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

搜索文档
我国强耐盐水稻育种材料创制与品种培育取得重要进展
海南日报· 2025-05-03 07:02
耐盐碱水稻育种进展 -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创制出耐受10‰盐浓度的新育种材料[1][2] - 团队鉴定到6个正向调控耐盐基因、8个负调控耐盐基因和1个主效耐碱基因[2] - 挖掘出显著提高水稻耐盐碱的关键基因STRK1[2] 育种材料性能数据 - 筛选到苗期在10‰盐度下存活率高于80%的材料179份[2] - 筛选到在12‰或15‰盐度下存活率高于50%的材料13份[2] - "耐盐恢复系0W590"在10‰盐浓度处理17天后存活率达93.5%[2] - "耐盐恢复系D1849"在12‰盐浓度处理17天后存活率达68.7%[2] 新品种产量表现 - "盛两优3217"在3‰盐浓度下小区产量超过427.6公斤/亩[2] - "盛两优3217"在5‰盐浓度下小区产量超过355.7公斤/亩[2] - "盛两优3217"在7‰盐浓度下小区产量达263.2公斤/亩[2] 行业技术突破 - 超过7‰盐胁迫下的耐盐碱材料选育仍是学界难题[3] - 近五年已有11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审定[3] - 2023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耐盐不育系"盐416S"[3] 战略意义 - 高耐盐材料选育将推动"亿亩荒滩变粮仓"[3] - 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战略[3]
大北农(002385):养殖盈利修复,饲料及种业开局良好
招商证券· 2025-05-02 09: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饲料及种业开局良好、养殖盈利改善 公司未来聚焦强化种业、疫苗动保等科技产业业务,夯实饲料业务,平稳发展生猪养殖业务 [1] - 2025年生猪养殖或有年度盈利,饲料业务景气可期;生物育种与传统育种齐头并进,全球化布局加速 [7] 财务数据与估值 营收与利润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3390、28767、33720、35969、38193百万元,同比增长3%、 - 14%、17%、7%、6% [3]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分别为(2485)、791、805、984、1218百万元,同比增长 - 761%、 - 132%、2%、22%、24% [3]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74)、346、549、725、933百万元,同比增长 - 4010%、 - 116%、59%、32%、29% [3] 每股指标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 - 0.51、0.08、0.13、0.17、0.22元 [9] - 2023 - 2027E PE分别为 - 8.1、50.7、32.0、24.2、18.8 [9] - 2023 - 2027E PB分别为2.2、2.1、2.0、1.9、1.7 [9] 基础数据 - 总股本4300百万股,已上市流通股3524百万股,总市值17.5十亿元,流通市值14.4十亿元 [4] - 每股净资产(MRQ)2.0元,ROE(TTM)7.9,资产负债率64.4% [4] - 主要股东为邵根伙,持股比例22.73% [4] 股价表现 - 1m、6m、12m绝对表现分别为1、 - 13、 - 12,相对表现分别为4、 - 10、 - 17 [6] 各业务板块情况 25Q1各板块表现 - 生猪出栏184万头(yoy + 5.8%),控股子公司出栏104.8万头,占比约55.3%;2025Q1生猪均价约14.8元/千克,3月末育肥全成本降至13元/千克以下,养殖业务贡献主要盈利 [7] - 种业一季度传统种业因新增过审品种及并表主体贡献增量,收入和销量显著增加,盈利表现优异 [7] - 饲料业务开局良好,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高端猪饲料市场份额领先,板块净利润或超1亿元,处置少数股权收益增加 [7] 未来业务展望 - 2025年生猪养殖或有年度盈利,饲料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7]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种业板块做大做强,生物育种扩面提速,推进转基因品种国际化布局 [7] 各季度业绩回顾 - 25Q1营业收入6865百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4百万元,同比扭亏,EPS0.03元 [11] - 25Q1毛利率13.8%,营业费用率4.0%,管理费用率4.7%,营业利润率3.4%,净利率2.0% [11] - 25Q1收入同比增长2.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扭亏 [11]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流动资产分别为10856、10507、10730、11069、12256百万元 [13] - 2023 - 2027E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8928、18629、17937、17310、16742百万元 [13] - 2023 - 2027E资产总计分别为29784、29136、28667、28380、28998百万元 [13]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45、2483、1750、1947、2054百万元 [13] - 2023 - 2027E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073)、(645)、171、(139)、(103)百万元 [13] - 2023 - 2027E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769、(2639)、(2438)、(2022)、(1333)百万元 [13] 利润表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3390、28767、33720、35969、38193百万元 [14] - 2023 - 2027E营业成本分别为30174、24411、28478、30277、32333百万元 [14]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分别为(2485)、791、805、984、1218百万元 [14] 主要财务比率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年成长率分别为3%、 - 14%、17%、7%、6% [14] - 2023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9.6%、15.1%、15.5%、15.8%、15.3% [14] - 2023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3%、63.5%、61.3%、58.2%、55.8% [14]
新研究有望让水稻不再“怕热”
新华社· 2025-05-01 16:55
核心观点 - 华中农业大学李一博教授团队发现水稻耐高温关键基因QT12并解析其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期刊[1] - QT12基因通过构建分子级"防火墙"和稳定储藏蛋白与淀粉合成来保障高温环境下稻米品质和产量[1] - 田间试验显示导入QT12的杂交稻品种在武汉、杭州和长沙的产量分别提升49.1%、77.9%和31.2%[2] - 研究成果已与多家企业达成转化协议,将加速育种应用[2] 研究背景 -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频发,威胁粮食安全[1] - 培育抗高温水稻品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 研究方法 - 突破传统温室筛选局限,采用田间自然高温环境鉴定耐热种质资源[1] - 进行10余年遗传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QT12[1] 基因机制 - QT12与蛋白复合体NF-Y相互作用形成分子防护机制[1] - 同时稳定储藏蛋白与淀粉的合成过程[1] 应用成果 - 在杂交稻品种"华占"中验证QT12可显著提高结实率、单株产量和稻米品质[2] - 实现长江流域不同地区产量31.2%-77.9%的增幅[2] 产业化进展 - 已与国内多家企业达成成果转化开发意向[2] - 将加快分子育种策略的实际应用[2]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水稻耐高温基因 助力稳产提质
中国新闻网· 2025-05-01 12:31
团队将QT12基因导入到杂交稻配组最多的主栽品种"华占",结果显示,与"华占"相比,武汉、杭州和 长沙三地导入QT12抗性基因的"改良华占"产量,分别增加了49.1%、77.9%和31.2%,进一步验证了 QT12基因在高温环境下的育种实力。 目前,聚焦该成果,已有近10家种业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签署转化意向协议。 签约单位之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从合指出,相较于实验室环境下筛选出来的 耐高温基因,QT12基因是在自然环境下筛选出来,抗性及表型更加贴合现实,稳产提质效果更优,这 也是产业界看重的关键。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远柱表示,将依托杂交水稻海外推广网络,推进QT12基因在 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应用。(完) 中新社武汉5月1日电 (记者 马芙蓉)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 授李一博带领的团队,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出水稻耐高温基因QT12,为水稻在高温环境下实现稳产提质 及育种提供新策略。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30日晚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Cell)上。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对粮食产量及品质带来突出影响。"李一博表示, ...
农林牧渔行业行业月报:4月行业动态报告:4月养殖利润向好,Q1宠食出口量增20%-20250430
银河证券· 2025-04-30 20: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农林牧渔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月CPI同比-0.1%,农产品贸易逆差降46%;4月农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 [5] - 4月养猪利润向好,Q1未能繁母猪存栏环比-1%;国内宠物食品市场扩容持续,Q1出口额同比+12% [5] - 建议关注成本控制领先、资金面良好的猪企,宠物食品优质企业,黄羽鸡相关个股,养殖链后周期企业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物价指标相对稳定、4月农业表现强于沪深300 - 3月我国CPI同比-0.1%,食品中猪肉同比+6.7%;3月CPI环比-0.4%,食品中猪肉环比-4.4%;25年1 - 3月农产品累计进口金额444.33亿美元,同比-15.71%,累计出口金额243.41亿美元,同比+5.42%,贸易逆差200.92亿美元,同比-32.19% [5][7] - 截至2025年4月29日,农林牧渔板块含11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2849.69亿元,占全部A股市值1.38%;4月农林牧渔指数+3.30%,同期沪深300下跌2.89%,饲料、动物保健涨幅居前,渔业表现靠后 [12] 4月养殖利润向好,Q1宠食出口量增20% 生猪 - 4月猪价相对平稳,25年4月23日猪价为15.09元/kg,较24年年末下跌7.2%;4月25日自繁自养、外购仔猪养殖利润分别为100.16元/头、53.62元/头 [31][36] - Q1末能繁母猪存栏4039万头,季度环比-1%;认为25年猪价全年均价相对平稳运行,但同比24年下行,优秀猪企成本优化带来利润超预期 [34] 黄羽鸡 - 25年以来黄鸡商品代毛鸡价格震荡下行,3月23日价格为13.69元/kg,年初至今均价13.88元/kg;3月23日商品代毛鸡养殖成本为14.29元/kg;3月23日毛鸡亏损0.6元/kg [41] - 25年3月23日在产+后备存栏约为2267.51万套,产能处于相对低位;25年3月23日商品代雏鸡只均盈利为0.21元/只;建议关注黄羽鸡行业性机会 [44][45] 动物保健 - 动物疫苗属畜禽养殖后周期行业,受益于存栏回升和规模化提升;疫苗销量受下游养殖业景气度影响,25年一季报动保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上行 [56] - 25年3月我国疫苗批签发数为2109次,同比+21%,环比+28%;动保企业业绩随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波动,未来市场苗增长是核心,关注多联多价疫苗、mRNA疫苗和宠物疫苗国产替代 [62][65] 宠物食品 - 24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达3002亿元,同比+7.5%,宠物食品市场规模为1585亿元,同比+8.5%,宠物主粮消费市场规模达1072亿元,占比68% [73] - 我国宠物食品市场集中度较低,国产品牌接受度提高,龙头企业有望推动行业整合;线上销售为主,新兴电商平台增速亮眼;25年Q1宠物食品出口额同比+12% [80][91][97] 投资建议及股票池 - 关注成本边际变化显著、资金面良好的猪企,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天康生物、神农集团 [104] - 推荐宠物食品优质企业,如中宠股份、乖宝宠物、佩蒂股份 [104] - 关注黄羽鸡个股立华股份 [104] - 关注养殖链后周期企业,如饲料龙头海大集团,动物疫苗优质企业瑞普生物、科前生物等 [104]
马尔康:“川西最瘦一线城市” 发出“三线”邀约
搜狐财经· 2025-04-30 17:47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马尔康市提出"六地六城"发展战略,目标到2030年经济规模跨越百亿台阶,人均GDP超16万元[32] -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清洁能源、锂电产业、生态文旅和现代农业,构建"兴文旅、强工业、优农特"现代化产业体系[32][33] - 规划三步走路径:2025年GDP达60亿元,2027年超80亿元,2030年突破百亿[32] 清洁能源产业 - 全市清洁能源技术可开发量1200万千瓦,规划建设水电、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632.6万千瓦[44] - 重点推进双江口、巴拉等水电站及大藏光伏项目,2025年实现发电超300.6万千瓦[45] - 前瞻布局"十五五"规划,探索水风光储一体化,谋划310万千瓦光伏和366万千瓦水电项目[44] 锂矿资源开发 - 党坝锂矿为亚洲最大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氧化锂资源量超百万吨[22] - 已设置4宗探矿权和3宗采矿权,潜在锂矿石资源量约1亿吨[22] - 启动国城锂业20万吨锂盐项目一期,目标构建百亿级锂电全产业链[22] 现代农业发展 - 天府夏繁现代种业园核心区700亩,入驻20余家科研团队开展油菜等作物育种[27] - 二期投资2亿元建设夏繁论坛永久会址、专家大楼和5000亩育种土地储备[27] - 规划打造"夏繁阿坝·南繁三亚"种业IP,形成全国农业第三大高峰论坛[28][9] 文旅产业升级 - 推出文化探秘、自然疗愈、红色记忆三条精品旅游线路[40] - 打造嘉绒藏寨生活营、非遗工坊慢生活等沉浸式体验项目[41] - 年举办锅庄文化旅游季、阿来诗歌节等活动,促进文旅融合[33][38] 城市建设规划 - 实施城市更新工程,近年拆除旧城14.69万平方米,征收土地180亩[12] - 新建4个停车场新增2117车位,规划智慧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57] - 投入1.5亿元完成7个乡镇路面黑化和农村路建设[12] 教育医疗投入 - 投资8.69亿元建设长征学校综合体,规划3000个学位[51] - 设立500万教育基金和500万大病救治基金[11] - 建成5家托育机构提供240个托位,每千人托位数4.1个[18]
大北农: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增 多业务领域实现突破
证券日报网· 2025-04-30 10:44
本报讯(记者李乔宇)4月29日,北京大北农(002385)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披露了 2025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大北农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65亿元,同比增长2.36%;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净利润约1.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4.13%。 生猪养殖业务是大北农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2025年第一季度,大北农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累 计达183.99万头,销售收入累计为30.46亿元。其中,3月控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为38.21万头,销售收入 6.14亿元,销售数量环比增长35.54%,同比增长26.78%;销售收入环比增长43.12%,同比增长 35.84%。与行业同期数据相比,这样的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生猪销售数量和收入的大幅增长,得 益于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及公司产能的逐步释放。 在生物育种领域,大北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乌拉圭当地时间2025年4月3日,大北农控股子公司北京大 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转化事件DBN900、抗虫耐除草剂大豆转化事件 DBN8002、DBN9004×DBN8002同时通过安全评价审查,正式获批种植许可。 此外,大北农在企业管 ...
登海种业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登海种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4 年全年营收 12.46 亿元,同比降 19.74%;归母净利润 5,662.56 万元,同比降 77.86%,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销售额下降[3]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62 亿元,同比降 30%;归母净利润 2,459.77 万元,同比降 18.37%;扣非后净利润 412.38 万元,非经常损益来自政府补助[3] 2. **成本控制** - 2024 年制造成本下降,因单产提高和大豆产值费用减少,玉米平均单产从 2023 年 300 多公斤提至 400 多公斤,大豆产值费用每吨减五六百元[2][4] 3. **产品售价** - 2024 - 2025 年出厂价和终端售价下降,因粮食价格不景气,2023 年 10 月每斤 1.3 元左右降至不到 1 元,农民购种意愿降低[2][5] - 未来售价或受市场品种结构调整和转基因品种扩面提速影响,成本因单产提高和生产效率提升可控[2][5] 4. **毛利率** - 2024 年三四季度及 2025 年一季度同比提升,得益于制造成本下降、品种结构优化和推广新型品种[2][6] 5. **市场需求** - 市场对种子需求趋向低成本、高产量,单产低于 400 公斤种子竞争力减弱[2][7] - 2025 年目标产值提高,西北 3,600 元,甘肃约 4,200 元[2][8] 6. **销售情况** - 2024 年进入销售季以来种子价格低迷,因品种多、库存足,22 - 23 年制种积累库存且 24 年大面积退货,新销售季价格竞争激烈,零售端 4 - 5 元[9] - 2025 年上半年静默期,黄淮海 5 月播种旺季价格不高,因库存多且转基因品种扩面,下季价格也难高[9] 7. **制种基地** - 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新疆占比约 60% - 70%,宁夏有少量基地,登海系自交系在新疆制种确保安全,甘肃张掖、武威和酒泉有基地,酒泉有加工厂辐射周边[10] 8. **转基因品种** - 市场价 70 - 80 元,提价战略不现实,因性状差异不大,多数公司增量示范推广[4][10] - 2024 年河北开始推广,逐步扩大至山东、河南等地,未全面放开,2025 年全国种植面积预计达数千万亩[4][10] - 公司 605D 品种发货量超 100 万亩,总体达数千万亩,发货进度增长,预计明年销售季量继续增长[15] 9. **新品种** - 登海 2,219 和登海 997 2025 年通过国审,优势为抗锈病、抗逆性好、耐密值,计划 2025 年推广超 100 万亩,争取 200 万亩,主要推广区域黄淮海[4][25] 10. **育种技术** - 处于过渡转型期,使用分子标记、单倍体育种等新技术,逐步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人工智能育种持积极态度[14] 11. **品种产量** - 中小穗耐逆品种与大穗型品种产量差异不大,适当提高密度即可,不宜无限制增加,高产稳产与抗逆性相辅相成[20] 12. **关税影响** - 美国加征关税及我国反制影响农产品进口,今年同期进口量减 40%,约 2,200 万吨,若再减几百万吨对种子市场有积极影响,库存期货合约若价格上涨可能转回[21] 13. **粮食进口** - 国家坚持稳产保供,但因国内需求大且关税调整,仍有 2,200 多万吨进口需求,2025 年初小麦托市收购价每斤 2.19 元,比 2024 年增 1 分钱,玉米价格相对低[22] 14. **气候变化影响** - 灌浆期或出苗期极端天气影响玉米生长,引发青枯病、穗腐病等病害,影响产量和质量[23][24] 15. **育种方向** - 抗性是未来育种重要方向,包括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需平衡产量增长与抗性,合理控制密度[26] 16. **育种准备** - 公司致力于提高新品种稳定性,增强抗逆性、耐密值等,关注南方锈病、青枯病等,未来两三年将推优质大品类产品[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出厂价约 40 - 50 元,包含给新港公司费用[17] - 2024 年和 2025 年发货量为 100 万亩[18] - 安徽淮北地区进行转基因玉米示范田建设和试验性推广[13] - 我国转基因玉米技术产业化有条件、有面积限制地逐步推进,非全面开放[13][14]
生物育种:政策、技术与资本驱动的种业革命
Wind万得· 2025-04-30 07:13
生物育种技术概述 - 生物育种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细胞工程等)结合传统方法,定向优化动植物遗传性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 - 相比传统育种(周期长、表型不可预测),生物育种可缩短周期、跨物种导入优良基因,实现高产、抗病等目标性状[4] - 主流技术包括转基因育种(跨物种基因转移)、基因编辑(CRISPR精准修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DNA筛选)、全基因组选择(大数据预测)及合成生物学(人工基因通路)[4][6] 全球生物育种发展 - 202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2.063亿公顷(30.9亿亩),为1996年的118倍,覆盖29个种植国和71个商业化应用地区[6][9] - 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36.1%(7440万公顷),玉米、大豆、棉花普及率超93%,单产较1995年提升53%-41%[9][10] - 欧盟"地平线计划"投入1000亿欧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基因编辑作物如抗白粉病小麦、高油酸大豆已商业化[6][10] 中国生物育种现状 - 中国人均耕地仅1.36亩(世界平均40%),2024年粮食进口1.58亿吨(大豆占66%),生物育种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11] - 政策持续加码:2020年提出"有序推进产业化",2023年转基因玉米/大豆试点增产5.6%-11.6%,抗虫除草效果超90%[11] - 2023年获批51个转基因品种(玉米37+大豆14),2024年新增99个初审品种(玉米97+大豆2),商业化进程加速[11] - 基因编辑领域:2023年颁发首张高油酸大豆安全证书,2024年累计下发5张证书,覆盖小麦、玉米等作物[11] 行业竞争与资本动态 - 中国生物种业核心专利仅占全球7%(美国80%),拜耳、科迪华垄断近70%专利,国内企业专利占比4%[12] - 2024年一级市场融资活跃:齐禾生科A轮超2亿、降平生物战略融资3.61亿、史记生物获16.5亿战略投资[14] - 资本聚焦底层技术突破,如博瑞迪生物B轮2.5亿(分子育种)、华清天木B+轮近1亿(基因编辑工具开发)[14] 技术路径对比 - 转基因育种:外源基因插入实现抗虫/除草,但存在争议(如随机插入风险)[6] - 基因编辑:CRISPR技术精准修饰自身基因,成本低且无外源DNA,但需规避脱靶风险[6]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依赖自然变异筛选,社会接受度高但无法创造新性状[6] - 合成生物学:人工构建C4光合/固氮通路,潜力大但技术复杂度高[6]
荃银高科2024年度实现营收47亿元 种业收入和销量均稳步上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22:3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9亿元,同比增长14.77%,归属净利润1.14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3532.13万元,同比增长24.13%,归属净利润219.67万元 [3] - 2024年种子出口及海外业务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72.39% [2] 业务发展 - 2024年农作物种子总销量21620.91万公斤,同比增长6.81%,其中水稻、玉米销量分别增长18.36%、19.73% [1] - 种子出口及海外销售达19373.48吨,同比增长74.80%,水稻种子在菲律宾市场占有率提升,棉花种子中亚出口超800吨 [2] - 设立水稻事业部、玉米事业部,优化业务分工,覆盖全国17个省市销售网络 [2] 研发创新 - 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水稻新品种59个、杂交玉米新品种19个,省级审定新品种42个 [1] -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项,不育系7个 [1] - WINALL品种在东南亚、非洲通过24个杂交水稻及杂交玉米品种审定 [2] 市场战略 - 探索"优势产品+服务集成"营销新模式,打造大单品及标杆市场 [2] - 加强市场管控和维权打假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2] - 在中亚、东南亚开展国际育种合作,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