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王为善团队合作在阿维菌素类药物生物制造研究取得进展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17 17:29
阿维菌素类药物市场与技术进展 - 阿维菌素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3.71亿美元,其发现者曾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 - 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需求增长显著,2024年市场规模分别为33.3亿美元和1.34亿美元 [2] - 中国在阿维菌素生物制造领域技术落后,但微生物研究所通过合成生物学将产量提升至9.3 g/L(当前最高水平),并实现技术转移至龙头企业 [2] 柏威霉素(Baiweimectin)研发突破 - 合作团队开发出新型杀线虫药物柏威霉素,并构建首个专一高产菌株,发酵产量达8.4 g/L [3] - 采用普适性重编程工程策略SMARTS,在120m³工业规模实现高效生产,技术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 [3][5] - 柏威霉素国内外同步申报农药登记证,有望缓解中国线虫病害年均800亿元经济损失 [5] SynBioCon 2025大会核心议程 - 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 [7]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将展示创新成果,产业高层座谈会汇聚20+行业领袖 [9][11] - 人工智能专题论坛探讨AI在生物制造的应用案例,发布《2025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24][25] 合成生物技术应用案例 - 非粮秸秆糖生物合成平台实现柔性生产,CO₂耦合绿氢发酵技术可制绿色甲烷和菌体蛋白 [23] - 功能糖生物制造技术覆盖阿洛酮糖、母乳低聚糖HMO等12类产品 [30] - 微藻基硒蛋白通过底盘改造实现高效生产,萜类化合物平台合成新型驱蚊成分圆柚酮 [31][32]
金达威: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17 16:15
公司概况 - 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辅酶Q10最大生产商,产品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5] - 公司股票于2011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626 [19]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食品生产、保健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等 [19]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4,198.69万元,同比增长23.59% [14] 行业背景 - 生物技术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19] - 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成为各国必争的技术高地 [19] - 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生物经济的重要性 [19] - 生物制造以可再生的物质为原材料,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2] 本次发行概况 - 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129,239.48万元 [27] - 债券期限为自发行之日起六年,票面利率第一年0.10%,逐年递增至第六年2.00% [32] - 初始转股价格为19.59元/股,不低于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 [38] - 债券信用评级为AA级,评级展望为稳定 [32]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辅酶Q10改扩建项目"、"年产30,000吨阿洛酮糖、年产5,000吨肌醇建设项目"等 [27] - 辅酶Q10改扩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5.69%,投资回收期6.19年 [5] - 阿洛酮糖和肌醇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45%,投资回收期7.49年 [5] -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共计80,390.94万元 [6] 财务表现 - 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利润48,794.78万元,占年均可分配利润的167.20% [13] - 2024年现金分红金额24,397.39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71.34% [13]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174.36万元,同比增长71.97% [14] - 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0.50%、37.36%和38.54%,整体有所下降 [2] 产品与产能 - 公司是全球辅酶Q10最大的生产商,现有产能与ARA、DHA等产品共线生产 [25] - 募投项目将新增年产620吨辅酶Q10、30,000吨阿洛酮糖和5,000吨肌醇的产能 [2] - 阿洛酮糖需取得欧盟noval-food认证,目前尚未直接对外销售 [4] - 肌醇已形成少量销售,但整体市场拓展仍在进行中 [3] 公司战略 - 公司将加码投资合成生物技术及智慧型工厂 [23] - 致力于成为全球营养健康全产业链的引领者 [23] - 通过延伸生物制造产品线,发挥合成生物技术优势 [24] - 加强营养保健食品的品牌建设、营销力度和产品渠道建设 [23]
每周股票复盘:华熙生物(688363)发酵法软骨素钠完成医疗器械主文档登记
搜狐财经· 2025-08-17 04:20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华熙生物报收于53.3元,较上周的52.55元上涨1.43% [1] - 8月12日盘中最高价报54.98元,8月11日盘中最低价报52.23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256.73亿元,在医疗美容板块市值排名2/3,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697/5152 [1] 产品研发进展 - 自主研发的发酵法软骨素钠原料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的主文档备案登记(登记号:M2025264-000) [1] - 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发酵法软骨素钠合规化备案的企业 [1] - 完成备案的软骨素钠作为公司医药级原料的新品种,可应用于II类、III类医疗器械 [1] - 传统硫酸软骨素主要从动物软骨中提取,存在动物免疫原性、原料来源不可持续、提取工艺污染高等问题 [2] - 将以发酵法得到的软骨素钠为基础,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硫酸软骨素原料,应用于眼科、骨科、医美等领域 [2] 股东增持计划 - 控股股东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计划自2025年8月8日起的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 [3] - 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增持股份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 [3] - 增持股票价格不超过70元/股 [3] -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为华熙昕宇提供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的贷款额度,借款期限不超过36个月 [3] - 贷款专项用于华熙昕宇增持华熙生物A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票 [3]
化工板块全天狂飙,化工ETF(516020)盘中涨超2%!机构力挺+资金持续加码,板块转机或至?
新浪基金· 2025-08-16 07:57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化工ETF(516020)8月15日收盘上涨1.81%,盘中最高涨幅达2.11% [1] - 成分股中联泓新科涨停,金发科技、新凤鸣涨超6%,桐昆股份、三棵树涨超5% [1] - 基础化工板块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15.78亿元,近60日累计净流入1562.63亿元,在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 [3][4] - 化工ETF(516020)近5日净申购2540万元,近20日累计吸金超3.2亿元 [4] 行业基本面与政策环境 - 2025年以来化工行业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产品价格走弱、产能利用率走低 [2] - "反内卷"政策推动供给侧改革,有望改善竞争格局并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 - 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2.07倍,处于近10年25.29%分位点,估值具备吸引力 [6]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农药、有机硅和涤纶长丝等行业景气度有望阶段性好转 [7] - 合成生物学需求爆发,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推动行业高景气 [7] - 钾肥价格触底回升,国际减产与农产品需求改善供需 [7] - MDI行业供给格局优化,高技术壁垒支撑盈利韧性 [7] 化工ETF产品特征 - 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覆盖化工全细分领域 [7] - 50%仓位集中于万华化学、盐湖股份等大市值龙头,50%布局磷肥、氟化工等细分龙头 [7] - 提供场外联接基金(A类012537/C类012538)作为投资工具 [7]
凯赛生物: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22: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5.68%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24.74% [5] - 研发投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3.13%,占营收比例7.37% [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9亿元,同比下降22.08% [5] - 总资产238.21亿元,同比增长25.23% [5] 产品与技术 - 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年产能11.5万吨,生产线位于金乡、乌苏和太原 [10] - 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5万吨,实现全球奇数碳二元胺首次规模化生产 [13] - 生物基聚酰胺年产能10万吨,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2023年结项 [10] - 生物基连续纤维热塑型复合材料可替代传统热固性材料、铝材和钢材 [17] - 新型生物基哌啶产品已开始生产销售,应用于医药、农药及新材料领域 [25] - 拥有516项专利,其中400项发明专利 [27] 行业与市场 - 生物制造可降低工业过程能耗、物耗,减少废物排放与污染 [10] - 全球特种聚酰胺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3% [15] - 国内己二腈产能约80万吨,占全球近三分之一 [13] - 生物基聚酰胺56比传统尼龙66或尼龙6减少50%碳排放 [30] - 生物法癸二酸比化学法癸二酸减碳约40%以上 [30] 战略发展 - 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引入59.15亿元资金 [25] - 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曜修,招商局集团注资已完成 [25] - 与招商局集团合作打造合成生物材料产业集群 [26] - 设立招商凯赛(合肥)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加速产业链生态搭建 [26] - 成立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公司,拓展新能源和交通领域应用 [27] 研发创新 - 在绿色二元酸、生物基哌啶、生物基长链聚酰胺等研发项目取得进展 [25] - 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商业化验证 [25] - 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结合加速生物制造流程优化 [23] - 保持与国际同步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水平 [22] - 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AI技术推动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23]
国信证券发布利民股份研报:杀菌剂、杀虫剂量价齐升,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4:26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同比大幅增长 [2] 核心业务 - 核心产品景气度持续向好 盈利能力增强 [2] 新业务布局 - AI+农药创制与合成生物学新业务加速布局 打开成长空间 [2]
利民股份(002734):杀菌剂、杀虫剂量价齐升,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国信证券· 2025-08-15 09:42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看好主营产品涨价带来的利润弹性及农药创新领域合作进展 [3][22] - 合理估值对应2025年PE 17.2X,2026年15.5X,2027年14.1X [4][2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52亿元(+6.69%),归母净利润2.69亿元(+747.13%),扣非净利润2.57亿元(+804.41%)[1][9]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61亿元,环比增长49.07%,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9] - 分产品毛利率:杀菌剂33.77%(+7.70 pcts)、杀虫剂24.32%(+11.72 pcts),除草剂亏损9.52% [10] - 2025年全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5.29亿元(EPS 1.26元),2026年5.88亿元(EPS 1.40元) [4][22] 产品量价分析 - **杀菌剂**:代森锰锌价格从2.35万元/吨涨至2.6万元/吨,乙二胺成本下降推动毛利率提升;百菌清价格从1.8万元/吨涨至2.95万元/吨 [2][17] - **杀虫剂**:甲维盐价格从50万元/吨涨至69万元/吨,阿维菌素从35万元/吨涨至49万元/吨,产线满负荷生产 [2][18] - **除草剂**:草铵膦价格触底反弹至4.45万元/吨(+1.83%),行业开工率提升显示需求回暖 [19] - **兽药**:泰乐菌素价格上涨17.02%至275元/千克,产能利用率有望达满产 [19] 市场拓展与技术布局 - 巴西市场取得代森锰锌等5项原药自主登记,受益当地种植面积扩大及病害频发 [2][17] - 收购德彦智创51%股权布局AI农药创制平台,与巴斯夫合作推进新药开发 [3][21] - 合成生物学领域合作开发RNA、噬菌体等生物农药,增强技术壁垒 [3][21] 行业与竞争对比 - 代森锰锌全球产能第二(4.5万吨/年),国内市占率70-80%;百菌清权益产能1.02万吨/年(全球份额60%) [17] - 可比公司估值:扬农化工2025年PE 18.8X,利尔化学23.0X,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17.2X具备相对优势 [23]
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布局生物制造赛道
新华日报· 2025-08-15 05:43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前景 - 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已成为国际竞争前沿阵地,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1] - 在医药、农业、食品等多个领域,生物制造技术应用广泛: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药物和疫苗,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抗虫抗病性能 [1] -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布局生物制造新赛道,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1]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制造产业布局 - 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加快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生物医药、食品、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设备等方向 [1] - 生物医药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RNA药物等"高精尖",食品赛道瞄准母乳低聚糖、替代蛋白,生物基材料剑指可降解塑料、活体功能材料,生物制造设备发力测序仪、发酵罐、智能纯化系统 [1] - 园区已集聚合成生物学技术相关企业40余家,数量居苏州首位,占全市比重近60% [2] - 力争到2027年实现生物制造源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效应持续显现、产业发展生态日益完善,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地 [2] 产业支持政策与平台建设 - 园区将在研发创新突破、平台体系建设、创新成果孵化、企业做大做强、开放协同发展等五个方面给予具体支持,并在资金、人才、载体等方面提供保障 [2] - 支持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及高校院所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 [2] - 积极引导头部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2] - 系统谋划建设生物制造共性技术平台,探索建设微生物菌种保藏库等资源库,支持建设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 [3] 重点企业案例 - 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高通量测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等服务,与80%的全球前20强制药企业及诸多国际生物科技公司建立合作,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北美、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RNA药物全链条技术服务商,具有从RNA单体合成、小核酸合成到小核酸药物研发的完整产业链 [3] - 吉玛基因与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共建核酸药物中试平台,为药企提供小核酸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技术服务 [3] - 龙头企业开放的技术平台支撑起覆盖合成、测试、中试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国家队+企业群"的协同模式加速了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制造整体产业进程 [3]
三方合作!生物酶法牛磺酸制备技术迈向产业化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14 22:57
合成生物学合作项目 - 上海智峪生科、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常州倍力冠生物科技签署《生物酶法牛磺酸制备项目合作框架协议》[2] - 三方合作推动生物酶法牛磺酸制备技术产业化,共建合成生物学驱动的绿色产业链生态[3] - 智峪生科负责核心工艺研发,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负责中试放大和技术验证,常州倍力冠负责市场导向和推广[5] 牛磺酸技术与应用 - 牛磺酸是功能饮料及保健品重要原料,生物酶法制备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特点[6] - 牛磺酸是β-氨基酸,半胱氨酸衍生物,广泛用于医药、食品领域,具有强化营养、增强免疫力等功能[6] - 人体可通过膳食摄入或自身生物合成牛磺酸,主要合成途径为半胱氨酸经CDO和CSAD酶催化形成[6] 合成生物学会议内容 - 会议包含新型功能糖挖掘和绿色生物制造主题,涉及阿洛酮糖、塔格糖、乳果糖等[9] - 益生菌创新研究主题包括菌种筛选、功能评价、生产工艺优化等内容[9] - 会议讨论HMO生物制造、维生素A等精细化学品制备、绿色农业增效剂等话题[9][11] - 其他议题包括甜味蛋白、甘油二酯生物合成、微藻蛋白等技术与市场展望[11]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行[12] - 会议将发布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版)[13] - 提供生物制造产业社群加入渠道[15]
绿色液体燃料首批试点项目公示,重庆首套可降解塑料装置投产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14 14:45
国家能源局绿色液体燃料试点项目 - 国家能源局公示第一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共9个涵盖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质甲醇、绿色甲醇及绿氨等方向 [1] - 入选项目包括国投生物3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上海电气绿源科技生物质甲醇项目、金风绿能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等 [3] - 试点旨在推动绿色液体燃料新技术发展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具有原料利用、生产装备、燃料应用等环节示范意义 [1][3] 华安证券合成生物学周报 - 合成生物学指数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基准1000点 [2] - 本周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降5.72个百分点至1549.03跑输上证综指7.83个百分点 [2] - 生物技术革命为应对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新解决方案 [2] 微元合成阿洛酮糖合作 - 微元合成与嘉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拓展阿洛酮糖在中国饮料、乳品等食品场景应用 [4] - 微元是国内首家获批阿洛酮糖生产企业采用自主AS10菌株直接发酵技术 [4] - 万吨级产能一期已投产二期预计2027年投运总投资5.5亿元 [4] 重庆可降解塑料项目 - 建峰集团弛源化工年产6万吨PBAT/PBS装置投产填补西南地区可降解塑料产业空白 [4] - 项目总投资3.34亿元占地41亩设计产能6万吨/年预计年均营业收入7亿元 [4] - 可柔性化生产PBAT、PBT、PBS等产品 [4]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发新型迷你CRISPR核酸酶MiniCasUltra基因编辑效率显著提升 [4] - 该工具保持超小尺寸529aa优势基因组靶向范围扩大5倍 [4] - 首次验证紧凑型CRISPR系统在多基因疾病体内治疗潜力 [4] PHA水性阻隔涂料 - 微构工场PHA水性阻隔涂料完成全球首例工业化产线验证 [5] - 该技术打通从PHA生物合成到终端纸制品应用全产业链 [5] - 在100天内完成原料开发、涂层制备、工业级生产及终端测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