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上半年溢利预增超350%,聚焦港股新消费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9:34
泡泡玛特业绩预告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预计同比增长不低于200% 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45 58亿元 按增速推算2025年上半年营收将超过135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营收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溢利(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预计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1] - 业绩增长三大原因:1)品牌及IP全球认可度提升 产品品类多样化促进收入增长 各区域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2)海外收入占比提升 收入结构优化对毛利和溢利产生积极影响 规模效应显著 3)优化产品成本 加强费用管控 提升盈利能力 [1] 消费行业投资方向 - 光大证券建议关注消费板块三大方向:1)内需补贴相关方向 包括家电 消费电子及港股汽车(部分标的较A股稀缺) 2)线下服务消费方向 包括港股餐饮 港股旅游(部分标的较A股稀缺) 3)新消费方向 [1] 港股投资标的 - 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 覆盖较A股更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聚焦中国核心AI资产 包含较A股更稀缺的科技龙头 [2]
科创板“1+6”改革全面落地 考验券商投行精准识别能力
证券时报· 2025-07-16 02:33
科创板改革政策落地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落实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提出的"1+6"政策措施 [1] - 改革为投行带来发展契机,前期在科技赛道布局的投行将受益 [1] - 改革要求投行打破传统思维,提升专业能力以挖掘符合新标准的优质项目 [1] 投行项目储备策略 - 投行通过产业纵深布局、业务生态联动、与基金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多维度挖掘"硬科技"项目 [3] - 国联民生成立空天及卫星通信、集成电路与制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行业组,储备"硬科技"项目 [2] - 中信证券围绕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行业挖掘优质企业资源 [3] - 国金证券通过考核机制引导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 [4] 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 - 早期科技型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特征,需从技术、市场、风险三个维度精准识别 [6] - 技术层面关注真实性、先进性与可持续性,市场层面聚焦需求确定性和商业化能力,风险层面排查技术替代和政策合规风险 [6] - 投行需提升行业研究、估值定价、风险管控等专业素养,实现从通道思维向可投思维的转变 [6] 投行能力建设方向 - 投行需深化对国际环境和宏观政策的理解,细化行业研究,强化对企业跟踪判断和综合服务 [6] - 投行业务团队需向行业专家方向发展,加强"投资+投研"联动,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7] - 华泰联合证券强调提升价值发现能力、全业务链服务能力和合规风控能力 [7] 科创板IPO现状与建议 - 2024年上半年科创板IPO受理21家,占比不足15%,较2023年66家大幅下滑 [8] - 监管将严把入口关,平衡审核尺度以支持优质科技企业上市 [8] - 建议针对不同行业发布细化审核指引,强化市场沟通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8][9] - 建议深化审核机制改革,缩短审核周期,发布新兴行业审核要点解析 [10]
钱多项目少,投资人在投什么?2025年Q2风投市场全解析 | Jinqiu Select
锦秋集· 2025-07-15 17:31
全球风投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风投总额达946亿美元,连续第三个季度突破900亿美元大关,创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第二高点 [9] - 交易数量跌至6028笔,为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低水平,形成"钱多项目少"现象 [14] - 单笔交易中位数金额达35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显示资金向头部项目集中 [15] 硬科技领域崛起 - 第二季度十大融资案例中六席被硬科技公司占据,包括数据中心、核聚变、航天平台等领域 [16] - 国防科技公司营收倍数中位数达17.4倍,高于AI公司的17.1倍 [20] - 典型案例:World View获26亿美元航天融资、Anduril获25亿美元国防融资、Commonwealth Fusion获8亿美元核聚变融资 [21] AI行业溢价效应 - 带AI标签公司融资中位数达460万美元,比市场平均水平高100多万美元 [24] - 汽车科技领域AI溢价最显著,自动驾驶公司融资中位数比传统公司高2060万美元 [25] - Thinking Machines Lab种子轮估值达100亿美元创纪录,创始团队来自OpenAI等顶级实验室 [29] 科技巨头投资策略转变 - 六大科技巨头2025年并购交易预计仅12笔,较2014年66笔大幅下降 [31] - Meta向Scale投资148亿美元获49%股份,大额少数股权投资成为新常态 [32] - AI领域并购交易达177笔创历史新高,为五年平均水平的2倍多 [35] 企业风投(CVC)动态 - CVC投资总额降至170亿美元创2018年以来最低,但单笔规模达2021年以来最高 [39] - 32%交易涉及3个以上CVC联合投资创历史新高,显示抱团取暖趋势 [42] 新兴投资赛道 - 稳定币领域2025年融资预计达102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10倍 [46] - 量子计算领域上半年获22亿美元投资,同比增长69% [57] - 核能领域融资预计达50亿美元创纪录,受AI数据中心能源需求驱动 [63] 行业数据亮点 - 自动驾驶AI公司Mosaic评分比传统公司高99分 [27] - 机器人领域AI公司融资中位数比非AI公司高1070万美元 [26] - 北约计划将国防开支占比从2%提至5%,年增4000亿美元预算 [54]
全球独角兽何以深圳最快 超万家潜力股蓄势待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2:02
深圳独角兽企业概况 - 深圳共有37家企业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较去年增加3家,位居全球第六、全国第三,是国内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2] - 上榜企业总估值超6千亿元人民币,其中5家进入全球前100名(微众银行2400亿、荣耀1700亿、引望智能1150亿、大疆840亿、货拉拉670亿) [3][6] - 37家企业中80%以上聚焦"硬科技"领域,半导体(6家)、人工智能(4家)、新能源(2家)为三大主力行业 [2][3] 重点企业分析 荣耀 - 2020年独立后启动AI转型,发布"阿尔法战略"计划五年投入超100亿美元构建AI生态,Pre-IPO估值达2000亿元 [4] - 2024年推出Magic V5作为AI战略载体,已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拟以"AI终端生态第一股"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4] 引望智能 - 华为系智能驾驶企业,业务覆盖智能座舱/车控领域,成立半年估值即达1150亿元,华为、赛力斯、阿维塔三方持股 [4] 大疆 - 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占率85%,2024年营收突破500亿元(十年前仅27.2亿),当前估值1600亿元 [4] 微众银行与货拉拉 - 微众银行客户近半来自三线以下城市,估值2400亿元居金融科技领域首位 [5][6] - 货拉拉覆盖中国352城,运用AI技术优化物流方案,估值670亿元 [5][6] 产业结构特征 - 半导体集群效应显著:嘉立创、比亚迪半导体等6家独角兽总估值超800亿元 [3][6] - 产业链协同创新:5家独角兽由腾讯、华为等"链主"企业孵化(微众银行、荣耀等),形成生态化创新模式 [8] - 专精特新储备雄厚:深圳现有1.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构成独角兽后备梯队 [7][8] 政策与增长动力 - "20+8"产业政策推动机器人、半导体等硬科技集群爆发,金融资本重点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7] - 深圳独角兽增速领跑全国,新增数量仅次于合肥、重庆,产业生态优势持续强化 [7]
100亿,央企科创基金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15 01:05
IPO动态 - 技源集团今日申购 发力膳食营养领域 [2] - 首钢朗泽港股上市再度延迟 因与子公司"首朗吉元"纠纷未解决 已确定7月15日向投资者退回全款 包含佣金及税费 这是两周内第二次推迟 H股发行处于暂停状态 [2] - 科创板改革新规生效 32家未盈利企业自动纳入"科创成长层" 个人投资者维持"50万资产+2年经验"标准但需签署专项风险揭示书 推出预审机制允许关键技术企业非公开预审IPO材料 [2] - 华电新能完成A股主板发行 募资102.45亿元 弃购率0.375% 风光电装机规模达6861万千瓦 [2] - 星宸科技拟赴港上市 深化全球化布局 [3] 投融资动态 新能源领域 - 磐动电气完成Pre-A轮融资 投资方为蓝图创投旗下盐城西伏河低碳基金 专注燃料电池电力电子领域 产品应用于重卡/船舶/储能等 [4] - 卡文新能源完成超12亿元Pre-A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新能源商用车核心技术研发/智能化生产线建设/产品迭代及市场拓展 [7] 智能制造领域 - 数字华夏完成天使+轮融资 专注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算法研发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累计投资规模突破9700亿元 [4] - 朗毅机器人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英诺天使基金领投 核心产品为AGV及柔性物流系统 预计2025年国内工业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 [6] 新材料领域 - 云荒新材获毅达资本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聚焦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研发 产品可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外壳/航空航天部件 [5] 消费科技领域 - 汉阳科技Yarbo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扩大欧美市场渠道及产品智能化升级 其扫雪庭院机器人已进入欧美主流庭院设备渠道 [5] 基金设立 - 致同双碳产业投资基金启动子基金管理机构公示 将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 [8] - 云南省设立先进制造业股权投资母基金 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 重点投向智能装备/绿色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8] - 中国诚通在江苏设立100亿元科创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早中期项目 尤其关注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 [9]
设立科创成长层 更好助力硬科技企业跨越发展周期
证券日报· 2025-07-15 00:12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设立 - 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提出12条具体举措,围绕明确定位、规定范围、细化调出条件、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等方面 [1] - 科创成长层为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过渡性上市平台,帮助其提早商业化并让投资者分享收益 [1] - 该举措丰富了科创板市场层次,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提升市场包容性和吸引力 [1] 科创板支持未盈利企业成效 - 科创板设立以来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成功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合计2027.31亿元,其中22家已实现盈利 [2] - 54家未盈利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达1639.25亿元,持续加码核心技术攻关 [2] - 按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生物医药企业中,19家已实现核心产品上市,印证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助推作用 [2] 企业案例与行业影响 - 拓荆科技2022年上市时未盈利,上市首年即实现盈利,2024年营业收入达41.03亿元,同比增长51.70% [3] - 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开辟更畅通的IPO通道 [3] - 该举措带动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从互联网、大消费转向硬科技赛道,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3] 投资者结构与资本流向 - 成长层通过差异化制度设计对接不同风险偏好资金需求,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审核注册形成实质背书,普通投资者通过强化风险揭示机制保护权益 [4] - 成长层引导长期资本向硬科技领域聚集,提供更清晰的退出预期,推动资本从模式创新转向技术攻坚 [5] - 该举措平衡创新包容与风险防控,提升科创板对优质公司和长期资本的吸引力,为科技创新提供精准资金支持 [6]
清华系投资机构2025大盘点,附投资偏好,建议收藏!
创业邦· 2025-07-14 17:57
清华系投资机构生态体系 - 清华大学依托科研实力、校友资源与产学研转化机制,构建了覆盖天使、VC、PE全阶段的多元化投资生态,聚焦硬科技、医疗健康、新能源等战略领域,形成"学术支撑+产业联动+资本赋能"体系[3] - 清华系投资机构分为五大类:清华控股及直属机构、清华-地方共建研究院旗下平台、清华院系及孵化器关联机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清华校友系投资机构[3] - 清华控股虽于2022年划转至四川能投并更名"天府清源控股",但其旗下投资主体仍保留清华基因,业务与清华关系密切[5] - 清华控股巅峰时期总资产达5173.88亿元,曾控制89家A股公司,形成最大高校系上市公司集群[5] 清华控股及直属投资机构 - 清控银杏:管理规模150亿元,投资超200家企业,专注信息技术、生物医疗、先进制造、科技服务领域[6] - 清控科创:科技园区与创业服务平台,聚焦TMT、节能环保领域早期项目[7] - 清控金信资本:并购基金管理平台,重点布局医疗健康、智能制造[8] - 启迪控股:旗下启迪之星采用"孵化+投资"模式,已投海博思创、蓝晶微生物等代表项目[9] - 紫荆资本:由清华控股母基金组建,管理规模超70亿元,专注科技类中早期项目[15][17] - 华义创投:管理规模115亿元,聚焦硬科技方向[18] - 璞华资本:专注半导体投资,由清华控股联合聚源资本组建[16] 清华-地方共建研究院投资平台 - 荷塘创投:管理规模40亿元,投资80+项目,专注科技制造、医疗健康领域硬科技转化[23] - 水木创投:管理规模30亿元,投资140+项目,代表案例包括亿华通、天智航等[24] - 水木易德:聚焦氢能交通、智慧医疗、信息科技产业化[25][26] -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旗下红土创投规模8亿元,浙华投资专注战略新兴产业[29][30] - 紫旌母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投资16支子基金支持数百家科技企业[31] - 力合科创:深圳研究院主要投资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32] - 苏州清研资本:专注汽车领域投资,覆盖新能源、智能网联等细分方向[33] 清华院系及孵化器关联机构 - 清华x-lab孵化基金:支持学生创业项目,聚焦人工智能、文创领域[37] - 五道口金融学院基金:专注互联网金融、征信等金融科技领域[38] - SEE Fund无限基金:瞄准信息科技、高端制造、医工结合早期项目,LP包括红杉中国、高瓴等顶级机构[40] 清华校友系投资机构 - 北极光创投:邓锋校友创立,聚焦TMT、医疗健康领域[45] - 英诺天使基金:李竹校友创立,投资500+项目,过半含清华元素[46] - 源码资本:曹毅校友创立,代表项目包括字节跳动、美团[48] - 高榕资本:张震校友创立,投资拼多多、虎牙等明星企业[49] - 清科产投:倪正东校友创立,管理规模超200亿元[63] - 洪泰基金:盛希泰校友创立,管理规模超300亿元,聚焦先进制造等领域[65] - 武岳峰资本:三位清华校友联合创办,在半导体领域投资活跃[70]
媒体视点 | 科创板“1+6”政策配套规则来了!资本市场支持科创再迎重磅改革
证监会发布· 2025-07-14 15:44
科创成长层指引发布 - 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32家存量未盈利企业即日进入"成长层",同步发布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等配套政策 [1]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成长层 [4] - 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或存托凭证简称后将添加"U"作为特殊标识,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保持不变仍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4] 未盈利企业发展情况 - 六年来有54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2024年54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其中26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4] - 6年间54家公司中累计22家企业上市后实现盈利,成功摘掉"未盈利"帽子 [4] - 未盈利企业登陆科创板后获得较好发展,2025年6月18日将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2]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将专业机构投资者入股情况作为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审核注册时的参考 [6]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是境外市场成熟制度,港交所2018年就"生物科技公司"和"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引入"资深投资者"制度 [7] - 截至2024年底,适用港交所18A规则的67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拥有资深投资者3名,单个资深投资者平均持股约6.5%,合计持股平均约21% [8] 改革意义与影响 - 科创成长层制度增强市场包容性,为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成长初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 [5] - 改革聚焦"硬核"科技企业,允许技术有突破、研发投入大、暂未盈利的企业上市,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5]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助于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精准识别优质科技型企业 [9]
毅达资本第六份ESG报告正式发布
投中网· 2025-07-14 11:09
ESG发展历程 - 公司在2019年以前已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投资布局,并逐步扩展至全部"双碳"领域 [3] - 2020年发布首份ESG报告《资本向善,未来可期》,推出业内首个ESG投资评价参考指标体系及负面清单 [4] - 2021年发布《我之存在,因为有你》ESG报告,全面阐述ESG投资理念 [7][8] - 2022年发布《善作善成》ESG报告,聚焦被投企业的ESG实践 [5] - 2023年发布《和合与共,自然向好》ESG报告,成立ESG审查委员会 [6] - 2024年发布《恒者行远》ESG报告,引入"红蓝军机制"强化ESG运营 [9] ESG管理架构 - 采用三级治理架构:董事会战略引领、ESG审查委员会统筹推行、ESG执行小组穿透落实 [10] ESG投资成效 - 报告期内因ESG标准暂缓推进34个项目,包括15个涉及业务环境/生产工艺安全、8个涉及政策社会合规性、11个涉及股权结构/团队激励的项目 [12][13] 绿色投资体系 - 设立25亿规模绿色主题基金,重点投向清洁能源、智慧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 [18] - 代表性案例包括钙钛矿太阳能设备商郭火光电、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军信环保、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企业万安科技 [19][21][23] - 构建"理念-战略-行动"闭环管理,通过低碳办公(节约能耗、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投资双向减碳 [15][16][17] 硬科技投资布局 半导体产业 - 全产业链覆盖EDA工具、IP授权、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投资企业包括微导纳米、锐成芯微、长电科技等 [28][29] 新能源产业 - 布局光伏、风电、锂电等领域,投资爱康科技、星源材质、华盛锂电等企业 [30][31] 人工智能 - 基础层聚焦AI芯片(微纳核芯、红山信息),技术层覆盖计算机视觉(锐芯微)、数据安全(瀚思安信),应用层延伸至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32][33][77][78][80] 新材料与机器人 - 新材料领域投资水溶性薄膜、光刻胶等细分赛道(宝德利、博砚电子) [34][35] - 机器人领域布局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涉及企业包括海豚之星、井松自动化 [39][40] 区域发展战略 - 2024年"江海计划"在8省市完成69笔投资(占比82.1%),川渝地区突破6笔(7.2%) [44] - 2025年设立15亿"拉萨市产业强市母基金",系西藏首支政府性产业基金 [44] 社会责任实践 - 员工培养:2024年引入52名新员工(含18名西藏籍),实施股权激励覆盖79人 [47][48] - 公益行动:援建西藏地震灾区、组织无偿献血、投资保障性住房项目 [49][52][54][55][57][59][60] 公司治理 - 设立监事会并优化三会一层架构,建立由合伙人会议、风控部门等组成的风险管理体系 [62][64][66][67] - 制定"毅达红线"行为准则,强化商业道德与廉洁从业 [68][69] - 基金治理遵循信息披露机制,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 [70][71] 生态协同 - 通过党建融合(成立区域党支部、发展新党员)和产业生态平台链接多方资源 [72][73][74] - 昆山案例:区域化战略导入超20亿元资金,形成"产业-资本-生态"协同模式 [81][83][84]
港股通科技ETF(159262)逆市红盘冲击3连涨,上市以来较恒生科技超额收益超1%,纯科技属性高弹性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7-14 10:44
指数表现 - 港股通科技ETF(159262)逆市红盘上扬 冲击3连涨 成分股快手-W领涨 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 优必选等跟涨 [1]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HSSCITI)表现优于同类指数(港股通互联网 恒生互联网科技业 恒生科技) 高弹性凸显 [1] 流动性及规模 - 港股通科技ETF盘中换手率达7.5% 成交额9889.96万元 近1周日均成交3.13亿元 [1] - 港股通科技ETF最新规模达13.07亿元 [1] 估值水平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21.18倍 处于近1年3.01%分位 即估值低于近1年96.99%时间 处于历史低位 [1] 指数构成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聚焦TMT行业 剔除医药 汽车 家电 科技属性纯正 [1]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4.91% 包括快手-W(01024) 中芯国际(00981) 小米集团-W(01810)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W(09988)等 [2] - 小米集团 阿里巴巴 腾讯控股三大AI领军企业合计权重超30% 叠加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等硬科技标的 形成高浓度科技龙头组合 [2] 行业前景 - 港股科技板块处于"估值洼地"与"产业变革"交汇期 政策 技术 资金三因素共振 配置价值凸显 [2] - 南向资金与外资共振为港股流动性提供支撑 产业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双重利好 [2] - 机构预期2025-2027年恒生科技指数EPS逐年上行 可能迎来"估值修复"+"盈利增长"戴维斯双击行情 [2] 产品定位 - 港股通科技ETF(159262)一键锚定AI时代纯科技革命发展机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