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

搜索文档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产教融合研讨会举行
环球网· 2025-06-13 19:29
来源:中国网 2025年6月6日,由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思看科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与三维 视觉技术产教融合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汇集众多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 家学者,共同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与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的前沿应用两大核心议题展开 深入研讨。 会议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推动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衔 接,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高质量人才,赋能产业升级。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振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自2024年与思看科技共同设立"思 看杯"本科毕业设计展以来,双方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次研讨会与毕业设计展 的联动举办,形成了"上午实践展示+下午理论探讨"的良性互动模式,深度契合了"科技、文化、人 才"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理念。刘书记强调,智能测量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是双方战略合作的重点方 向,学院将致力于将这一活动打造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年度品牌,拟定每年一度探讨技术与人才培养 新进展。 随后,刘振宇从学院发展脉络、学科建设成就、科研创新成果以及教育改革实践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现 了浙大机械工 ...
电子行业双周报(2025、05、30-2025、06、12):台系ODM厂月度营收同比高增,AI服务器出货动能充足-20250613
东莞证券· 2025-06-13 17: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鸿海、广达、纬创等主要台系ODM厂近月营收同比高增,受益于GB200服务器出货节奏加快 [2] - 今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有望达181.1万台,同比增长26.29%,搭载HBM的高阶AI服务器出货量将达108.8万台,同比增长40%以上 [2] - 建议关注海外算力产业链,特别是具备高端产能、业绩持续兑现的PCB/CCL板块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及估值 - 申万电子板块近2周(05/30 - 06/12)累计上涨0.67%,跑输沪深300指数0.20个百分点,排名第16名;6月累计上涨2.57%,跑赢沪深300指数1.21个百分点,排名第14名;今年累计下跌2.01%,跑输沪深300指数0.92个百分点,排名第23名 [2][9] - 截至6月12日,SW电子板块PE TTM(剔除负值)为42.23倍,处于近5年73.33%分位、近10年62.75%分位 [2] 产业新闻 - 华为Pura 80系列发布,全系采用第八代ISP,华为Pura 80 Ultra有独特长焦结构和大长焦传感器 [2] - 英伟达CEO黄仁勋透露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中心进展,计划在欧洲建20多个超大型人工智能工厂 [2] - OpenAI年度经常性收入达100亿美元,较去年55亿美元显著增长,每周活跃用户超5亿,有300万付费商业客户 [2] - 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超16.4万亿,较去年增长137倍,在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调用量占比46.4% [2] - 苹果宣布视觉智能重大更新,可对iPhone屏幕内容搜索操作 [2] 公司公告 - 6月12日,广合科技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H股股票申请并刊登申请资料 [17][20] 行业数据 - 2025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05百万台,同比增长1.53% [21] - 2025年4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229万台,同比下降1.65% [21] - 2025年5月,32寸、43寸、50寸、55寸、65寸液晶面板价格分别为39、65、104、130和178美元/片,环比上月持平 [25] 周观点 - 建议关注海外算力产业链,特别是PCB/CCL板块,推荐关注立讯精密、鹏鼎控股、胜宏科技、工业富联、华勤技术、世运电路等公司 [29][30]
39岁博士带队冲击IPO,服务小米、比亚迪
36氪· 2025-06-13 15:40
公司概况 - 易思维专注于汽车制造机器视觉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过程提供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1] - 公司产品覆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压铸六大工艺环节,已研发十余款产品 [1] - 创始人郭寅为天津大学博士,曾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讲师,自2017年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3亿元、3.55亿元、3.9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8.69万元、5774.67万元、8433.17万元 [1] - 2024年视觉检测系统收入1.73亿元(占比44.13%),视觉引导系统收入1.56亿元(占比39.80%),视觉测量系统收入4738.73万元(占比12.08%) [4] - 2024年在中国汽车整车制造机器视觉产品市占率达22.5%,超越伊斯拉、伯赛等国外厂商位居行业第一 [4] 产品分类 - 视觉检测系统用于替代人眼完成质量确认,指导缺陷修复 [2] - 视觉引导系统帮助机器人实现工艺过程自动化 [2] - 视觉测量系统用于高频次、高精度产线测量,确保汽车制造尺寸质量一致性 [2] 客户与市场 - 客户覆盖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比亚迪、蔚来、理想等主流合资/自主/新势力品牌,以及海斯坦普、本特勒等国际零部件企业 [5] - 产品出口至沃尔沃、Rivian等国际车企工厂,并应用于比亚迪、奇瑞等国产车企海外工厂 [5] 融资与股权 - 国投基金曾因对赌协议要求回购,后以27亿元估值转让股份至7名投资人,交易金额1.528亿元 [5] - IPO前郭寅合计控制公司56.13%股份,通过易实思远等三家实体间接持股 [6] IPO计划 - 拟融资12.14亿元,用于机器视觉产品产业化基地、研发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 [6]
“AI掉队者联盟”谋求改命
创业邦· 2025-06-13 11:30
AI行业现状 - AI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新人辈出的AI应用与面临转型困难的早期AI企业共同构成"AI掉队者联盟"[3][5][6] - 商汤作为AI 1.0时代头部企业,市值较最高点蒸发超3000亿港元,创始团队出现重大变动[7][8] - AI 1.0时代核心技术(如计算机视觉)难以直接迁移至AI 2.0时代,企业面临技术路线转型挑战[9][12] AI 1.0时代特征 - 计算机视觉技术(CV)是核心赛道,诞生商汤、云从、旷视、依图等"AI四小龙"[14][15] - 技术突破显著:2014年旷视Face++人脸识别准确率达99.5%,推动安防、金融等行业商业化[19] - 发展依赖两大假设:技术领先转化商业优势、政府支持持续创造需求,2020年后均被打破[22] - 商汤2024年营收37.72亿元(同比+10.8%),但净亏损42.78亿元,日均烧钱1172万元[23] 转型压力与应对 - AI四小龙面临财务压力:商汤员工缩减23.6%,云从全员降薪20%,依图裁员70%[24] - 第四范式转型AI Agent服务商,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推动股价单日涨幅达9.79%[29][32] - 思必驰选择硬件路线,自研AI芯片年出货超2000万颗,覆盖IoT设备1.6亿台[33] - 垂直领域AI公司面临通用大模型威胁,技术壁垒可能崩塌[35] AI 2.0时代竞争 - 大模型技术成为核心,商汤"日日新大模型"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但面临腾讯等大厂竞争[39][41] - 腾讯通过整合DeepSeek开源模型,微信月活用户增至14.02亿,展示商业化优势[42][43] - 月之暗面受开源模型冲击,转向多模态研发寻求突破[44][45] - 多模态技术成为新焦点,但商业化路径尚不明确,企业采取多元化尝试策略[46][47] 基础设施与资源 - 商汤构建AI算力基础设施,上海临港AIDC峰值算力达9400P,为亚洲最大之一[38] - 大厂凭借财力、流量入口和商业生态形成碾压优势,纯AI创业公司生存空间受挤压[43]
研判2025!中国高速视觉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分析:高速视觉设备及技术下游应用需求日益增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3 09:12
行业概况 - 高速视觉技术利用先进算法实现机器对图像的快速分析和处理,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智能交通、安全监控等领域 [1][2] - 主要产品包括高速摄像仪(250fps-10000fps)、超高速摄像仪(>10000fps)、专用高速摄像仪(军工场景)以及高速视觉测量系统(DIC变形测量、PIV流场测量等) [4] - 产业链分为上游(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FPGA芯片等)、中游(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和下游(国防军工、工业检测等应用领域) [4] 市场规模 - 全球高速视觉市场规模从2017年86.0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79.54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374.89亿美元 [6] - 中国市场规模从2017年47.35亿元增至2024年150.88亿元,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预计2028年达343.34亿元 [1][11] - 中国市场份额占全球比重逐年提升,主要受益于国防科研支出增加及工业领域(如无人驾驶、锂电池)需求爆发 [11] 竞争格局 - 国际龙头Phantom、Photron、NAC主导市场,国内企业多通过代理合作进入,仅中科视界、深视智能等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13] - 中科视界市场份额从2019年8.6%跃升至2022年22.2%,其"千眼狼"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品牌,2024年中标量占全球58% [13] - 凌云光2024年机器视觉业务收入16.21亿元(同比-13.77%),大恒科技同类业务收入11.22亿元(同比-20.82%) [15][17] 技术发展 - 国产化突破显著:中科视界已实现百万帧高速摄像仪研发,在图像采集速率、存储和尺寸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8] - 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光学设计、图像处理算法(目标识别、3D重建等),逐步缩小与国际差距 [19] - 产品类型扩展至偏振高速相机、红外高速相机、高光谱高速相机等,适应水下、夜间等特殊场景 [4] 未来趋势 - 国产替代加速:受出口管制影响,国内军工、科研领域对国产设备需求激增,预计未来五年替代进程加快 [19] - 应用场景拓展至智能交通(车辆检测、车牌识别)、医疗影像(生命体征监测)等新兴领域,年均增长率预计超20% [20] - 产业链整合深化: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如图像传感器)、中游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提升,推动生态体系完善 [21]
激光雷达:AEBS新规催化标配预期,割草机+无人城配快速放量
2025-06-12 23:07
激光雷达:AEBS 新规催化标配预期,割草机+无人城配 快速放量 20250612 Q&A 激光雷达在科技行业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变现中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科技行业的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变现的背后,本质上是要解决替代人的问题。替 代人需要模拟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简单来说可以抽象为三个环节:五官感受 客观世界的变化、大脑进行认知和分析、手脚及其他器官反馈和执行。因此, 感知客观世界的变化是所有一切的起点。激光雷达作为多维感知领域的重要技 术之一,在包括智能驾驶、安监等多个方向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期车规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其对激光雷达配置有何影响? 近期车规市场最大的变化是 ABS 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这一新规对于 L2 及 以下级别车辆配置激光雷达,以实现基本安全性防护和感知功能,有非常强的 催化作用。这将推动更多车辆采用激光雷达,提高整体安全性。 激光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呈现下沉化、扩散化、高端化趋势, 价格快速下沉,应用范围从乘用车扩展到轻型商用载货车,同时 L3/L4 级别车辆对高性能激光雷达的需求增加。 无人货运车市场快速发展,多家厂商积极布局,预计 2025 年将实现大 规模交付,激光雷达是主流配 ...
万马科技20250612
2025-06-12 23: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车联网行业、Robotaxi 行业 - 公司:万马科技、有方科技、优卡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万马科技业务情况 - 万马科技成立于 1997 年,2017 年在深交所上市,有通信类产品和车联网产品服务及支架两大业务板块,通信类业务占收入约 55%,车联网及支架业务占 45% [3] - 2021 年收购有方科技切入车联网领域,车联网收入从 2021 年的 5000 万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2.6 亿元,利润从不到 2000 万元增长到 6000 万元 [2][3] - 已建立完整的数据闭环工具链,在常州设立智驾算力中心 [3] 车联网市场现状及前景 - 国内车联网行业渗透率约 80%,海外市场渗透率不足 30%,随着智能驾驶对数据需求增加,国内外市场均有较大发展空间 [2][4] - Robotaxi 对实时数据监控和技术要求高,单车价值显著提升 [2][4][5] 优卡科技解决方案 - 提供蓝海全球车联和云自动驾驶数据闭环两大解决方案,支持 1400 万辆车辆,客户包括吉利、上汽等 [2][6] - 针对 Robotaxi 行业推出车端、网络和云端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双 SIM 卡流量服务、边缘计算架构等,提升联网质量和降低控车时延 [4][12] - 通过蓝海 one SIM 方案支持 Robotaxi 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在海外设十多个分支机构,与全球几十家运营商合作 [4][15] Robotaxi 行业发展趋势 - 被视为车联网行业发展的“皇冠上的明珠”,高盛预测中国 Robotaxi 市场年化增长率将达 96%,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预测低速无人驾驶增速接近 40% [2][7] - 已在多个城市常态化运营,特斯拉即将推出相关业务 [2][7][19] Robotaxi 对网络质量要求 - 运行安全需高清地图、车路协同和远程脱困功能 [10] - 用户交互涉及叫车、人车交互等,需高效网络支持 [10] - 合规性要求留存运营数据 [10] - 自动驾驶数据采集依赖海量数据和云端 AI 算力训练 [10] - 运维需运维人员本地介入和远程开锁、安全接管车辆 [10] 公司支持 Robotaxi 企业的方式 - 蓝海方案提升联网质量,采用一车双卡联网和边缘计算架构,降低控车时延,实现毫秒级切换 [13][14] - 数据闭环工具链帮助训练算法,支持自动化标注等技术应用,与英伟达合作提升模型训练推理性能 30 - 40% [16] - 优咖科技为 Robotaxi 企业提供基于大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的多模态数据管道构建方案 [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Robotaxi 运营可能遇到碰撞行人、难识别交警手势等小概率事件,可通过云座舱远程脱困 [9] - Robotaxi 整体运营系统包括端侧、网络和云端,各部分有不同功能 [11] - RoboTaxi 和 RoboVan 处于爆发前夜,低速物流车 RoboVan 在末端物流领域潜力大,运营企业车辆规模增速达 100% [19][20] - 优咖科技与中国头部无人驾驶公司在蓝海连接解决方案上合作,为运营方提供网络等服务 [20] - 优咖科技 5G 专网有领先优势,能平衡用户体验、安全性与成本,Robotaxi 数据采集与回传需求和可靠性要求显著提升 [21] - 公司成立针对 Robotaxi 综合解决方案焦点小组,与各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因车联网经验和蓝海奥云解决方案受青睐 [22] - 过去两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多地设分支机构,投入 one SIM 技术,与各地运营商密切沟通 [23]
中富通: 上海信公轶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关于中富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2 21:15
本激励计划概述 - 中富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实施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形式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标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定向发行的A股普通股 [5] - 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87%,其中首次授予170万股(占0.74%),预留30万股(占0.13%)[5] - 激励对象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英博达的核心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任何单一激励对象累计获授股票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5][20] 激励计划时间安排 - 计划有效期最长48个月,自授予日起算[6] - 首次授予需在股东大会通过后60日内完成,预留部分需在12个月内确认授予日[6] - 首次授予股票分两期归属:第一期在授予后12-24个月归属50%,第二期在24-36个月归属剩余50%[7][8] - 预留部分归属安排与首次授予类似,但若在2025年10月31日后授予,则考核年度相应顺延[14] 授予价格及考核机制 - 首次授予价格为每股7.64元,不低于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50%或前20日均价的50%(7.48元)[9][10] - 公司层面考核指标为深圳英博达扣非净利润:2025年不低于800万元,2026年不低于1000万元[14] - 个人层面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四档(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应归属比例为100%/80%/60%/0%[15] 激励计划合规性 - 计划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并聘请独立财务顾问[1][19] - 公司承诺不为激励对象提供贷款、担保等任何形式财务资助[22] - 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确认计划合法可行[19] 战略发展背景 - 公司重点布局人工智能、AI视觉及边缘计算服务器领域,控股子公司深圳英博达已开发边缘计算终端、AI视觉检测等成熟产品[15] - 计划旨在通过资源倾斜和激励机制,推动深圳英博达拓展富士康、比亚迪等核心客户,实现技术升级和市场突破[16] - 考核指标聚焦子公司净利润增长,反映公司对边缘计算及AI视觉业务板块的战略重视[16]
SIGGRAPH 2025奖项出炉:上科大、厦大入选最佳论文
机器之心· 2025-06-12 11:23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泽南、陈陈 让我们祝贺获奖者。 本周三,全球图形学领域的顶级会议 SIGGRAPH 公开了今年的论文奖项。 SIGGRAPH 自 1974 年起由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图形专业组(ACM SIGGRAPH)每年组织举办。该会议在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都有着相当高的 影响力。如今,大会涵盖的技术领域包含动画、模拟、成像、几何、建模、渲染、人机交互、触觉、制造、机器人、可视化、音频、光学、编程语言、沉浸式体 验、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视觉计算机器学习等。 今年的 SIGGRAPH 大会将在 8 月 10-14 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根据此前信息,共有 306 篇技术论文被接收。 最佳论文奖 今年大会共评选出 5 篇最佳论文,国内机构收获颇丰,包括上海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机构获奖。以下是获奖及提名论文的简要 介绍。 论文 1:Shape Space Spectra 这篇获奖论文作者全部来自国内机构。此外,2024年该团队也曾获得两项SIGGRAPH最佳论文提名。 论文摘要:从单幅 RGB 图像恢复高质量的 3D 场景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当前的方法 ...
微美全息上涨5.13%,报2.46美元/股,总市值2415.92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6-11 21:50
股价表现 - 6月11日开盘上涨5.13%至2.46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0.36万美元 [1] - 总市值为2415.92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5.42亿人民币,同比减少7.42% [1] - 归母净利润7164.15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17.01% [1] 公司背景 - 注册于开曼群岛,主要通过北京微美云息软件有限公司运营 [1] - 中国领先的全息云产业综合实体 [1] - 目标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息云平台 [1] 业务范围 - 覆盖全息AR技术全产业链 [1] - 提供一站式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 [1] - 中国最大的全息云技术方案提供商之一 [1] 技术能力 - 涵盖全息计算机视觉AI合成到应用的全环节 [1] - 包括全息AR广告投放、SDK支付、5G通讯开发等 [1] - 具备全息人脸识别和AI换脸开发能力 [1] 行业应用 - 在广告、娱乐、教育、5G通讯领域取得突破 [2] - 深度研发全息3D计算机视觉各环节技术 [2] - 构建开放性服务平台连接技术与应用 [2] 发展战略 - 推动全息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呈现 [2] - 促进行业跨越式发展 [2] - 愿景是成为中国全息生态缔造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