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口贸易
搜索文档
特易资讯:2025非美市场贸易开发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42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与破局方向 - 2025年4月美国通过"三重叠加"机制将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推升至历史峰值,半导体、光伏等战略产业面临245%惩罚性关税,中美贸易陷入"休克状态" [13][15] - 短期策略为通过转口贸易优化税负,中期聚焦东南亚、拉美等五大非美市场开发,长期目标为重构全球价值网络 [1][15] - 转口贸易需筛选受关税影响TOP20行业(如电话机HS8517、自动数据处理设备HS8471),利用东南亚、拉美等地政策差异实现原产地属性转换 [17][21][31] 转口贸易可行性研究 - 受冲击最严重的六大行业包括电话机(57%税率)、蓄电池(104%税率)和汽车零部件(52.7%税率),与越南、墨西哥等国的税差达11-84个百分点 [21][23][27] - 马来西亚巴生港保税区提供48小时极速换柜服务,越南允许家具类产品通过简单分拣+贴标满足35%增值要求 [32] - 墨西哥Maquiladora模式支持汽车零部件本土化率达60%即可享USMCA免税待遇,阿联酋杰贝阿里自贸区允许虚拟中转实体操作 [33][35] 五大非美市场开发路径 东南亚市场 - 2024年中国对越南出口达1623亿美元,重点布局制造业上游材料(如功能性面料)、绿色科技(马来西亚光伏免税)及穆斯林消费市场(印尼清真美妆溢价25%) [39][40] - 物流时效可通过泰国曼谷海外仓从15天缩短至3天,需提前3个月获取马来西亚SIRIM等认证 [42] 拉美市场 - 墨西哥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长显著,宁德时代投资50亿美元建北美最大锂电池厂,带动上游材料供应商集体入驻 [41][43] - 巴西Mercado Libre平台开通中国品牌馆,AI定制产品使复购率提升至68% [45] 中东市场 - 沙特SABER认证周期需3-6个月,家庭储能系统通过Noon平台直播演示可实现高效转化 [46] - 隆基Hi-MO 7组件通过50℃沙漠环境测试,大疆无人机+华为云AI使光伏板清洁效率提升3倍 [48] 东欧市场 - 匈牙利蓄电池出口增长11.4%,需同步满足欧盟CE认证与波兰BUREAU VERITAS能效标签 [47][49] - 华沙工业博览会促成三一重工获保加利亚1.2亿欧元智能矿山设备订单 [47] 日韩市场 - 日本市场要求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公差达0.005mm,溢价率可提升50%,韩国碳中和政策推动宁德时代切入三星SDI供应链 [50][52] - 东京银座AR体验店使日均客单价突破3000美元,韩国Coupang的AI选品系统实现7天快速上新 [52]
逸语道破:特朗普发动单边贸易霸凌后,比交易更“艺术”的事情出现了…
观察者网· 2025-04-29 13:34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我们继续围绕中美贸易摩擦来讲。 "交易的艺术"?不过是慌不择路罢了【逸语… 沈逸老师 关注 进入哔哩哔哩,观看更高清 已静音开播 点击恢复音量 00:02 / 10:29 【文/ 逸语道破】 最近中美双方关于贸易摩擦正在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持续不断地发出错乱、混淆,甚至是虚假的信息,让各方继续 感觉到所谓交易的艺术背后,其实就是乱七八糟、蛮横无比,而中方这边有很明确的战略目标。 整场贸易战,就是美国单方面发动的一场霸凌措施,违背了国家之间正常的相处之道,也违反了全球多边贸易的基本游戏规则,所以中方必须要强势反制。 中方也认识得非常清楚,从美方选择设置的目标到使用的政策工具,都是错误的,对美国人自己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一旦坚决抵制把它打回去,在经济规律 的作用下,美方一定会付出更高的代价,它的失败是注定的。 在明确了这样的战略目标之后,中方要解决的是方式、方法、策略和道路问题,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加以有效地反制和应对。所以中方最近两天集中在做的一 件事情就是辟谣,商务部、外交部两天连着四五次辟谣。 面对美方这次的单边贸易霸凌,今天的中国形成了举国一 ...
“对等关税”落地观察,亚洲内转口贸易与美国库存情况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全球货运、汽车制造、零售、电商、海运、海事物流 - **公司**: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东方海外、中远航运、CMA CGM、ZIM、天猫、拼多多、耐克、阿迪达斯、沃尔玛、Target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货运市场的影响 - 2025 年 4 月美国关税政策升级,3 月底至 4 月初一周内订舱量下降 40%-60%,美线货量急剧下降,东南亚订单量下降 20%-30% [2] - 特朗普宣布 90 天宽限期后,东南亚货量有所回升,但仅适用于中国之外国家,中国出口北美货物仍受限制 [1][2] - 汽车零部件等特定领域受影响小,因美国大型汽车制造商依赖中国供应链,特朗普政府考虑豁免部分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 [1][2][5] 中美贸易战对亚洲内部贸易流向的影响 - 贸易战升级后部分贸易流向日韩和东南亚,泰越航线出现爆仓现象,企业利用宽限期加紧出运 [1][4] - 中国部级官员或正接洽解决 301 调查问题,逐步开放承诺领域,90 天宽限期后可能面临窗口期关闭 [1][4] 特朗普政府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政策的调整 - 考虑豁免部分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因美国大型汽车制造商施压,高额关税会使他们在巴西和南美洲工厂运营成本骤增 [5] - 中国出口北美的大量汽车零部件未受明显影响,因其对美国制造业至关重要 [1][5] 美国零售联合会对未来几个月货物到港量的预测 - 到 2025 年 6 月底,美国港口货物到港量预计减少 10%,7 月份进一步减少 15%-20% [1][6] 贸易谈判周期对订单和生产线恢复的影响 - 即使达成贸易协议,订单暂停和生产线重启需过渡期,恢复正常出货仍需时间,如国内家具公司订单暂停 [7] - 电商领域因毛利高,即使税率超 100%,也只是毛利减少,维持出货率 [7] 毛利率不同的产品在当前环境下受影响情况 - 毛利率低的零售、衣物等产品受影响较大,毛利率高的小包裹电商产品继续出货 [1][8] - 出口商利用 90 天窗口期,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出口已生产产品,规避潜在高关税 [1][8] 转口贸易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 面临政策限制和严格查验,美国可能实施 100%开箱查验,查实不合规将面临最高 300%惩罚性关税 [9] - 美国商务部将非法转口贸易追究刑事责任,包括冻结企业账户、追溯前十年利润和追究法人刑事责任 [10] 美国对转口贸易的监管措施 - 要求货物溯源文件、材料购买凭证和工厂能耗数据,部署 AI 系统自动鉴别可疑货物流 [11] 企业应对美国新转口贸易监管政策的措施 - 合规地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或拉丁美洲,大型出口客户考察当地投资环境及合作可能性 [12] - 调整产线和模块化生产,符合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框架协议下规定的增值比例或实质性变化标准 [12] 东南亚订单恢复情况及未来趋势 - 2025 年 4 月第二周开始,东南亚订单陆续恢复,运价上涨,预计六七月份持续向上 [13] - 因船只容量有限,可能出现瓶颈现象,部分货物需滞留两三个礼拜才能运送 [13] 确保第三国转口贸易合规的条件 - 符合第三国与美国之间区域性贸易协议中的原产地证明要求,如在泰国深加工增加值达 35%-40% [14] - 经过加工后产品海关报关码发生实质性变化 [14] 美国海运运价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 2025 年初以来,美国海运运价大幅下跌,因部分航次取消,船公司平衡供需动态 [15] - 2025 年美国长期合同签约率不足 60%,客户选择短约,价格影响不大,基于去年长约价格,到美国运价有所上涨 [15] 301 行动法案对中国海事物流的影响 - 2025 年 10 月 14 日实施,对中国籍船只或中国运营商靠泊美国口岸征收巨额码头靠泊费 [17] - 影响中国船公司及部分外企,许多厂商减少订单以避免潜在费用波动风险 [17] 美国市场库存情况及对海运需求的影响 - 美国市场库存较高,大型客户库存充足,可支撑至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中小型客户利用关税截止日前后 90 天补货 [18] - 库存高导致 2023 年运输需求下降,2024 年第四季度因补货热潮运输需求达全年最高峰 [18]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未来几个月出口的预期 - 受压制的出口货物未来可能爆发,若国内出口商能忍受一定成本压力,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出口增长 [19] 中国工厂成本控制能力及成本分担情况 - 中国工厂成本控制能力强,关税在 40%以内可与进口商谈判成本分担或小幅提价,超过 40%需寻找其他途径 [19] 中国货主应对美国海关审查及东南亚严查原产地的措施 - 未来 90 天大量货物从东南亚出口北美,企业利用现有灰色区域出口,直到新贸易协议实施 [19] - 合规大型生产企业考虑在东南亚扩产,评估当地物流基础设施能否满足出口需求 [20] 东南亚能否替代中国成为主要生产基地 - 东南亚物流基础设施不及中国,无法完全替代中国成为主要生产基地,大型企业需战略性调整 [20] 全球各国应对中美贸易关系变化的挑战 - 各国在选择进入美国市场还是接受中国技术扶持上面临困境,需权衡利弊做出战略决策 [21] 出口企业应对中美贸易脱钩的策略 - 出口企业在 90 天宽限期内制定应对策略,确保生存和发展,完成 2025 年目标并维持未来三至五年生计 [22] 东南亚海运市场预期及货运费与货值比例 - 2025 年东南亚海运市场预计全年上升,货量增加,但基础设施需提升以适应增长需求 [22] - 从马来西亚到美国洛杉矶或长滩港口费用与中国上海出发相差不大,全球集装箱指数为 480 多点且持续上升 [22] 红海局势对全球航运及欧洲经济的影响 - 红海局势延续至 2025 年,前往欧洲和地中海的船只绕行非洲,亚洲到北欧及地中海航线运费维持高位 [23] - 2025 年第三、四季度欧洲西行航线运费预计保持平衡 [24] 东南亚地区在全球逆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 - 东南亚将成为热门投资热点,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开拓新市场并受益 [25] 亚洲内部船舶活跃度及其发展趋势 - 关注跨太平洋航线上的 G7 运费和全球集装箱指数,东南亚转口至美国货物增加将带动亚洲内部船舶活跃度 [26] - 这一趋势预计在 2025 年第二、三、四季度持续增长 [26] 中国到东南亚转口贸易的货值占比和运价敏感性 - 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的产品多为非核心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零部件出口在东南亚组装成成品再出口美国 [28] - 高附加值产品运价敏感度低,低毛利品牌海运费和关税费敏感度高 [28] 东南亚航线中低附加值货种占比情况 - 高附加值货种占比超过 60%,低附加值货种对海运费和关税费更敏感,但具体比例未明确 [29] 电商平台在北美市场的表现 - 天猫和拼多多在北美市场逐渐崛起,在服装零售市场表现突出,主打低价策略,占比可能低于 20% [29][30] 美国海关检查东南亚货物情况及影响 - 美国海关有能力实现 100%检查东南亚到美国的货物,坚持查验会导致放行时间延迟,基本能实现 90%查验目标 [31] 东南亚港口运力限制对美线贸易的影响及船公司应对措施 - 东南亚港口运力有限,船公司根据航线规划选择直航或转运枢纽,货主更倾向直航 [32] - 贸易合同要求尽量减少转运次数以降低延误风险 [32] 东南亚地区性港口无法停靠大船对美线贸易的影响及船舶部署 - 美线可能将节约下来的干线上较小或中型船舶部署到东南亚,优化运输资源 [33] 中国到北美航线受贸易谈判结果的影响及船舶部署 - 若贸易谈判未达预期,中国到北美的小型船舶可能部署到东南亚,大型船舶可能部署到南美和非洲 [33] 东南亚市场未来发展前景 - 未来一到两年保持良好行情,吸收小型船舶,长期来看东南亚时代到来,中国将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34][35] 南美和非洲市场对中国航运业的潜力 - 未来两年对中国航运业具有最大增长潜力,中国企业考虑重新部署船舶至这些地区 [36] 欧洲市场对大型船舶需求的变化 - 欧洲市场对大型船舶需求大,2025 年有新交付大型船舶,排除使用小型船舶可能性较大 [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海运到西岸运价为 1,500 美元,到东岸增加 800 - 900 美元 [15] - 菲律宾无法处理超过 17,000 标准箱船只 [22] - 东南亚大部分船舶容量在 5,000 箱以下,多为 1,000 - 2,000 箱小型船舶,美线主要使用 6,000 - 8,000 箱中型船舶,有时用四五千箱小型船舶 [32][33] - 五六千吨级别快船适合东南亚航线,超过一万吨大型船舶除少数港口外不适合东南亚港口 [33]
从“抢出口”到“抢转口”(国金宏观孙永乐)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4-27 19:30
"抢转口"适度支撑二季度出口,但美国需求下滑叠加透支效应,三季度出口承压更显 著。 文:国金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孙永乐 自 2024 年 11 月特朗普胜选后,美国企业便开始了"抢进口" : 24 年 12 月,美国进口增速升至 12.8% ; 2025 年 1-2 月,美国进口增速突 破了 20% ,创下近年来新高。 分商品看,除汽车、零部件和发动机外(可能与年初美国汽车零售增速转负,需求不足有关),美国消费品、资本品、中间品的进口增速均明显上 行。其中, 2025 年 1-2 月, 工业用品和材料 的进口增速超过了 60% ,消费品的进口增速达到了 26.3% 。 细分商品来看( SITC 二级口径),美国"抢进口"力度最大的是 杂项制品 ,包括玩具、游戏及运动用品、文具、印刷品、工艺品、装饰品等劳动 密集型制成品和日常消费品, 2024 年 12 月 -2025 年 2 月杂项制品的进口增长了 185.9% ,占美国进口金额比例从去年同期的 5% 提高到了 11.9% ,进口额达 1056 亿美元。 杂项制品进口大幅走高,一方面与相关商品的对外依赖度较高有关,比如美国玩具进口额占全球总进口额的 30% , ...
当特朗普关税大棒“乱挥”,外贸人开始绝地反击
虎嗅· 2025-04-27 17:15
外贸行业现状 - 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频繁变动,最高叠加税率达245%,导致外贸行业陷入混乱 [2][3] - 外贸企业面临巨大压力,部分工厂被迫关闭或寻找新出路,现金流紧张成为普遍问题 [3][8] - 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占比14.7%),关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深远 [29] 代工厂的反击策略 - 中国代工厂通过TikTok揭露奢侈品成本内幕,例如某包成本仅1400美元,售价达38000美元 [9][10] - 部分代工厂尝试绕过中间商直接销售,但面临平台封号和高投流成本问题 [25][26] - 企业利用800美元以下包裹关税豁免政策出货,但该政策已被取消,新规征收30%关税或25美元/件 [21][23] 货代行业的应对措施 - 货代通过转口贸易规避关税,但原产地证明审查趋严,风险增加 [31][33] - 部分货代采用非法手段如拆分包裹、双清包税,但合规性存疑 [33][36] - 企业考虑东南亚建厂,超400家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但可能面临连带制裁风险 [38][39] 企业的差异化生存策略 - 部分企业转型不可替代性强的品类(如化工材料、工业控制器),订单逆势增长 [46][48] - 通过压缩海外人工成本(如雇佣非法移民)平衡关税上涨压力 [52][53] - 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因价格战和依赖出口退税被淘汰 [56][57] 行业数据与趋势 - 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比16.4%,欧盟14.4%,显示美国市场的重要性 [29] - 东南亚设厂成为趋势,但政策风险高,企业多持观望态度 [38][40] - 外贸行业波动性强,企业需快速适应政策变化并寻找新机会 [56][57]
FT中文网精选:特朗普关税大棒之下,转口贸易有用吗?
日经中文网· 2025-04-21 12:42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旨在为中国商业菁英和决策者们提供每日不可或 缺的商业财经资讯、深度分析以及评论。 编者荐语: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2015年11月合并为同一家媒体集团。同样于19世纪创刊的日本和英国的两家 报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为旗帜,推进共同特辑等广泛领域的协作。此次, 作为其中的一环,两家报社的中文网之间实现文章互换。 以下文章来源于FT中文网 ,作者刘远举 刘远举: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从他的社交媒体到各国现实,隔着无数出于利益的阻碍。想 把这些产业链从中国带到美国,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文 |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刘远举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仅13小时后,他又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突然宣布,对超过75个国家实 施为期90天的关税暂缓措施,同时将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从104%提升至125%。截至本文发 稿前,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已提高至145%。 FT中文网 . 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相当分散。一些商品通过转口贸易,在他国加工,最终出口到美国。 特朗普延缓其他国家的关税,就相当于延缓了中国的关税压力。那么,转口贸易在未来会发 挥更重要的作用 ...
抢出口叠加低基数效应推升出口超预期
中邮证券· 2025-04-16 13:04
3月出口情况 - 3月出口同比增长12.4%,较上月回升9.4pct,较wind一致预期3.48%高8.92pct,较近五年同期均值5.53%高6.86pct;1 - 3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5.8%,较wind一致预期0.3%高5.5pct[8] - 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出口同比拉动作用分别为2.19%、1.44%和1.19%,合计贡献5.13pct[12] 3月进口情况 - 3月进口同比增速 - 4.3%,较前值下降5.8pct,较wind一致预期 - 4.25%仅低0.05pct,较近五年同期均值1.59%低0.59pct[20] - 我国对美国、欧盟、巴西、俄罗斯和南非进口同比拉动作用分别为 - 0.59%、 - 0.8%、 - 1.4%、 - 0.57%和 - 0.52%,合计贡献 - 3.88pct[22] 4月出口展望 - 4月出口增速或回落至 - 3%左右,美国加征关税后我国对美出口增速或下降40% - 50%,美国进口订单数据下滑,3月24 - 31日到4月1 - 8日,预订标准箱数量环比跌49%,整体进口数量环比跌64%[24] 年内出口展望 - 若美国调整关税政策或非美国家加强合作,出口有望正增长;美国产能有缺口,我国可通过转口贸易提供商品,关注对柬埔寨、越南等国出口贸易变化[27][30] - 欧盟增加国防计划和德国新债计划落地,或带动经济修复,预计拉动欧盟经济增速超1个百分点,利好我国对欧盟出口[44] 风险提示 - 全球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3][45]
中信证券:转口贸易或在酝酿之中 关注关税博弈背景下潜在转口需求受益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4-16 08:46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证券研报探讨美国大幅提高进口关税背景下短期集运转运可能性,预计2025年全球集运市场供需变化,分析关税加征对集运需求潜在影响,认为转口贸易或在酝酿,建议关注潜在转口需求受益标的[1]。 全球集运市场供需情况 - 预计2025年全球集运市场有效运力(需 - 供)增速差 -1.8pcts,假设2Q~4Q25北美需求下降15%~35%,全球集运需求增速或从 +2.8%降至 +0.6%/-0.6%/-1.8%,实际供需差将自 -1.8pcts扩大至 -3.9/-5.2/-6.4pcts[1][2] - Clarksons预测2025年全球集运名义(需 - 供)增速差 -3.4pcts,假设2025年拆解运力和闲置运力占比分别提升至0.6%和3.0%,实际运力增速收窄1.6pcts至4.6%[2] 关税加征情况 - 2025年1 - 4月美国多次宣布加征关税,截至4月11日,中国对美出口大部分货物面临145%关税税率,部分国家或地区对等关税延期90天[2][4] - 基于4月2日加征方案,欧盟/韩国/越南/印度/日本/泰国分别被对应施加20%/25%/46%/26%/24%/36%对等关税[5] 集装箱相关数据 - 2018/2025E集装箱船舶运力增速分别为5.7%/6.2%,2018/2025M3集装箱船舶在手订单占比分别为12.5%/28.6%,2018/2025E集装箱周转量增速分别为3.9%/-0.2%[5][7][8] - 2018年集装箱运输联盟运力占比为82.4%,2025年4月集装箱运输联盟格局转变[8] 贸易摩擦影响复盘 - 2018 -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中国平均关税税率自2018年7月3.8%逐步提升至2019年底21.0%左右[18] - 2019年3月美国自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进口金额同比增加占同期中国大陆减少绝对值的48.4%/29.0%/13.1%,美国自中国大陆进口占比下降2.9pcts至15.3%,同期自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进口占比同增0.8/0.6/0.3pct至14.7%/2.6%/1.6%[1][18] - 2019年中美直航贸易单月最高受损幅度为50%左右,具有替代产能的价格敏感型产品更易受影响[18] 本轮关税加征对集运需求影响 - 极端情况下若年化70%中美集装箱需求下降&10%转运,或导致2025年全球集运周转量需求同降5%[1][28] - 假设中美线2025年需求降幅30%/50%/70%,2025年全球集运贸易周转量需求同比 -2.3%/-3.6%/-5.0%[34] 投资策略 - 转口贸易或在酝酿,关注关税博弈背景下潜在转口需求受益标的,包括区域集运和内贸集运[35][39] - 区域集运关注东南亚/东北亚等国家或地区转口贸易可能性,内贸集运内循环或应对外需冲击,部分运力外调有望推动运价弹性释放[35][36]
哪些行业在抢出口?——3月外贸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14 18:31
出口表现分析 - 3月出口同比增速录得12.4%,较1-2月回升超10个百分点,环比增速高于近5年中位数,指向出口较强 [1] - 出口回升主因基数大幅走低(去年基数下降超14个百分点)、抢出口和春节前置影响 [2] - 数量因素拉动出口上行,价格拖累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数量拉动显著回升,电子和机械价格拖累增加 [4] 地区与品类表现 - 新兴市场出口增幅更高:非洲(37.5%)、拉丁美洲(23.3%)、"一带一路"国家(15.1%)和俄罗斯(1.9%)增幅均超10个百分点 [6] - 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相对较低:美国(8.8%)、欧盟(9.9%) [6] - 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抢出口拉动显著:鞋靴(10%)、服装(9.3%)和纺织(16.5%)增幅均超15个百分点 [9] - 机械行业表现分化:灯具照明装置(24.3%)、通用机械设备(25.3%)和汽车零配件(12.7%)同比增幅超10个百分点 [9] 进口表现分析 - 3月进口同比增速为-4.3%,较1-2月上升超4个百分点,环比增速高于近5年均值 [11] - 进口回升主因低基数和国内需求改善,东盟(10%)、RCEP(-1.4%)和"一带一路"(-1.8%)国家进口增幅超4个百分点 [11] - 能源类产品进口回落明显:成品油(-28.7%)、煤(-30.2%)和天然气(-20.5%)降幅超5个百分点 [13] - 电子产品进口分化: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31.7%)增幅显著,超75个百分点 [13] 未来出口展望 - 中美关税已达顶峰,对美出口或通过转口贸易应对,催生抢出口现象,出口整体将回落,年中或探底 [15] - 4月初对等关税计划或是阶段高点,随着美国与各国贸易逆差收窄,税率可能调降 [15] - 美国政策反复显示其难以承受关税影响,中美贸易合作空间仍存 [15] 贸易顺差变化 - 3月贸易顺差为1026.4亿美元,较1-2月减少678.8亿美元 [15]
一季度家具、陶瓷类出口额下降,家居企业寻求新市场、新出路
观察者网· 2025-04-14 17:11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家用电器出口额241.65亿美元,同比增长8.7%,以人民币 计,出口额同比增长9.9%;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额159.34亿美元,同比下降8%,以人民币计同比下降 7%;陶瓷产品47.66亿美元,同比下降19.3%,以人民币计下降18.5%。 相较于农产品、工业制造类产品,家具、陶瓷类产品的出口量近年持续下降,但家用电器的制造优势仍 在呈现,在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增长态势。 由于早在数年前就曾遭遇一轮关税加增,因此家居行业近年来在关税压力下,已经经历过一番调整。一 方面整体出口额难以避免的出现下降,部分产能被淘汰,另一方面家居行业也更早地在压力下寻求转型 出路。 根据海关总署今年1、2月份的数据显示,虽然从年初开始,主要家居品类对美国、墨西哥市场的出口额 就有所下降,但对德国市场的出口额同比就出现超过10%的增幅。 具体到细分领域,在今年1-2月,弹簧床垫的对美出口额仍有接近370%的增速;办公金属家居对英国市 场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60%;竹制家具至法国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长43.68%。 不难看出,在对美市场出口额出现下降的同时,国内家具企业也在寻求向欧洲等其他更多市场的开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