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转型

搜索文档
易方达基金获准设立财富管理子公司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17
易方达基金设立子公司获批 - 中国证监会核准易方达基金设立全资子公司"易方达财富管理基金销售(广州)有限公司",注册地广州,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为证券投资基金销售 [1] - 子公司将在完成工商设立登记并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后正式展业 [1] - 易方达基金成为国内第9家获批设立公募基金销售子公司的机构,此前嘉实基金、华夏基金等8家公募已获批同类子公司 [1] - 银华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募的子公司申请仍在等待监管批复 [1] 公募基金销售子公司的战略意义 - 设立销售子公司有助于公募机构拓展业务版图,实现多元化经营 [1] - 通过母子公司优势互补构建专业桥梁,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服务转型 [1] 政策背景与行业转型 - 2019年10月证监会发布基金投顾业务试点通知,开启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转型 [2] - 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公募基金设立子公司开展投顾、养老金融等业务 [2] - 2024年初政策文件强调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完善投顾制度规则,扩大可投产品范围 [3] 易方达基金的筹备与布局 - 公司于2023年5月提交设立财富管理子公司申请,经过两年完善准备工作 [2] - 已组建100余人团队覆盖投研、顾问、金融科技等领域,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 [2] - 未来将通过子公司探索买方生态顾问模式,搭建数智化投顾服务体系 [4] 行业实践与发展方向 - 公募基金行业自投顾试点启动以来已开展多项探索 [4] - 政策支持头部基金公司创新发展,提升资产管理与综合财富管理能力 [3]
这家券商,关闭12家营业部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06:47
公司营业网点调整 - 国信证券将于9月5日起关闭吉林市解放大路证券营业部、佛山南海永胜西路等12家营业部 涉及吉林、佛山、青岛和厦门等地 [1] - 上个月国信证券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关闭大庆龙政路、大同永泰南路等9家营业部 部分营业部被迁移至当地分公司或其他营业部 [2] - 公司表示网点调整是为提供更专业优质的金融服务 属于正常经营举措 调整期间业务与客户服务均正常开展 [2] 行业分支机构裁撤趋势 - 今年以来全行业已裁撤68家券商分支机构 仅7月以来就有4家券商宣布撤销营业部及分公司 [3] - 7月方正证券撤销河南分公司等4家分支机构 德邦证券撤销江西与甘肃分公司 野村东方证券撤销浙江分公司 [3] - 裁撤主要原因为优化网点区域布局、降本增效及推动财富管理转型 多集中在非核心区域或低利润水平营业部 [3] 公司战略转型成效 - 2022年公司拥有证券与期货营业网点263家 2023年证券营业部减少至238家 [5] - 2024年底营业网点总数降至230家(56家分公司+174家证券营业部) 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减少至223家 [5] - 金太阳手机证券用户从2019年1280万人次增至2024年2900万人次 5年复合增长率18% [5] - 微信公众号用户从2019年16万人增长至2024年302万人 复合年均增长率14% [5]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2023年净利润仅为2021年的六成左右 [4]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8亿元至55.3亿元 同比增长52%至76% [9] - 增长主要源于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及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等主要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9] - 2024年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分部营业利润率达46% 盈利水平优秀 [9] 行业转型路径分析 - 证券行业经纪业务佣金率持续下行 转型分为两类路径 [3] - 路径一通过规模效应、营业部精细化管理及技术改革实现降本增效 [3] - 路径二通过转型财富管理、打造投顾品牌及服务高净值客户实现产品服务差异化 [3]
国信证券裁撤12家营业部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23:34
国信证券营业部裁撤情况 - 公司将于9月5日起关闭吉林市解放大路证券营业部、佛山南海永胜西路等12家营业部,涉及吉林、佛山、青岛和厦门等地 [2] - 上个月公司已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关闭大庆龙政路、大同永泰南路等9家营业部 [3] - 被裁撤营业部部分迁移至当地分公司或其他营业部 [3]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分支机构从238家缩减至230家,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减少至223家 [6] 行业营业部裁撤趋势 - 今年以来全行业已有68家券商分支机构被裁撤 [3] - 7月以来方正证券撤销4家分支机构,德邦证券撤销2家分公司,野村东方证券撤销浙江分公司 [4] - 裁撤主要集中在非核心区域或低利润水平营业部 [4] - 主要原因为优化网点布局、降本增效及推动财富管理转型 [4]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归母净利润82.17亿元,同比增长27.84% [6]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7.8亿至55.3亿元,同比增长52%至76% [8] - 自营投资业务和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8] - 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分部营业利润率达46% [9] 数字化转型成效 - 金太阳手机证券用户从2019年1280万增至2024年2900万,5年复合增长率18% [6] - 微信公众号用户从2019年16万增至2024年302万,复合年均增长率14% [6] 业务转型战略 - 通过规模效应、精细化管理、技术改革实现降本增效 [4] - 转型财富管理、打造投顾品牌、服务高净值客户实现差异化 [4] - 公司拥有线上线下获客能力、交易服务能力和高净值客户服务能力 [9]
这家券商,关闭12家营业部!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23:05
国信证券营业部裁撤情况 - 公司于9月5日起关闭吉林市解放大路证券营业部、佛山南海永胜西路等12家营业部,涉及吉林、佛山、青岛和厦门等地 [1] - 上个月公司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关闭大庆龙政路、大同永泰南路等9家营业部 [2]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对分支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截至2024年底共有230家分支机构(56家分公司+174家营业部),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减少至223家 [5] 行业营业部调整趋势 - 今年以来全行业已有68家券商分支机构被裁撤 [3] - 7月以来有4家券商宣布撤销分支机构,包括方正证券撤销4家、德邦证券撤销2家分公司、野村东方证券撤销浙江分公司 [3] - 行业调整主要原因为优化网点布局、降本增效及推动财富管理转型,集中在非核心区域或低利润营业部 [3] 公司经营状况 - 2023年净利润仅为2021年的六成左右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82.17亿元,同比增长27.84%,优于部分头部券商 [7]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7.8-55.3亿元,同比增长52%-76%,主要得益于自营投资和经纪业务收入增长 [10] 数字化转型成效 - 金太阳手机证券用户从2019年1280万增至2024年2900万,5年复合增长率18% [7] - 微信公众号用户从2019年16万增至2024年302万,复合增长率14% [7] - 公司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分部2024年营业利润率达46% [10] 战略调整说明 - 公司表示营业部调整是为提供更专业优质的金融服务,属于正常经营举措 [2] - 调整期间各项业务与客户服务均正常开展,将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网络 [2] - 开源证券认为公司具备线上线下获客能力、投顾服务品牌力及高净值客户服务能力 [10]
这家券商 关闭12家营业部!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23:02
公司营业部裁撤情况 - 国信证券于9月5日起关闭吉林市解放大路证券营业部、佛山南海永胜西路等12家营业部 涉及吉林、佛山、青岛和厦门等地[2] - 上个月国信证券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关闭大庆龙政路、大同永泰南路等9家营业部 部分营业部被迁移至当地分公司或其他营业部[3] - 2022年公司拥有263家证券与期货营业网点 2023年缩减至238家证券营业部 2024年底进一步减少至230家(56家分公司+174家营业部) 2025年一季度末降至223家[8] 线上业务发展态势 - 金太阳手机证券用户总量从2019年1280万人次增至2024年2900万人次 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8%[8] - 微信公众号用户数从2019年16万人增长至2024年302万人 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4%[8]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82.17亿元 同比增长27.84%[8]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7.8亿至55.3亿元 同比增长52%至76% 主要因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和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大幅增长[11] - 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分部2024年营业利润率达46%[11] 行业动态 - 今年以来全行业已裁撤68家券商分支机构 仅7月就有4家券商宣布撤销营业部[4] - 券商裁撤主因包括优化网点区域布局、降本增效及推动财富管理转型 调整多集中于非核心区域或低利润水平营业部[4] 行业转型战略 - 证券行业经纪业务佣金率持续下行 转型分为两类:通过规模效应和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或通过财富管理转型实现服务差异化[6] - 金融科技应用和线上平台完善推动分支机构整合 成为券商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式[4]
这家券商,关闭12家营业部!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22:59
国信证券营业部裁撤情况 - 国信证券于9月5日起关闭吉林市解放大路证券营业部、佛山南海永胜西路等12家营业部,涉及吉林、佛山、青岛和厦门等地 [2] - 上个月公司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关闭大庆龙政路、大同永泰南路等9家营业部 [3] - 被裁撤营业部部分迁移至当地分公司或其他营业部,公司称此举为优化网点布局的正常经营举措 [4] 行业营业部裁撤趋势 - 全行业年内已裁撤68家券商分支机构,7月以来方正证券、德邦证券、野村东方证券等4家券商宣布撤销营业部或分公司 [5][6] - 裁撤主因包括优化区域布局、降本增效及推动财富管理转型,目标多为非核心区域或低利润营业部 [7] - 开源证券指出券商经纪业务转型两大方向: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改革降本增效,或转向财富管理及高净值客户服务提升盈利能力 [7] 国信证券战略调整成效 - 2022-2023年公司营收大幅下降,2023年净利润仅为2021年的60%,2024年归母净利润反弹至82.17亿元(同比+27.84%) [9][10][12] - 营业部数量从2022年263家缩减至2024年底230家(含56家分公司),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减至223家 [10] - 线上用户显著增长:金太阳手机证券用户从2019年1280万增至2024年2900万(CAGR 18%),微信公众号用户从16万增至302万(CAGR 14%) [10]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7.8亿-55.3亿元(同比+52%-76%),主要受益于自营投资和经纪业务收入增长 [12][13] - 开源证券评价公司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营业利润率达46%,具备线上线下获客、高净值服务等核心优势 [13]
降费潮倒逼财富管理转型 代销机构从拼规模到拼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8:16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强化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和产品准入的管理责任 明确合作机构准入审查和产品尽职调查要求 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关口前移 要求金融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销售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不得以销售业绩作为唯一考核指标 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3] - 监管政策强调银行代销产品时应遵循适当性原则 限制客户风险能力测试频率 对私募产品和老年群体等采取更审慎严格的销售流程[2][3] 公募基金行业变革 - 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收入从2023年1355.42亿元降至2024年1246.22亿元 同比下降8% 客户维护费从2023年388.69亿元降至354.83亿元 同比下降8.7%[5][6] - 客户管理费占管理费比例均值从2022年24.83%逐步抬升至2024年26.54% 但头部公募基金管理人尾随佣金占比下降 如农银汇理基金从2022年39.99%降至2024年37.94%[5][6] - 中国证监会推动进一步降低公募基金销售费率 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费用 《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提出合理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4] 代销市场竞争格局 - 基金代销"三巨头"出现分化 2024年天天基金营业收入28.53亿元同比减少21.56% 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减少27.4% 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收入41.65亿元同比减少19.58%[6] - 中小代销机构加速洗牌 多家基金公司终止与民商基金销售 中植基金 宜信普泽基金等十余家代销机构合作 部分因合规问题被暂停业务[7] - 理财公司代销渠道持续扩张 2025年6月末全市场有569家机构代销理财公司产品 较年初增加7家 母行代销金额占比由去年末70%降至65%左右[8][9] 理财产品代销发展 -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比例达89.61% 较上年末提升1.8个百分点 理财公司与代销机构双向奔赴推动代销渠道广泛扩张[7][8] - 理财子公司直销业务快速发展 2025年6月末32家理财子公司中22家开展直销业务 直销金额达3197亿元 较2024年初150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9] -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积极拓展城商行 农商行代销渠道 北银理财等多家公司与浙江多地农商行建立代销合作 券商有望加入理财代销市场[10][11] 行业转型方向 - 代销机构加速从销售角色向服务机构转变 通过数字化手段与精细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选择[1][12] - 招商银行推出"TREE长盈计划-安稳盈"项目将基金销售升级为基于风险平价策略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12] - 网商银行针对小微客群提供R1 R2级别中低风险理财产品 底层资产主要配置存款 优质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12]
“818理财节”展现券商财富管理新图景
证券日报· 2025-08-07 00:26
行业转型趋势 - 券商财富管理业务从规模扩张向客户价值导向转变 从通道服务迈向买方投顾 从产品推销升级为全生命周期服务[1] - 行业构建以客户为中心 以科技为支撑 以合规为底线的新生态[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AI技术成为券商投顾服务变革核心引擎 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风险偏好和投资特征实现精准服务[2] - 智能投顾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服务主力 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服务成本[2] - 券商构建集约化服务体系 以数字化手段打破服务壁垒 通过人机协同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链路[2] 产品与服务生态 - 从单一产品竞争走向生态竞争 通过产品+服务+工具组合创新构建覆盖全需求的投资生态[3] - 产品矩阵多元化 除传统理财产品外推出养老目标基金和量化对冲策略等创新品种[3] - 整合内部投研资源与外部资管机构资源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3] 投资者教育与保护 - 创新投教体系帮助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严格履行卖者尽责义务[3] - 设置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环节 通过科学风险评估确保产品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匹配[3] - 避免过度营销行为 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3]
西部证券20250806
2025-08-06 22:45
西部证券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行业与公司概况 - 涉及行业:证券行业,重点区域为陕西省及周边地区[2] - 公司名称:西部证券,成立于2001年,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全国第19家上市券商[7] - 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陕投集团持股36.79%,第二大股东上海城投持股10.26%[7] 核心观点与论据 区域发展优势 - 陕西省科创产业蓬勃发展,西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5万家,居西部首位[2] - 陕西省高校资源丰富,拥有3所985高校和8所211高校,西安本科浓度全国第二[5] - 2024年陕西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86.6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全国第一[6] - 陕西A股上市公司从2021年56家增长至2025年82家,增速全国第二[21] 公司发展战略 - 十四五战略目标:打造一流综合投资银行,从通道驱动向资本驱动与专业驱动转变[13][14] - 通过定增、配股及并购提升资本实力,三次资本运作募集175亿元[7][15] - 正在推进并购国融证券(拟38.25亿元收购64.5961%股份),预计合并后总资产1148亿元[2][25] 业务表现与转型 自营业务 - 2025年一季度自营收入占比达54%,金融资产规模565.1亿元(2013年以来CAGR 27%)[2][16] - 固收类资产为主,2024年投资收益率5.05%[16] - 国融证券2024年固收类交易2.55万亿,现券交易量1.75万亿[30] 经纪业务 - 收入占比从2013年60%降至2024年25%[10][17] - 期货经纪快速增长,2024年同比增91%,占经纪业务22%[17] - 陕西地区营业部数量排名第一,是第二名两倍[18] 投行业务 - 收入占比从2016年25%降至2025Q1的4%[19] - 债券融资从2021年118亿增长至2024年604亿(CAGR 72.3%),市占率从0.11%升至3.36%[20] - 金融债承销规模是开源证券2.27倍(377亿元)[22] 资管业务 - 收入从2020年0.27亿回升至2024年1.68亿(CAGR 57.5%)[23] - 主动管理转型,集合及专项资管占比从18%提升至77%[23] - 西部利得基金管理规模达1057亿元(固收类占比近90%)[24] 并购协同效应 - 区域互补:国融证券72家营业部覆盖内蒙古及长三角、珠三角[27] - 业务互补:国融证券新三板持续督导250家(行业第四),北交所经验丰富[28][29] - 资管协同:国融2024年资管收入0.96亿(+8%),西部1.67亿(+42%)[31] - 预计合并后各项指标排名提升1-5位[2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67亿元(-3%),归母净利14亿元(+20%)[9] - 2025Q1营收12亿元(-24%),归母净利3亿元(+48%)[9] - ROE 2.59%(行业平均2.66%),杠杆率低于行业[11] - 风控指标均远高于监管要求,有扩表空间[1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增速6%/6%/7%,净利润增速7%/8%/9%[33] - 当前PB 1.33倍,低于同类券商平均1.48倍[33] - 维持增持评级[33]
华西证券(002926) - 002926华西证券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6
2025-08-06 16:22
监管政策与公司战略 - 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征求意见稿删除营业收入排名得分项,放宽部分业务规模排名得分范围,预计对公司提升分类评价得分产生积极影响 [1] - 公司明确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方向,持续推进财富管理3.0转型,深耕重点区域和行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 财富管理转型 - 财富管理3.0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载体,以专业投顾和数字化智能平台为手段 [1] - 加速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完善产品矩阵,打造服务闭环,提升客户体验 [1] - 通过"人脑"+"电脑"结合加强投顾团队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1] 资管业务布局 - 将资产证券化业务纳入投行业务条线,资管业务回归本源,专注于服务客户投资需求 [2] - 以FOF、类固收产品为切入点,构建丰富完整的产品体系 [2] 商业模式创新 - 探索构建"研究+投资+投行+财富管理"新商业模式 [2] - 打造专属业务系统(华西智客),优化内部协同与激励机制 [2] - 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工作小组,推动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研究业务发展 - 2024年研究所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 [2] - 聚焦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深化内外部协同,多维度发挥研究价值 [2] - 对外加强专业性投研服务,对内深度赋能公司全业务链 [2] 金融科技投入 - 2023年、2024年信息技术投入分别为2.36亿元、2.41亿元 [3] - 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全业务数字化能力 [3] - 自主研发"孔明AI助手",实现行业首批大模型私有化部署 [3] - 华彩人生APP完成鸿蒙生态全功能原生适配 [3] - 建立AI实验室,联动高校开展课题共研,加速孵化AI应用成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