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向上,新能源车表现亮眼-20250518
东方证券· 2025-05-18 08: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测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95、1.03、1.15元,维持可比公司25年PE平均估值25倍,目标价23.75元 [2]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6,199、614,074、638,110、687,196、742,172百万元,同比增长0.7%、 - 15.4%、3.9%、7.7%、8.0% [4] - 营业利润分别为25,937、10,376、18,093、19,735、21,995百万元,同比增长 - 0.3%、 - 60.0%、74.4%、9.1%、11.5% [4]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106、1,666、11,003、11,980、13,325百万元,同比增长 - 12.5%、 - 88.2%、560.3%、8.9%、11.2% [4] 财务比率 - 毛利率分别为9.5%、9.4%、10.2%、10.9%、11.1%;净利率分别为1.9%、0.3%、1.7%、1.7%、1.8% [4] -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0%、0.6%、3.7%、3.9%、4.2%;市盈率分别为13.9、117.3、17.8、16.3、14.7 [4] - 市净率均为0.7、0.7、0.6、0.6、0.6 [4] 公司销量情况 整体批发销量 - 4月整体批发销量37.65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2.4%,2025年连续4个月单月销量同比增长;1 - 4月整体批发销量132.14万辆,同比增长10.7% [8] 自主品牌与新能源销量 - 上汽乘用车4月批发销量6.79万辆,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0.1%;1 - 4月累计销量23.17万辆,同比增长2.6%;荣威、MG品牌1 - 4月零售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9%、71% [8] - 上汽通用五菱4月批发销量15.10万辆,同比增长22.8%,环比增长2.0%;1 - 4月累计销量50.40万辆,同比增长45.2% [8] - 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81万辆,同比增长71.7%,环比增长1.9%;1 - 4月累计销量40.11万辆,同比增长40.9% [8] - 上汽智己4月销量3326辆,同比增长10.9%,环比增长7.3% [8] 海外及出口销量 - 4月海外及出口销量8.67万辆,同比下降5.9%;1 - 4月累计销量30.57万辆,同比下降4.1% [8] 合资品牌销量 - 上汽大众4月销量8.25万辆,同比下降10.3%,环比下降8.3%;1 - 4月累计销量31.07万辆,同比下降8.6%;4月终端销售近8.3万辆,同比增长5.9% [8] - 上汽通用4月销量4.21万辆,同比下降15.3%,环比下降4.0%;1 - 4月累计销量15.11万辆,同比下降6.3% [8] 公司战略与新车情况 战略发布 - 上海车展期间发布品牌焕新、“Glocal全球视野 本土匠心”等重大战略,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全新品牌“SAIC尚界”正式亮相 [8] 新车上市与亮相 - 荣威纯电D6、宝骏享境车展期间正式上市,全新智己L6、MG Cyberster 2026款、五菱星光2025款等车型车展亮相 [8] - 全新新能源MPV别克GL8陆尚于4月22日上市,大众品牌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AUDI品牌首款量产车型E5 Sportback、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凯迪拉克V系列首款纯电车型LYRIQ - V等多款重点车型亮相上海车展 [8]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1,006,650、957,143、952,202、1,014,185、1,047,621百万元 [9] - 负债合计分别为663,743、610,408、585,381、631,951、647,845百万元;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342,907、346,735、366,820、382,234、399,776百万元 [9] 利润表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6,199、614,074、638,110、687,196、742,172百万元;营业利润分别为25,937、10,376、18,093、19,735、21,995百万元 [9]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106、1,666、11,003、11,980、13,325百万元 [9]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42,334、69,268、 - 32,303、81,487、25,960百万元 [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2,234、 - 3,503、 - 13,915、11,982、4,987百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0,058、 - 9,312、9,420、 - 5,907、 - 985百万元 [9]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7%、 - 15.4%、3.9%、7.7%、8.0%;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 0.3%、 - 60.0%、74.4%、9.1%、11.5% [9]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为9.5%、9.4%、10.2%、10.9%、11.1%;净利率为1.9%、0.3%、1.7%、1.7%、1.8% [9]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为65.9%、63.8%、61.5%、62.3%、61.8%;流动比率为1.13、1.18、1.22、1.23、1.27 [9] - 营运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1.1、8.9、12.1、18.7、18.7;存货周转率为6.8、6.0、7.2、7.8、7.9 [9]
上汽集团(600104):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向上,新能源车表现亮眼
东方证券· 2025-05-17 20: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测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95、1.03、1.15元,维持可比公司25年PE平均估值25倍,目标价23.75元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6,199、614,074、638,110、687,196、742,172百万元,同比增长0.7%、 - 15.4%、3.9%、7.7%、8.0% [4]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25,937、10,376、18,093、19,735、21,995百万元,同比增长 - 0.3%、 - 60.0%、74.4%、9.1%、11.5% [4] - 2023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106、1,666、11,003、11,980、13,325百万元,同比增长 - 12.5%、 - 88.2%、560.3%、8.9%、11.2% [4]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2、0.14、0.95、1.03、1.15元 [4]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9.5%、9.4%、10.2%、10.9%、11.1%,净利率分别为1.9%、0.3%、1.7%、1.7%、1.8% [4] - 2023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0%、0.6%、3.7%、3.9%、4.2% [4] - 2023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13.9、117.3、17.8、16.3、14.7,市净率均为0.7、0.7、0.6、0.6、0.6 [4] 公司表现 - 上汽集团4月整体批发销量37.65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2.4%,2025年连续4个月单月销量同比增长;1 - 4月整体批发销量132.14万辆,同比增长10.7% [8] - 上汽乘用车4月批发销量6.79万辆,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0.1%;1 - 4月累计销量23.17万辆,同比增长2.6%;荣威、MG品牌1 - 4月零售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9%、71% [8] - 上汽通用五菱4月批发销量15.10万辆,同比增长22.8%,环比增长2.0%;1 - 4月累计销量50.40万辆,同比增长45.2% [8] - 公司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81万辆,同比增长71.7%,环比增长1.9%;1 - 4月累计销量40.11万辆,同比增长40.9% [8] - 上汽智己4月销量3326辆,同比增长10.9%,环比增长7.3% [8] - 公司4月海外及出口销量8.67万辆,同比下降5.9%;1 - 4月累计销量30.57万辆,同比下降4.1% [8] - 上汽大众4月销量8.25万辆,同比下降10.3%,环比下降8.3%;1 - 4月累计销量31.07万辆,同比下降8.6%;4月终端销售近8.3万辆,同比增长5.9% [8] - 上汽通用4月销量4.21万辆,同比下降15.3%,环比下降4.0%;1 - 4月累计销量15.11万辆,同比下降6.3% [8] 战略与新车情况 - 公司在上海车展发布品牌焕新、"Glocal全球视野 本土匠心"等战略,与华为合作的"SAIC尚界"亮相,荣威纯电D6、宝骏享境上市,全新智己L6、MG Cyberster 2026款、五菱星光2025款等车型亮相 [8] - 全新新能源MPV别克GL8陆尚于4月22日上市,大众品牌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AUDI品牌首款量产车型E5 Sportback、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凯迪拉克V系列首款纯电车型LYRIQ - V等车型亮相上海车展 [8]
上汽集团(600104):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向上 新能源车表现亮眼
新浪财经· 2025-05-17 18:26
整体销量表现 - 公司4月整体批发销量37.65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下降2.4%,连续4个月实现单月销量同比增长 [1] - 1-4月整体批发销量132.14万辆,同比增长10.7% [1] 自主品牌与新能源表现 - 上汽乘用车4月批发销量6.79万辆,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0.1% [2] - 上汽乘用车1-4月累计销量23.17万辆,同比增长2.6% [2] - 荣威品牌、MG品牌1-4月零售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9%、71% [2] - 上汽通用五菱4月批发销量15.10万辆,同比增长22.8%,环比增长2.0% [2] - 上汽通用五菱1-4月累计销量50.40万辆,同比增长45.2% [2] - 公司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81万辆,同比增长71.7%,环比增长1.9% [2] - 1-4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0.11万辆,同比增长40.9% [2] - 上汽智己4月销量3326辆,同比增长10.9%,环比增长7.3% [2] 合资品牌表现 - 上汽大众4月销量8.25万辆,同比下降10.3%,环比下降8.3% [3] - 上汽大众1-4月累计销量31.07万辆,同比下降8.6% [3] - 4月上汽大众终端销售近8.3万辆,同比增长5.9% [3] - 上汽通用4月销量4.21万辆,同比下降15.3%,环比下降4.0% [3] - 上汽通用1-4月累计销量15.11万辆,同比下降6.3% [3] 海外市场与战略布局 - 公司4月海外及出口销量8.67万辆,同比下降5.9% [2] - 1-4月海外及出口累计销量30.57万辆,同比下降4.1% [2] - 公司在上海车展期间发布品牌焕新、"Glocal全球视野本土匠心"等重大战略 [2] - 公司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全新品牌"SAIC尚界"正式亮相 [2] 新产品发布 - 荣威纯电D6、宝骏享境于车展期间正式上市 [2] - 全新智己L6、MGCyberster 2026款、五菱星光2025款等车型于车展亮相 [2] - 全新新能源MPV别克GL8陆尚于4月22日上市 [3] - 大众品牌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AUDI品牌首款量产车型E5 Sportback、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上汽奥迪A5LSportback、凯迪拉克V系列首款纯电车型LYRIQ-V等多款重点车型亮相上海车展 [3]
日企在华投资悄然转向服务业;丰田章男从未爱过电动汽车
搜狐财经· 2025-05-16 15:28
中日服务业合作趋势 - 中国消费市场对高品质服务需求增长,日企在服务业精细化管理和创新能力方面获得发展机会[1] - 非制造业日企对华投资占比从2020年26.1%提升至2023年49%,其中批发零售业2023年直接投资达830亿日元占总额21%[1] - 日本餐饮企业萨莉亚2024财年中国销售额667.79亿日元同比增长25%,占亚洲营收80%和集团总营收30%[2] 日企在华服务业拓展案例 - 欧姆龙联合药房建立85家MMC健康驿站覆盖中国28个省份,提供慢病管理服务[2] - 日立电梯研发老旧小区专用电梯解决老年人出行问题,吉野家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介护餐[2] - 日式宠物服务和搬家服务等小众领域在中国市场逐渐兴起[2] 丰田电动车战略分析 - 丰田在中国推出bZ3等三款纯电车但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仅占3%(2024年29.5万辆),纯电车14万辆[3] - 丰田章男认为电动车最多占全球30%市场份额,指出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因素[3][4] - 2024年中国电价0.075美元/千瓦时(日本0.258美元),充电设施1281.8万台车桩比7.5:1优于欧洲15:1[3] 三菱电机中国市场策略 - 推出专为中国设计的"菱领"子品牌,价格下降30%-40%交货周期缩短至2周[5][6] - LR1系列I/O模块兼容MX系列控制器,平衡成本与稳定性需求[6] - 通过本土化生产(大连工厂)实现成本优化,采取"上下夹击"市场策略[6] 松下业务重组与挑战 - 2025财年启动全球裁员1万人(占员工4%),退出电视业务并解散家电公司[6][7] - 中国家电业务除洗衣机外均下滑,在空调冰箱压缩机领域失去优势[6] - 加快品牌授权经营模式但面临质量失控等问题,计划通过部门集中化改革降本增效[7]
一个很酷的汽车设计公司,要被卖掉了
创业邦· 2025-05-16 11:12
核心观点 - 奥迪计划出售旗下顶级汽车设计公司Italdesign,反映大众集团在电动化转型压力下的战略收缩[3][14] - Italdesign是全球顶尖汽车设计公司,曾设计大众高尔夫、奥迪80、宝马M1等经典车型,对中国汽车产业也有重要影响[4][8][10][12] - 奥迪2025年Q1净利润同比下降14.4%至6.3亿欧元,大众集团Q1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7%,出售非核心资产成为改善财务的重要举措[16][21][22] Italdesign公司背景 - 创立于1968年,由设计师乔治亚罗与工程师曼托瓦尼创办,总部位于意大利都灵,全球员工约1000人[4][6] - 2010年被大众集团收购,2015年成为奥迪全资子公司,但仍保持对外服务能力[6] - 2023年营收1.45亿欧元,利润2000万欧元,盈利能力未达奥迪预期[20] 行业地位与成就 - 合作车企包括大众、宝马、丰田等全球主流品牌,设计作品涵盖家用车与超跑[8] - 代表作品:第一代大众高尔夫(1974年)、奥迪80(奥迪A4前身)、宝马M1、DeLorean DMC-12(《回到未来》原型车)[8][10] - 参与中国车企早期设计:奇瑞风云、中华骏捷、一汽奔腾B50/B70等车型[12] 出售动因分析 - 奥迪"性能计划14"包括裁员7500人、年省10亿欧元,出售非核心资产是降本增效的延续[18] - 大众集团目标2026年前节省100亿欧元,已裁员8000人并缩减德国工厂产能25%[21] - 大众集团Q1营业利润29亿欧元(同比-37%),奥迪Q1净利润6.3亿欧元(同比-14.4%),财务压力显著[16][21] 交易进展 - 已进入尽职调查和品牌估值阶段,5月12日/19日将举行员工会议[14] - 潜在买家可能来自中国,因Italdesign与中国汽车产业存在历史合作基础[3][12]
这一地将大规模扩建充电桩,为何急于奔赴电动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18:03
这里的特产有黄金珠宝,也有驰名世界的藏红花及椰枣,石油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收入更是跻身全球前四位……拥有1080万人口的"能源 富国"阿联酋,近年来的电动化转型备受关注。 近日,据报道,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交通局下属机构Abu Dhabi Mobility宣布将大规模投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400个场所内新建1000个充 电桩,覆盖酒店、购物中心等关键区域。这一投资不菲的庞大计划,颇为吸引眼球。 建充电桩 追求电动化 阿联酋的上述计划中,虽未披露具体投资金额,但明确表示,已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指定多家运营商,这些运营商将负责阿布扎比全域充电桩 的供应、安装、运营及维护工作。 具体来看,这一计划将在阿布扎比岛、艾因地区和扎夫拉地区的400个场所部署充电桩,所有充电站将统一使用"Charge AD"品牌运营。充电费率为交 流电每千瓦时0.70迪拉姆(阿联酋货币,1迪拉姆约合人民币1.96元),直流电每千瓦时1.20迪拉姆。未来还可能通过合作模式,在购物中心、酒店等其它 公共场所增设充电设施。 绿色突围 大势所趋 作为石油强国,阿联酋已经开启了从经济到绿色交通的战略转型。 在顶层设计上,阿联酋《205 ...
一汽-大众4月在华销量环比下滑 电动化转型仍面临销量挑战
财经网· 2025-05-15 16:54
一汽大众2025年4月销量表现 - 4月整车销售113406辆,环比3月15.4万辆显著下滑[1][3] - 大众品牌销售68001辆(同比+7 9%),燃油车份额提升0 7个百分点[1] - 奥迪品牌销售36900辆(含进口车),1-4月国产豪华燃油车市场份额第一[1] - 捷达品牌销售8505辆[1] 大众集团全球及中国市场动态 - 一季度全球销量213 36万辆(同比+1 4%),但中国市场下滑7 1%至64 41万辆(占全球30%)[4] - 一季度营业收入776亿欧元(同比+2 8%),营业利润29亿欧元(同比-37%)[4] - 2024年一汽大众全年销量165 91万辆(同比-13%),占大众集团全球销量18%[6]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 6万辆(同比+35 5%),渗透率达40 9%(较2023年+9 3个百分点)[6] - 2025年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1650万辆(增速30%),内需渗透率或超55%[6] - 自主品牌(比亚迪/奇瑞/吉利)及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加速崛起[6] 大众电动化转型战略 - 上海车展推出ID AURA纯电轿车、ID EVO全尺寸SUV及ID ERA增程SUV[7] - 2027年前将在中国推出超20款新能源车,2026年起新增11款定制车型(含6款纯电/2款插混/2款增程)[7] - CMP平台将推出两款搭载CEA电子架构的纯电车型,支持高级自动驾驶[8] - 捷达首款纯电车型采用一汽自研SOA架构,本土化团队主导开发[8] 市场竞争与挑战 - 燃油车时代优势(品牌积淀/产品品质)面临新能源市场重构[8] - 市场份额与盈利空间受本土品牌双重挤压,重返第一梯队存不确定性[8]
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日产“Re:Nissan”计划能否重现戈恩时代辉煌?
华夏时报· 2025-05-15 15:44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净亏损670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较2023财年4266亿日元盈利大幅下滑 [2] - 计提4670亿日元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因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日本市场评估偏差 [3]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计减少4500亿日元 [3] 战略调整 - 启动"Re:Nissan"复苏计划,目标2027年前精简平台与供应链,聚焦六大核心市场 [2] - 计划关闭7家工厂、裁员2万人,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 [4][5] - 中国被定位为"复兴关键战场",但新能源战略推进迟缓,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2][6] 市场挑战 - 2024年华销量69.7万辆,同比下滑12.2%,较2018年峰值腰斩;2025年Q1销量12.1万辆,同比下跌29.5% [6] - 北美市场混动车型需求未及时跟进,产品迭代落后丰田 [3] - 武汉工厂(年产能30万辆)因ARIYA和奇骏年产量不足1万辆而关停 [6] 技术路线 - 纯电车型Leaf曾连续9年全球销冠,但后续投入断档导致先发优势丧失 [4] - 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分歧集中在控制权与技术路线(本田主导电动化 vs 依赖雷诺-三菱平台) [4] - 当前纯电车型ARIYA的ProPILOT系统仅支持L2级辅助驾驶,车机系统卡顿问题频发 [6] 中国战略 - 发布全球首款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和纯电轿车N7,目标2027年前投放10款新能源车 [6] - 研发体系改革: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采用"总部授权+本土主导"模式 [6] - 与华为合作N7车型搭载高阶智驾系统,与文远知行合作Robotaxi测试超14万公里 [7] - 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人员扩至4000人 [7] 行业观察 - 传统燃油车战略在欧美排放法规下风险放大,研发投入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智能电动化浪潮中,速度与生态成为比规模更关键的生存法则 [7] - "中国研发、全球输出"战略需平衡本土需求(如皮卡政策限制)与全球品控 [7]
日产全球裁员2万人背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7:57
经营重建计划 - 公司宣布"经营重建计划Re:Nissan",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万人(较原计划9000人增加一倍多),约占全球员工15%,涉及生产、销售、管理、研发等多部门正式员工及临时工,计划在2024-2027财年完成[1][3] - 公司计划关闭7家工厂,将全球汽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日本本土工厂也在削减范围内,此前计划仅关闭中国、泰国等地3家工厂[3] - 公司放弃在日本北九州市建设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计划,该工厂原计划投资1533亿日元生产下一代磷酸铁锂电池[3] 成本削减措施 - 公司将成本削减额度从4000亿日元提升至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3亿元),其中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各削减2500亿日元,目标在2026财年实现汽车业务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盈利[5] - 公司将暂停前沿开发和面向2026财年以后的产品开发,集中3000名员工进行成本削减活动,但通过缩短开发周期确保产品投放市场时间不延迟[5] - 公司将更新研发流程,精简全球研发资源,平均劳务成本降低20%,削减70%部件种类,整合优化平台,2035财年平台数量从13个减少到7个[5] - 公司主要车型开发时间将缩短至37个月,后续车型开发时间缩短至30个月,涉及新款日产Skyline、新款英菲尼迪紧凑型SUV等[5][6]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公司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此前预警为7000-7500亿日元[1][7] - 2024财年公司营收12.63亿日元,同比微降0.4%,营业利润698亿日元,同比暴跌87.7%,净亏损6709亿日元(上一财年为净利润4266亿日元)[8] - 大额亏损主要由于计入近5000亿日元工厂资产减值损失,以及美国市场销售费用增加、重组费用等[8] 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将美国、日本、中国、欧洲、中东、墨西哥定位为主要市场,在美国将针对混动车领域采取应对措施,振兴英菲尼迪品牌[10] - 在中国市场,公司将投放新能源车型数量从8款提升至10款,计划在2027年夏季前完成[10] - 公司将加强与雷诺、三菱的合作,并与本田在智能化、电动化战略框架内继续合作[10] 业绩恶化原因 - 公司在美国市场缺乏当地大热的混动车型,产品线老化,未能从SUV、皮卡等细分市场增长中获益[8] - 在中国市场未能跟上电动化转型步伐,导致被动局面[10] - 2024年4-6月净利润暴跌,7-9月净亏损93亿日元,10-12月净亏损141亿日元[7]
关税重压叠加软件项目叫停 福特汽车(F.US)裁员350人优化车联网团队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11:32
就在上周,福特公开表示,受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影响,公司面临15亿美元额外成本,被 迫下调全年业绩预期,并警示"关税政策对全行业供应链造成重大短期风险"。 此次人事调整恰逢福特终止代号为FNV4的整车电子架构研发项目——该项目因成本超支和进度延误被 叫停,其初衷是解决车辆软件系统碎片化难题。当前福特各车型搭载的模块化软件由不同供应商开发, 导致整车系统整合与无线更新面临技术瓶颈。 福特在声明中强调,裁员实为"优化车联网软件团队配置,确保人才结构匹配全球顶尖智能网联汽车开 发需求,过程中将涉及部分员工离职"。 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软件架构团队正转向"分布式智能系统"研发:通过多个小型控制单元分管特定功 能模块,同时保持与中央计算平台的通信,这种设计既能实现快速无线升级,又可减少复杂线束布局。 对此,资本市场反应出现分化。周二盘初福特股价短暂下挫后企稳,最终以持平报收。 行业分析师指出,在电动化转型关键期,传统车企正面临"三重挤压":既要应对贸易政策带来的成本波 动,又需持续投入软件研发以追赶特斯拉等新势力,同时还要平衡传统业务与新兴领域的资源配置。 智通财经APP获悉,福特汽车(F.US)宣布将裁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