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

搜索文档
上万个农资产品亮相第十一届成都种业博览会
新华财经· 2025-06-09 18:38
博览会概况 - 第十一届成都种业博览会于6月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示面积约20000平方米 [1] - 5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现场展出10000余个新、优、特农资产品 [1] - 地展现场种植展示近3000个蔬果新品种 [1] 博览会定位与特色 - 坚持立足成都、辐射西部,紧扣平台建设、产业集群、技术攻关、产业交流等产业发展重点 [1] - 围绕全产业链热点话题,为种植户、经销商、合作社等群体提供优秀品种和前沿技术 [1] - 首创"田间课堂+鲜食品尝"模式,在地展和展馆现场设立鲜食品鉴区,直观展示新品种优势 [2] 同期活动与论坛 - 同期举办"2025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大会""西部农业科技赋能大会""第二届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等高端论坛 [1] - 多位农业专家和涉农技术研发人员就新品种研发、品种培育技术推广等话题进行研讨交流 [1] - 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模式 [1] 主办与指导单位 - 由四川省种子协会、成都种业协会等主办 [2] - 中国种子协会、四川省种子站、成都市种子管理站、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指导 [2]
全力写好新征程“开篇答卷”
苏州日报· 2025-06-09 08:28
2025年即将过半,园区正聚焦工业、外贸、项目"三大主战场",以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攻坚突 破,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工业上,加强精准支持和要素供给,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增资扩产,更大力度推动 企业规模增长、能级提升。外贸上,持续抓好"一稳三新",深化"六专四清单"等工作机制,落实"百团 千企出海"、苏品苏货"全国行"等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项 目上,一手抓招商,紧扣"623"产业体系,拓展全球招商网络;一手抓推进,深化"拿地即开工""竣工即 投产"等举措,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尽快投产投用。 让实验室成果"活"起来,产学研融合双向奔赴 5月底,由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主办的BioMatch系列活动走进杭 州,通过"双城联动"模式破解技术转化难题,正式翻开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新篇章。 该中心由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是落地园区的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聚焦创新药孵 化与医疗器械领域,中心搭建了全国高校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推动高校与企业 深度合作、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协同共进。 今年以来,园区一系列发展"组合拳" ...
辽宁大连推动育苗、养殖、加工等环节创新发展 小海参撬动超300亿元产业链
人民日报· 2025-06-09 05:58
大连海参产业概况 - 2024年大连海参养殖面积达218万亩,产量8.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9% [1] - 海参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00亿元,带动就业超30万人 [1] - 大连海参捕捞季节为每年5月中旬至6月底,覆盖全市九大产区 [1] 产业技术突破与种业发展 - 大连通过良种选育、现代化生态养殖和精深加工技术推动产业量质齐升 [2] - 大连海洋大学选育的"水院1号"海参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比原有品种提高30%以上 [2] - 全市建成1家国家级刺参原种场、2家种质资源场和13家省级良种场 [2] - 平岛国家级海洋牧场利用人工鱼礁增殖海藻,并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水下环境 [2] 产业标准化与加工能力 - 大连建设3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绿色食品认证生产面积8.31万亩,有机认证29.7万亩 [3] - 辽参集团加工厂日加工鲜海参70万斤,实现从捕捞到加工的高度自动化 [3] - 海参产品实现全程溯源,涵盖育苗、养殖、加工等环节 [3] - 大连拥有50余家精深加工企业,产品包括盐渍、干制、即食等4大类十几个品种 [3]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大连发布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涵盖种业提升、数字化转型等10项行动 [3] - 政府以奖代补鼓励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及新品种认定 [2] - 产业目标是将质量为先理念贯穿全链条,以科技引领发展 [3]
内蒙古包头:初步形成稀土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18:54
稀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 包头市已初步形成稀土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体系,联合近20家顶尖高校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建成5个专业联合研究院、1个产业孵化基地和多个特色实验室 [1] - 该体系覆盖稀土全产业链,包括北方稀土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稀土生物冶金联合研发基地等平台 [1] - 创新模式为"高校前沿创新+企业产业落地+平台协同赋能",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1] 稀土资源与技术优势 - 包头市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白云鄂博稀土矿,稀土储量和冶炼分离产能均位列世界第一 [1] - 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完成重组并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 [2] - 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稀土绿色低碳提取等7个领域开展44项课题研究,包括5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项目 [2] 技术创新成果 - 已布局建设12条中试示范线,其中4条建成投运,累计攻克11项行业关键技术 [2] - 联合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稀土尾矿及废料生物法回收技术,建成10吨级稀土尾矿微生物分离示范线 [2] - 采用高纯稀土生物分离技术对稀土元素进行高效浸出和提纯,破解绿色低碳提取难题 [2]
同心·大调研|聚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09:20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调研 - 民建中央调研组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课题在浙江、北京开展考察[1] - 调研由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常务副主席秦博勇带队,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参与[1] - 重点考察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2][5]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浙江培育出"杭州六小龙"等新质企业,如强脑科技开发肌肉信号控制智能假肢技术[2] - 灵伴科技的AR眼镜可实现工业设备实时监控[2] -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能完成跳舞、攀爬等复杂动作[2][4] - 小米集团、海天瑞声等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织者[4] - 建议强化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机制促进成果转化[4] 前沿技术突破 - 西湖大学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厚度仅0.1毫米,可弯曲折叠并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5] - 之江实验室青年团队开发"三体计算星座"项目突破多项关键技术[5]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探索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路径[5]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建议构建跨领域人才培养机制和市场化评价体系[5][7] -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互嵌[7] - 需打破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场间的壁垒[8] - 北京应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掌握科技竞争主动权[8][9] 区域创新布局 - 浙江在新兴产业布局领先,建议优化营商环境维护企业家信心[8] - 北京需立足首都定位加快建成世界科学中心[8] - 两地经验显示需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8][9]
大漠逐光人:让科技开出生态之花
环球网资讯· 2025-06-07 21:46
科技创新与生态治理 - 阿拉善荒漠—绿洲草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试验田种植抗逆性作物,科研人员进行野外采样和数据监测[1] - 科技对生态治理具有核心驱动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成3位院士加入阿拉善盟专家顾问团[3] - 设立4家院士工作站、4个内蒙古自治区级野外科学观测站和阿拉善首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突破沙生植物驯化、荒漠生态修复等技术瓶颈[3] 产学研合作与资金投入 - 针对企业"四少"困境,促成77个在研科技项目,争取到"揭榜挂帅"等项目资金6018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5.3亿元[5] - 吸引近千名盟外专家与本土人才投身研发,与40余家院所建立合作,举办17场产学研对接会[5] - 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实验室,使肉苁蓉多糖提取率提升30%,产品附加值翻倍[5] 科普与创新成果展示 - 建立8家科普示范基地,每年开展1000余场科普活动,累计惠及民众30万人[6] - 内蒙古科技活动周采用"沉浸式观展+交互式体验"模式,展示航天科技模拟器[6] - 沙产业创新成果展展示科技致富新路径,体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6] 人才引进与培养 - 在兰州大学引才宣介会上作为引进人才代表,吸引科技人才向阿拉善集聚[5] - 强调"引才先要懂才,留才更要暖才"的理念,推动人才与创新平台的结合[5]
香港创科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大湾区如何构建创新生态链
第一财经· 2025-06-06 23:03
香港在大湾区创新集群中的角色 - 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优势,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核心载体,通过政策创新吸引全球创科资源汇聚 [2] - 香港与大湾区兄弟城市协同发展,构建"香港研发及中试生产+大湾区制造及应用+全球市场"的创新生态链 [2] - 香港拥有5所全球百强大学、76个世界领先学科、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30所环球科研实验室的研发实力 [2] 香港的研发与产业化优势 - 香港正大力推动中试转化生产,结合深圳、广州等地的大规模制造能力与应用场景,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化"的高效衔接 [2] - 香港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基础,配合产业巨头如宁德时代设立的国际研发中心,推动大湾区在全球科技前沿领域占据先机 [2] 香港的国际化双向门户作用 - 香港通过"跨境数据标准合同"、"港澳药械通"等政策创新,为大湾区企业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2] - "港澳药械通"允许指定大湾区医院使用部分在香港已上市但未在内地注册的药械,加速全球医药企业在内地的临床试验与注册流程 [2] 香港的未来定位 - 香港将继续担当大湾区的国际研发中试枢纽、人才门户与资本连接器,推动大湾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全球典范 [3]
第十期开学倒计时!上海交大医健未来领军人才班
思宇MedTech· 2025-06-06 20:25
课程核心价值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13家附属医院、21位院士及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为企业家提供学术支持与临床转化资源 [5][6] - 独创"价值引擎方法论",以产学研用协同构建企业家思维体系,培养战略眼光与领导力 [7][8] - 医疗产业全生态布局,通过资源匹配与创新机会助力行业领先 [9] 课程收益 - 产业深度布局:解析医疗行业趋势、挑战与创新方向 [11] - 企业稳健经营:教授战略执行路径与风险规避方法,推动持续成长 [12] - 机会精准把握:培养不确定市场中的增长战略制定与投资决策能力 [13] 课程模块设计 - 思维跃迁模块:涵盖宏观经济增长逻辑、医疗行业周期突破及科学革命研究 [16] - 战略与执行模块:包括战略定制、商业模式设计及创新增长工作坊 [16] - 跨界融合模块:聚焦银发经济产业链、消费医疗新业态及AI/大数据医疗应用 [16][17] 校友会资源 - 年度医健未来大会、科学家企业家对接会等10+场高端活动 [20] - 全球游学覆盖斯坦福、梅奥诊所等顶尖机构,国内参访瑞金医院及迈瑞/联影等头部企业 [21][24][25][26] 师资与校友网络 - 师资包括国家卫健委前司长许树强、冬雷脑科创始人宋冬雷等跨界专家 [36] - 校友涵盖君联资本、高特佳等投资机构高管 [39]
一份承诺双向奔赴 仙桃“院士专家企业行”激活产业创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6-06 18:18
产学研合作模式 - 仙桃市人社局通过"院士专家仙桃企业行"活动搭建产学研桥梁 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落地 [1] - 首创"企业命题组"机制 为20家企业发布科研需求 吸引10名专家"揭榜领题" [2] - 2024年已促成5家企业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 累计征集技术需求67条 解决经营难题92项 [3] 医疗用品行业技术突破 - 湖北唯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引入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 将医用沙绒布生产误差从±0.1毫米降至±0.03毫米 [1][2] - 融合AI视觉识别与数字孪生技术 医用口罩生产线不良品率下降85% [2] - 改造后医用沙绒布产能提升60% 防护服生产线效率提高75% 产品合格率从92%升至99% 通过欧盟MDR认证 [2] 食品行业转型升级 - 仙福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标准化养殖基地和腌制系统升级 蛋品微生物污染率降低95% [3] - 圣龙营养食品有限公司重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采购生产物流全链路数据贯通 [3] 创新成果量化指标 - 累计促成47个科技成果转化 培养技术人才1441人 [3] - 37名省级专家深入33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3] - 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0% 产品关键指标合格率显著提升 [2]
健合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开启产学研合作新篇章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06 17:30
产学研合作签约 - 健合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及科研人才培养 [1] - 合作旨在为合生元品牌科研升级注入新动能,促进母婴健康行业可持续发展 [1] 合作基础与成果 - 双方已在母婴营养领域合作开展十余个科研项目,完成1项广东省科技项目,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3] - 合作成果包括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5项,并应用于合生元派星天呵、乳铁蛋白调制乳粉等产品 [3] 企业支持与资源 - 健合集团将为基地提供优质实习环境、实践项目和导师资源等全方位支持 [5] - 公司拥有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配备100多台尖端检测设备,具备200余项检测能力 [7] - 益生菌生产车间严格按药品GMP标准建设,展现研发到生产的高效转化体系 [7] 研发实力与历史 - 合生元营养与护理研究院(BINC)自2014年成立以来,联合高校院所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申请专利200余项,授权100余项 [10][11] 未来规划 - 合作将探索创新模式,攻克食品技术难题,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 公司将继续深化与高校合作,践行PPAE经营模式(高端优质、科学验证、追求卓越、参与互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