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

搜索文档
中远海科(002401) - 2025年6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4 20:14
分组1: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中远海运集团资本市场日,参与单位众多,时间为2025年6月24日,地点在上海市虹口区新建路200号国华金融中心B座,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长、总经理王新波和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俞建忠 [2] 分组2: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 - 2024年研发投入1.01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23.03%;申请受理和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2件,近五年复合增长率50.28% [2][13] - 坚持算力基建、数据资产、算法突破三位一体,自主建设航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形成25 + P的可控AI算力,独创航运广域高质量数据集,发布国内首个航运大模型Hi - Dolphin,年度积累语料1.2TB [2] - Hi - Dolphin大模型构建航运知识图谱等,具备多种能力,推动产品能力提升、围绕大模型产品多元化经营、基于大模型能力提供企业大模型服务,今年围绕大模型在航运企业落地形成一批高质量合同 [3] 分组3:船视宝平台 - 船视宝平台是以船舶航行全生命周期行为智能识别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平台产品,个人用户量超20万、企业用户达1800家,用户及签约公司拓展呈较好增长趋势 [3] - 产业转化模式包括通过SaaS、API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基于底层能力定制化开发,与客户共创共建解决方案,进行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 [4] 分组4:营收规模比例 - 2024年公司集团内营收占比44%左右,集团外营收规模占多数,数字城市与交通业务主要在外部市场获取,数字航运与供应链板块加快向外部市场开拓 [4][5] 分组5:未来盈利增长点 - 数字航运与供应链板块聚焦智能航运战新产业培育,拓展集团增量服务场景,推进核心产品市场化进程并探索业务出海,深化行业渗透 [6] - 数字城市与交通板块加速业务体系战略升级,夯实核心平台矩阵,发展平台产品,拓展新领域 [6] 分组6:提升业务毛利率 - 加速业务模式从项目型向产品型、平台型转型,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7][8] - 加强基础共性能力沉淀积累,推进两个板块能力整合、共享 [8] - 优化业务交付运营效率,提升开发效率,严控成本 [8] 分组7:航运业趋势及影响 - 我国约95%的进出口货运量由海运承担,航运业意识到利用科技和数字化手段的重要性,公司数字航运与供应链业务有较大空间 [8] 分组8:2025年业绩指引 - 预计全年数字航运与供应链业务保持增长态势,数字交通与安防业务在承压中加速转型,力争公司整体收入规模保持平稳 [9] 分组9: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 - 公司将加速构建高质量航运大数据集,挖掘数据规律,形成数字化赋能能力大平台,为行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10][11] 分组10:无人船舶技术 - 公司围绕船舶航行态势感知系统进行产品研发布局,融合多源数据辅助船舶航行安全,发挥协同优势进行组合赋能和船岸一体化综合服务 [12] 分组11:其他业务情况 - 公司目前不涉及稳定币等业务,将关注相关政策和技术发展 [14] - 数字城市与交通板块回款情况整体良好,公司将持续加强回款工作 [15] - 公司对海外市场进行分析调研,探索船舶安全、降碳方面海外航运市场机会 [16]
高瓴收购星巴克的表层逻辑
虎嗅APP· 2025-06-24 18:50
星巴克中国竞购动态 - 高瓴资本参与星巴克中国反向管理层路演,表达收购意向,同时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多家机构也参与竞购 [1] - 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预计50亿至60亿美元(约360亿-430亿元人民币),交易预计持续至2026年,目前处于早期阶段 [1] - 竞购方包括华润控股、KKR、方源资本、PAG、美团等,部分机构在产业生态或并购经验上具备优势 [5] 反向管理层路演的意图 - 反向路演通过邀请投资者实地考察,减少信息不对称,加速交易流程,显示星巴克对出售中国业务的急迫性 [2] - 星巴克官方表态暧昧,称正在评估"把握未来增长机遇的最佳方式",未直接确认出售计划 [2][3] - 谈判进入后续轮次但参与方增加,推测星巴克总部对首轮条件不满,买卖双方存在分歧 [3] 高瓴资本的竞购优势 - 高瓴管理超6000亿人民币资金,2021年募集180亿美元(约1160亿元人民币)中100亿美元拟投入并购领域 [6] - 在食品饮料行业有丰富投资案例(良品铺子、蜜雪冰城、喜茶等),并深度参与蜜雪冰城数字化升级及皮爷咖啡中国本土化 [6][7] - 曾主导百丽531亿港元私有化案例,分拆滔搏运动后获超额回报,具备"关键时点投资关键变化"的策略经验 [7][8] 星巴克中国业务现状 - 2025财年Q2中国区营收7.4亿美元(约53.1亿元人民币),同店交易量增长4%,门店总数达7758家 [12] - 近期采取降价策略(部分产品降幅约5元),推出减糖系列及联名活动,应对市场竞争 [11] - 面临低价品牌围堵,CEO倪睿安强调调整定价结构非盲目价格战,需保持关键品类竞争力 [10][11] 行业趋势与外资品牌挑战 -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同样计划出售,部分竞购方与星巴克重叠,反映外资消费品牌在华策略调整 [12] - 国内消费市场呈现"悦己经济"与消费降级并行,品牌溢价效应减弱,本土资本接手或成趋势 [12]
AI应用悄然渗入餐饮业:解码百胜中国首个餐厅营运智能体
华尔街见闻· 2025-06-24 18:33
人工智能应用进展 - 公司发布首个面向餐厅营运的智能体"Q睿",覆盖排班、盘点、自动订补货、智能安防等20余个场景[1] - Q睿具备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可自动执行销售预测等复杂任务,并在关键节点提供提醒与建议[1] - 系统可监测厨房生产原料断货风险并自动追加生产计划,员工通过穿戴式设备和自然对话与Q睿交互[1] - Q睿已通过实验室验证,即将在部分门店上线,未来将持续迭代并推广至更多门店[2] 数字化战略布局 - 公司2019年开启端到端数字化基建项目,AI是重要模块[2] - 2023年初开始布局生成式AI,应用于运营各个方面[3] - 正在打造库存全周期管理系统,增强供应链弹性并提高货物管理精准度[4] - 必胜客所有门店已上线智能厨房管理系统,通过AI图像识别判断披萨品质[4] 经营效率提升 - 2025年一季度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利润率分别同比上涨0.5和1.9个百分点至19.8%和14.4%[7] - AI应用旨在将员工从繁琐工作中解放,而非取代员工[5] - 设立1亿元"一线员工创新基金",自下而上推动AI应用场景挖掘[5] 行业趋势展望 - 数字化、智能化是餐饮业长期发展趋势[6] - 公司在数字化领域的探索已成为行业标配,如2013年推出手机点餐、2015年普及数字支付系统[6] - 重点关注机器人和AI原生应用前景,Q睿是"人机协作"智能化餐厅的开端[6]
长三角5月“成绩单”:上海社零累计负增长一年后首转正,安徽工业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06
投资表现 - 1-5月沪浙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正增长 上海增速6.2% 浙江1.9% 安徽0.2% [6][7] - 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 主要受房地产开发投资拖累(-15.3%)[1][8] - 上海基础设施投资增速19.1% 制造业投资增速18.7% 领跑长三角 [7] 工业表现 - 1-5月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4% 居长三角及中部首位 [9][10] - 长三角工业增长主要驱动力为高技术制造业(安徽+29.3% 江苏+9.8% 浙江+9.5%)和数字经济(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9.9%)[10] - 民营工业企业贡献显著 安徽民营工业增加值占比76.9% 浙江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 [10] 消费表现 - 1-5月苏浙皖社零增速超5% 江苏19883.9亿元(+5.6%)浙江1.55万亿元(+5.3%)安徽10014.1亿元(+5.5%)[2][3] - 上海社零增速1.4% 受餐费收入下降2.5%拖累 但5月单月增速达7.5% [3][4] - "以旧换新"政策显效 上海家电类零售额增长39.4% 江苏绿色家电增长91.3% 新能源汽车增长47.9% [5] 政策与趋势 - 长三角消费回暖得益于"两新"政策及非洲进口零关税政策刺激 [1] - 江苏"苏超"文旅消费与"以旧换新"双重效应推动5月社零增速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6.3% [4][5] - 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领跑 反映产业结构转型成效及科技基建投资效益显现 [7]
首个文物保护领域科学数据中心建成!数据量达到3.8TB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12:12
政策规划与顶层设计 - 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部署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智慧博物馆等任务 [2] - 编制《国有文物资源数据管理办法》,推动文物数据开放共享 [2]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中国文物云)累计汇聚文物数据总量超180TB [2] -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收审155个数据集,数据量达3.8TB [2] - 逐步整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并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2] 数据标准化与质量提升 - 研究文物数字化标准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传输、交换等全流程架构 [3] - 发布4项行业标准,包括可移动文物和石窟寺的二维/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技术要求 [3] 数字化应用与创新 - 敦煌研究院研发文物安全监管平台,融合物联网、GIS+BIM、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平安石窟"安全管理模式 [4] - 针对破碎文物(如兵马俑、陶瓷)建立三维模型,实现计算拼合与虚拟复原 [4] - "锦秀"丝绸世界互动地图汇聚全球99个国家的12915条丝绸数据,实现多语种开放共享 [4] 智慧化管理与公共服务 - 故宫博物院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4] - 全国7046家博物馆累计推出线上展览13万余个,举办线上教育活动4.7万余场,网站访问量超20亿人次 [5] - 构建书画、简牍、青铜器等高质量知识库,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5]
大国担当是中德的共同使命(大使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长期以来,德国作为欧盟核心大国,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领头羊"与"稳定 器"作用。中德务实合作是中欧互利共赢的生动缩影,良好的中德关系为中欧关系长远发展提供重要动 力。 高水平、战略性是中德关系的显著特征。建交半个多世纪来,两国坚持互尊互信、平等相待的相处之 道,始终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的合作之路,成长为携手并进、彼此成就的好伙伴,以高水平合作推动 双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同德国领导人共同擘画双边关 系新蓝图,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应约同德国总理默茨通电 话,就中德关系发展作出战略引领、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应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通话成果,坚持伙伴定 位,深化战略沟通,增强关系韧性,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持续迈进。 同发展、谋共赢是中德合作的鲜明底色。两国经济互补、产业互嵌、利益互融,务实合作始终是双边关 系的"压舱石"。中德双边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不足3亿美元跃升至现今的2000多亿美元。双方建立起各 层级80多个对话合作机制、百余对友好省州(市)关系,两国各领域合作亮点纷呈。随着中国高质量发 ...
新希望:已走出低谷期 围绕降本增效做文章
中国证券报· 2025-06-24 04:25
核心观点 - 公司时隔3年后再次实现一季度盈利,明确聚焦饲料和生猪养殖两大核心主业,通过业务调整、降本增效和种源改善实现业绩回升 [1] - 公司养猪成本持续优化,2024年前25%优秀产线成本为13.6元/公斤,2025年一季度降至12.5元/公斤,目标年底优秀产线达到12元/公斤,总体成本控制在13元/公斤以内 [1] - 公司从"养好"猪转向养"好猪",加大种猪体系投入,持续进行遗传性状改良,培育"高性能+高健康"双高种猪,纯种以丹系为主,父母代以丹、法系为主 [1] - 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养殖环节的应用,包括基因选育、养殖环境监测、出栏预测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3][4] - 饲料业务成为业绩压舱石,海外饲料业务将成为第三增长极,2024年销量525万吨,2025年目标600万吨,未来3-5年规划新增300-400万吨产能 [5] 业务调整与成本优化 - 公司明确聚焦饲料和生猪养殖两大核心主业,通过业务调整实现业绩回升 [1] - 养猪成本持续优化,2024年前25%优秀产线成本13.6元/公斤,2025年一季度降至12.5元/公斤,目标年底优秀产线12元/公斤,总体成本13元/公斤以内 [1] - 公司从"养好"猪转向养"好猪",加大种猪体系投入,持续进行遗传性状改良 [1] - 公司成立肉质实验室,通过终端市场数据分析优化育种策略和饲养方式,确保肉质符合市场需求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养殖环节的应用,包括基因选育、养殖环境监测、出栏预测等 [3] - 采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如粪沟机器人、手持估重仪、通道盘估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 [3] -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筛选优良基因组合,加速育种进程,监测养殖环境,自动调节设备,预测出栏时间和最佳体重 [3] - 公司认为数字化是降本手段,不应盲目推崇数字化养殖 [4] 饲料业务发展 - 饲料业务成为业绩压舱石,2024年净利润9.7亿元,2025年一季度2.4亿元 [5] - 海外饲料业务将成为第三增长极,2024年销量525万吨,2025年目标600万吨 [5] - 海外饲料业务增速超过双位数,吨利比国内更高,看好发展前景 [5] - 未来3-5年规划在海外新增300-400万吨产能,聚焦核心市场,投入方式灵活 [5] 市场展望与战略 - 公司认为已走出低谷期,总体发展向好 [1] - 对猪价走势持谨慎态度,认为今年价格走势与过去三年不同,将立足成本穿越周期 [2] - 一季度猪产业实现微利,对全年不悲观 [2] - 国内饲料业务未来5年要恢复行业领先竞争力,实现稳健增长 [5] - 海外饲料业务要实现突破性增长,形成规模与利润增长的第三极 [5]
潍柴动力20250622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公司 潍柴动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趋势**:预计2025年重卡行业总量从去年90万台增至95 - 100万台,受益于318政策落地和天然气重卡渗透率提升,油价上涨驱动客户接受度提高,电动新能源重卡渗透率目前约20%,预计达30%;天然气重卡渗透率处于20% - 30%低位 [2][3] - **业绩表现**:一季度因大缸径等新业务市占率提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二季度业绩或承压,因去年二季度基数高达33亿为全年最高,天然气被新能源压制致销量下滑幅度或略高于一季度,凯傲影响也带来压力,但全年业绩仍值得期待 [2][4][5] - **发展战略**:围绕新能源、数字化和后市场布局,烟台产业链建设落地,与比亚迪合作生产弗迪电池用于多领域,推进电池包等产品落地;调整机器人应用业务;提升后市场收入占比,目标从不到5%提升;提升大缸径产品占有率至25%以上;推进数据中心交付;提升非道路挖机份额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6] - **新能源措施**:与比亚迪合作生产弗迪电池用于多领域,推进电池包等产品落地,关注短途及工程运输场景新能源渗透率,目前约20%预计达30%,补足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销量压制 [2][7] - **应对挑战措施**:推动天然气重卡渗透率提升、扩大大缸径产品市占率、加速数据中心交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管理层换届后围绕新能源等布局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 [2][8] - **经营调整影响**:2024年下半年产品降本增效,推出新天然气系列和传统油车产品,短期内换人的情况或影响市盈率,但毛利率显著提升,2024年三四季度及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高位运行,经营稳定后市盈率预计继续提升 [8] - **分红和估值**:2025年分红预计继续提升,增加分红频次,目前估值约11 - 12倍,若实现120 - 130亿目标估值约十倍左右,加上4 - 5个百分点股息率,性价比高 [4][9][10] - **凯奥影响**:凯奥计入一次性支出后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约十亿利润,扣税及股权比例后每年至少贡献3 - 4亿利润,对长期利润释放有积极作用 [4][11] - **业绩增长预期**:二季度压力大,三四季度业绩预计持续增长,估值和股息可观,建议关注投资价值 [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潍柴动力在商用车内需市场从今年4月开始表现良好,5月终端增长达17%,虽俄罗斯市场有压力,但越南和中东等国家需求增长迅速 [3] - 后市场收入占比竞争对手达35% - 45%,大缸径产品占有率目标提升至25%以上,数据中心业务毛利率和利润率远高于普通产品 [6]
淡马锡在华再落子 淡明私募完成备案
新浪财经· 2025-06-23 07:55
淡明私募成立及背景 - 淡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24年3月成立,注册资本2100万元,注册地为上海市静安区,为外商独资企业,由淡马锡旗下全资子公司True Light Capital Pte Ltd全资持股 [1] - 淡明私募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许晔拥有24年中国建设银行体系工作经历,曾担任建信信托副总裁等职,2021年加入淡马锡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2024年4月起任职淡明私募 [1][2] - 淡明私募目前基金管理规模在0-5亿元区间,尚未有公开在管基金信息 [1][2] 淡明资本投资布局 - 淡明资本2021年成立,2023年完成首支基金True Light Fund I募集,规模达33亿美元(约240亿元人民币),聚焦大中华区高质量投资机会 [1] - 投资策略灵活,跨资产类别、行业及阶段布局,重点聚焦新消费、数字化、医疗保健及可持续生活领域 [2] - 已投资中科海钠、云豹智能、拓竹科技、纳力新材等中国企业 [2] 淡马锡在华投资概况 - 淡马锡2024财年投资组合净值3890亿新元,同比增长70亿新元,其中中国资产占比19%,仅次于新加坡(27%)和美洲(22%) [3] - 入华20年已成为中国市场最大机构投资者之一,通过淡明资本等平台吸引全球投资者以LP形式参与中国投资 [3] - 公司表示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强调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经验和理解优势 [3]
科技赋能新引擎:郓城农商银行RPA项目驱动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22 14:24
数字化转型与RPA技术应用 - 郓城农商银行领导带队赴外地考察学习RPA机器人技术 旨在提升员工效率并减轻工作强度 [1] - 科技部与业务部室共同研究RPA机器人的业务使用场景 考察后迅速组织技术学习与部署 [1] - 已开发20余个RPA机器人业务场景 覆盖信贷审批 押品重估 报表统计等18项核心业务 [1] RPA机器人部署成效 - 全县累计部署66个RPA机器人 覆盖乡村振兴部 授信审查审批中心 信贷管理部等多个部门 [1] - 押品价值重估RPA机器人将客户经理处理时间从三天缩短至一天 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 [2] - 原需处理上千条数据的重复性工作 现释放人力资源 使员工转向高价值任务 [2] 技术赋能业务发展 - RPA项目成为科技赋能业务的重要里程碑 推动业务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 [2] - 银行计划深化技术创新 以自动化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