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时代
icon
搜索文档
地平线余凯提出的五大「反共识」,可以成为智驾行业的「共识」
雷峰网· 2025-04-21 21:25
核心观点 - 城区辅助驾驶是验证公司通往"未来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的试金石 [1][5] - 公司从芯片商转型为软件商,核心战略是软硬件结合系统以提升效率 [3][4] - 目标3-5年内主导智能驾驶市场,5-10年拓展机器人业务 [4] - 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公司芯片,市占率达33.97% [6][13] 发展历程 - 2015年成立时选择机器人芯片赛道避开移动互联网红海 [7] - 2019年经历至暗时刻,裁员1/3后All in汽车领域 [7] - 关键突破:2018年与长安合作UNI-T车型年销16万辆 [8] - 2021年与理想合作,300人团队支持J3芯片量产 [10] - 当前前装量产出货超800万套,覆盖200+车型 [13] 产品技术 - J6P芯片算力560TOPS,存储带宽205GB/s [24] - 推出Horizon Cell"弹夹系统"实现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 [26] - HSD方案分300/600/1200三个版本覆盖全价格段需求 [26] - 采用端到端技术架构支持全场景数据闭环验证 [24] 行业认知 - 智能驾驶本质是功能价值,未来将延伸情绪价值 [15] - AI时代产品逻辑是"逼近世界真相"而非连接 [16][17] - L3定义应具备清晰ODD边界+L2全场景能力 [21] - 技术护城河来自长期研发积累而非算法创新 [20] 市场策略 - 与奇瑞合作HSD方案2025年9月量产 [28] - 预计3年内城区辅助驾驶将普及至10万级车型 [26] - 采取"以高打低、以快打慢"对标英伟达Thor芯片 [19] - 用户信任度公式:(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 [28]
【财经面对面】“再制造”构筑企业“护城河”——专访易点云CFO贺亮
新华财经· 2025-04-14 17:39
文章核心观点 易点云2024年通过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推动产品升级、优化运营管理等措施实现业绩增长 ,依托“再制造”、高效率服务及自研SAAS软件等构筑起竞争优势 ,在AI时代希望用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广大中小企业 [2] 公司业务模式 - 易点云是专注于中小企业办公IT订阅市场综合订阅方案解决商 ,以订阅方式为规模在50人至2000人的中国泛中型企业提供办公室内IT硬件、运维人员以及SAAS软件 ,解决企业IT设备采购、运营维护等问题 [3] - 公司通过订阅方式为客户提供IT硬件 ,企业无需前期费用 ,可按需增减“订阅”且无违约成本 [3] - 为客户提供办公IT运维外包服务 ,解决中小企业IT运维支持问题 [3] - 为企业提供办公IT内部SAAS软件 ,以“易盘点”软件为突破口树立品牌地位 [3] 2024年度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收入13.56亿元 ,同比增长6.8%;经调整净利润8016.9万元 ,同比增长427%;经调整EBITDA达6.76亿元 ,同比增长19.4% [4] - 截至报告期末 ,活跃企业客户数5.1万家 ,较2023年增长9.1% [4] 业绩增长原因 - 加强公司增长部门、销售部门运营管理 ,提拔年轻人到管理岗位 ,加强对销售过程和结果的考核激励 [4] - 进行产品升级 ,推出极具性价比的一体机 ,销量不错 [4] - 持续优化运营管理 ,降低财务费用及各项成本 [4] 竞争优势 - 具备批量化“再制造”能力的“再制造”工厂是最大门槛 ,公司在武汉设总厂 ,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设4个分厂 ,全年再制造量超80万台电脑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提升竞争力 [6] - 客户端订阅设备数量超137万台 ,稳居行业龙头 ,“再制造”方面“护城河”加深 ,对手难通过简易翻新获取能力 [6] - 有线上和线下两支服务团队 ,线上7×24小时服务 ,线下100多人核心工程师专家上门解决问题 ,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 [7] - 持续迭代打造业务系统“璇玑”“星云”等 ,100多人研发团队提升运营效率 ,减少损耗 ,形成竞争优势 [7] AI时代举措与展望 - 2024年先后上线惠普、联想以及苹果的AI PC ,整合上下游供应链 ,自研商务专用一体机、显示器、主机 ,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盈利空间 [8] - 客户通过订阅形式获取高算力AI PC ,无需前置支出费用 [8] - 未来公司能扩大客户基数 ,增强客户黏性 ,获取更多订阅数量 ,转化为更好财务表现和经营利润 [8] - 2025年公司希望在服务中国中小企业过程中提供更好服务和更大支撑 [8]
中兴通讯“同龄换帅”谜团:新任女董事长方榕如何焕发新生
金融界· 2025-04-10 17: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兴通讯完成管理层更替,原董事长李自学卸任,方榕接任,公司陷入增长和盈利双重瓶颈期,新董事长面临带领公司克服挑战实现增长的难题 [1][9] 前任董事长李自学 - 2018年6月临危受命接棒殷一民,彼时公司深陷“4.16美国禁售令”危机 [2] -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有微电子技术研发及管理经验 [2] - 掌舵近七年公司业绩逐步回升,2019年营收907.37亿元同比增长6.11%,净利润51.48亿元同比增长173.71% [2] 当下困境 业绩增长与盈利 - 2022 - 2023年收入增速放缓,2024年营收约1213亿元同比减少2.38%,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减少9.66% [7] 市场需求端 - 5G网络建设进入存量优化阶段,运营商投资策略转变,2024年国内三大运营商降低资本开支预期,影响公司订单增长 [7] - 2024年运营商网络业务营收703.3亿元同比下降15.0%,拖累整体收入,运营商采购议价能力增强压缩利润空间 [7] 成本与盈利能力 - 2024年整体毛利率37.91%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政企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19.58个百分点 [8] - 芯片供应链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运维成本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8] 国际市场经营 - 受宏观环境不确定性、贸易政策变化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威胁全球业务增长及盈利水平 [8] 现金流与财务负担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约114.8亿元同比减少34.05%,有息负债总额从2023年的532亿元升至2024年的569亿元 [8] 新任董事长方榕 - 1987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1997年加入中兴通讯,1998年担任高级副总裁,后在多家企业任职,2018年6月起任非执行董事 [9] - 此次同岁交接是公司对不同发展阶段战略需求的考量,新董事长需带领公司克服挑战实现增长 [9]
喊出“生死存亡”!三星能渡过中年危机吗?
商业洞察· 2025-04-08 17:25
以下文章来源于酷玩实验室 ,作者酷玩实验室 酷玩实验室 . 关注中国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 作者: 酷玩实验室 来源: 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最近,三星掌门人李在镕访问小米。他跟雷军合影的照片流出来后,部分网友脑补出了"三十年 河东三十河西"的爽文大戏。 有人扒出旧账称,当年小米某高管因供应链问题得罪三星,三星直接断了小米的货。 雷军硬是亲自飞往韩国跟三星道歉,喝光5瓶红酒才换来三星的"原谅"。如今风水轮流转,终于 换到李在镕主动登门拜访了,甚至还有网友夸张地声称:"李在镕终于要给雷军赔笑脸了。" 不得不说,这些说法有点过于夸张。 三星现在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全球科技巨头,依然是包括小米在内许多大厂的供应商。这次李在镕 来华,主要是来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他拜访完小米后又去了比亚迪,都是为了扩 大自家生意。 商业巨头的握手,无关恩怨,只关乎利益棋局中的落子。 不过,去年到现在三星的生意的确不太妙。虽然去年整体营收和利润在增长,但一些业务的市占 率出现了下滑。最近的一波三折,更是给三星陡然增加了不少压力。先是今年3月25日,三星电 子联席CEO韩钟熙突发心脏病离世。 接着3月31日,三星 ...
35岁门槛,要改?
投资界· 2025-03-14 15:43
核心观点 - 35岁危机已成为职场普遍焦虑现象,表现为晋升空间萎缩、裁员风险增加及考编年龄限制 [5][9][16] - 互联网行业从扩张期进入收缩期,项目频繁调整导致员工稳定性下降,P7级员工面临升职瓶颈 [16][17] - 考公考编热潮持续升温,2025年国考报录比达86:1,较去年增加38.3万考生 [17] - 民营企业提供80%城镇就业岗位,但存在严格年龄限制:经理级35岁、总监级40岁、总经理级45岁以内 [20] 教育年限与就业延迟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9.67年提升至2021年10.75年,新增劳动力达13.7年 [9] - 18.6%大学生选择"慢就业",部分通过考博、考编延迟就业时间 [11][14] - 正常本科毕业年龄22-23岁,考研后延至24-26岁,"二战"群体可能达28岁才进入职场 [9] 行业薪酬趋势 - 中国劳动力黄金年龄从1990年代55岁降至35岁,美国维持在50岁左右 [17] - 房地产/科技公司从业者转编制后收入下降40%,但换取稳定性 [20][22] - 副业从业者超8000万,81.7%青年感知身边副业现象增多 [20] 政策与市场变化 - 四川拟取消应届生限制、放宽招聘年龄,上海等地省考已释放年龄放宽信号 [5][7] - 豆瓣/小红书出现30+考编社群,部分岗位出现大龄考生集中现象 [17] - AI公务员兴起冲击传统"铁饭碗"概念,非认知能力成为大龄劳动者优势 [24][25] 结构性矛盾 - 互联网与体制内工作吸引过量人才,低端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面临人才短缺 [14] - 考编群体中存在职场经验与应试规则的错配感,实际工作经验难以转化 [17][18] - 民营企业1万人规模企业需总裁特批才能招聘超龄员工 [20]
35岁门槛,要改?
36氪· 2025-03-13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 35岁危机背后的就业困境亟待破除,应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减少年龄歧视,完善相关制度,鼓励人们在擅长领域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5][9] 焦虑的前奏 - 很多人在30岁甚至更早开始对35岁产生焦虑,这种焦虑源于就业环境,如大厂裁员、面试失利、考公无门等 [11][12] - 人们进入职场时间不断推迟,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16 - 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导致35岁焦虑前置 [13][14] - 年轻人通过继续进修考博、考公考编等方式延迟就业,2023年18.6%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但这带来“恶性循环”,部分行业人才短缺,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 [17] 错配感 - 35岁后职场晋升难,薪资下降,中国“黄金年龄”从55岁降至35岁,美国近三十年黄金年龄在50岁左右 [23][24] - 考公考编热潮高涨,2025年国考有341.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多地30岁以上考生占比上升 [26] - 大龄考公者会产生错位感,与考公群体格格不入,这是需求错配,造成人力资本浪费 [31][33] 直面危机 - 从事HR工作的李露应对年龄危机较从容,35岁开启副业,分享岗位信息和职场笔记,认为要保证履历竞争力和自身状态 [35][36] - 中国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提供,副业成为不少人备选项,国内在职做副业的人超8000万,81.7%受访青年感到身边做副业年轻人增多 [38] - 李露所在公司招聘有严格年龄标准,她40岁被裁员,新工作年薪下跌40%,但她为生活接受,还有提前退休规划 [40][41] 重拾信心 - 程泽意识到“铁饭碗”不存在,要保持学习能力,享受工作,相信能应对未知 [47] - 汤妍不将上岸视作终点,上岸后工作可能抹掉过去工作成果,报考编制按大学专业申请岗位不合理 [48] - 应完善劳动法关于就业年龄规定,增加对大龄劳动者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鼓励创造适合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0][51]
广东机器人会从“七剑客”变成“七十剑客”?何小鹏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21:21
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 - 广东机器人产业全国领先,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增长31.2%,占全国44% [1] - 广东已涌现出机器人"七剑客"(优必选、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等),未来两三年可能发展成"七十剑客" [1] - 目前机器人发展阶段类似2011-2012年的电动汽车,处于早期阶段 [1] - 预计未来10-15年广东将出现几家机器人行业巨头公司 [1] 人才吸引策略 - 吸引顶尖人才需要做到"三个做好":公司全球知名、待遇行业领先、招聘态度端正 [2] - 广东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将助力企业在通用集成、工业集成、专用集成等领域成长 [2] 小鹏汽车发展规划 - 2024年8月将在广州启动近40万平方米新总部,入驻飞行汽车和机器人业务 [3] - 2025年计划实现L3级自动驾驶全面超越全球友商 [4] - 2026年探索停车场L4级无人驾驶(无人泊车和无人取车) [4] - 2026年计划量产面向工业的L3级人形机器人 [5] AI与产业融合 - AI推动自动驾驶加速发展,汽车产业与机器人开始融合 [4] - 人形机器人发展分为L1-L5五级,当前主要在L2初期,商业化需达到L3能力 [5] - 未来规划:城市内无人驾驶汽车、城市间低空飞行汽车、"最后一公里"人形机器人 [5] 产业前景展望 - 广东良好的工业基础将支撑数百家机器人创业公司涌现 [1] - 期待高科技产品(无人驾驶汽车、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面向全球消费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