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调研记录】中欧瑞博调研德赛西威
证券之星· 2025-05-01 08:09
文章核心观点 知名私募中欧瑞博近期调研德赛西威,德赛西威2025年一季度业绩良好且业务发展态势佳,中欧瑞博是有一定历史和荣誉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1][2] 机构相关 - 深圳市中欧瑞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是中国最早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从事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业务,专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 [2] - 成立14年与国内优秀金融机构合作发行50余只阳光私募产品,2014年获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2016年发行第一支海外基金 [2] - 英文名“rabbitfund”体现敬畏风险的投资文化,坚持“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尊重趋势,策略适配”投资理念,秉持“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投资哲学 [2] - 14年来取得持续优秀业绩,获“晨星奖”“金牛奖”等荣誉,希望发展成为中国顶尖私募公司 [2] 调研公司相关 - 2025年一季度德赛西威实现营业收入67.92亿元,同比增长20.26%;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增长51.32% [1] - 领航辅助驾驶域控产品为理想、小鹏等提供配套支持,斩获多个车企新项目订单 [1] - 2024年公司海外订单年化销售额超50亿元,同比增长超120%,获多个国际知名车企新项目订单 [1] - 智能座舱业务2024年营收达182.30亿元,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160亿元,市场地位稳固 [1] - 随着领航辅助驾驶技术升级,智能座舱将持续迭代升级,更高级别产品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扩大 [1]
为什么尚界不止是一个 “新品牌”?
晚点LatePost· 2025-04-30 17:22
华为与上汽合作推出尚界品牌 - 华为与上汽首次联袂亮相上海车展,合作推出鸿蒙智行的第五个品牌"尚界",定位20万元级主流市场,采用华为智选车合作模式[2] - 尚界首期投入60亿元打造超级工厂,组建超5000人专属团队,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表示将"All in 尚界",拿出最好资源支持[2] - 华为通过鸿蒙智行主导产品设计、定义、定价及销售,已打造多款热销车型;上汽是中国连续18年销量第一的汽车集团[3] 20万元级汽车市场机遇与挑战 - 20万元级"黄金价格带"燃油车仍占较大份额,月销过万电动车型稀少,主要因电池成本高企及智能化功能下放困难[4] - 中国消费者购车偏好快速向国产新能源倾斜,对智能辅助驾驶需求强烈,但市场缺乏合适产品[4] - 随着电池、智能驾驶等技术成熟及成本降低,预计将有新电动车型在该市场树立标杆[4] 爆款车型的成功要素 - 问界M9成交均价超50万元,连续10个月销量破万,全量搭载华为顶级解决方案[4] - 小米SU7累计交付23万辆,销量表现优于特斯拉Model 3,在纯电中型轿车细分市场创造纪录[4] - 特斯拉Model Y满足中产电动车需求,理想ONE通过增程式技术消除里程焦虑,均以差异化体验赢得市场[4] 尚界的竞争优势 - 尚界是鸿蒙智行"底子最好的一界",融合华为智能化技术与上汽70年造车底蕴[6][8] - 采用华为家族化设计语言,搭载全向主动安全能力及乾崑智驾ADS 4,提供鸿蒙座舱等前沿技术[8] - 鸿蒙智行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00多城市、超1000家门店,为尚界提供渠道支持[8] 合作双方资源整合 - 上汽拥有成熟供应链体系,包括华域、延锋等零部件龙头企业,并吸收德系/美系制造工艺[8] - 华为对产品要求严苛,在合作中拥有绝对话语权;上汽视此次合作为"第二次合资",愿向华为学习[8] - 双方理念高度一致,均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尚界品牌DNA体现"用户至上"核心价值[5]
继峰股份(603997):2025Q1利润超预期,业绩步入释放期
民生证券· 2025-04-30 14: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利润超预期,业绩步入释放期,主要因格拉默业绩扭亏为盈,“Top 10”计划实施的重组措施逐步显现成效 [1] - 公司在智能电动领域突围,乘用车座椅业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在手订单收入增量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对座椅业务发展和盈利的信心 [2] - 公司全面协同,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大继峰”有望发挥技术优势和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50.4亿元,同比-4.7%/环比-5.8%;归母净利1.0亿元,同比+449.5%/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0.9亿元,同比+453.1%/环比扭亏为盈 [1] - 格拉默2025Q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40万元、同扭亏为盈、同比提升10,680万元 [1] - 2023年5 - 12月乘用车座椅业务累计交付6.5万套,实现营收6.55亿元;2024年累计交付33万套,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 [2] - 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21个,生命周期总金额达888 - 935亿元,如在同一年量产,可实现年收入148 - 156亿元,为继峰本部2024年收入的230% - 242% [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为267.50/299.50/35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59/9.45/13.43亿元,对应EPS为0.52/0.75/1.06元,对应2025年4月29日12.23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24/16/12倍 [3] 业务发展 - 公司先后获得三家新能源主机厂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在乘用车座椅业务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快速拓展,后陆续获得多个座椅定点 [2] - 公司2019Q4并表格拉默后,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2023年随格拉默全球COO上任,推动全面降本增效措施落地,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 [3] - 公司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等 [3] 股权激励 -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中,2025/2026年座椅事业部收入考核目标值为50/100亿元,净利润考核目标值为1.5/5.0亿元 [2]
标配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领克900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1:24
产品发布与定价 - 领克汽车推出全新旗舰车型领克900,共四大配置版本,限时售价28.99万元至39.69万元 [1] - 车型包括1.5T Halo、1.5T Ultra、2.0T Ultra和2.0T探索版 [1] 市场表现与战略 - 领克已服务全球超140万用户,定位为立足中国、辐射世界的高端品牌标杆 [1] - 公司将通过资源整合与前瞻技术创新拓宽发展边界,加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矩阵 [1] - 计划覆盖更丰富场景并进入全球更多市场 [1] 技术平台与架构 - 领克采用SPA Evo架构,基于世界豪华架构SPA架构进化而来 [1] - 新架构融入864项新能源时代智能化、电动化专利技术 [1] - 该架构为领克900提供安全、空间、性能和智能方面的强大底层能力 [1] 智能座舱系统 - 领克900搭载与魅族联合研发的LYNK 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 [2] - 采用高通骁龙双8295芯片,支持30英寸6K主屏、后排30英寸6K娱乐屏及95英寸AR-HUD等"八屏互联" [2] - 系统支持跨屏无界流转与手机投屏功能 [2] 智能驾驶系统 - 全系标配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采用"感知冗余"安全哲学 [2] - 标配激光雷达,搭载NVIDIA DRIVE AGX Orin-X及Thor芯片(算力700Tops) [2] - 配备29个智能辅助驾驶传感器构成全维感知矩阵 [2] - 千里浩瀚H5/H7方案标配18项主动安全功能,包括130km/h刹停的AEB系统 [2] 高级驾驶辅助功能 - 千里浩瀚H5方案具备城市NOA、高速NOA和HPA记忆泊车功能 [3] - 千里浩瀚H7方案实现"满血版"车位到车位功能,支持全程智能辅助驾驶 [3] - H7方案新增G-AES通用障碍物自动紧急避让辅助功能 [3]
花旗分析师:自动驾驶新规短期压制AD/ADAS渗透 长期趋势不改
智通财经网· 2025-04-30 11:23
瑞声科技(AAC) - 首次以自有品牌展示汽车产品线,包括声学、触觉反馈、光学、MEMS惯性传感器及电机系统等 [2] - 首次展出应用于转向、电子制动、踏板、雨刮和轨道等场景的电机产品,已获国内新能源汽车客户指定项目 [2] - ADAS用WLG(玻璃车窗)已获北美、日本客户项目,光学镜头1-3MP产品获全球及国内主机厂量产项目 [2] - 2024年完成PSS整合及2025年3月收购First Light Auto后首次独立参展 [1] 小米(Xiaomi) - SU7订单积压超20万辆,标准版交付周期6-7个月,PRO版5-6个月,Max版4-5个月,Ultra版短于Max版 [3] - YU7仍计划6-7月发布,近期撞车事件未影响上市节奏 [1][3] - 下一催化因素可能是2025年一季度财报及新智能手机/智能玻璃产品发布 [3] 中科创达(ThunderSoft) - 重点展示最新版AquaDriveOS系统,智能座舱+AI解决方案是亮点 [4] - 支持高通8775计算方案及多家大语言模型(LLM)的AI盒子方案 [4] - 2025年一季度智能驾驶需求回升,现有汽车解决方案中智能座舱占量产项目90%,ADAS约10% [4] - 面临消费电子ODM厂商以系统解决方案商身份进入汽车市场的竞争 [4] 四维图新(NavInfo) - 定位为具备硬件系统与软件开发能力的新型一级供应商 [5] - 2024-25年基础驾驶产品获300万辆指定项目,智能座舱+泊车项目获60万辆指定项目 [5] - 提供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 SA8620P(36 TOPS)的城市NOA方案及SA8650P(100 TOPS)高端方案 [5] - 数据合规能力成为切入一级供应商解决方案的优势 [6] 行业趋势 - 自动驾驶新规短期压制AD/ADAS渗透,但长期趋势不改 [1] - 汽车芯片本土化尚需时间,供应链备份方案已就绪应对潜在断供风险 [1] - 城市NOA需更高算力(如双J6M),高速NOA算力需求较低(单J6M) [6]
花旗分析师:参观上海车展后的新收获
智通财经· 2025-04-30 11:01
核心观点 在花旗覆盖的公司中,小米、中科创达(300496)(ThunderSoft)和四维图新(002405)(NavInfo) 如常参展,瑞声科技(AAC)在 2024 年完成 PSS 整合及 2025 年 3 月收购 First Light Auto 后首次以独 立品牌参展。核心结论如下: 瑞声科技拓展汽车产品线,首次展示电机系统,玻璃车窗(WLG)应用推进顺利; 小米 SU7 订单积压超 20 万辆,YU7 仍计划 6-7 月发布,近期撞车事件未影响上市节奏; 中科创达凭借全栈 AquaDriveOS 解决方案发力智能座舱 + AI,驱动增长; 瑞声科技(AAC) 本次车展是瑞声科技首次以自有品牌展示汽车产品,包括声学(PSS+First Light Auto)、触觉反馈、光 学(镜头组)、MEMS 惯性传感器及电机系统等。公司首次展出应用于转向、电子制动、踏板、雨刮 和轨道等场景的电机产品,可利用内部磁材优势,仅设计无刷电机。调研显示已获国内新能源汽车客户 指定项目。此外,公司展示了 ADAS 用 WLG(玻璃车窗),并已获得北美、日本客户项目。光学镜头 方面,1-3MP 产品已获全球及国内主机厂量 ...
超百款新车、千家企业齐聚 2025上海车展掀“智电”浪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23:14
2025上海车展概况 - 展览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汇聚26国1000家企业,参展车辆约1300辆,首发新车超百款 [1] - 行业共识:电动化是入场券,智能化是生死线,中国消费者成为全球技术路线终极裁判 [3] - 车展折射汽车业生存法则,智能电动车领域竞争激烈,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65% [3] 自主品牌战略动向 - 上汽集团:智己汽车首发"线控数字底盘技术",实现4.69米转弯半径;荣威D6纯电版限时价7.98万元起;五菱星光2025款预售价10.98万~12.98万元 [5] - 东风汽车: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覆盖NOA辅助驾驶至L4/L5无人驾驶全场景 [6] - 比亚迪:驾驶辅助系统实现10万~20万元车型全覆盖,仰望U8升级版搭载最新智驾系统 [6] - 蔚来/理想/红旗:乐道L90三季度交付,理想MEGA/L6发布,红旗天工06售价17.98万~22.58万元 [8] - 海外扩张:上汽计划3年推出17款海外车型,奇瑞邀请5000名海外合作伙伴参会 [8] 合资品牌本土化布局 - 大众汽车:7款全球首发车含5款智能网联车型,全面融入中国数字化生态 [9] -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LYRIQ-V搭载隐藏式激光雷达,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实现无高精地图L2辅助驾驶 [9] -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升级,实现本土研发/采购/质量控制三位一体 [10] - 日产:全球首款中国研发的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首秀,2027年前在华推10款新能源车 [10] - 燃油车补充:新福特F-150猛禽搭载3.5T V6发动机,林肯领航员定价125.8万~145.8万元 [10] 供应链技术突破 - 博世:年底上线"端到端"辅助驾驶模型,65%新业务来自智能化/电气化解决方案 [11] - 芯驰科技:推出AI座舱SoC芯片X10,2026年量产;更新E3系列MCU芯片 [11] - 采埃孚:展示纯电控制转向/制动系统,融合AI大模型降低对激光雷达依赖 [11] - 电池创新:宁德时代发布骁遥双核/钠新/神行超充电池,亿纬锂能研发周期缩短至3~6个月 [12] 行业里程碑意义 - 上海车展40周年见证中国汽车从技术跟随者到电动化/智能化领跑者的转型 [12] - 车展成为全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首发阵地,展示"中国智造"创新话语权 [12]
从TIME DAY到上海车展,TTi AI座舱持续引领智能座舱创新潮流
经济观察网· 2025-04-29 19:26
此外,在股东长安汽车展台,TINNOVE梧桐科技还展示了TTi OS 2.0、TTi OS计算美学Ultra等核心产品 的前沿技术应用,进一步展示了其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全面布局和深厚实力。 未来,TINNOVE梧桐科技将继续以"联接数智汽车未来"为使命,以"智慧全域、数智生态、情感计 算"为核心产品特征,深耕智能座舱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 通过持续探索和创新,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共同绘制数智汽车领域的宏伟蓝 图。 而在上海车展上,TINNOVE梧桐科技再次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新产品——TTi Vision 3D HUD。这款采用 纳米压印光栅技术的3D HUD,能够呈现出100英寸的震撼画幅,结合ToF DMS眼位追踪系统和双目视 差裸眼3D算法,打造出连续景深、无穷焦面的创新体验,为驾驶者带来了更加安全、愉悦的出行体 验。TTi Vision 3D HUD还首发了AR导航指引、驾驶信息3D显示和驻车裸眼3D观影三大特有功能,进 一步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其中,基于腾讯地图HD Air轻图技术的AR导航指引,确保了画面稳定不 抖动;创新的驾驶信息3D显示功能 ...
最强华为概念股冲刺香港IPO,市值2000亿
36氪· 2025-04-29 19: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达1451.13亿元,同比暴涨三倍,首次突破千亿[1][4] - 新能源汽车营收1354.9亿元,同比增长368%,占总收入93.4%[3][4] - 燃油车营收34.48亿元,同比下降25.2%,仅占总收入2.4%[3][4] - 2024年毛利345.51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7.2%跃升至23.8%,超越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4][5] - 2024年实现年内利润47.4亿元,连续4年亏损后首次扭亏为盈[7] - 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9] 销量与交付情况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交付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超额完成年度目标[9] - 问界新M7和M9合计交付348434辆,占总销量81.6%[11] - 问界M9累计交付151188辆,持续蝉联中国50万元级豪华车型销冠[11] - 2025年一季度交付5.46万辆,同比下降42.47%,出现销量三连跌[23] 战略规划与研发投入 - 2025年计划锚定豪华车阵营,M9目标保持豪华车销量第一,同时发力海外市场[11] - 三年内冲刺新能源汽车百万量级交付目标[11] - 2024年研发费用55.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但占营收比重仅4.2%,低于小鹏(16.8%)和理想(7.6%)[24][26] - 赴港上市募资70%用于研发,包括新车型、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技术[28] - 同时获得战略投资者不超过50亿元增资[28] 合作与转型历程 - 与华为深度绑定,通过问界品牌实现业务突破[13][17][21] - 2021年与华为合作推出赛力斯SF5未达预期,后深化合作推出问界系列[17] - 问界M5曾创造新能源车最快销量破万纪录[19] - 2023年9月问界新M7发布后销量起死回生,2024年1月月销近3万辆[19] - 2024年豪掷115亿元入股华为子公司引望[21] 财务与资本结构 - 2024年负债率87%,明显高于行业50%-70%平均水平[26] - 应付款项685亿元,同比增长127%,资金链存在压力[26] - 赴港上市旨在增强独立性,为研发和海外扩张提供资金支持[23][28]
维信诺全球首发多项AMOLED车载显示技术 改变“汽车第三空间”
财经网· 2025-04-29 17:34
车载显示市场前景 - 2025上海车展超百款新车全球首发,智能座舱成为亮点,车载显示"千亿赛道"逐渐明朗 [1] - 天风证券预计2025年中国车载显示市场规模达1100亿元 [1] - 全球车载显示市场2024-2028年CAGR预计为8%,OLED渗透率将从2023年2.3%提升至2028年12%以上 [1] 维信诺创新技术 - 全球首发14.2英寸AMOLED滑移中控屏,搭载于红旗高端轿车,厚度0.8mm,重量<250g,支持超20万次滑移卷曲 [2] - 全球首发AMOLED屏下定向发声技术,声波集中于15°锥形空间,声压>65dB,功耗<5W [4][6] - 全球首发透明车载显示解决方案,将透明AMOLED应用于汽车车身,实现显示与采光无缝转换 [7] - 全球首款量产的透明A柱,消除行车盲区,提升安全性 [9] - 发布14英寸柔性AMOLED智能表皮产品,分辨率4K,可呈现木纹/皮革效果 [12] - 推出C型固曲中控屏(130°曲率)和L型固曲扶手屏,降低误触率,实现"屏幕零侵入"设计 [14] 行业发展趋势 - 车载显示不仅是信息窗口,更成为人车互动的智能终端 [16] - 中国新型显示企业正推动车载显示加速发展,重构千亿级智能座舱产业格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