高百分之十几(最高可达19%)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该分成比例在全球创新药授权中处于高位 [8][9] 产品潜力与开发计划 - Zenas高度认可奥布替尼,认为其是潜在同类最佳BTK抑制剂,有望成为解决进展型多发性硬化迫切医疗需求的重磅炸弹产品 [10] - Zenas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启动奥布替尼针对继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并推进两款临床前分子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10] - 此次交易刷新中国自身免疫领域小分子对外授权记录,是诺诚健华今年第二次成功出海 [9] 市场影响与财务前景 - 交易获得的近3亿美元首付款和近期付款确定性高,对诺诚健华短期内的财务表现将带来极大提升 [11] - 结合奥布替尼本身的销售表现,市场预期公司今明两年的盈利状况将得到改善 [11] - 此次成功出海体现了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获得国际认可,展现出公司在全球合作中的战略定力 [12]
诺诚健华放弃巨头背书,奥布替尼二次出海换2.8亿美元“首付+股权绑定”
钛媒体APP· 2025-10-09 23:15
10月8日,诺诚健华一则海外授权许可公告,在次日资本市场引发鲜明分化——公司A股股价开盘后快 速跳水,收跌6.24%,港股收跌11.64%;而交易对手方、纳斯达克上市的Zenas股价却强势上涨 24.22%。 诺诚健华把自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MS)等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海外权益,以及两 款临床前资产有偿许可给Zenas,换来1亿美元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外加Zenas 700万普通股股 票,潜在交易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 根据交流会说明,首付款与股权价值叠加后合计2.8亿美元,行业对比来看首付比尚可。这已是奥布替 尼与全球生物技术巨头Biogen"分手"后的二次出海。诺诚健华此次虽也接洽过MNC(跨国制药公 司),但最终未再选择,而当前创新药全球化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 1亿美元首付+15%股权,曾接洽MNC却牵手Zenas 笔者梳理发现,市场针对诺诚健华此次合作偏谨慎的情绪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首付金额未完 全匹配预期,二是合作方不够知名。 根据公告,诺诚健华此次出让的并非奥布替尼全部海外权益,而是涵盖多发性硬化领域的全球权益,包 括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以及排除大中华区及东 ...
诺诚健华核心产品重新出海,创始人回应为何没选大药企
新浪财经· 2025-10-09 19:25
交易概述 - 诺诚健华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Zenas签署授权协议,将奥布替尼及两项临床前资产有偿许可给Zenas,交易总额超20亿美元[1] - Zenas将向诺诚健华支付总计1亿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并授予后者700万普通股股票,约占Zenas已发行且流通普通股的9.3%[1] - 公告次日(10月9日),诺诚健华A股股价高开后回落,收盘报26.74元/股,下跌6.24%,市值417.9亿元[1] 授权资产与权利范围 - 诺诚健华授予Zenas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在非多发性硬化症及非肿瘤适应症领域(除大中华区及东南亚以外)的独家权利[1] - 同时授予一款临床前口服IL-17抑制剂在除大中华区及东南亚以外区域的独家权利,以及一款临床前口服透脑TYK2抑制剂的全球独家权利[1] 临床开发计划 - 奥布替尼针对原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的全球多中心3期研究正在进行中,诺诚健华团队将与Zenas交接该研究[2] - Zenas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奥布替尼针对继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的第二项3期研究[2] - Zenas计划在2026年将IL-17抑制剂和TYK2抑制剂推进到临床阶段,并在2027年获得IL-17抑制剂的初始患者数据[2] Zenas公司背景与交易考量 - Zenas是一家尚无商业化阶段产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市值约10亿美元[5] - 诺诚健华选择Zenas合作,看重其在自免领域的临床开发及注册能力,以及其创始人Lonnie Moulder的成功创业背景[5] - Zenas创始人Lonnie Moulder是连续创业者,其此前创立的TESARO公司于2019年被GSK收购,商业化成功[5][6] 市场机会与产品定位 - Zenas预估继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和原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分别占所有多发性硬化亚型的20%和10-15%[4] - 仅在美国,这两个适应证的商业机会预计将超过120亿美元[4] - 奥布替尼在血液瘤领域面临激烈竞争,因此在自免领域寻找市场机会[4] 诺诚健华近期业绩与管线进展 - 2025年上半年,诺诚健华营收7.31亿元,同比增长74.26%;归母净利润亏损3009.14万元,同比大幅减亏[8] - 奥布替尼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6.37亿元,同比增长52.84%[8] - 奥布替尼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在国内提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上市申请,2025年第四季度公布系统性红斑狼疮2b期临床数据[8]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诺诚健华现金及其等价物余额为47.01亿元[9]
诺诚健华与Zenas达成超20亿美元授权协议,恒生医疗ETF(513060)冲击3连涨,备受资金青睐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24
截至2025年10月9日 13:04,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下跌4.58%。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石四药集团领涨3.12%,华润医药上涨1.23%,山东新华制药股份 上涨0.99%;诺诚健华领跌9.73%,荣昌生物下跌9.36%,科伦博泰生物-B下跌8.31%。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下跌0.49%,最新报价1.02元。拉长时间 看,截至2025年9月30日,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近2周累计上涨1.09%。 流动性方面,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盘中换手19.17%,成交8400.15万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30日,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近1月日均成交1.58 亿元。 截至2025年10月9日 13:03,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3.31%。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脑动极光-B领涨7.79%,心泰医疗上涨3.52%,同仁堂国药上涨3.37%;诺 诚健华领跌9.78%,科伦博泰生物-B下跌8.23%,四环医药下跌7.69%。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0.14%, 冲击3连涨。最新价报0.74元。拉长时间看,截至 2025年9月30日,恒生医疗ETF近2周累计上涨1.24%。 流动性方面,恒生医 ...
首付款1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诺诚健华宣布年内第二笔BD授权,转让3款自免管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08:04
每经记者|林姿辰 每经编辑|董兴生 10月8日晚间,诺诚健华宣布了公司今年的第二笔BD(商务拓展)。 根据公告,公司在美国的全资附属公司InnoCare与一家美国生物制药公司Zenas达成授权许可协议, Zenas将获得诺诚健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领域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以及奥布替 尼在非肿瘤的其他治疗领域的开发与商业化权益。 此外,Zenas还获得两款临床前分子,即一款新型口服IL-17 AA/AF抑制剂和一款透脑性口服TYK2抑制 剂的相关权益。 为此,Zenas将向诺诚健华支付达1亿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包括2026年达成的里程碑付款, 以及向诺诚健华发行达700万股Zenas普通股股票,包括在2026年初达到里程碑时向诺诚健华发行的股 票。加上其他达成临床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的付款,潜在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此外,诺诚 健华有权就授权产品的年度净销售额收取最高达高百分之十几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保留核心产品肿瘤领域权利 从市场前景看,诺诚健华此次转让的三款自免管线各有价值。其中,多发性硬化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发病 率整体较低,欧美市场更大。奥布替尼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针对 ...
潜在交易额超20亿美元诺诚健华达成重磅对外授权协议
上海证券报· 2025-10-09 02:14
潜在交易额超20亿美元 诺诚健华达成重磅对外授权协议 ◎记者 张雪 奥布替尼被寄予厚望 潜在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诺诚健华将获得1亿美元的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Zenas发行的700万股普通股。未来,诺诚健 华还有权获得潜在的研发及注册里程碑付款、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并从授权产品的年度净销售额中收取 最高达百分之十几的特许权使用费,总交易金额或将超过20亿美元。 奥布替尼是全球首个进入Ⅲ期临床的中枢神经系统强渗透性BTK抑制剂,针对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 (PPMS)的全球Ⅲ期试验已于2025年三季度启动,预计2026年一季度启动继发进展型(SPMS)试 验。此前Ⅱ期数据显示,其显著减少脑部炎症病灶,且安全性优异。 通过此次合作,Zenas将获得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领域的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以及奥 布替尼在非肿瘤领域除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地区以外区域的权利。Zenas还将获得口服IL-17AA/AF抑制剂 除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地区外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以及透脑性口服TYK2抑制剂的全球权 利。"我们预计2026年将这两款抑制剂推向临床,并预计2027年获得口服IL-17AA/AF抑制剂的 ...
超20亿美元!中国创新药“出海”重大突破
上海证券报· 2025-10-08 22:21
诺诚健华则将保留奥布替尼在肿瘤领域的全球权利,以及在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非肿瘤领域的权利。 奥布替尼为何被寄予厚望? 作为诺诚健华的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已在淋巴瘤领域获批上市,并展现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巨大潜 力。 近日,诺诚健华(688428)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Zenas BioPharma(纳斯达克代码:ZBIO)共同宣布达 成一项全球授权合作协议,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此次合作聚焦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在多发性硬化症(MS)领域的开发,并拓展至其他自身免疫性 疾病管线,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出海"再获重大突破。 超20亿美元交易如何构成? 根据协议,Zenas将获得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领域的全球独家权益,以及奥布替尼在非肿瘤领域(除 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外)的开发与商业化权利。此外,Zenas还将获得两款临床前阶段新药的相关权益。 诺诚健华将获得1亿美元的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Zenas发行的700万股普通股。未来,诺诚健 华还有权从授权产品的年度净销售额中收取最高达百分之十几的特许权使用费。 奥布替尼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中枢神经系统强渗透性BTK抑制剂,针对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
1500亿创新药龙头第三次冲刺港交所,实控人为四川新首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6 08:55
记者丨江佩佩 张嘉钰 编辑丨刘巷 9月29日,据港交所官网,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利天恒")重新递交上市申请。据 悉,这已经是该公司自去年筹划港股上市以来的第三次递表。 值得一提的是,百利天恒刚刚完成A股定增,总计募资金额达到37.64亿元,发行价格为317元/股,此次 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实控人是四川新首富 资料显示,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1月6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创新生物药业务板 块和化药制剂、中成药制剂业务板块。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 射液等。 作为一家热门创新药公司,百利天恒股价持续上涨,截至9月30日收盘,市值高达1550亿元。 2025年,朱义以571.6亿元财富位列《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第53位。截至9月30日,持有百利天恒 股票达72.22%的董事长朱义,其所持股份价值约1128.53亿元,稳坐四川富豪头把交椅。 事实上,上市第二年,百利天恒在大幅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又再度陷入亏损泥潭。2022年至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03亿元、5.62亿元、58.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 ...
A股:创新药概念股,或许是未来穿越牛熊的真神!!
搜狐财经· 2025-10-04 10:12
你可能觉得药企很"高冷",但其实它们可能是下一个"造富引擎"。为啥?因为一款好药,不分国界!只要研发成功,拿到国际认 证,就能在欧美市场卖出天价。一支抗癌新药,一年卖几十亿美元都不是梦。过去这活儿基本被欧美药厂包了,但现在,中国药 企正在"弯道超车"! 你看,越来越多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开始在国际舞台上"露脸":把自主研发的新药授权给国际大厂,动不动签下几亿、几十亿美 元的大单,这叫"出海创收"!不仅赚了真金白银,还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也能做出顶尖创新药! 想不想知道为啥美股总出"巨无霸"公司?动不动苹果、英伟达,市值飙上3万亿美元!而咱们身边不少企业,明明干得也不错, 可市值就是"长不高"?秘密其实就一句话:人家赚的是全世界的钱,我们很多公司还在家门口卖东西。 想象一下,一个公司如果只靠中国人买单,天花板再高也有限。但如果你的产品卖到美国、欧洲、东南亚,十亿人都是你的潜在 客户,那收入空间得有多大?这就是美股那些科技巨头的"财富密码"——它们生来就是全球玩家,iPhone卖遍地球,AI芯片供不 应求,钱从四面八方涌来,市值自然"一飞冲天"。 反观A股和港股,不少企业还困在"本地赛道"里打转。市场就这么大,竞争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