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管理

搜索文档
去年有息负债余额下降两成,金地重启拿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16:50
核心观点 - 公司已度过最艰难偿债高峰期 所有公开到期债务顺利完成兑付 债务压力缓解 [1][2] - 公司重启土地投资 在杭州 上海和天津获取新项目 但坚持量入为出原则 根据现金流恢复程度决策 [2] - 行业政策宽松对市场信心修复和需求释放起积极作用 但呈现结构性分化 高能级城市改善明显 低能级城市仍处筑底阶段 [2][4] - 公司2024年业绩显著下滑 营收753.44亿元降23.22% 归母净利润亏损61.15亿元降超788% 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3] - 公司2024年签约金额685亿元降55% 2025年前三月签约金额81.5亿元降51.31% 销售持续下行 [4] - 公司货币资金227.3亿元较2023年末降23.6% 有息负债735亿元降20% 公开债偿付压力大幅减轻 [6] - 公司未来战略聚焦高能级城市 产品定位绿色低碳和智能科技 同时盘活存量资产 保持审慎经营态度 [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53.44亿元同比下降23.22%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61.15亿元同比下降超过788% [3] - 房地产开发收入600.26亿元同比减少29.77% 物业出租收入42.8亿元降8.23% 物业管理收入78.08亿元微增0.78% [3] -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约39亿元 信用减值损失约23.8亿元 [3] - 货币资金余额227.3亿元较2023年末297.4亿元减少70.1亿元降幅23.6% [6] - 有息负债余额735亿元较2023年末919亿元下降184亿元降幅20% [6] - 资产负债率64.8% 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59.7% 净负债率49.1% 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4.05% [6] 债务与现金流 - 顺利完成2024年所有公开到期债务兑付 基本度过偿债高峰期 [2] - 2025年尚未兑付境内公开债面值约0.59亿元 2026年约5.01亿元 [6] - 货币资金减少主因积极偿还到期债务控制杠杆水平 [6] - 推动资产分级管控 保留增值潜力资产 变现滞重资产 挖掘融资空间修复资产负债表 [6] 销售与投资 - 2024年签约金额685亿元同比下跌55% [4] - 2025年前三月签约面积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18% 签约金额81.5亿元同比下降51.31% [4] - 重启土地投资 在杭州 上海和天津获取新项目 [2] - 拿地策略坚持平衡发展 按量入为出原则 根据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恢复程度决策 [2] 行业与市场 - 行业宽松政策对市场整体信心修复及需求释放起积极作用 [2] - 政策效果呈现结构性分化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改善型项目成交明显改善 三四线城市政策刺激效果有限仍处筑底阶段 [4] - 土地市场预计维持中低强度状态 土地供应整体充裕 [2] 公司战略 - 2024年核心任务保交付及保兑付 推行随行就市价格策略加速去化和现金回流 [3] - 2025年策略围绕精准去化 灵活定价 需求适配三大核心 提升品质加快去化 [5] - 持续深耕高能级市场 重点布局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 [7] - 产品聚焦绿色低碳 智能科技等好房子标准 满足改善型需求 [7] - 探索商办用房改造 存量商品房收购等模式盘活低效资产 [7] - 动态监测政策效果与市场回暖节奏 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保持审慎态度 [7]
萃华珠宝:2024年净利润显著增长,但现金流和负债状况需关注
证券之星· 2025-04-23 07:34
经营概况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44.38亿元,同比下降2.78% [2] - 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上升25.46% [2] - 扣非净利润6357.7万元,同比大幅上升318.96% [2]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10.27%,同比增加21.01% [3] - 净利率3.81%,同比增加86.84% [3] - 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显示主营业务表现强劲 [3] 现金流与负债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9元,同比下降75.66% [4] - 货币资金4.7亿元,同比下降8.06% [4] - 有息负债20.01亿元,同比增加5.29% [4] - 有息资产负债率34.3% [4] - 有息负债总额与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比例30.9% [4] 成本与费用 - 三费占营收比5.47%,同比增加24.87% [5] - 管理费用增加39.59%,主要因子公司股份支付费用摊销增加 [5] - 财务费用增加32.27%,主要因利息支出费用增加 [5] - 研发费用减少76.1%,主要因子公司思特瑞锂业研发费用降低 [5] 主营业务构成 - 黄金产品收入31.73亿元,占总收入71.49%,毛利率10.05% [6] - 锂产品收入5.44亿元,占总收入12.25%,毛利率-2.53% [6] - 其他珠宝产品毛利率45.73%,收入占比仅0.13% [6] 区域分布 - 华南地区收入23.59亿元,占总收入53.16%,毛利率9.05% [7] - 东北地区收入7.33亿元,占总收入16.52%,毛利率17.47% [7] - 华东地区毛利率27.26%,收入占比8.26% [7]
道明光学:2025年一季度业绩稳步增长,但需关注应收账款和有息负债
证券之星· 2025-04-23 07:25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34亿元 同比增长5.59% [2] - 归母净利润5145.07万元 同比增长13.28% [2] - 扣非净利润4304.33万元 同比增长3.56% [2]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29.27% 同比下降13.99个百分点 [3] - 净利率15.42% 同比上升7.77个百分点 [3] - 三费总额3098.49万元 占营收比9.28% 同比下降29.56% [4]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1元 同比大幅增长716.29% [5] - 货币资金4.68亿元 较去年同期8.79亿元下降46.81% [5] - 应收账款2.96亿元 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73.98% [6] 资本结构变化 - 有息负债7.36亿元 较去年同期3.75亿元增长96.12% [6] - 费用控制成效显著 助力净利率提升 [3][4] - 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 但货币资金大幅减少 [5]
章源钨业2024年盈利能力增强但需关注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证券之星· 2025-04-23 07:25
经营概况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36.73亿元,同比增长8.02% [2] - 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19.50% [2] - 扣非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32.82% [2] - 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8.5亿元,同比下降3.62% [2]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16.07%,同比增加6.93% [3] - 净利率4.66%,同比增加10.96% [3] 主营收入构成 - 碳化钨粉收入12.49亿元,占比34.01% [4] - 钨粉收入10.36亿元,占比28.21% [4] - 硬质合金收入9.24亿元,占比25.16%,毛利率19.13% [4] - 其他补充产品毛利率60.60% [4] 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2元,同比增长169.82% [5] - 货币资金4.94亿元,同比下降25.19% [6] - 有息负债18.46亿元,同比减少8.06%,有息资产负债率36.74% [6] 成本与费用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1.94% [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1.52% [7] 子公司表现 - 全资子公司赣州澳克泰营业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21.93% [8] - 赣州澳克泰净利润-682.28万元,较上年减少亏损4193.11万元 [8]
福斯达2025年一季度业绩显著增长,需关注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证券之星· 2025-04-23 06:34
经营业绩 - 营业总收入5.94亿元 同比增长69.04% [1] - 归母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增长76.26% [1] - 扣非净利润1.15亿元 同比增长115.35%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28.77% 同比提升17.2个百分点 [2] - 净利率19.48% 同比提升4.27个百分点 [2] - 每股收益0.73元 同比增长78.05% [2] 费用控制 - 三费总额1397.03万元 占营收比2.35% [3] - 三费占营收比例同比下降49.16% [3] 现金流与负债 - 货币资金14.69亿元 同比增长27.59% [4] - 有息负债306.62万元 同比下降95.37% [4]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3元 同比增长138.51% [4] - 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比例53.05% [4]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与流动负债比例11.01% [4] 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5.51亿元 同比增长33.78% [5] - 应收账款与利润比例210.85% [5] 总体评价 -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 - 运营效率明显改善 [3] - 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管理需重点关注 [4][5]
金海高科2024年年报解读:净利润大增32.20%,经营现金流却下滑33.44%
新浪财经· 2025-04-22 18: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885亿元 较2023年7.252亿元增长8.74% 主要受益于订单增加[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03.87万元 同比增长32.20% 主要由于订单增长且费用保持稳定[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79.46万元 同比增长34.60% 显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增强[4] 业务板块收入 - 空气过滤器业务收入4.371亿元 同比增长13.52%[2] - 空调风轮及周边产品收入3.296亿元 同比增长4.27%[2] 每股收益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0.28元/股 较2023年0.21元/股增长33.33%[5] -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0.24元/股 较2023年0.18元/股增长33.33%[5] 费用控制情况 - 销售费用2786.12万元 同比增长1.05% 主要由于业务结构和人员稳定[6] - 管理费用6865.39万元 同比增长0.96% 主要由于内部管理和人员稳定[7] - 财务费用39.87万元 同比下降66.00% 主要受汇率变动影响[8] 研发投入状况 - 研发费用1965.78万元 同比下降5.71% 主要由于研发周期和人员配置稳定[1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2.49% 保持相对稳定[11] - 研发人员66人 占公司总人数4.55% 其中博士3人 硕士10人 本科24人[1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669.28万元 同比下降33.44% 主要受货款支付周期影响[1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67亿元 主要因投资理财业务增加[1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70.65万元 显示公司资金状况良好[15] 管理层薪酬 - 董事长兼总经理丁伊可税前报酬78.24万元[21] - 董事兼副总经理丁伯英税前报酬94.52万元[21] - 财务总监任飞税前报酬78.67万元[21]
隆华科技2024年年报解读:经营活动现金流骤降,财务费用大幅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22 18:14
营业收入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7.11亿元,较2023年的24.67亿元增长9.87% [1] - 制造业收入23.44亿元,占比86.48%,同比增长10.73% [1] - 工程承包及服务收入3.66亿元,占比13.52%,同比增长4.70% [1] - 电子新材料收入6.78亿元,占比25.02%,同比大幅增长43.38% [1] - 高分子复合材料收入3.30亿元,占比12.19%,同比增长3.94% [1] - 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收入17.02亿元,占比62.79%,同比增长1.54% [1] - 西南地区增长70.76%,华南地区增长62.70%,国外市场增长41.67% [1]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较2023年1.27亿元增长3.37%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6亿元,较2023年1.31亿元下降11.57% [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0.15亿元,包括政府补助0.13亿元、债务重组损益0.05亿元 [2] 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股,较2023年0.14元/股增长7.14% [3] 费用 - 销售费用1.16亿元,较2023年1.07亿元增长8.38% [4] - 管理费用1.34亿元,较2023年1.24亿元增长8.55% [4] - 财务费用0.50亿元,较2023年0.40亿元增长24.60% [4] - 利息费用从0.72亿元增加到0.79亿元 [4] - 研发费用1.25亿元,较2023年1.16亿元增长7.90% [4]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1.2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62%,较2023年4.73%略有下降 [4] - 研发人员总数变化:硕士从63人减少到52人,本科以下从62人增加到106人 [5] - 30岁以下人员从101人减少到77人,40岁以上从83人增加到108人 [5]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5.85亿元,增长16.59%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6.30亿元,增长26.47%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5亿元,较2023年1.38亿元减少132.53% [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2.56亿元,增长13.61% [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5.26亿元,增长46.66% [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0亿元,较2023年0.65亿元减少514.00% [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9.35亿元,增长93.78% [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83亿元,增长13.89% [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2亿元,较2023年-1.17亿元增长315.89% [8] 董监高报酬 - 董事长李占强税前报酬145万元 [9] -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李波波税前报酬147.09万元 [9] - 总经理刘玉峰税前报酬135万元 [9]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张源远税前报酬135万元 [9] - 2024年实际支付董监高报酬共1,375.11万元 [9]
联得装备2024年财报:净利润增长37%,但现金流大幅下降
金融界· 2025-04-22 17:3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96亿元 同比增长15.63% [1] - 归属净利润2.43亿元 同比增长37.06% [1] - 扣非净利润2.29亿元 同比增长40.9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128.89万元 同比下降41.84% [1][6] 业务构成 - 主要从事新型半导体显示智能装备、汽车智能座舱系统装备、半导体封测设备及新能源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成功进入汽车电子等新应用领域 [4] - 在新能源设备领域布局锂电池包蓝膜、注液机、切叠一体机、电芯装配及Pack段整线自动化设备 [8] 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总额1.21亿元 占营业收入8.65% [5] - 掌握高真空曲面贴合技术、材料力学仿真技术、机器视觉底层/多轴控制开发等核心技术 [5] - G8.6代用贴膜设备实现首次向中前段设备生产市场渗透 [5] - 积极布局钙钛矿相关工艺设备研发 [8]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1.84% [1][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19亿元 同比减少2.21亿元 [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290.45万元 [7] 市场拓展 - 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实现国产替代 [5] - 产品获得半导体显示、汽车智能座舱显示、MiniLED显示等新型显示领域客户青睐 [5] - 新能源设备领域迅速实现产品突破并形成销售订单 [8]
康泰生物2025年一季度增收不增利,需关注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证券之星· 2025-04-22 06:34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45亿元 同比增长42.85% [1] - 归母净利润2243.41万元 同比下降58.51% 收入增长未能有效转化为利润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73.46% 较去年同期减少12.62个百分点 [2] - 净利率3.47% 同比大幅下降71.0% 反映成本控制压力 [2]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销售/管理/财务费用)总额2.98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 [3] - 三费占营收比从52.67%降至46.26% 同比减少12.16% [3] 现金流状况 - 货币资金2.2亿元 较去年同期8.76亿元大幅减少74.90% [4]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4元 同比改善39.22% 但仍为负值 [4] 应收账款风险 - 应收账款28.54亿元 同比增长5.10% [5] - 应收账款与利润比例高达1415.44% 显示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风险 [5] 资本运作情况 - 上市以来累计融资31.38亿元 累计分红16.64亿元 [6] - 分红融资比0.53 显示公司较为重视股东回报 [6] 商业模式特征 - 业绩主要依靠研发、营销及股权融资驱动 [7] - 需评估研发与营销驱动力的实际效果及可持续性 [7]
东风科技2024年年报解读:营收净利双降,研发投入与现金流引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4-22 05: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809,747,09915元,同比下降498%,主要因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下降972%至6,091,603,92490元[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276,15249元,同比大幅下降3705%,扣非净利润降幅更达8194%至20,608,42052元[3][4] - 基本每股收益01608元,同比下降4405%,扣非每股收益00363元,同比下降8395%[5] 费用与研发投入 - 销售费用下降865%至63,148,15314元,管理费用增长1661%至383,719,18989元[6] - 财务费用为-25,974,21474元,主要因归还借款及利息收入变动[6] - 研发费用增长1064%至345,195,49228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537%,研发人员占比1411%且本科以上学历达9572%[6][7] 现金流分析 - 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1217%至420,849,85999元,显示核心业务现金创造能力增强[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79,674,64724元,同比下降19911%,主因收购苏州精冲支付138亿元[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55,112,80523元,同比下降12150%,因上期配股增资款及本期股利支付变动[8] 行业与市场挑战 - 汽车行业面临传统市场需求萎缩、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及技术迭代不确定性[9] - 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铝合金、钢材)及供应链风险加剧成本压力[10] - 技术风险包括固态电池等替代路径加速可能导致的产线沉没成本[11] 管理层薪酬 - 总经理叶征吾税前报酬12087万元,副总经理薪酬区间6099万-10541万元,董事长及财务总监报酬来自股东单位[12] - 薪酬制度与业绩挂钩,但净利润下滑背景下激励机制合理性待探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