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每年将让利超500亿元!刚刚,证监会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06 08:44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三阶段费率改革落地[1] - 合理调降公募基金认购费 申购费 销售服务费等销售环节费率水平 优化赎回费制度安排[1] - 第三阶段费率改革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300亿元 三个阶段累计每年让利超500亿元[1] 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 - 证监会同意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运行[2] - FISP平台由中国结算建设运营 提供集中式 标准化 自动化的一站式全流程数据信息交互服务[2] - 平台有效解决传统直销业务运营成本高 效率低 风险大等问题 支持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2]
中邮陈晶晶:短期资金要沉淀成中长期资金 投资体验成关键
贝壳财经· 2025-09-05 17:08
资本市场沙龙背景 - 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研究院举办首期沙龙 主题聚焦耐心资本如何助力稳定市场 共有来自基金公司 保险机构 保险资管公司 银行理财及券商等金融机构的12位嘉宾参与讨论 [1][2] - 上证指数站稳3800点创十年新高 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加持 具体表现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加快落地 公募基金长效考核改革启动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机制优化 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布局含权产品 [1] 中长期资金特性与转化 - 中长期资金更偏好收益确定性 追求本金安全下的稳健收益 其转化不仅取决于资金久期 还取决于对收益 波动与回撤的综合体验 [3] - 基金公司需提供收益与回撤兼顾的产品和服务 以帮助短期资金沉淀为中长期资金 例如通过稳健固收+策略控制回撤与波动 使含权产品从交易目的转变为配置目的 [3] 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策略 - 行业选择需聚焦长坡厚雪 产业周期持续性较长的赛道 如人工智能 清洁能源 消费医药等领域 并做好以个股挖掘为目标的深度投研 [4] - 策略布局应围绕长期稳健 偏绝对收益的策略 包括红利低波策略和哑铃策略 以承接中长期资金对稳健收益的需求 [4] - 业绩考核需激励全市场风格基金经理追求长期稳定收益 弱化短期排名 确保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基金经理能够留存和发展 [4] 机构资金配置偏好 - 社保基金和险资成为中长期入市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 公募权益类基金产品作为配置工具承接其配置需求 [5] - 机构投资被动权益基金关注工具型产品的便利性 流动性和低成本属性 投资主动管理权益型基金则更关注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6] - 截至2024年末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达33817亿元 机构持仓占比约17.5% 其中5年年化收益率大于10%的基金和2024年收益率大于20%的基金机构持仓占比平均超30% [7] - 基金公司可通过两种方式证明超额收益能力 一是在高景气度行业体现个股挖掘能力 二是在中长期维度展现跨越市场周期的能力 后者需要5年维度的稳健业绩才能获得机构信任 [7]
证券时报:政策红利打开空间 中长期资金“压舱石”效应凸显
证券时报· 2025-09-05 07:21
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推动A股市场生态优化 保险资金、外资和指数基金成为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政策制度保障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五大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比重[2] - 财政部推动保险资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2] - 政策红利为保险资金增配权益类资产提供制度保障[3] 保险资金配置 - 保险公司持有股票账面余额达3.07万亿元 较去年年底增长6406.13亿元 增幅26.38%[2] - 险资重仓流通股734只 市值合计1.57万亿元[3] - 上半年增持建筑、可选消费零售、造纸与包装、交通运输、钢铁等行业 增持市值增幅超30%[3] - 增持主线包括顺周期资产和政策支持明确具备长期增长逻辑的资产[3] 指数基金发展 - 新成立权益类基金719只 同比增长50.1% 合计发行规模3536.36亿元 同比增长173.12%[4] - 指数基金535只 占比74.41% 同比增长106.56% 发行规模2674.84亿元 占比75.64% 同比增长270.77%[4] - 股票型ETF数量达1020只 较去年年底增长188只 增幅22.6% 合计规模3.53万亿元 较去年年底增长6448.86亿元 增幅22.33%[4] 外资配置动向 - 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达3.07万亿元[6] - 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增加873.58亿元[6] - 合格境外投资者重仓持有流通股1146只 较去年年底增长47.3% 持股市值1434.66亿元 增长22.58%[6] - 信息技术与工业板块受到北向资金广泛关注[6] 市场前景展望 - A股与港股等国内权益类资产表现预计整体优于海外市场[7] - 美联储降息周期深化将推动全球资本再平衡 外资回流A股与港股需求显著增强[7] - 中长期看好美元趋弱、大宗资源品及国内权益资产[7]
宫正:期望快牛、急牛不可取 大盘指数向上突破需基本面驱动
新京报· 2025-09-04 19:53
中长期资金入市态势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规模达2220亿元 [2] - 监管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于A股 [2] -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2025-2027年每年至少增长10% [2] 市场表现与资金作用 - 上证指数稳站3800点创十年新高 年内累计上涨15.63% [1][4] - 险资和养老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过去三年持续上升 [2] - 中长期资金被形容为市场行情的发动机和压舱石 [2] 行业投资偏好 - 重点关注低估值大盘科技成长股及科创类板块 [4] - 具体看好人工智能 固态电池 半导体等产业趋势景气度较高领域 [4] - 投资逻辑基于流动性牛市而非基本面改善 [4] 市场生态转变 - 长期耐心资本定价权逐步提升推动股市生态向好 [3] - 股市有望替代房地产成为居民资产新蓄水池 [3] - 全国社保基金及各类养老金投资管理机制持续优化 [2]
政策红利打开空间 中长期资金“压舱石”效应凸显
证券日报· 2025-09-04 00:59
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进展 - 保险资金、外资等中长期资金为A股市场注入流动性 助力形成长线投资生态 [1] - 新成立权益类公募基金数量明显增多 超过七成为指数基金 [1] 政策制度保障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引导五大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比重 [2] - 财政部推动保险资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2] - 保险公司持有股票账面余额达3.07万亿元 较去年年底增长6406.13亿元 增幅26.38% [2] 保险资金投资动向 - 险资重仓流通股734只 市值合计1.57万亿元 [3] - 上半年增持建筑、可选消费零售、造纸与包装、交通运输、钢铁等行业 增持市值增幅超30% [3] - 增持主线包括顺周期资产(建筑/钢铁/机械/交通运输)和政策支持型资产(可选消费零售) [3] 指数基金发展 - 新成立权益类基金719只 同比增长50.1% 发行规模3536.36亿元 同比增长173.12% [4] - 指数基金535只占比74.41% 同比增长106.56% 发行规模2674.84亿元占比75.64% 同比增长270.77% [4] - 股票型ETF数量达1020只 较去年年底增长188只 增幅22.6% 规模达3.53万亿元 增长6448.86亿元 增幅22.33% [4] 外资投资布局 - 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达3.07万亿元 [7] - 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增加873.58亿元 [7] - 合格境外投资者重仓流通股1146只 较去年年底增长47.3% 持股市值1434.66亿元 增长22.58% [7] - 信息技术与工业板块受北向资金重点关注 [7]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保险资金增持核心驱动包括宏观经济复苏预期、无风险利率下行及政策红利支持 [3] - 指数基金增长反映市场定价效率提升和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 [5] - 外资看好A股与港股表现优于海外市场 中长期看好美元趋弱及国内权益资产 [7]
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同类规模最大的自由现金流ETF(159201)低位布局价值凸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1:34
市场表现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早盘高开后震荡下行 现跌约0.5% [1] - 成分股中白银有色 华域汽车 安孚科技领涨 [1] -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成交活跃 成交额突破1.6亿元 [1] 保险资金配置动向 - 保险公司因利率低位和资产荒导致固收收益率下降 具备加仓股票内在诉求 [1] - 监管部门鼓励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投资掣肘有所放松 [1] - 预计全年险资二级市场权益配置比例提升2个百分点 对应增量资金达万亿元 [1] - 分红稳定和高股息率仍是险资配置核心参考指标 [1] 自由现金流ETF产品特性 - 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 弥补传统红利策略行业覆盖广度和未来预判不足 [1] - 聚焦企业内生增长能力 强调财务健康与可持续性 [1] - 管理费年费率0.15% 托管费年费率0.05% 均为市场最低水平 [1]
上市险企半年报:总投资收益增9%,新华保险收益率领跑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9-03 03:43
股票投资增长 - 五大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总额达18464.29亿元 较年初增加4118.58亿元 增幅接近三成[1] - 保险公司增加股票资产配置比例 积极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4] 总投资收益表现 - 五大保险公司合计实现总投资收益3673.77亿元 同比增长近9%[1] - 中国人寿以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位居榜首 占比超过三成[1] - 新华保险以5.9%年化总投资收益率领跑行业[1] 投资收益率分化 - 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分别达5.9%和5.1% 均实现同比增长[2] - 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29%和2.3%[2] - 中国平安上半年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3.1%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2] 投资资产规模 -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处于第一梯队 投资资产规模分别为7.13万亿元和6.20万亿元[2] - 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资产规模逐渐接近[2] 投资策略调整 - 新华保险通过私募股权基金扩大权益布局[2] - 中国人寿加大优质高股息资产配置力度[2] - 中国平安通过久期、成本、现金流、收益率和监管要求五方面匹配实现投资端与负债端联动[4] - 保险公司调整资产配置策略以适应债券市场利率低位震荡和股票市场结构分化的复杂环境[2]
人保寿险参与试点基金管理人“人保启元惠众”已获批设
人民网· 2025-09-02 09:25
公司动态 - 人保寿险参与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获批规模100亿元 [1] - 人保资产发起设立人保启元惠众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获得监管批复 [1] - 人保启元惠众将作为管理人向人保寿险定向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1] - 人保寿险作为单一持有人首期投资规模预计100亿元 [1] 政策背景 - 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实施方案 [1] - 政策要求逐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1] - 人保寿险响应政策号召申请参与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1] 投资策略 - 试点基金坚持长期投资理念追求资产中长期稳健增值 [1] - 基金运作将在科学严格管理风险的前提下进行 [1] - 公司将继续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作用服务实体经济 [2] - 优化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资负匹配实现长期稳定回报目标 [2] 市场影响 - 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2] - 通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上半年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超3万亿元;两部门发文,到2030年,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全面形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06:49
工业母机产业标准建设 - 国家标准委和工信部目标到2030年形成全面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到2026年基本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并制修订不少于300项标准 [1] - 计划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且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 加快高端工业母机 高档数控系统 高性能功能部件等标准研制 [1] A股市场资金动向 - 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达3.07万亿元 上半年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836亿元 [2] - QFII等长线资金持仓变化受市场关注 当前A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具备明显估值优势并形成吸引跨境资金回流的磁吸效应 [5] - 证券行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10.36亿元同比增长23.47% 实现净利润1122.80亿元同比增长40.37% 128家券商实现盈利占比85% [6] 林草宽带网络建设 - 工信部与国家林草局要求到2027年底林场(所)驻地通4G/5G网络比例达到90% 提升人口聚居区 重点防火瞭望塔等关键点位覆盖水平 [3] - 深化自然保护地管护站点 森林草原防火驻防点及20户以上人口聚居区宽带网络覆盖 加快向5G和千兆光网升级 [3] 生物医药创新进展 - 十四五期间共批准创新药210个和创新医疗器械269个 批准中药创新药28个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 [4]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近660亿美元 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30% [4] 晶圆代工行业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超417亿美元季增14.6%创历史新高 主因中国消费补贴备货效应及下半年新品需求带动 [7][8] - 第三季主要成长动能来自新品季节性拉货 先进制程迎新品订单且成熟制程有周边IC订单加持 预期产能利用率和营收持续季增 [8] 企业动态与技术创新 - 北京数据集团近期将正式挂牌 注册资本30亿元 经营范围含大数据服务 人工智能咨询等 由北京市国资公司全资持股 [9] - 成都华微发布4通道12位40G高速高精度射频直采ADC 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已收到意向订单 [10] - 文远知行首批Robotaxi GXR抵达新加坡开始测试 为首次落地东南亚 预计2025年底在指定公共道路部署 [11]
资本市场深化投融资改革步履不停
证券日报· 2025-09-02 00:05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证监会提出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以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1] - 资本市场加快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促进投融资功能协调发挥枢纽功能 [1] - 东吴证券认为改革开放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 [1] 融资端改革举措 - 融资端改革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包括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 [2] - 证监会2025年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创板改革落地深化创业板改革推进债券期货创新 [2] - 南开大学建议融资端需精准滴灌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创新融资工具如知识产权证券化强化并购重组功能 [2] - 东吴证券提出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建立绿色通道支持并购重组完善股权激励和交易机制 [3] 投资端改革措施 - 投资端改革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打财务造假强化分红回购 [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A股投资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发展权益类基金 [4] - 东吴证券建议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优化产品创新降低费率完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改善市场生态 [4] - 南开大学提出资金端需推动长周期考核提升权益投资比例资产端需夯实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信息披露落实市值管理 [5] 对外开放进展 - 资本市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支持企业境外上市 [6]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反映磁吸效应增强 [6] - 南开大学建议制度接轨国际丰富投资标的如ESG指数强化投资者保护增强外资吸引力 [6][7] - 合格境外投资者数量达900家年内新增40家10月起可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品种总数达100种 [7] - 汇丰银行建议简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入市流程开放外资托管行资格优化税收和风险管理政策 [8] - 东吴证券认为需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开放优化互联互通扩大标的范围支持跨境业务和产品创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