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吉利汽车2025年Q1业绩点评:新能源转型加速盈利兑现,业绩符合预期
长江证券· 2025-05-24 21: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2025年Q1业绩符合预期,新能源转型加速盈利兑现,整车强势新周期下盈利具备较大弹性,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包含汇兑收益影响),对应PE为11.6X,维持“买入”评级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725.0亿元,同比+24.5%,环比持平;总销量70.4万辆,同比+47.9%,环比+2.5%;实现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263.6%,环比+58.5% [1][3] - 2025Q1吉利新能源(含吉利、领克、极氪)销量达33.9万辆,同比提升135.4%,其中银河销量达26.0万辆,环比提升24.8%,出口销量8.9万辆,同比增长2.0% [7] - 2025年Q1对应单车收入10.3万元,同比-15.8%,环比-2.4%,主要系Q1银河星愿大规模交付带来产品结构变化 [7] - 2025年Q1单车盈利0.81万元,同环比显著提升;毛利率15.8%,同比提升0.2pct;Q1销售费用率5.0%,同比-2.1pct,管理费用率6.5%,同比-0.5pct [7] - Q1极氪和领克合计销量11.4万辆,同比+21.1%,总营收219.6亿,同比+1.1%,极氪和领克Q1净利润5.1亿元,同比扭亏,单车盈利约0.45万元,并表净利润约3.7亿元 [7] 品牌战略 - 2025年预计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吉利品牌预期推出5款新车及多款改款车,极氪4月推出极氪007 GT,Q3推出极氪9X和Q4推出一款中大型豪华超级电混SUV,领克Q2推出领克900 EM - P,年内上市中大型EM - P轿车 [7] - 智能化方面,银河全新及改款产品都将搭载干里浩瀚不同层级的智驾方案,燃油车迭代全面搭载Flyme Auto及千里浩瀚智驾,首款SPA Evo旗舰领克900 EM - P将首搭英伟达Thor芯片及千里浩瀚智驾,极氪车位到车位(D2D)智驾功能预期推送 [7] 平台与发展 - GEA架构支撑新车周期,极氪、领克、银河全面向好,各品牌新能源转型顺利推进,规模效应逐步凸显将带来盈利向上弹性 [1][7] - 公司燃油车基盘稳固,联营企业创新出海模式持续打开海外新空间 [1][7]
高合汽车死而复生!200亿的商业奇迹,还是10美元的金融骗局?
电动车公社· 2025-05-24 01:39
核心观点 - 高合汽车获得中东资本10亿美元投资及30亿美元海外订单,成立新公司并启动复工 [1][2][4] - 新资方EV Electra背景复杂,涉及加密货币融资,交易真实性存疑 [9][11][21][22] - 高合面临157亿元债务,需依靠中东资金重启生产,但存在资本运作风险 [34][36] 中东资本投资细节 - 黎巴嫩资本EV Electra宣布10亿美元重组高合,并带来3年10万台(30亿美元)海外订单 [1] - 双方成立注册资本10.29亿元的新公司,EV Electra持股69.8%,高合持股30.2% [2] - 盐城15万辆产能工厂已启动复工环评,员工将返岗 [4] 资方背景分析 - EV Electra自称"黎巴嫩首家电动车企",官网已展示高合XYZ车型 [7] - 实控人Jihad Mohanmmad涉足电信、代币领域,曾陷诈骗争议 [9][11] - 公司2021年推出参数落后的电动跑车QuDS Rise(160马力/400km续航),未实现量产 [13] 交易潜在风险 - EV Electra官网将高合车型宣传为"中国纯电迈巴赫",存在信息差营销 [21] - 同步发行12亿美元EVET代币融资,模式类似私募股权+比特币,被质疑空手套白狼 [21][22] - 10亿美元注资和30亿美元订单均未实际到账,仅签署合同 [23] 高合历史与现状 - 公司前身与FF存在专利纠纷,贾跃亭索赔数亿美元未决 [26] - 2023年HiPhi Y降价后销量回升至千台,但随后涨价导致现金流恶化 [29][31][32] - 截至2024年8月总资产59.83亿元,负债157.81亿元,已进入破产程序 [34] 未来计划 - 计划10月复产盐城工厂,依靠中东资金重启运营 [36] - 需优先解决债务问题才能继承现有车型和产能资产 [34][36]
【石化化工交运】“增储上产”叠加新能源转型加速,持续看好“三桶油”及油服板块——行业日报第68期(赵乃迪/胡星月/王礼沫)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3 22:03
"三桶油"油气产量增长 - 2025Q1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油气当量产量分别同比增长0.7%、1.7%、4.8% [2] - 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分别为2100亿元、767亿元、1300亿元,预计油气当量产量增长1.6%、1.3%、5.9% [2]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三桶油"产量持续上行有助于提升抗油价波动能力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 新能源产业转型布局 - 中国石油2024年天然气产量占比超油气总量50%,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高纯氢产能8100吨/年(同比+23%),建成充换电站3803座、充电枪4.7万把,2025年4月充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 [3] - 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合作构建全国换电网络,2025年目标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规划1万座 [3] - 中国海油投用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恩平15-1平台),未来10年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20万吨 [3] 油服板块业绩与行业景气 - S&P Global预计2025年全球上游资本开支达5824亿美元(同比+5%),支撑油服行业景气 [4] - 2025Q1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油发展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7亿元(同比+40%)、5.41亿元(同比+14%)、5.94亿元(同比+18%) [4] - "三桶油"资本开支扩张带动下属油服企业经营质量改善,竞争力持续提升 [4]
石化化工交运行业日报第68期:“增储上产”叠加新能源转型加速,持续看好“三桶油”及油服板块
光大证券· 2025-05-23 18: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仓储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增储上产”持续推进,“三桶油”油气产量有望稳步上行,2025Q1,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油气当量产量分别同比+0.7%、+1.7%、+4.8%,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分别为2100、767、1300亿元,油气当量产量预计分别增长1.6%、1.3%、5.9% [1] - “三桶油”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如中国石油发展天然气业务、新能源领域;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合作建设换电站;中国海油推进CCUS项目建设 [2] - 行业景气叠加业绩持续兑现,坚定看好油服板块,2025年全球上游资本开支有望回升,“三桶油”下属油服企业经营质量改善,竞争力有望提升 [3] - 给出投资建议,持续看好“三桶油”及油服板块、国产替代趋势下的材料企业、地产链及龙头公司、维生素及蛋氨酸板块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日化工品行情回顾 石油石化 - 炼化化纤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布伦特原油最新价格65美元/桶,近一月均价64美元/桶,30日涨跌幅-4.8%;PTA最新价格4913元/吨,近一月均价4715元/吨,30日涨跌幅13.8% [10] 基础化工 - 煤化工相关产品价格多数下跌,如环渤海动力煤:秦皇岛最新价格670元/吨,近一月均价674元/吨,30日涨跌幅-1.5% [15] - 化肥相关产品价格部分上涨,如复合肥最新价格3201元/吨,近一月均价3201元/吨,30日涨跌幅0.0%,2025年涨跌幅8.2%;农药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草甘膦最新价格23450元/吨,近一月均价23382元/吨,30日涨跌幅0.6% [17][18] - 聚氨酯相关产品价格多数上涨,如纯MDI最新价格18000元/吨,近一月均价17417元/吨,30日涨跌幅6.5% [20] - 钛白粉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钛精矿最新价格2217元/吨,近一月均价2217元/吨,30日涨跌幅0.0%;海绵钛最新价格51元/千克,近一月均价50元/千克,30日涨跌幅2.0% [25] - 硅相关产品价格多数下跌,如金属硅最新价格9210元/吨,近一月均价9722元/吨,30日涨跌幅-10.1% [37] - 饲料及添加剂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维生素A最新价格72元/公斤,近一月均价75元/公斤,30日涨跌幅-13.9%;蛋氨酸:99%:最低价最新价格22元/公斤,近一月均价22元/公斤,30日涨跌幅0.9% [43] 新材料 - 新能源材料相关产品价格多数下跌,如碳酸锂最新价格61633元/吨,近一月均价65912元/吨,30日涨跌幅-9.5% [44] - 半导体材料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电子级双氧水G5级最新价格3800元/吨,近一月均价4583元/吨,30日涨跌幅-52.5% [50]
石化化工交运行业日报第68期:“增储上产”叠加新能源转型加速,持续看好“三桶油”及油服板块-20250523
光大证券· 2025-05-23 15: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仓储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增储上产”持续推进,“三桶油”油气产量有望稳步上行,2025Q1,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油气当量产量分别同比+0.7%、+1.7%、+4.8%,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分别为2100、767、1300亿元,油气当量产量预计分别增长1.6%、1.3%、5.9% [1] - “三桶油”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如中国石油发展天然气业务、新能源领域,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合作建设换电站,中国海油推进CCUS项目建设 [2] - 行业景气叠加业绩持续兑现,坚定看好油服板块,2025年全球上游资本开支有望回升,“三桶油”下属油服企业经营质量改善,竞争力有望提升 [3] - 给出投资建议,持续看好“三桶油”及油服板块、国产替代趋势下的材料企业、地产链及龙头公司、维生素及蛋氨酸板块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日化工品行情回顾 石油石化 - 炼化化纤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布伦特原油最新价格65美元/桶,近一月均价64美元/桶,30日涨跌幅-4.8%;PTA最新价格4913元/吨,近一月均价4715元/吨,30日涨跌幅13.8% [10] 基础化工 - 煤化工相关产品价格多数下跌,如环渤海动力煤(秦皇岛,5500K)最新价格670元/吨,近一月均价674元/吨,30日涨跌幅-1.5% [15] - 化肥相关产品价格部分上涨,如复合肥最新价格3201元/吨,近一月均价3201元/吨,30日涨跌幅0.0%,2025年涨跌幅8.2%;硫磺最新价格2501元/吨,近一月均价2374元/吨,30日涨跌幅18.5%,2025年涨跌幅47.9% [17] - 农药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草甘膦最新价格23450元/吨,近一月均价23382元/吨,30日涨跌幅0.6%;烯草酮最新价格100000元/吨,近一月均价85367元/吨,30日涨跌幅19.0% [18] - 聚氨酯相关产品价格多数上涨,如纯MDI最新价格18000元/吨,近一月均价17417元/吨,30日涨跌幅6.5%;TDI最新价格12067元/吨,近一月均价11218元/吨,30日涨跌幅14.9% [20] - 钛白粉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钛精矿最新价格2217元/吨,近一月均价2217元/吨,30日涨跌幅0.0%;海绵钛最新价格51元/千克,近一月均价50元/千克,30日涨跌幅2.0% [25] - 硅相关产品价格多数下跌,如金属硅最新价格9210元/吨,近一月均价9722元/吨,30日涨跌幅-10.1%;有机硅DMC最新价格11680元/吨,近一月均价11736元/吨,30日涨跌幅-1.0% [37] - 饲料及添加剂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维生素A最新价格72元/公斤,近一月均价75元/公斤,30日涨跌幅-13.9%;蛋氨酸(99%,最低价)最新价格22元/公斤,近一月均价22元/公斤,30日涨跌幅0.9% [43] 新材料 - 新能源材料相关产品价格多数下跌,如碳酸锂最新价格61633元/吨,近一月均价65912元/吨,30日涨跌幅-9.5%;磷酸铁锂最新价格31300元/吨,近一月均价32307元/吨,30日涨跌幅-5.4% [44] - 半导体材料相关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如电子级双氧水G5级最新价格3800元/吨,近一月均价4583元/吨,30日涨跌幅-52.5%;电子级磷酸BVI级(≤100ppb华东)最新价格7400元/吨,近一月均价7360元/吨,30日涨跌幅1.4% [50]
科润智控(834062):深度研究报告:内生外延拓宽电网渠道,联袂海兴加速全球市场破局
华创证券· 2025-05-23 15: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10][8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再电气化”带动电力设备需求持续增长,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上市以来订单饱满、产能扩张顺利,通过内生外延、多形式出海,有望在海内外市场并进 [8] - 预计公司25 - 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95/19.02/22.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9/1.0/1.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2/0.53/0.74元;给予2025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12.66元 [1][10][84] 各部分总结 深耕输配电设备二十年,丰富产品与渠道不断成长 - 发展历程:2004年成立,起初专注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2009年开发变压器系列产品,2022年北交所上市,2024年拟成立安哥拉全资子公司、收购创业德力股份,2025年与海兴电力战略合作 [6][13] - 管理层与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王荣、王隆英合计持股36.72%,核心员工和总经理等也持股;管理层有丰富电力产业与管理经验 [19] - 股权激励:23年出台计划,含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和个人业绩考核挂钩,23年净利润、24年营收达考核标准 [24] - 盈利能力:24年三大类产品变压器/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户外成套设备分别营收4.50/2.83/2.42亿元,变压器与户外成套近年增速高;24年变压器毛利率改善;24年营收13.5亿元,同比+34.3%,25年Q1盈利显著提升;境内收入集中华东,24年外贸比重提升;24年费用率整体下降,研发投入保持高水平 [26][27][29] 国内市场:网内市场渠道拓宽,并购资产加速成长 - 行业:“十四五”电网投资强度提升,25年两网投资有望创新高;配电网升级提速,变压器增容、能效升级趋势明确 [39][41] - 公司网内市场:国家电网省网招标多省市订单突破,客户包括南网等大型企业;截至24年Q3累计在手订单5.86亿元 [48] - 并购“三产”资产:24年收购湖南创业德力68%股权,25年Q1并表;可拓展中部市场、丰富投标品类、增加投标主体、降低经营风险 [51] - 扩产项目:22年上市募投节能型变压器生产线已投产;24年募投智慧新能源电网装备和金加工车间柔性化生产线技改项目;还通过合资子公司扩产 [56] 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已在亚、非、欧洲市场获得突破 - 海外需求:欧美新能源转型压力大、电网老旧需升级;亚非拉电网基建薄弱、用电需求高增长;国内变压器出口增速加快,对非出口增速高于平均 [62][65][71] - 公司海外布局:通过经销商、联营企业、代理、自有渠道布局海外;24年外贸营收0.88亿元,订单金额突破1.86亿元;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 [74][76][77] 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变压器业务营收分别为5.45/6.89/8.70亿元,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业务分别为3.54/3.90/4.29亿元,户外成套设备业务分别为3.04/4.13/5.16亿元;25 - 27年分别实现营收15.95/19.02/22.46亿元 [80][81] - 估值与投资建议:选取思源电气等为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12.66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84][85]
德尔股份收购实控人资产巨亏后再次出手接盘 布局固态电池7年研发支出不增反降
新浪证券· 2025-05-22 15:19
公司收购与商誉减值 - 德尔股份计划通过定增融资收购实控人李毅名下的爱卓科技100%股权 旨在拓宽汽车零部件主业产品结构并提高单车价值 [2] - 公司2017年曾以现金19.37亿元高溢价收购实控人名下的阜新佳创 布局汽车降噪隔热系统业务 交易新增11亿元商誉 [1][2] - 收购标的阜新佳创子公司CCI业绩迅速变脸 2018-2022年累计全额计提11亿元商誉减值 导致公司2020年和2022年分别巨亏4.23亿元和9.16亿元 [1][3] 新能源业务转型 - 公司加速布局固态电池和氢能源技术 2018年通过日本子公司开展氧化物复合电解质路线研发 2024年建成试制线但尚未形成收入 [5] - 氢能源领域涉及双极板、膜电极等核心部件研发 但2023年后研发支出持续下滑 2024年一季度研发支出同比降至0.43亿元 [6] - 管理费用率长期维持在11%以上 显著高于新能源行业5%-8%的平均水平 [7] 定增募资与项目进展 - 2021年和2022年两次实施定增 实际募资额合计不足5.5亿元 原计划投向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等项目 [10] - 截至2024年末 两次募投项目进展均未达预期 内生转型受挫叠加外延并购质疑 此次收购落地存在不确定性 [10]
车企一季度财报出炉,有人吃肉有人喝汤,谁在加速谁在掉队?
36氪· 2025-05-21 09:2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呈现分化态势,新能源领域头部车企业绩爆发,转型滞后企业销量下滑 [1] - 行业整体净利润水平向好,8家中国车企中6家净利润增长,2家减少 [1] - 营业收入方面3家增长,5家下滑 [1] 头部车企表现 比亚迪 - 第一季度营收1703.6亿元(+36.35%),归母净利润91.55亿元(+100.38%) [2][3] - 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8万辆(+59.8%),成为全球首个单季销量破百万新能源车企 [3] - 纯电车销量41.64万辆超越特斯拉,混动车56.97万辆 [3] - 王朝网和海洋网分别销售45.67万辆和46.98万辆 [3] 吉利汽车 - 第一季度营收725亿元(+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264%) [2][3] - 总销量70.4万辆(+48%),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2.2% [3][4] - 银河品牌销量26万辆(+214%),极氪品牌销量4.1万辆(+25%) [4] 营收下滑但利润增长车企 赛力斯 - 营收191.47亿元(-27.91%),归母净利润7.48亿元(+240.6%) [2][5] - 总销量45,135辆(-46.31%),但高价车型问界M9拉高毛利率 [5] 长安汽车 - 营收341.61亿元(-7.73%),归母净利润13.53亿元(+16.81%) [2][5] - 总销量70.52万辆,新能源车19.42万辆,海外市场15.96万辆 [5] 上汽集团 - 营收1408.6亿元(-1.55%),归母净利润30.23亿元(+11.4%) [2][6] - 总销量94.5万辆(+13.3%),新能源车27.3万辆(+30%) [6][7] - 自主品牌销量占比63.6%,上汽乘用车销量16.4万辆(+0.77%) [7] 业绩下滑车企 北汽蓝谷 - 营收37.73亿元(+150.75%),归母净利润亏损9.53亿元 [2][8] - 极狐品牌销量27714辆(+699.87%),但新能源投入大挤压短期利润 [8] 广汽集团 - 营收198.79亿元(-7.82%),归母净利润亏损7.32亿元 [2][9] - 总销量37.11万辆(-9.42%),新能源车6.68万辆(-6.46%) [9] - 广汽本田销量9.27万辆(-20.73%),广汽丰田16.16万辆(+3.55%) [9] 长城汽车 - 营收400.19亿元(-6.63%),归母净利润17.51亿元(-45.6%) [2][9] - 总销量25.68万辆(-6.73%),新能源车62558辆 [9][10] - 产品换代升级周期导致销量下滑,直营体系建设投入增加 [9] 行业趋势 - 新能源车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智能化布局重要性凸显 [4][7] - 车企需加快新能源转型步伐以应对市场竞争 [10]
【财经分析】外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关注度与配置意愿提升 中国市场或迎价值重估
新华财经· 2025-05-21 09:02
"在刚刚结束的摩根士丹利中国BEST会议上,80%以上的投资者表示,有可能近期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 口。"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在岸股票业务主管沈黎表示,这意味着更多投资者在"加码"中国资 产的路上。 深交所理事长沙雁以数据举例说,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外资持有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 业股票市值增幅达40%,交易金额增幅达90%。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增加对中国的关注,正在密集走访 调研A股上市公司。对此,深交所顺应境外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对接需求,累计组织14批次全球路演,覆 盖上市公司107家次,受到境外投资者热烈欢迎。"中国资产向上重估成为全球投资者的热议话题,这 个'共识'正在不断扩大。" 新华财经深圳5月21日电(记者卫韦华)近期,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对中国A股市场展现出强 劲的配置热情,引发市场关注。据今年上市公司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有20家外资机构出现在 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显示出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看好态势。 在5月19日至20日举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多位境内外机构代表、业界专家纷纷表示,随着中国 经济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以 ...
渤海汽车分析师会议-20250520
洞见研报· 2025-05-20 2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报告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渤海汽车,所属行业为汽车零部件 [16] - 接待时间是2025 - 05 - 20,接待人员有副董事长、总经理赵继成,独立董事范小华,财务总监佘长城,董事会秘书袁春晖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参与渤海汽车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主要内容资料 - 子公司渤海活塞为北汽蓝谷享界增程版配套活塞,子公司滨州轻量化为北汽蓝谷极狐部分车型配套车身减震塔等产品,为北汽蓝谷享界配套减震塔和车身纵梁 [23] - 子公司渤海活塞乘用车混合动力用活塞涵盖比亚迪、吉利、奇瑞、赛力斯等车企的混合动力产品,子公司滨州轻量化为奇瑞、比亚迪、北汽动力总成等企业配套混动缸体产品 [24] - 子公司渤海活塞聚焦高端商用车活塞、船电活塞设计研发,锻钢活塞设计爆压达29MPa,多位置重熔技术首次工程化应用,申报项目获中国内燃机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子公司滨州轻量化成功开发享界纵梁和减震塔并量产供货,开发混动缸体等产品 [25][26]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股东总数为38,119户 [26] - 2025年公司聚焦主业和优势领域,围绕活塞产品和轻量化业务,投入核心业务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以成本管控为核心,优化资产结构,加速轻量化业务新能源转型发展,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27] - 公司于2025年3月20日公告2025年估值提升计划,拟通过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寻求并购重组机会、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做好信息披露、鼓励控股股东增持等措施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28] - 子公司渤海活塞为斯堪尼亚配套活塞 [30] - 高端大功率活塞项目已完成立项、设备招标采购等工作,6条生产线已到项目现场,5条调试完成,1条正在调试;德国子公司BTAH于2025年4月19日收到法院裁定书并指定临时破产管理人,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30]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68万元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