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搜索文档
A股成交额破3万亿元,消费股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搜狐财经· 2025-08-28 20:09
市场成交与指数表现 - A股单日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 创历史第二高纪录 [1] - 上证指数上涨1.34%至3877.13点 深证成指上涨2.07%至12417.31点 [2] - 科创50指数上涨2.48% 创业板指上涨2.65% [2] 资金面变化与投资者行为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8%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 [3] - 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 同比增长71% [6] - 韩国散户对中国股票持仓量增长近三成 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提升0.7个百分点 [7] 政策环境与市场预期 - LPR利率下调与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红利 [8] - 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推动资金向A股聚集 [8] - 国务院提出创新消费场景 国庆假期临近提振旅游零售板块 [11] 消费板块估值与资金流向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市盈率仅19.88倍 处于近3年低位 [9] - 食品饮料行业年内涨幅跑输大盘 [9] - 消费主题ETF净流入超34亿元 旅游ETF连续20日获申购 [11] 行业轮动与历史表现 - 市场正经历从科技领涨到消费补涨的轮动 [13] - 消费板块在牛市后期展现爆发力 2021年食品饮料指数涨幅超41% [12] - 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龙头股分红率超75% 吸引避险资金 [10] 消费板块驱动因素 - 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直接刺激需求 [15] - Z世代消费升级推动国潮、宠物经济等新业态崛起 [15] - 消费板块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特性 [15] 板块布局与投资策略 - 可通过消费ETF分散个股风险 [17] - 关注预制菜、智能家居等日常生活相关细分领域 [17] - 消费升级是长期趋势 宜避免追涨杀跌 [17]
关于秋季市场,券商最新展望
证券时报· 2025-08-28 19:08
大势前瞻 - 多家券商集中发布策略研判 普遍看好政策延续和流动性改善 对中国资产长期重估趋势充满信心[1] - 全球资产配置正逐步形成更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1] - 国内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丰富性超过预期 居民政府以及市场流动性明显变好 预计后续财政政策将保持多样性 稳增长政策立场仍将延续[3] - 美元自1970年以来历经五次调整 当前投资者应警惕美元法币公信力下降 可更加积极配置具有稀缺性的资产包括股权[3] - 第四季度国内流动性仍较为明确 市场经历估值和情绪修复后关注重点转向业绩能否跟进 股债性价比略有收敛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仍在演进之中[3] - 美股历经两年上涨后处于本轮周期高点 趋势反转可能震荡反复 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下行趋势 明年上半年风险更大 建议投资者谨慎对待[3] - 美国经济周期进入下行 美债迎来配置性机会 A股周期滞后于海外市场 目前处于上行周期前景相对乐观[3] - 国内反内卷债务停止收缩海外发展制造业的组合下 国内制造业企业资本回报逐步企稳回升 海外企业资本回报可能因此下降 金融资本流向低估中国产能价值 趋势逆转已经开始[4] 资金流向 - 交易型资金持续净流入市场 活跃度创2016年以来新高[6] - 主动型外资在A股仓位仍位于2021年以来中枢水平 预计仍有加仓空间[6] - 截至8月20日今年A股资金净流入额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约2.1% 资金为小幅净流入状态[6] - 融资余额公募基金份额增加以及IPO增发产业资本净减持等流出项环比下降有望支撑资金面改善[6] - 居民资金或正从银行理财产品逐渐转而流向非银理财产品与资本市场 7月M1M2双双增速回升 存在理财资金逐步流入股市现象[6] - 中国城镇家庭未来股票基金等持有数量中期可以看到30万元 户均配置增量为22万元[6] 行业配置 - 中国经济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将持续强化大科技板块 形成类似纳斯达克市场的结构性特征[8] - 相当长时间内以大科技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将会是常态[8] - 港股相对A股的优势赛道在于互联网和软件新消费及创新药以及传统金融业 上述赛道均处在景气趋势向好的过程[8] - 香港地区货币政策宽松空间仍在 科技是内外资配置港股市场共识的核心资产[8] - 对市场从信心提振生态优化流动性驱动转为基本面驱动保持乐观 建议在把握主线同时注意市场已出现一定超买迹象 建议预留部分仓位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波动[9] - 考虑到降息周期开启和全球制造业周期启动在即 建议关注同时受益于海外制造业修复消耗量将长期增长的实物资产 还有投资加速下的资本品 以及长期资产端预计将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的保险和券商[9]
关注红利港股ETF(159331)投资机会,市场关注高股息板块配置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6:38
市场配置策略 - 维持三季度"科技+港股红利+券商非银"配置策略 科技与整体指数三季度强势行情未结束[1] - 港股高股息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受益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及政策对资本市场"预期管理"的强调[1] - 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显现 资金逐步流入股市使红利资产受益于市场乐观情绪[1] 投资机会与关注点 - 建议关注9月中上旬波动加大风险 重点关注红利及国央企配置机会[1] - 资本市场长期作为政策"稳信心"核心抓手 港股高股息资产在"十五五"规划下保持吸引力[1] 产品信息 - 红利港股ETF(159331)跟踪港股通高股息指数(930914) 该指数从港股通范围筛选30只连续分红、流动性良好且股息率突出的证券[1] - 指数成分股重点覆盖金融、能源及工业等传统高分红行业 集中体现港股市场高股息、低估值板块特征[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发起联接C(022275)和A类(022274)[1]
量化择时周报:牛市思维,行业如何配置?-20250824
天风证券· 2025-08-24 18:14
市场趋势与仓位建议 - WIND全A指数短期均线(20日)收于5752点,长期均线(120日)收于5271点,两线差值扩大至9.12%,显著高于3%的阈值,市场处于上行趋势格局 [2][3][8][9][14] - 赚钱效应值为5.22%(前值3.73%),显著为正,建议在赚钱效应转负前保持高仓位并逢低加仓 [1][2][8][10][14] - 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提升至80%,因PE估值处于85分位点(中等水平),PB估值处于50分位点(较低水平) [3][10] 行业表现与配置方向 - 近期强势行业:通信(上涨10.47%)、电子;弱势行业:房地产(微涨0.98%)、医药;资金流入明显的行业包括家电和消费者服务 [1][9] - 中期配置推荐困境反转型板块:港股创新药、证券保险;政策驱动板块:光伏、化工;科技板块:军工算力、电池(TWO BETA模型) [2][3][8][10][14] - 短期信号显示黄金股在调整后有望反弹 [2][3][8][14] 市场表现与估值数据 - WIND全A指数全周上涨3.87%,中证2000涨3.23%,中证500涨3.87%,沪深300涨4.18%,上证50涨3.38% [1][9] - 估值分位数基于2014年10月17日至2025年8月22日历史数据,当前PE分位数85%、PB分位数50% [3][10][12]
中加基金固收周报︱流动性推动牛市前进
新浪基金· 2025-08-21 17:24
市场回顾 - A股主要指数上周均上涨 量能维持高位 [1] - 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 电子和非银金融表现相对较好 [1] 宏观数据分析 -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 低于市场预期的-150亿元 前值22400亿元 [4] - 7月社会融资规模11600亿元 低于市场预期的14100亿元 前值41993亿元 [4] - M2同比8.8% 高于市场预期的8.3%和前值8.3% [4] - M1同比5.6% 前值4.6% [4] - 政府债券融资12440亿元 同比多增5559亿元 [4] - 居民存款减少11100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4]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00亿元 同比多增13900亿元 [4]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7% 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 [5]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万亿元 同比+3.7% 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 [5]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1.6% 较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5] - 7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下降至6.2% 连续4个月增速放缓 [6] - 7月广义基建当月同比转负至-1.9% 为近4年首次 [6] 股市策略展望 - 市场流动性依然宽裕 水牛特点仍在 [7] - 两融余额占全A流通市值比重为2.08% 与2015年的接近5%差距较大 [7] - 存款搬家趋势已出现 流动性和情绪环境支持主题性机会 [7] - 中长期关注内需 科技 出海三个方向 [8] - 公募产品被动化 险资和券商自营等资金长期化趋势可能进一步强化 [8] - 银行作为低风偏资金追捧行业已有企稳迹象 [9] - 险资入市资金将在去年6000亿基础上持续提升 [9] - 科技行业在内需政策预期降低时优势凸显 [9] - 关注自主可控 军工 算力链 稳定币等方向 [9] - 国际定价上游有色受益于美国降息预期和制造业补贴预期 [9] - 消费和地产链受益于政策支撑预期增加 [9] - 创新药催化持续 [9] - 券商短期业绩回升 [9] - 出海类标的受美国制造业资本开支提高预期和关税谈判影响 [9]
权益类基金发行、成立、建仓全链条提速
证券日报· 2025-08-21 00:44
A股市场表现及权益类基金动态 - A股三大指数全部收涨,上证指数再创阶段性新高,市场情绪走高 [1] - 权益类基金发行、成立、建仓环节提速,增量资金加速入场 [1] - 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水平增长至高位,新基金净值快速增长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1][3] 权益类基金提前结募情况 - 招商中证机器人ETF募集期仅一天,募集规模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 [2] - 华泰柏瑞中证通用航空主题ETF、浦银安盛医疗创新混合等多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募 [2] - 8月以来已有逾60只权益类基金成立,新基金单位净值波动显示积极建仓 [3] 公募基金仓位及建仓策略 - 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约为91.41%,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约为88.93%,较前一周分别上升0.86和1.9个百分点 [4] - "固收+"基金平均股票仓位约为23.48%,较前一周上升0.43个百分点 [4] - 新基金建仓期缩短至1个月内,反映基金管理人对后市乐观判断 [4] 后市展望及行业配置建议 - 市场呈现增量流动性驱动行情,科技及小盘风格有望占优 [5] - 2025年或仍以科技为主线,建议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等产业趋势机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