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

搜索文档
铂科新材: 关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之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采用自主行权模式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25
股权激励计划核心内容 - 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之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行权条件已成就,采用自主行权模式,行权价格为35.50元/份,可行权股票期权数量为999,356份,涉及激励对象208人[1] - 第二个行权期实际可行权期限为2025年7月10日起至2026年4月16日止[1] - 行权条件包括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和个人层面绩效考核,其中第二个行权期业绩考核目标为20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6.8亿元或2024年净利润不低于3.36亿元[5] 激励计划实施情况 - 激励计划初始授予股票期权数量为138.70万份,授予价格为90.49元/份,授予人数222人[9] - 经过多次调整后,目前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5.50元/份,行权数量调整为3,495,240份[13] - 因激励对象离职等原因,已累计注销151,426份股票期权,激励对象人数从222人调整为208人[13][1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67亿元,达到第二个行权期业绩考核目标[18] - 2022-2024年公司实施了多次权益分派,包括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及转增股份,总股本从110,438,392股增至280,243,115股[11][12] 行权安排及影响 - 本次行权涉及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人员,其中财务总监游欣可行权16,632份[20] - 行权所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对公司股权结构和控制权不会产生重大影响[21][22] - 根据会计准则,本次行权对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影响较小[23]
澳华内镜: 关于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25
回购方案概要 - 回购方案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1月6日 实施期限为2025年1月3日至2026年1月2日 [1] - 预计回购金额10,000万元至20,000万元 回购价格上限45元/股 [1] - 回购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1] 回购实施细节 - 实际回购股数249.95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1.86% 实际回购金额10,000.48万元 [1] - 回购价格区间36.98元/股至44.90元/股 使用资金为自有资金及中信银行专项贷款 [3] - 回购金额超过方案下限但未超上限 方案执行无差异 [3] 股份变动情况 - 回购前总股本134,587,250股 回购后增至134,665,250股 [5] - 回购专用账户持有1,000,221股 占比0.74% [5] - 1,499,250股已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账户 [6] 相关主体交易行为 - 实际控制人顾康、顾小舟通过小洲光电减持1,252,840股 占总股本0.93% [5] - 董事及高管通过限制性股票归属及增持计划合计增持股份 [4] - 除上述情况外 其他主体在回购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 [4] 回购股份后续安排 - 全部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 未使用部分三年后注销 [6] - 存放于回购账户期间不享有表决权、分红等权利 [6]
智微智能: 关于2023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23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执行情况 - 公司2023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160名激励对象560.91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16.06元/份)及219.2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10.71元/股),总股本从2.469亿股增至2.4916亿股 [5] - 预留部分向26名激励对象授予81.19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16.02元/份)及2名激励对象58.7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10.67元/股),总股本增至2.4974亿股 [6] - 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一个行权期采用自主行权模式,行权期为2024年5月15日至2025年5月6日 [7] 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细节 - 因业绩考核未达目标值,公司回购注销38名首次授予及1名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合计1.0148万股限制性股票,占首次授予量的0.4475%及预留授予量的0.0578% [15] - 回购价格为10.47元/股,总金额106,249.56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16] - 回购注销后总股本从2.5165亿股减至2.5164亿股,注册资本相应减少10,148元 [16] 股权结构调整及影响 - 回购注销后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0,148股至1.7686亿股(占比70.28%),无限售条件股份保持7478万股(占比29.72%) [17] - 控股股东袁微微与郭旭辉合计持股比例因股本变动从70.28%被动下降 [17] - 本次操作不影响激励计划继续实施,对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管理团队稳定性无重大影响 [18] 行权价格与回购价格调整 - 2024年5月股票期权行权价从16.02元/份调至15.98元/份,限制性股票回购价从10.67元/股调至10.63元/股 [14] - 2024年9月进一步调整行权价至15.90元/份及回购价至10.55元/股 [17] - 2025年5月行权价最终调整为15.82元/份 [14]
景旺电子: 景旺电子关于调整2024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20:10
公司激励计划调整 - 公司于2025年7月9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调整2024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行权价格 [1] - 调整依据为公司《2024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授权 [1] - 调整后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从15.32元/份降至14.52元/份,系因2024年度每股派息0.80元 [5][6] 激励计划实施进展 - 首次授予部分:2024年7月完成1,202.41万股限制性股票登记及股票期权授予登记 [3] - 预留授予部分:2025年3月向93名激励对象授予82.77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15.32元/份),向125名激励对象授予269.84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9.39元/股) [4] - 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212.98万股于2025年5月8日完成登记 [4][5] 决策程序履行情况 - 激励计划草案及考核管理办法已通过2024年4月董事会、监事会审议及2024年5月股东大会批准 [2] - 监事会对激励对象名单进行公示核查,未收到异议 [2] - 行权价格调整事项经2025年董事会审议通过,无需再次提交股东大会 [6] 财务及法律合规性 - 本次调整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公司激励计划规定,不会对财务状况产生实质性影响 [6] - 监事会确认调整程序合法合规,未损害股东利益 [6] - 法律意见书认为调整事项已取得必要授权,符合监管要求 [7]
芭田股份: 关于调整2025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行权价格及授予价格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19:12
调整背景及审批程序 - 公司于2025年7月9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和第八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调整股票期权行权价格及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的议案 [1] - 调整依据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公司《2025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并获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授权 [1] - 此前激励计划已履行完整审批程序,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审议及公示激励对象名单,监事会确认激励对象合法有效 [1][2] 调整事由及具体方案 - 调整直接原因是公司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80元(含税),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3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7月4日 [3] - 根据激励计划规定,派息需同步调整行权价格与授予价格,计算公式为调整后价格=原价格-每股派息额(0.28元) [4]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从10.63元/份下调至10.35元/份,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从5.32元/股下调至5.04元/股 [4] 调整影响及监管意见 - 本次调整符合《管理办法》及公司激励计划规定,不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 [4] - 监事会认为调整程序合法合规,未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5] - 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确认调整事项已获必要授权且符合相关规定 [5] 相关文件 - 备查文件包括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监事会决议及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 [6]
基民亏掉半套房,高管狂赚千万分红:广发基金的利益天平歪向何方?
搜狐财经· 2025-07-09 15:32
股权激励与分红 - 2020年12月广发基金获批实施员工股权激励,通过五家珠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搭建持股平台,合计持股比例达10%,打破公募基金"零持股"惯例 [2] - 五家持股平台合伙人超百人,涵盖高管、投研团队及核心骨干,总经理王凡间接持有0.2379%股权,2020-2024年累计获得分红1539万元 [2] - 2020-2024年员工持股平台累计获得分红6.47亿元,其中2021年分红达峰值2.24亿元,占公司总分红的18.3% [2] 基金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广发基金旗下公募产品累计亏损569亿元,90只基金跑输业绩基准超10% [3] - 郑潜然管理的"广发兴诚A"跑输基准50.5%,净值跌幅58.43%,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跑输47.43%,三年回报-49% [3] - 11只产品跑输基准超40%,27只跑输超30%,基民每投入1万元三年后平均亏损超3000元 [3] 投资策略问题 - 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和热门赛道,2019-2021年押注新能源赛道取得亮眼成绩但2023年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策略失效 [4] - 截至2024年底刘格菘管理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近三年亏损73.1亿元,郑澄然的广发高端制造A累计亏损88.57亿元 [4] - 2024年前十大重仓股中光伏新能源股票占比超半数,标的集体暴跌导致多只基金净值腰斩 [4] 人才管理困境 - 2025年3月张东一"清仓式"卸任全部在管基金,任期产品合计亏损超10亿元 [5] - 近三年超10位基金经理离任或调岗,包括管理规模超百亿的"顶流",暴露出投研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不足 [5] - 2025年初广发小盘成长(LOF)增聘两位基金经理尝试"共管模式",但市场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 [5] 监管与改革压力 - 证监会新规要求跑输业绩基准超10%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明显下降",广发基金66只主动权益产品涉及8位百亿级基金经理 [6] - 员工持股平台五年累计分红6.48亿元与基金整体亏损569亿元形成强烈反差,激励机制与业绩脱节问题突出 [6] - 高管股权激励计划中傅友兴、刘格菘等人分红与基金亏损对比暴露公司内部治理深层矛盾 [6] 业务转型尝试 - 2025年5月新增7家券商为一级交易商试图通过ETF渠道扩容稳定市场份额,预计买卖价差可缩小10-15个基点 [7] - 新增交易商多为中小券商,佣金费率低至万1.5-万2但流动性支持能力存疑 [7] - 2024年ETF新增规模仅437.48亿元,与同业千亿级增量差距明显 [7] 行业普遍问题 - 广发基金问题是公募基金行业"重规模轻回报"发展模式的缩影 [9] - 行业需系统性改革优化投研体系、完善风控机制、重构激励模式,打破"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怪圈 [9] - 公司转型从"规模驱动"向"业绩驱动"将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 [9]
捷昌驱动: 关于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8 20:09
回购注销原因 - 公司因2名激励对象离职及2024年业绩未达标,决定回购注销1,209,600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0.32% [1] - 离职激励对象涉及2人,对应回购数量为9,000股,回购价格为15.21元/股 [1] - 业绩未达标涉及204名激励对象,其中首次授予部分166人对应977,100股,预留授予部分38人对应223,500股 [1][5] 回购注销决策与程序 - 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注销议案 [1] - 已履行债权人通知程序,45天内未收到债权人异议 [2] - 回购注销预计于2025年7月11日完成,将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6] 业绩考核目标 - 首次授予第一类激励对象第三个解除限售期要求2024年营收较2021年增长不低于100% [4] - 2024年实际营收36.52亿元,较2021年增长38.49%,未达考核目标 [5] - 2024年扣非净利润2.41亿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较2021年仅增长0.25% [5] 股份结构变动 - 回购注销后公司总股本将从383,456,555股减少至382,246,955股 [6][7] - 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减少1,209,60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不变 [6][7] 法律合规性 - 律师事务所认为回购注销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激励计划规定 [7] - 公司承诺回购注销信息真实准确,已充分告知相关激励对象 [7]
股权薪酬占营收119%:OpenAI为留住人才付出高昂代价
硬AI· 2025-07-08 18:14
股权激励成本飙升 - OpenAI去年股权激励支出飙升逾五倍至44亿美元,占同期收入的119% [1][2] - 预计今年股权激励占营收比例将降至45%,2030年末降至10%以下 [1][2] - 股权激励成本远超谷歌(16%)、Facebook(6%)、Snowflake(30%)等科技公司上市前水平 [4] - 今年推理计算支出预计60亿美元,仅略高于股权激励预期支出 [4] 人才争夺战加剧 - Meta近期挖走至少九名OpenAI核心研究人员,涉及GPT-4等关键项目 [6][7] - Meta为部分研究人员提供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 [7] - OpenAI首席研究官承认正在"重新校准薪酬",承诺采取"创造性方式"奖励人才 [7] - OpenAI员工面临每周80小时工作压力,加剧人才流失风险 [7] 股权结构及稀释风险 - 重组后公司股权可能分配为:员工三分之一、微软三分之一、其他投资者及非营利组织三分之一 [5] - 2021年以来已允许员工出售约30亿美元股权奖励 [9] - 投资者担忧股权稀释,包括马斯克诉讼和解可能获得股权、收购交易带来的稀释等 [9] - 主要投资者包括Thrive Capital、SoftBank和Microsoft [9]
谁能与辉同行
36氪· 2025-07-08 17:31
公司业绩与股权结构 - 与辉同行在董宇辉缺席直播的情况下仍实现5000~7000万元GMV,高于其前一日2500~5000万元的带货战绩[1] - 公司股权经历两次变更:2024年9月从新东方迅程转移至董宇辉个人,2025年2月转为子三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有,董宇辉转为间接持股[1] - 子三省股权结构为终南远眺(80%)、董宇辉(10%)、长歌有和(10%),穿透后权益人均为董宇辉[2] - 长歌有和作为合伙企业,推测为员工股权激励平台,未来融资后持股比例可能降至个位数[7] 管理模式与团队发展 - 董宇辉身兼主播与管理职责,采用非职业经理人模式,团队从50-60人扩张至300余人,平均年龄23-24岁[4] - 管理逻辑强调员工价值认同而非传统激励,决策效率高但存在理想化局限[4] - 行业对比显示头部MCN如三只羊、辛选等普遍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专业化分工[5] - 职业经理人可解放创始人精力,但董宇辉选择培养年轻管理者并承担其决策代价[5][6] 行业对比与风险分散案例 - 谦寻通过股权激励分散风险,薇娅事件后通过助播团队和多元化业务(网红训练营、短剧)恢复业绩[8][9] - 李佳琦通过合资公司持股99%,罗永浩在"交个朋友"中间接持股18.8%,均体现权益与风险隔离设计[8][9] - 东方甄选曾向154名员工授予股权激励,包含高管与主播[8] 运营压力与组织挑战 - 董宇辉需同时承担直播、商务、供应链管理等超负荷工作,凌晨四五点入睡成为常态[11] - 公司出现因管理疏漏引发的争议事件,反映初创期组织风险[12] - "大厨效应"揭示创始人转型管理者时面临的利益分配与团队稳定性挑战[13]
斯迪克(300806) - 斯迪克调研活动信息
2025-07-08 17:08
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269,055万元,较2023年的196,852万元增长72,204万元,涨幅37% [2] - 光学显示业务2024年收入55,159万元,较2023年增长29,404万元,涨幅114% [2] - 新能源业务2024年收入47,108万元,较2023年增长17,817万元,涨幅61% [2] - 微电子业务2024年收入11,222万元,较2023年增长2,142万元,涨幅24% [2] - 民用胶带业务2024年收入47,030万元,较2023年增长6,417万元,涨幅16% [2] - PET薄膜业务2024年收入14,080万元,较2023年增长8,620万元,涨幅158% [2] - 其他功能胶粘产品业务2024年收入94,457万元,较2023年增长7,804万元,涨幅9% [2] 增收不增利原因 - 2024年折旧、人工、研发、财务费用大幅上升,主要费用项目合计较2023年增长26,127万元,涨幅36% [2][3] - 重大建设项目完工转固计提折旧,2025年预计折旧4.4亿,后续不再大幅增加 [3] - 研发、技术等投入及新项目投产致人力成本增加,未来仍将持续投入研发和人才引进 [3] - 项目转运营期,部分借款费用费用化,2025年预计财务费用随销售规模增加而上升 [3] 未来销售收入预期 - 2025-2027年,限制性股票100%解锁下,销售收入考核目标分别为37.67亿、47.09亿、59.20亿,较2024年增长40%、75%、120% [5] 销售收入增长动因 - 大规模扩产建设完成,销售收入进入爬坡期,硬件基础为增长提供条件 [6] - 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新客户,具备为头部企业开发和交付产品的实力与经验 [6][7] - 国际形势下,“卡脖子”材料进口替代趋势为公司带来机遇 [7] 重点业务板块 - 光学显示板块研发投入大、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大但美日供应商占主导 [7] - 公司在折叠屏和VR眼镜领域积累经验,收入快速增长,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7] 实控人减持情况 - 实控人自2019年上市后首次减持,因个人资金需求,不影响公司治理和经营,不导致控制权变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