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ESIE2025展后报告:超20万人次赴约,共话储能未来发展
展会概况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于2025年4月10-12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 [1] - 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吸引超20万人次专业观众到场,线上直播观众达300万人次 [1] - 汇集近800家国内外储能全产业链参展商及来自50+国家和地区的4000+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1] 观众分析 - 专业观众中超50%为企业高管、技术研发人员等核心决策人群 [2] - 来自50+国家和地区的核心买家及近40位驻华参赞参与,国际化程度显著 [2][12] - 观众构成覆盖政府主管部门、发电集团、电网公司、科研院所、储能技术厂商等全产业链环节 [5] - 52 23%观众具备采购决策权,管理与决策层占比可观 [6] 产品与技术关注度 - 主流电池技术最受关注,大规模电力储能、长时/短时高频储能技术及智慧能源建设需求凸显 [8] - 前沿创新与产业动态受瞩目,产品采购、代理商合作需求占比高 [10] 展商与活动 - 近800家展商展示从上游智能装备到储能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技术与产品 [16][18] - 同期举办50+场主题论坛,邀请400+位政产学研嘉宾,开幕式直播观众超230万人次 [21][23] - 特色活动包括国际创新大赛、CNESA十五周年晚宴、储能低碳跑等,强化商务交流 [25] 传播与影响力 - 构建国家级媒体+垂直媒体+海外媒体传播矩阵,100+媒体报道展会盛况 [28][29] - 官方峰会小程序浏览量超37万次,93%观众对展品丰富度满意,95%认可现场服务 [14][31] 行业趋势 - 展会全方位展现储能行业技术风向,聚焦政策导向、市场变革与技术跃迁 [18][31] - 国际化属性增强,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并链接全球50+国家核心市场 [12][31] 未来展望 - 2026年4月1-3日将举办第十四届展会,持续深化产业协同与跨界合作 [32][31]
教育部最新明确!严禁频繁组织考试、严禁提前开学、延迟放假,或利用假期组织补课
第一财经· 2025-05-27 15:06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通知 核心观点 - 教育部印发《通知》旨在通过"五个进一步"目标清理违背教育规律行为,推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1] - 重点整治16类负面清单行为,包括传播错误言论、违规考试补课、侵害学生权益等办学乱象[2] - 提出四大重点任务:巩固管理成果、深化难点整治、提升治校能力、强化数智赋能[8][9][10] 工作目标 - 推动育人为本理念普及,遏制违规办学行为,健全依法治教制度体系[7] - 优化教育生态,提升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2025年作为规范管理提升年[1][7] 重点任务 **巩固规范管理成果** - 建立安全底线、日常管理、师德师风常态化治理机制[8] - 完善负面清单制度,突出立德树人主线与师德师风底线[8] **深化重点难点整治** - 严查"校园餐"腐败、教辅校服牟利等侵害权益问题[8] - 整治节假日补课、作息不合理等加重学业负担行为[8] - 治理违规招生、炒作升学率等影响教育公平问题[8] **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 将规范要求纳入书记/校长培训,建立跟岗研修机制[9] - 设置违规补课"哨点学校"监测制度,规范高校生源基地挂牌[9] **提升数智赋能水平** - 开发全国统一问题反映平台,实现线索分派与整改溯源[10] - 应用办学声誉评价系统,整合智能安防等信息化巡查手段[10] 工作要求 - 省级教育部门需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分级负责与问责机制[11] - 通过联席会议、清单共享等方式强化区域协同整改[11] - 畅通举报渠道,引入家长委员会等社会力量监督办学行为[12]
2024年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多部门热议合力助推文化抢滩全球新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4:56
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元,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文化贸易超过3700亿元,占比25.8% [1] - 商务部在全国认定112家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29家文化出口基地和14家语言出口基地 [1] - 深圳对外文化贸易营收占全国六分之一,居全国首位 [4] 政策与平台支持 - 文旅部联合商务部建立13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和金融支持 [2] - 文旅部打造"线上一张网"平台,覆盖全国文化贸易出海 [2] - 文旅部推出"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品牌活动,推动14场活动形成交易额超5亿元 [2] - 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优化数字文化营商环境 [4] 行业推动措施 - 广电总局支持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微短剧等内容建设,从创意到推广全程资助 [3] - 广电总局组织企业参加法国戛纳、新加坡电视节等国际影视节展,拓展海外渠道 [3] - 广电总局推动修订中外合拍电视剧管理规定,降低合作门槛 [3] - 商务部计划优化文化贸易支持政策、对外开放环境和平台载体建设 [4] 关键发展要素 - 文旅产业本质是内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2] - 推动文化贸易需聚焦内容建设、渠道建设和主体培育 [2][3] - 产权保护和创新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3] - 科技赋能与文化融合可提升文化影响力 [3][4]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第二版)
证券之星· 2025-05-26 19:18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785.84亿元,同比增长5.01%,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3.74亿元,应用产业营业收入22.93亿元 [5]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 [5] - 全年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54艘/1272.46万载重吨/1039.00亿元,修船业务承接296艘/20.73亿元,应用产业承接合同金额22.90亿元 [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 [6] 生产交付情况 - 全年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 [6] - 修理完工船舶277艘/21.69亿元,交付应用产业设备产值16.94亿元,海洋工程业务交付1艘34万吨FPSO [6] - 主营业务毛利率9.94%,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毛利率9.57%,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 [37] 公司治理与重大事项 - 公司正在推进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已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10] - 2024年共组织召开董事会会议6次,股东大会2次,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11次 [6][7] - 独立董事召开专门会议3次,对公司关联交易、重大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进行事前审议 [7] - 公司获上海证券交易所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A级评价 [13]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费用36.10亿元,同比增长15.01%,占收入比重小幅上升 [39][40] - 公司持续加大绿色智能船型研发投入,推进数智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16] - 布局深海科技领域,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打造深海科技产业高地 [16] 2025年工作计划 - 计划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修理完工船舶270艘/19.35亿元,应用产业产值16.10亿元 [15] - 聚焦主责主业,确保完成重组项目,增强业务板块整合和协同效应 [16] - 深化创新驱动,加强新船型研发及传统优势产品优化升级 [16] - 提升市值管理水平,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17]
咬定创新不放松-——首钢股份利用“三大利器”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 - 2023年世界首条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投产 [1] - 2024年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91%,应用240台工业机器人,建成15个无人化智能库区 [2][3] - 建成跨地域多基地产销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一键式控制"工序达51个,RPA技术搭建26个流程机器人用例 [3] - 开发出0.07毫米厚"5G钢"(蝉翼钢)用于5G基站组件,以及0.01毫米"蚕丝钢"解决燃烧器材料瓶颈 [3] 研发成果与知识产权 - 构建"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拥有34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4] - 累计推出56个首发产品(含9个全球首发),开发9项首创工艺(含8项全球首创),研制4台套首开设备(含1台套全球首开) [4] - 获3924项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379项),13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主导或参与制定182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4] 绿色低碳发展 - 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保持河北省环保绩效"A级"评级 [5] - 向35家钢铁企业推广超低排放技术咨询及环保管家服务 [5] - 将绿色低碳作为战略基石,推进极致能效与减碳技术实践 [4][5] 财务与行业地位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083.11亿元,旗下首钢京唐、冷轧、智新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 - 获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及世界钢铁协会首批"《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称号 [1][5] - 定位"制造+服务"模式,强化产品/服务/质量/品牌四大优势 [1]
中远海控全资子公司多措并举稳外贸保畅通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3:00
全球航线网络优化 - 公司依托海洋联盟优化主干航线布局 加密核心市场班次 开辟新兴市场通道 持续扩充全球运力供给 [3] - 北美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美西南10条航线覆盖中国及东南亚日韩港口 优化AAC航线加挂洋浦港形成中转通道 美西北5条航线覆盖中国港口 美东美湾10条航线构建多元服务 [3] - 开通南沙港直达南美西港口航线 助力构建"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 加深粤港澳大湾区与拉美地区连接 [3] - 针对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高时效需求 以印尼CSE/YIX快航协同南沙港升级干线运力 实现"当日截单、次日开航" [3] 海铁联运与数智化建设 - 布局内陆节点推动港口功能延伸 构建"海上枢纽港+内陆无水港"立体化物流网络 [4] - 东北及华北地区开通"章古台站—锦州港""赤峰大板站—锦州港"等特色班列 将化肥、钢材等纳入全链物流体系 大连集运实现公铁无缝衔接 [4] - 长三角地区采用"包舱制+天天班"模式 8小时直达上海芦潮港 较传统运输效率提升显著 创新"一口价"计费方式使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20%-30% [4] - SynCon Hub平台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物流服务 实现全程在线化操作与可视化追踪 [4] 产业链协同生态构建 - 立足"集装箱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优势 与物流供应链板块深度协同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生态系统 [5] - 共建5个海内外供应链平台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等节点 提升供应链韧性 [5] - 针对化工、冷箱等高附加值货物协同打造专业方案 建立危险品全流程管控和全程温控服务 [5] - 深化拖车、仓储、关务等领域协同 实现系统功能复用 减少信息壁垒与重复作业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
首钢股份利用“三大利器”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国有企业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0 14:31
公司发展里程碑 - 2023年世界首条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投产 [1] - 2024年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并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标杆 [1] - 2025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和世界钢铁协会首批"《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称号 [1] 转型升级战略 - 推动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竞争力 运用数智赋能 技术创新 绿色低碳"三大利器"提升制造+服务能力 [1] - 全面整合钢铁主业资源 锚定高效制造 高品质制造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四大方向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83.11亿元 旗下多家子公司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2] 智能制造成果 -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91% 应用240台套工业机器人 建设15个无人化智能库区 [3] - 建成跨地域多基地产销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 实现51个"一键式控制"工序 [3] - 应用RPA技术建立数字劳动力平台 搭建26个流程机器人用例 [3] 核心产品创新 - 开发厚度仅0.07毫米的"5G钢"(蝉翼钢) 用于5G基站组件和集成电路板 [3] - 研发新能源电工钢解决低损耗 高转速 高扭矩"不可能三角"难题 [3] - 开发直径0.01毫米的"蚕丝钢"突破国产燃烧器基础材料技术瓶颈 [3] 技术研发体系 - 构建"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 统筹基础性 共性 战略性技术研发 [4] - 拥有34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推出56个首发产品(含9个全球首发) [4] - 获3924项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379项) 主导或参与制定182项各级标准 [4][5] 绿色低碳实践 - 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 保持河北省环保绩效评价"A级" [5] - 推广超低排放成果 累计服务35家钢铁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5] - 将绿色低碳作为战略基石 推进极致能效与减碳技术实践 [5]
创新驱动 文产赋能 全域绽放 文博会52家分会场近300项活动亮点纷呈
深圳商报· 2025-05-20 00:36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 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文博会不仅是文化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产业发 展的风向标。本届文博会延续"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模式,全市52家分会场精心筹备近300项展示交易活 动,主题涵盖数字创意、创意设计、影视短剧、动漫IP、工艺美术等多种业态,产业内容十分丰富,并 呈现突出创新驱动、数智赋能、跨界融合、强化传承等特色和亮点。 创新驱动 展现文化产业澎湃动力 自2004年首届文博会举办以来,分会场机制历经21年沉淀,已成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届文博会分会场总数保持52家,新增8家"新面孔",他们分别是:福田区的A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BitCity次元小镇,盐田区的万科生物圈三号,南山区的荔秀服饰文化街 区,龙岗区的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坪山区的坪山文化聚落,光明区的华强科技生态园。 新面孔的加入,给文博会带来新鲜的血液,充分展示了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其中,平安金融 中心云际分会场依托547.6米高空地标优势,构建世界级高空观光与文化交融 ...
新闻多一点丨洛轴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
新华社· 2025-05-19 22:42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一家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产品涵盖9大类型、3万余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港机船舶等领域 [2] - 轴承是机械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业内形容“世界上能转的机器,一般都离不开轴承” [2] - 公司是轴承制造行业的传统企业,近年来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实现转型升级 [2] 研发实力与技术平台 - 公司依托轴承行业唯一的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风力发电、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等轴承试验平台 [3] -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已有1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水平 [3] - 公司研发的盾构机系列主轴承打破了我国盾构机主轴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3] 产品结构与市场地位 - 公司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高达70% [3] - 公司风电主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3] -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是高端轴承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2][3]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在风电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应用“5G+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产品从设计、选材、生产到交货的全程数字化 [5] - 公司连续投资超10亿元对传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 [5] - 公司自主孵化、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轴承应用软件,以数智赋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5] 财务业绩与未来目标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6.99亿元、净利润2.26亿元 [7] - 公司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营收150亿元,不断壮大高端轴承产业集群 [7] - 公司以“转动中国、推动世界”为目标,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7]
一季度乐城特许药械使用人次同比增长超四成
海南日报· 2025-05-16 10:40
特许药械使用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乐城先行区特许药械使用人次达1.6万,同比增长44.14% [2] - 2024年特许药械使用人次逾5.1万,同比增长79.33%,保税仓入库货值达6.02亿元,同比增长18% [2] 审批效率提升 - 省药监局、省卫生健康委、海口海关联合发布措施,调整非首次审批模式,实施二合一融合审批,减少申请环节,缩短审批周期 [2] - 以医疗机构使用科室为审批单元,实施批量审批,从"一人一品一批"调整为"一品一院一批",批准数量大幅增长 [2] 带药离院措施效果 - 实施带药带械离院备案后,截至2024年12月备案82个特许药械品种,惠及患者逾1.7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9.8%和22% [3] 数智赋能与服务优化 - 推动特许药械追溯管理平台建设,构建"五位一体"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发布、申报沟通、寻医问药等功能 [3] - 主动服务企业,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寻找能形成规模、延伸产业链的产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