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吉利汽车集团ESG管理总监俞绍华:打造“自然受益型工厂” 构建智能化、可持续的汽车产业生态
中国经营报· 2025-09-25 19:32
ESG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制定覆盖六个核心方向的ESG战略 包括气候中和 自然受益和共同发展等领域 [1] - 公司以2045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 并以2020年为基准年设定降碳目标 [1] - 公司通过生态设计 绿色制造 低碳采购 绿色物流及循环经济五大维度推动低碳转型 [1] 制造端减排与绿色能源 - 制造端提前实现2025年减排50%的目标 并将企业目标提升至75% [2] - 集团光伏装机容量达450MWp 满足25%-30%用电需求 制造基地整体绿电覆盖率达64% [2] - 整车基地单车能耗降低17.2% 预计2024年实现能耗下降20%的目标 [2] - 12家工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其中11家被认定为无废工厂 [2] - 新建工厂注重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 保留自然景观实现生态共存 [3] 供应链绿色管理 - 供应端设定循环钢 循环铝和循环塑料的使用比例要求并已达成目标 [4] - 通过吉碳云平台实现超1万家供应商碳足迹申报 精准计算单车碳排放 [4] - 通过吉溯云平台实现1600家供应商源头溯源覆盖 完成动力电池关键金属溯源 [4] - 建立供应商认证机制 要求ESG及双碳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4] - 冲压环节钢材利用率50%-60% 余料回收形成闭环循环 铝和塑料建立类似循环路径 [6] 新能源转型与产品布局 - 2025年新能源销量目标占比超50% 2024年新能源销量达88.8万辆占比46% [7] - 2024年1-8月新能源占比突破50% 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7] - 计划开发25款以上新能源车型 每款产品定位市场爆款 [7] - 新能源车较传统燃油车碳排放降低约30% 使用阶段减排效果显著 [7] - 深耕甲醇汽车二十年 2024年及2025年初推出两款可油可电可醇的新甲醇车型 [7] 循环经济体系 - 成立循环产业中心 通过循环车 循环件和循环材料实现资源管理 [8] - 将一线城市使用四年后的新能源车回收 通过再制造技术恢复九成新性能后投放三四线城市 [8] - 循环再制造使发动机等部件碳排放降低80%以上 成本下降约50% [8] - 建立塑料 钢 铝材料分类回收体系 实现车-材料-零部件闭环循环 [9] - 多款车型获低碳领跑者称号 公司获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认证 [9] 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 汽车行业属于马拉松式产业 低碳转型和绿色制造是关键竞争领域 [10] - 公司致力于构建智能化可持续的汽车产业生态 [10]
“偏科”巨人港股涅槃:奇瑞21年的上市突围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8:38
IPO概况与市场表现 - 奇瑞汽车于2025年9月25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9973 HK,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是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最大规模的车企IPO [1] - 公司股票以34.2港元开盘,较30.7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收盘报31.92港元,市值为1840.90亿港元 [1] - 2024年,公司成为中国前十大乘用车企中增速最快的品牌,也是全球前二十乘用车企中唯一在新能源、燃油车、国内外市场均实现同比超25%增长的企业 [1] 海外市场竞争力 - 海外市场是公司的核心优势,2024年中国汽车总出口586万辆,公司海外销量达114.5万辆,相当于全球每卖出5辆中国车就有1辆来自奇瑞 [2] - 公司自2003年起已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2] -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91.5亿、745.3亿、978.7亿、196.4亿元人民币,占乘用车收入比例稳定在近40%,2023年占比达49.3% [4] - 俄罗斯是公司重要的海外市场,2023年来自俄罗斯市场的收入达405亿元,2024年增至459亿元 [4] - 2024年,公司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的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第一,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销量位列第二,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4] 财务状况与成本控制 - 公司费用控制严格,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行政、研发、财务四大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2%、1.7%、3.3%、1.3%,合计仅9.5%,低于比亚迪的13.7%和吉利的11.44% [6] - 公司整体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主流水平(15%-25%),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3.8%、16%、13.5%、12.4% [7]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2.4%,显著低于比亚迪的20.1%、吉利的15.9%和长城的17.84% [7] 销售模式与渠道策略 - 公司采用“薄利多销”和渠道为王的策略,经销商网络从2022年的3901个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6621个 [8]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经销商渠道,2025年第一季度通过经销商实现的收入占比超90%,2022年至2024年占比均在84.5%以上 [8] - 为激励经销商,公司客户销售返利长期维持高位,2023年达56.6亿元 [9] 业务结构与转型挑战 - 公司对燃油车依赖度高,2025年第一季度燃油车收入占比仍超六成,达63.0% [10] -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能源车收入占比分别为13.2%、4.9%、21.9%、27.3%,尚未突破50%,而2025年8月国内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已达55.3% [10]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能力弱,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分别为-2.6%、-5.7%、0.4%、0.1%、5.7%,2025年第一季度虽提升至5.7%,仍远低于同期燃油车14.4%的毛利率 [11][12] - 公司研发投入相对不足,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4.1%、3.4%、3.3%,远低于比亚迪2025年第一季度8.3%的研发费用率 [13] 战略调整与转型举措 - 公司进行品牌整合,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iCAR、智界和捷途保持独立运营,以解决品牌散乱、定位重叠的问题 [17] - 在智能化领域,公司将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转向“资源整合优先量产”的策略 [18] - 公司采取“插混与纯电两腿并行”的新能源转型策略,插混汽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6%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7.5% [18]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能源车收入达186.7亿元,占比提升至30.3% [19] - 公司将智界品牌作为高端化的战略重点,与华为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实现独立运作,智界S7和R7在预售阶段获得5.2万辆小定,正式上市后24小时内大定突破1万辆 [19] 募资用途与未来方向 - 公司IPO募资的91.4亿港元将主要用于:35%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10%用于提升芜湖生产设施;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1]
从“华银电力”看省级火电企业转型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9-25 11:1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双碳"目标推动国内能源电力结构转型 新能源装机增长空间广阔 为传统电力上市公司带来转型机遇 [4][11] - 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电力系统调峰需求 部分电力公司体内火电装机以老旧中小型机组为主 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经营压力相对较大 但伴随容量电价水平提升及新增优质火电装机的陆续投产 建议关注该类公司未来盈利变化 [4][50] 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电力结构转型 - 碳中和承诺驱动能源加速转型 风 光装机容量快速扩张 截至2025年6月 国内风电装机规模达到5.73亿千瓦 上半年同比增长22.7% 光伏装机规模达到11.00亿千瓦 上半年同比增长54.2% 2020-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CAGR达27.4% [1][11] - 截至2025年6月 国内风光装机占比达到45.9% 同比增加7.4个百分点 相比于2020年末增加21.5个百分点 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占比为18.1% 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 相比于2020年增加10.6个百分点 [12] - 2025年2月"136号文"出台 新能源入市节奏加快 各省份"136号文"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由于各省份新能源发展节奏 燃煤基准价 电力供需水平等不同 未来其新能源项目收益表现或存在差异 [1][17] 火电新增投资持续与资产盈利分化 - 2022年后火电投资"回暖" 核准装机规模明显增加 2022-2023年国内火电核准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36.25GW 140.25GW 2024年核准量下滑至59.29GW 但2025年核准量再次出现回暖 上半年核准量达到32.49GW 同比增加127.81% [2][23] -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带来调峰需求 风电日波动最大幅度可达装机容量的80% 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 在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背景下 火电的功能将从电量生产转为兜底调节 [20] - 不同容量等级火电机组盈利表现分化 国内煤电机组主要容量等级分为30万 60万 100万千瓦级 百万千瓦级大机组或具备一定盈利优势 [2][27] 华银电力案例分析 - 公司为大唐集团旗下湖南电力平台 截至2025H1 公司发电装机规模716.37万千瓦 其中火电482.00万千瓦 风电73.79万千瓦 光伏发电146.58万千瓦 水电14.00万千瓦 [3][30] - 公司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转型 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4年底 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93.03万千瓦 同比增长23.50% 2020-2024年CAGR达到42.70% [36] - 公司新能源装机集中于湖南省内 2024年公司风电平均上网电价约0.516元/KWh(剔除内蒙地区项目后平均上网电价约0.535元/KWh 超出湖南省燃煤基准价约0.085元/KWh) 光伏发电平均上网电价0.427元/KWh 新能源整体平均上网电价约0.468元/KWh 超出湖南省燃煤基准价约0.018元/KWh [41] - 公司在役火电机组容量等级均处于60万千瓦及以下 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2022-2024年公司供电标准煤耗分别为311.72克/千瓦时 328.62克/千瓦时 334.94克/千瓦时 高于全国标准 2022-2024年公司火电机组平均负荷率约57.84% 年利用小时数分别为3433 4036 3224小时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3] - 公司把握火电核准窗口期 积极获取优质火电项目指标 旗下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正处于建设过程中 计划2026年3月投产 [4][49] - 公司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4146.80% 对应净利率为5.35% 同比增加5.07个百分点 [34]
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 成为年内港股最大的车企IPO
财经网· 2025-09-25 09:29
上市概况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1] - 公司以每股30.75港元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1] - 公开发售部分获得238倍超额认购,创下今年港股新股认购纪录 [1] 上市历程 - 公司上市计划始于2004年,历经金融危机、借壳失败、混改重组等多重挑战 [1][2] - 2025年2月重启港交所上市申请,9月7日通过聆讯,9月17日启动招股 [3] - 股权结构复杂和早期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不足是此前上市进程屡屡碰壁的原因 [2] 募资用途 - 约35%的募资净额将用于未来一至三年研发不同车型以扩大产品组合 [3] - 约25%将用于未来一至三年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 [3] - 约20%将用于未来一至四年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3] - 约10%将用于未来一至四年提升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另10%用于营运资金 [3]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98.97亿元,净利润达143.34亿元 [4]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0.7% [4] - 同期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1% [4] 市场地位与销量 - 2024年全球销量达229.5万辆,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全球乘用车销量第十一位 [4] - 公司是2024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乘用车公司中,唯一实现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国内销量、海外销量四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25%的企业 [4] 全球化布局 - 自2001年出口第一辆汽车以来,公司已构建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销售网络 [5] - 累计全球销量超1300万辆,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海外拥有近3000个经销商网点 [5] 技术体系 - 公司构建覆盖动力、平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的全栈技术体系 [6] - “鲲鹏动力”涵盖发动机、变速箱、电驱动、电池安全四大核心技术 [6] - “火星架构”汽车开发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研发成本降低和产品推出速度加快 [6] - “雄狮智舱”智能座舱系统采用自研操作系统,支持个性化定制与快速适配 [6]
帮主郑重:原油铜价双双暴走!大宗商品"冰火两重天"背后藏着什么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9-25 06:59
老铁们,今早一看大宗商品行情,真是"西边日出东边雨"——原油、铜价强势突破,黄金却低头回调!我是帮主郑重,二十年财经老记者,专攻中长线投 资。今天咱就唠唠这分化背后的门道,以及咱们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应对。 相比之下,黄金就显得有些落寞。现货黄金下跌1.11%,报3722美元/盎司。这主要是美元走强打压的结果——彭博美元指数升至9月11日以来最高水平, 而美国8月新屋销售数据意外强劲,降低了市场对避险资产的需求。 帮主看来,这种分化恰恰反映了当前市场的两条主线:一是地缘政治风险推高原油等战略资源,二是新能源转型支撑铜等绿色金属的长期需求。对于中 长线投资者来说,与其追逐短期波动,不如关注那些有坚实基本面支撑的品种。比如铜,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电网建设都离不开它,供应紧张的局面可能 持续。 当然,投资大宗商品需要格外注意风险。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快,美元走势也难以预测。帮主建议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相关板块的股票或基金间接参与, 避免直接操作期货的高风险。 我是帮主郑重,市场永远在变化,但中长线投资的精髓不变——抓住核心逻辑,忽略短期噪音。咱们一起稳扎稳打,理性投资 先看原油市场。WTI原油周三暴涨2.5%,突破每桶64美元的 ...
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 成年内港股最大车企IPO
证券日报· 2025-09-25 00:40
上市概况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发行价30.75港元/股 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成为年内港股最大车企IPO [1] - 公开发售获得238倍超额认购 创今年港股新股认购纪录 吸引多家基石投资者参与 [1] - 公司从2004年启动上市计划 历经金融危机、借壳失败、混改重组等挑战 最终完成上市 [1][2] 历史发展 - 上世纪90年代安徽省启动"951工程" 董事长尹同跃从一汽回到安徽 在芜湖荒滩上以小草房为办公室开启创业 [2] - 早期面临缺钱、缺人、缺经验、缺设备的困境 房顶漏雨四壁透风 [2] - 2004年首次推动股份制改造 因股权结构复杂和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不足导致上市进程多次搁浅 [2] 资本运作进程 - 2025年2月重启港交所上市申请 8月通过证监会"全流通"备案 9月7日通过聆讯 9月17日启动招股 [3] - 募集资金分配计划:35%用于未来1-3年乘用车车型研发 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 20%用于1-4年海外市场拓展 10%用于芜湖生产设施提升 10%用于营运资金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698.97亿元 净利润143.34亿元 营收与利润增速大幅跑赢全球行业平均水平 [4] - 2022-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70.7%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57.1% [4] - 2024年全球销量229.5万辆 创历史新高 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 全球乘用车销量第十一位 [4]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前二十乘用车公司中唯一实现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国内销量、海外销量四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25%的企业 [4] - 自2001年出口首辆汽车以来 累计全球销量超1300万辆 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海外拥有近3000个经销商网点 [5] 技术体系 - 构建覆盖动力、平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的全栈技术体系 [5] - 鲲鹏动力涵盖发动机、变速箱、电驱动、电池安全四大核心技术 八款燃油发动机及混动发动机获行业认可 [5] - 火星架构通过模块化硬件与跨平台软件设计降低研发成本 加快新产品推出速度 [6] - 雄狮智舱采用自研操作系统 支持个性化定制与跨车型快速适配 辅助驾驶系统符合中欧安全法规 [6] 战略意义 - 上市被视为战略转型与全球化扩张的关键跳板 提供资金支持加速新能源转型和全球化布局 [6] - 提升品牌形象和治理水平 为参与下一阶段汽车产业竞争提供更广阔舞台和资源 [6]
时隔六年重启渠道整合 福特中国的销量困局与转型焦虑
北京商报· 2025-09-25 00:24
9月23日晚,福特中国宣布在上海设立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未来,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两个渠道的销售 和服务业务将合二为一。2018年,福特的渠道整合计划曾一度落空,而再次决定整合的背后,是近年来 福特在中国市场面临的转型阵痛。迈入2025年,长安福特连续数月销量下滑,电动车业务也亏损严重, 2025年二季度,福特电动汽车业务仍有着13亿美元的亏损。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渠道的合并可以减少内耗,提升经销商盈利能力,但这无法解决核心问题,福特 还应在中国加大产品力的投入,优化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等,最终需形成产品、渠道和营销协同的改革 方案。 渠道再迎"合体" 福特中国正在进一步进行战略调整。最新成立的福特销售服务公司,作为福特的全资子公司,将全面负 责管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江铃汽车也同步发布公告称, 拟委托福特销售服务公司为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产品提供在中国的分销服务。 "理论上,整合后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经销商可以销售福特商标的全部车型,但具体能够销售哪款车 型,福特还会根据门店服务能力等进行评估。"江铃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此次整合也意味着 ...
旭合新能源获0BB电池测试专利 蓝丰生化控股布局显成效
新浪财经· 2025-09-24 21:08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农化+新能源"双主业战略实现精准布局 [1] - 公司以6752万元收购旭合新能源51%股权实现控股 [1] - 公司提供超6.5亿元融资担保并助力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 [1] 技术创新成果 - 公司获得"一种0BB电池IV特性测试装置"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2510424709.2) [1] - 该专利装置直击行业痛点,为高效光伏产品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 - 专利技术与26.5%量产效率的N型TOPCon电池技术形成协同效应 [1] 产能建设与知识产权 - 旭合新能源已建成2.5GW电池片与1GW组件产能 [1] - 公司目前拥有47项授权专利 [1] - 新能源转型战略加速落地,行业竞争力持续巩固 [1]
时隔六年重启渠道整合,福特中国的销量困局与转型焦虑
北京商报· 2025-09-24 19:33
9月23日晚,福特中国宣布在上海设立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未来,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两个渠道的销售 和服务业务将合二为一。2018年,福特的渠道整合计划曾一度落空,而再次决定整合的背后,是近年来 福特在中国市场面临的转型阵痛。迈入2025年,长安福特连续数月销量下滑,电动车业务也亏损严重, 2025年二季度,福特电动汽车业务仍有着13亿美元的亏损。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渠道的合并可以减少内耗,提升经销商盈利能力,但这无法解决核心问题,福特 还应在中国加大产品力的投入,优化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等,最终需形成产品、渠道和营销协同的改革 方案。 渠道再迎"合体",升级用户体验 福特中国正在进一步战略调整。最新成立的福特销售服务公司,作为福特的全资子公司,将全面负责管 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江铃汽车也同步发布公告称,拟委 托福特销售服务公司为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产品提供在中国的分销服务。 "理论上,整合后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经销商,可以销售福特商标的全部车型,但具体能够销售哪款车 型,福特还会根据门店服务能力等进行评估。"江铃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此次 ...
调研速递|中国石化山东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接受太平洋证券等6家机构调研 业绩增长与业务规划成焦点
新浪财经· 2025-09-24 18:13
业绩增长原因剖析 - 2024年盈利创近十年新高 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样出色[3] - 传统业务优化通过精准采购油品使采销差高于同期 配合政府"打非治违"政策使2025年上半年汽柴油市场占有率分别提升0.46和0.93个百分点[3] - 新能源转型与数智化升级包括2024年两座LNG加气站投入运营 油库智慧微电网储能工程及技术改造提升运营质效 2025年上半年建成一批充电车位并推进重卡充电站合作建设 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 - 风险防控实现2024年全年零风险事件 2025年上半年完成隐患治理及质检室升级 强化环保合规运营和财务内控管理[3] - 客户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通过成立战略客户部完善客户分级维护体系 打造"平台+营销+客户"运营模式 2024年开展"助农惠农"主题推介会 2025年深化"泰山+"战略构建"能源+服务+社交"综合服务生态[3] - 深化改革与激励机制聚焦作风建设 用工制度及新能源领域实施深化改革 优化全员绩效考核与薪酬兑现机制[3] 业务规划与发展趋势 - 非油业务围绕中石化集团"易捷"品牌结合本地特色深化 打造综合服务业态 创新服务模式 深耕"首发"理念与"泰山+"文化 拓展汽服 文旅融合等盈利增长点 强化"车生态""家生活"场景服务能力 未来探索打造综合服务体[4] -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对传统业务造成影响 公司实施向综合能源服务商战略转型 积极布局LNG加气 充电 光伏等领域[4] - 石化行业在反内卷背景下可能进行供给侧收缩 公司依托供应链和品牌优势稳定传统业务 为新能源和非油业务布局提供资金和时间窗口[4] - 新质生产力业务围绕高质量发展与有效转型 巩固传统主业 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 重点发展LNG加气网络和充电桩业务 通过多种方式拓展站点 参与探索电力市场化交易和微电网项目[4] - 低价不合规油品扰乱市场秩序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公司通过提升服务和油品质量巩固市场地位[4] - 《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9月1日落地实施将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 与公司合规经营理念契合 有助于优化市场环境 公司将把握机遇扩大市场份额[4] - 清洁能源转型在光伏领域建成充电 光伏一体综合服务体 落实多个充电站项目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建成在营充电枪423条 氢能业务因应用场景不成熟将依托资源 政策及市场需求适时推进[4] 公司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尚未实施本次股份回购 相关情况已于2025年9月3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