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

搜索文档
聚焦气候变化,气象服务助力能源转型加速
北京商报· 2025-09-11 21:25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面对气候变化,当下全球能源体系正加速向以可再生能 源为主的低碳模式转型。9月11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主题论坛之一——第四届气象 经济论坛正式举行,论坛以"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为主题,秉持开放协作理念,吸引了来自政、 研、产、协多方人士参与,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能源领域的影响及对策。其核心关切在于,一方面,气 候变化倒逼能源转型加速,另一方面,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还需要更好的气象服务。 气候变化并非遥远的预警,而是每个人切身的体验。 联合国曾多次强调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体现在数据上,ECMWF2025年报告指出,至2024年全球平 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升高1.57℃,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增暖更显著,"北极放大"效应加剧,且伴随着气温 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次、强度双升。 种种挑战下,技术端已开始寻求答案。光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300274)推出了针对极端环境的全场景 解决方案。经实地测试,该系统可覆盖极高温、极低温、高风沙、高海拔等严苛场景,在保障性能的同 时强化安全防护,表现出了极强的环境适应性。 通过对多源气象数据建立风光电力系统模型进行研究,清华大学 ...
聚焦可持续 新评价体系试点成果发布
北京商报· 2025-09-11 19:21
伴随着企业发展理念从"成本"到"价值"的观念转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9月11日,以"合格评定:服务可持续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5合格 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于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举办期间召开。此次论坛围绕合格评定在可持续发展和人工智能等创新领域 中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发挥作用、分享信息、交流经验、探讨合作建言献策。 合格评定成"必答题" 当前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经历深刻的重构,其中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革新,都在重塑着全球竞争格局与发展逻辑。 在此背景下,面对技术浪潮与发展要求,合格评定已不再是一道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未来竞争力和治理能力的"必答题"。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会长朱光沛在论坛致辞中呼吁,加快提升合格评定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大局的能力,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合格评定创新,全面强化新领 域、新技术人才支撑。服贸会合格评定论坛的持续成功举办,对落实《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行动方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作为 行业之家,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发挥好服务、协调、自律、引领作用,合力推动合格评定事业迈向更高 ...
2025服贸会|聚焦气候变化,气象服务助力能源转型加速
北京商报· 2025-09-11 19:15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面对气候变化,当下全球能源体系正加速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模式转型。9月11日,2025年中国国际 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主题论坛之一——第四届气象经济论坛正式举行,论坛以"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为主题,秉持开放协作理念,吸引了来自政、研、 产、协多方人士参与,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能源领域的影响及对策。其核心关切在于,一方面,气候变化倒逼能源转型加速,另一方面,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还需要更好的气象服务。 气候变化并非遥远的预警,而是每个人切身的体验。 与此同时,新能源自身的"靠天吃饭"属性,也让电力系统面临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约 占我国总装机的56%,随着风电、光伏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更高、强度更大、范围更广,能源基础设施正面临更多威胁。 研究表明,在夏天的用电高峰期,最高气温每增加1度,电网最高负荷增加约4.5%。今年夏季,中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5.1亿千瓦,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是 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也威胁着电网基础设施的安全。 种种挑战下,技术端已 ...
凯发电气(300407) - 300407凯发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1
2025-09-11 19:06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运营成本同比下降15% [2] - 铁路供电自动化系统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4] - 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40% [9] - 净利润同比下滑因成本费用增速超过营收增速 [8]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显著 [5] - 研发人员占比持续稳定在30%以上 [10] - 核心技术均为自研,产品体系完备且产业链完整 [10] - 智慧运维系统已在多条线路推广应用 [8] - 新专利应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3] 业务战略与市场布局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5% [4] - 海外业务如德国汉堡地铁改造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4] - 智能电网、绿色能源等领域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6]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500亿元 [8] - 公司业务专注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领域,不涉及信号系统 [3][10] 风险与挑战 - 不存在关键技术或核心元器件卡脖子风险 [3] - 贸易战对德国子公司RPS影响不大 [8] - 二级市场股价受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4] 未来发展方向 - 契合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持续投入技术研发 [7] - 研发战略重要性提高,权重显著增强 [7] - 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合作 [7] - 紧跟国家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方向 [7] - 暂无并购设计院或复制生产基地到雄安新区的计划 [8]
保险业如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8:52
文章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通过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和投资引导等多维度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4][5][7] - 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通过战略规划、科技应用及产品服务创新 在绿色保险领域提供超12万亿元风险保障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7][8][10] - 公司深度参与广东省巨灾保险制度 累计提供107亿元台风强降雨风险保障 并运用鹰眼系统提升灾害预警准确率至70% [10][11][12] - 在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 公司通过绿色农险、古树保护及美丽圩镇建设等措施 提供157亿元农业风险保障并种植近3万棵树 [13][14] 绿色保险政策与定义 - 绿色保险定义扩展至环境资源保护、绿色产业运行及绿色生活消费 包含负债端保险产品与资产端绿色投资 [5] - 2022年原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出台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5][6] - 绿色保险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需求 [6] 行业发展方向 - 加强绿色保险专属产品创新与差异化费率体系建设 [7] - 强化风险减量管理服务 通过防灾防损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率 [7] - 完善绿色投资体系以支持绿色产业融资需求 [7] - 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全流程 [7] 公司战略与组织架构 - 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战略 2025年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由一把手挂帅 [7] - 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 从承保理赔服务全流程支持创新 [7] 科技赋能与气候变化应对 - 自主搭建鹰眼系统DRS3.0 集成AI与卫星遥感技术 实现72小时灾害预警 准确率超70% [8][11] - 2025年上半年为广东省18.2万家企业发送1163万条自然灾害预警 [12] - 2016年以来累计提供107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支付赔款超11亿元 [10]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在绿色交通领域推出人工智能责任保险和充电桩综合保险解决方案 [8] - 在绿色建筑领域开发绿色建筑性能保险 [8] - 在能源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创新开发碳捕集损失、电池能效衰减等产品 [9] - 开发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和IDI风险地图管理系统 助力社会治理 [9] 绿色农业与生态保护 - 2024年承保绿色农险覆盖1715个客户 提供157亿元风险保障 支付赔款382万元 [13] - 落地全省首单森林种苗收入保险 提供60万元风险保障 [13] - 搭建古树名木智慧管理平台 为16082棵古树提供2.66亿元风险保障 [13][14] - 开展82场植树活动累计种植近3万棵树 并向乡村协会捐赠1100万元专项基金 [14] 日常经营低碳转型 - 电子保单覆盖车险与非车险业务 实现无纸化服务 [10] - 通过"绿色出行计划"鼓励低碳出行 2024年1.7万车主参与 减少10.6万kg碳排放 [10]
【战略合作】与天能集团强强联手 共启可再生能源业务新篇
格隆汇· 2025-09-11 18:37
战略合作概述 - 香港中华煤气与天能控股集团正式建立全生态链协同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1] - 合作基于安徽马鞍山和县100.5MWh储能电站项目的成功合作基础 从单一项目合作升级为集团战略协同[3] - 双方将在项目联合开发 投融资协作 示范基地共建 科技与场景创新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3] 合作领域与模式 - 推动"设备+技术+资本+场景"全生态链融合与协同发展[3] - 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业务模式与能源管理数智化升级 打造零碳智慧工业园区和低碳工厂[3] - 在智慧能源业务协同开发 技术创新 场景应用及资本合作等多个维度持续深化合作[4] 企业战略定位 - 香港中华煤气自1862年创立 已实现从城市燃气 衍生业务到智慧能源的成功转型 并拓展"海陆空"绿色燃料业务[3] - 天能控股集团高度认可香港中华煤气的百年发展成就 认为双方业务具备高度协同性与互补性[4] - 双方合作顺应全球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趋势 将共同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创新路径[6] 合作背景与展望 - 天能控股集团将以全面开放全生态合作场景为契机 深化与香港中华煤气的战略协作[4] - 双方通过参观香港中华煤气大埔制气厂 深入交流城市燃气产业链 可再生能源 绿色燃料与化工等领域的创新成果[6] - 合作旨在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企业实践与行业范例[6]
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杭州启程!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11 18:20
论坛背景与定位 - 国家致力于打造基于大宗农作物秸秆、竹子等非粮生物质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体系 [2] - 论坛将探讨非粮生物质利用产业未来3-5年发展趋势、可商业化路径及技术团队和企业 [2] - DT新材料拥有5万多产业上下游数据 是行业重要资源和信息枢纽 [2] 论坛基本信息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NFUCon 2025)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杭州举办 [2] - 由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联合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 [3] - 论坛共同主席包括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李正龙和求是特聘教授张兴宏 [3] - 支持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多个院系、重点实验室及行业期刊编辑部 [4] 论坛议程与专题 - 11月27日安排签到注册及特色活动包括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纤维素纤维产业闭门交流会 [5] - 11月28日主题论坛一聚焦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 含四个专场: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 [5][6][7][8] - 11月29日主题论坛二聚焦非粮生物质能源 含两个专场: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5][9] - 论坛期间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 将公开征集筛选50个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 [9] 技术研讨重点 - 生物质绿色预处理专场涵盖蒸汽爆破技术与装备、组合型绿色高效预处理技术、工业发酵菌株和酶培育 [6] - 非粮糖专场涉及纤维素葡萄糖开发产业化、非粮工业用果糖开发、生物质功能糖开发 [10] - 生物基化学品专场包括木质素解聚及高值化学品转化、非粮大宗醇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及呋喃类/芳香族化学品 [10] - 非粮生物基材料专场涵盖竹基开发、纤维素微纳米功能材料、纤维素纤维技术、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生物质基聚氨酯泡沫和碳材料 [10] - 非粮生物质能源专场涉及生物质制甲醇技术、纤维素乙醇开发、生物沼气项目案例及SAF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 [10] 参与群体与产学研联动 - 论坛汇聚生产企业包括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开发企业、石化能源企业、乙醇/SAF企业、绿色复合材料企业及拥有非粮原料资源的产业转型企业 [14] - 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方向包括生物质化学与工程、生物质基先进催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利用、生物质预处理工艺开发、合成生物学和生物炼制 [14] - 仪器设备与解决方案单位涵盖生物质粉碎、蒸汽爆破预处理、分离纯化技术、检测分析、发酵优化控制和反应釜等领域 [14] - 实验室聚焦纤维乙醇技术升级产业化、生物醇基航油/柴油前沿技术开发、CO2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及生物燃料技术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17]
广东金融大讲堂|保险业如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8:12
绿色保险定义与政策背景 - 绿色保险内涵从传统气候环境类产品扩展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领域 包括负债端保险产品服务和资产端绿色产业投资[2][3] - 2022年1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统一定义绿色保险 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重点任务[3] 行业发展方向 - 加强绿色保险产品创新研发 构建差异化费率体系应对绿色低碳转型风险[4] - 强化绿色保险风险减量管理服务能力 利用风险管理优势提供防灾防损预警服务[4] - 完善绿色投资体系建设 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4] - 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全流程 倡导绿色工作和生活方式[5] 公司战略举措 - 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战略规划 2025年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6] - 2024年为市场主体提供绿色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超12万亿元 赔款超28亿元[6] - 通过"保险+科技"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自主搭建鹰眼系统DRS3.0应用于城市防灾体系[7] 产品与服务创新 - 绿色交通领域开发人工智能责任保险和充电桩保险综合解决方案[7] - 绿色建筑领域开发绿色建筑性能保险 能源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及碳捕集损失等创新产品[7] - 安全生产方面打造信息化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事故预警[8] - 开发IDI风险地图管理系统实现住宅工程质量风险全流程管理[8] 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 - 2024年承保绿色农险覆盖超1715个客户 提供超157亿元风险保障 支出赔款超382万元[12] - 在清远落地全省首单森林种苗收入保险提供60万元风险保障[12] - 搭建古树名木智慧管理平台 2025年3月在清远落地全国首个集成化守护平台[12] - 捐赠1100万元专项基金开展82场植树活动种植近30000棵树[13] - 为全省16082棵古树名木提供总保额超2.66亿元的风险保障[13] 科技赋能与灾害应对 - 鹰眼系统3.0集成AI大数据等技术 构建全链条风控体系 覆盖十余种灾害类型[11] - 实现提前72小时灾害预警 准确率超70% 分辨率达1km*1km[11] - 2025年上半年为广东省18.2万家企业发送1163万条自然灾害预警[11] - 2016年以来累计提供台风和强降雨风险保障107亿元 支付经济补偿超11亿元[9][10] 绿色经营与低碳倡导 - 电子保单覆盖车险非车险业务 提供80余类在线无纸化服务[9] - 2024年通过"绿色出行计划"吸引1.7万车主参与 停驶天数总和超30万天 减少10.6万kg碳排放[9]
黄河安澜处 绿电映初心——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17:49
在守护水库水质方面,刘家峡水电厂构建了"监测、保护、治理、打捞"四位一体的水质保障体系。自2018年起,先后投入800余万元, 购置两台机械化打捞船,配合人工打捞,年均清理漂浮物15000立方米。更建立了与地方政府的快速联动机制,确保打捞船24小时待命, 九曲黄河,浩荡东行。在甘肃省永靖县境内,一座雄伟的大坝如巨龙横卧峡谷,将奔腾的黄河水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更守护 着母亲河岁岁安澜。这里就是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这座"共和国水电长子"正以 历史积淀的厚重、科技创新的锐气、绿色发展的担当,谱写着新时代的治水兴电华章。 随时应对上游天气变化。每年汛期,上游漂来的垃圾会在坝前聚集,既影响航运安全,又威胁水质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刘家峡水库水质 常年保持优良,成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守护碧水的生态卫士 初秋的刘家峡水库,碧波荡漾,水鸟翩跹。站在大坝远眺,南北两山郁郁葱葱,百万株树木如同绿色卫士般守护着母亲河。这一幕生 机盎然的生态画卷,是刘家峡水电厂半个多世纪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建厂初期,这里曾是'红山白土头,沟壑遍地走'的荒芜之地 ...
德创环保并购危废焚烧业务公司股权 构建产业链延伸型联盟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7:45
收购交易概述 - 德创环保控股子公司宁波甬德计划以6764万元收购明崟资产持有的华鑫环保40%股权 [1] - 交易基于战略协同需求 华鑫环保与公司现有子公司浙江飞乐环保和绍兴越信环保在产业链上互补 [2] - 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德能产业控股集团于2023年向明崟资产提供借款共计7587万元 明崟资产被认定为关联法人 [1] 战略布局与业务协同 - 收购将纵向延伸公司危废处置产业链 拓展危废焚烧业务 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 [1] - 公司计划构建覆盖"危废收集-存储-资源化利用-焚烧-填埋"的全链条处置体系 [2] - 通过统一报价体系 共享运营资源和联合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危废处置服务 [2] - 三方共享客户资源 集中品牌影响力 大幅降低获客成本 [3] 行业发展现状 - 危废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的严峻挑战 行业洗牌去产能处于关键阶段 [2] - 公司废盐资源化业务和危废填埋业务未达预期 [2] 公司发展历程 - 2019年起公司将危废业务确认为第二发展方向 通过外延式发展完善环保产业链多元化布局 [1] - 2021年公司废盐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 [1] - 2023年控股子公司宁波甬德收购飞乐环保100%股权 开启危废填埋赛道 [1] 收购预期效益 - 快速切入垃圾焚烧市场 提升在当地环保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3] - 增强客户黏性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3] - 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具体实践 拓展公司危废处置业务的重要举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