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获批两所大学!宁波、东莞,要逆天改命了!
城市财经· 2025-06-13 12:07
高校获批动态 - 教育部拟同意设置10所高校 包括东莞大湾区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3][4] - 大湾区大学为广东省公办高校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为民办高校 [5][8] - 两所民办高校均由企业家出资创办:福耀科技大学由曹德旺捐资100亿元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由韦尔半导体创始人虞仁荣出资 [10][11] 大湾区大学落户东莞原因 **区位优势** -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 北接广州南连深圳 可高效整合广深港澳科研资源 [14][15] - 交通网络发达 高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密集 便于产学研协同 [15] **产业基础** - 东莞为全国十大工业强城 拥有5个千亿产业(含1个万亿级电子设备制造业集群) [17] - 2020年人口突破千万 城区人口达超大城市标准 [19][21] - 产业需求与大学定位高度匹配: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 可与华为/vivo等企业直接合作 [23] **政策与城市需求** - 纳入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东莞提供土地/资金等强力保障 [24] - 此前东莞仅7所高校(4所本科) 在校大学生17万人 每66人中有1名大学生 远低于广州(1:11) [26][29][30] - 计划203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 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1:1 [34] 宁波高等教育现状 - 经济实力强劲:GDP全国第11 工业前十 7个千亿产业 民营经济贡献60%工业增加值 [41][42] - 原有14所高校(8所本科) 在校生25.5万人 科教资源薄弱制约发展 [44]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定位世界一流 三步走战略:2025年招本科生 2035年形成特色 2050年跻身顶尖 [48] 高校对城市发展启示 - 合肥案例:中科大带动合肥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奠定芯片/量子计算等产业基础 [56][58] - 东莞/宁波需效仿合肥 通过高校提升城市创新能级 [51][60]
工信部: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快讯· 2025-06-13 10:18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总体目标 - 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 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1][3] - 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推动建设10家以上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1][3] - 到2030年实现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1][3] 计量技术突破方向 - 聚焦量子 人工智能 新材料 新能源等领域解决"测不了 测不全 测不准 测不快"难题 [4] - 研究量子计量 数字化模拟测量 动态量和极值量等综合参量测量技术 [4] - 开展工况环境的在线 动态 实时 远程 多参数校准技术研究 [4] 高端计量器具与标准物质发展 - 研发高精度 集成化 智能化计量器具 提升芯片 操作系统等数字技术产品集成应用水平 [5] - 加快化工 石化 钢铁等12个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6] - 编制标准物质发展目录 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不确定度水平 [6] 仪器仪表产业培育 - 培育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高端计量器具龙头企业 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 打造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7] - 对标国外先进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7] 计量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 提供驻厂 驻园区等就近校准服务 [8] - 运用"互联网+计量"模式建设高效服务网络 推动计量机构"随企出海" [11] - 加强计量检定服务 依法执行强制检定目录要求 [9] 计量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升级 - 应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建设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实现计量数据智能化采集 [12] - 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 研究碳计量技术支撑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13] - 推进计量资源网络化连接 实现与制造过程 质量管控一体化 [12] 政策与资源保障 - 实施制造业技术基础提升专项 推动自主计量器具纳入首台(套)目录 [14] - 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融资力度 允许企业新购计量器具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 [15] - 鼓励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完善企业计量投入普惠性政策 [15]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建立国际化计量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 参与国际计量比对 [16] - 引进海外高层次计量人才 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7] - 培养熟悉产业与计量技术的综合型 应用型人才 [7]
凯龙股份分析师会议-20250612
洞见研报· 2025-06-12 22: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凯龙股份,所属行业为化学制品,接待时间为2025-06-12,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邵兴祥、董事会秘书孙洁、财务负责人张勇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是通过“全景路演”网站、微信公众号“全景财经”、全景路演APP参与2025年湖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7]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大股东首次增持后,公司将按要求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22] - 公司在并购方面积极搜寻能与业务产生协同作用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加快产业升级 [22] - 公司投资氢能源产业基金获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2%股权,该公司在氢能产业链多领域有布局并孵化子公司,后续重大事项达披露标准将及时披露 [22] - 公司控股股东中荆集团计划6个月内增持,金额不低于9000万元、不超过1.8亿元,增持计划正在推进,进展关注后续公告 [23] - 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今年将启动“十五五”战略规划制定工作 [23] - 公司目前利润驱动因素是民爆产品,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和子公司稳定运营获经济效益和利润 [24] - 公司所处民爆行业重要,将争取参与三峡水运新航道相关项目 [24] - 公司积极响应监管政策,加强市值管理,使真实价值和市场价值趋近,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25]
凯龙股份(002783) - 002783凯龙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2
2025-06-12 19:02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其他,通过“全景路演”网站、微信公众号“全景财经”、全景路演 APP 参与 2025 年湖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2]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12 日 14:00 - 16:40,地点在全景路演平台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邵兴祥、董事会秘书孙洁、财务负责人张勇 [2] 信息披露相关 - 公司将持续关注大股东增持计划进展,按要求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2] - 后续涉及公司重大事项及进展达到信息披露标准,将按规定及时披露 [2] - 中荆集团增持计划进展关注后续公告 [3] 公司业务与发展 - 公司在并购方面积极搜寻能与业务产生协同作用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加快产业升级 [2] - 公司投资氢能源产业基金,该基金获得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2%股权,该研究院在氢能产业链多领域有布局并孵化子公司 [2] - 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今年将适时启动“十五五”战略规划制定工作 [4] - 公司目前利润主要来源于民爆产品,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和子公司稳定运营获取经济效益 [4] - 公司所处民爆行业应用广泛,将积极争取参与三峡水运新航道相关项目 [5] 市值管理 - 公司积极响应监管政策,加强市值管理,提升公司价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6]
方正证券:首予中国建材(03323)“推荐”评级 多项业务规模冠绝全球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15:55
公司概况 - 中国建材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央企,2006年港股上市,2018年完成与中材股份的换股吸收合并,2024年主业定位调整为"非金属材料制造及相关资本投资" [2] - 2024年公司营收1813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38.2%),主营业务涵盖基础建材(50%)、新材料(27%)和工程技术服务(20%)三大板块 [2] - 公司在水泥、商混、玻纤、石膏板、风电叶片等产品市场地位稳居全球首位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912.2/1993.3/2070.0亿元,分别同比+5.5%/+4.2%/+3.8%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48.9/54.8亿元,分别同比+72.4%/18.7%/12.1%,对应PE分别为6.7/5.7/5.1x [1] 新材料业务 - 2024年新材料业务收入485亿元(同比+1.9%),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23.8%),已成为公司首要利润贡献与核心增长极 [3] - 百亿级成熟产业:石膏板(2024年收入127亿元,同比-4%,市占率超60%)、玻纤(2024年收入166亿元,同比+2%)和风电叶片产品贡献板块约85%的收入 [3] - 十亿级新兴产业:锂电池隔膜(2024年收入15亿元,同比-37%,市占率行业前三)、碳纤维(2024年收入15亿元,同比-31%) [3] - 前沿技术:突破氮化硅陶瓷球(轴承寿命提升3倍)、陶瓷弹簧(耐温1400℃)等"卡脖子"技术 [4] 基础建材业务 - 2024年基础建材板块收入911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8.25亿元 [6] - 2025Q1全国水泥均价397元/吨(同比+34元),行业利润同比扭亏 [6] - 公司推行"价本利"策略稳价保利,吨成本有望持续优化,2024年海外水泥销量同比+15% [6] 工程服务业务 - 2024年工程服务板块营收455亿元(同比+0.8%),归母净利润14.07亿元(同比-3.1%) [7] - 2024年新签订单634亿元(同比+3%),其中运营服务新签订单同比+27%,境外订单+9%(占比57%) [7] 资本运作 - 2024年资本开支235亿元(同比-23.1%),支出重心向新材料、国际化拓展及股权投资等领域倾斜 [8] - 2024年现金分红率保持50%以上,对应股息率4.81%,2025年3月完成大额要约回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从45.02%提升至50.01% [8]
阿拉丁(688179)每日收评(06-10)
和讯财经· 2025-06-10 17:43
公司股价与成本分析 - 综合得分40 16分,趋势偏弱 [1] - 主力成本数据:当日12 39元、5日12 59元、20日12 82元、60日12 82元 [1][2] - 周期内涨跌停情况:过去一年涨停0次、跌停0次 [1] 技术面分析 - 关键价位:短期压力位12 58元、支撑位12 18元,中期压力位12 97元、支撑位12 18元 [1][2] - 趋势判断:短线与中期趋势均不明朗,需观察主力资金动向 [2] - K线形态:暂无特殊形态 [2] 资金流数据 - 主力资金净流出996 10万元,占成交额-12%,其中超大单净流出707 52万元、大单净流出288 57万元 [2] - 散户资金净流出171 09万元 [2] - 北向资金数据暂未披露 [2] 财务数据 - 最新财报显示:每股收益0 09元,营业利润0 34亿元,净利润2959 80万元 [2][3] - 销售毛利率达61 904%,市盈率未披露 [2] 关联行业表现 - 所属板块涨跌幅:化学制品-0 63%、新材料-0 66%、电商概念-0 42%、痘病毒防治+0 39% [2][4]
嘉元科技(688388)每日收评(06-10)
和讯财经· 2025-06-10 17:26
嘉元科技688388 时间: 2025年6月10日星期二 50.94分综合得分 较强 趋势方向 主力成本分析 17.65 元 当日主力成本 17.68 元 5日主力成本 周期内涨跌停 过去一年内该股 17.37 元 20日主力成本 18.14 元 60日主力成本 涨停 0次 次 17.88 中期压力位 16.65 北向资金数据 持股量539.87万股 占流通比1.26% 昨日净买入-70.70万股 昨日增仓比-0.166% 5日增仓比-0.314% 20日增仓比-0.042% 跌停 1 技术面分析 17.88 短期压力位 17.56 短期支撑位 中期支撑位 目前短线趋势不慎明朗,静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目前中期趋势不慎明朗,静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K线形态 暂无特殊形态 资金流数据 2025年06月10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 主力资金净流出1316.10万元 占总成交额-8% 超大单净流入325.79万元 大单净流出1641.89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出105.75万 关联行业/概念板块 电池 0.39%、固态电池 -0.24%、锂电池 -0.57%、新材料 -0.66%等 财务数据 最近的财报数据显示,该股于202 ...
广汇能源:聚力共赢 协同创新 推动新疆煤化工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11:28
新疆煤化工产业机遇 - 新疆煤化工产业因能源保障和成本优势有望开启黄金年代,铁路运费下浮和项目加速成为催化剂[1] - 新疆规划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超7000亿元,规划耗煤总需求2.1亿吨/年,凭借低成本煤炭优势将成为重要支柱产业[1] - "十四五"规划赋予新疆"三基地一通道"职能,政府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列为十大产业集群之一,推进煤制油气基地建设[2] 广汇能源核心优势 - 公司拥有煤炭资源储量65.97亿吨,具备开采难度低、成本低和安全程度高的"两低一高"优势[2] - 煤矿地处哈密"东大门",拥有自建公路、铁路物流通道,形成资源优势、品质优势、通道优势、区位优势四大核心优势[2] - 已建成数百亿投资的淖毛湖煤炭煤化工基地,匹配政策指引方向[2] 煤化工业务表现 - 2024年煤化工产品产量226.45万吨,同比增长7.36%,营业收入49.98亿元占总营收13.72%[3] - 煤化工产品毛利率32.37%,同比提升8.72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产量64.96万吨同比增14.24%[3] - 甲醇为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产量107.88万吨同比增18.43%,乙二醇产量15.56万吨同比增23.73%[4] 技术创新与产能规划 - 采用鲁奇碎煤加压气化等五项国际专利技术,成为国内最大甲醇和LNG为主产品的化工企业[4] - 首创甲硫醇硫化法生产二甲基二硫联产二甲基亚砜,2025年一季度产量分别为3204.86吨和409.72吨[5] - 推进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分级利用项目,规划下游高端化学品和新材料延伸产业链[5] 战略合作与资本运作 - 淖毛湖东部煤矿引入顺安能源合作开发煤化工项目,加速资源就地转化[6] - 控股股东与富德系完成股份转让,富德持股15.03%将形成资源互补与产业协同[7] - 富德在新疆投资300亿元煤化工项目进入环评阶段,未来合作有望优化资源配置[7] 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 - 新疆铁路外运能力预计2030年达5亿吨,解决运力瓶颈助力煤化工外运消纳[3] - 新疆调水蓄水工程补足水资源短板,铁路发展使煤化工成为"疆煤外运"重要方式[1]
联想控股副总裁于浩:在技术变革中锚定“长期主义”
新华财经· 2025-06-10 09:07
公司战略与业绩 - 联想控股坚持"长期主义"战略,紧扣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从中国科学院创业企业成长为横跨多领域的科技巨头 [2] - 2024年公司总营收达5128.06亿元,同比增长17.61%,净利润76.83亿元,同比大增1119.52%,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卡位"策略布局AI领域,已投资超270家AI产业链企业,形成生态闭环 [9]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158亿元创历史新高,重点关注长期研发投入、技术自主化攻坚、新兴产业赋能等领域 [3][4] - 前瞻技术研究院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传感三大领域,建立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生命周期 [7] - 研究院已与北大、清华等高校及中科院建立合作网络,并构建中日双循环开放创新镜像体系 [7][8] 业务发展 - 联想集团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市场份额25.9%保持第一,非PC业务营收占比升至47% [4] - 联泓新科专注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覆盖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可降解等领域 [5] - 富瀚微深耕视频芯片设计开发,致力于成为领先芯片产品和技术服务提供商 [4] AI布局 - 公司围绕"人工智能+"战略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垂直领域形成协同效应 [9] - 在具身智能领域投资近40家企业,涵盖全产业链布局 [10] - 被投企业中180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部分已成功上市 [9] 国际合作 - 通过引进日本精细发泡技术等国际领先技术,结合国内市场创新应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8] - 计划推动AI企业不仅服务国内市场,更要积极"出海"提升全球影响力 [11]
后摩尔时代的新集成与新材料报告(附17页PPT)
材料汇· 2025-06-08 22:03
摩尔定律与Chiplet技术 - 摩尔定律使单个芯片上晶体管数量从几千个增加到十几亿个,但逐渐遭遇瓶颈[4] - Chiplet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提供较大性能功耗优化空间,支持特定领域灵活定制[5] - 以AMD 32-core芯片为例,Chiplet方案面积852mm²,造价仅为传统SoC的0.59倍[5] - Chiplet有望从另一个维度延续摩尔定律的"经济效益",器件将以多种方式集成[5] - 头部厂商晶体管密度对比显示台积电16nm工艺达125百万/平方毫米,而5nm工艺达530百万/平方毫米[6] Chiplet产业链变革 - Chiplet模式将改变IP产品模式,使IP硬核芯片化[7] - 半导体IP授权商可升级为Chiplet供应商,扩大IP价值[8] - Chiplet模式下只需购买供应商生产好的小芯片进行封装[8] - 该模式帮助缺乏芯片设计经验的企业发展芯片产品[8] - Chiplet已在FPGA、CPU、GPU等领域表现出独特优势[9] Chiplet市场前景 - 全球Chiplet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6.5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58亿美元,CAGR达46%[10]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FPGA、CPU、GPU和数据中心[10] - 英特尔和AMD等国际芯片厂商已投入相关研发[10] - Chiplet标准化刚刚起步,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10] Chiplet技术挑战 - 异构芯片集成涉及互连和性能优化两大难点[11] - 先进封装技术是解决性能优化的关键[11] - Intel等行业巨头成立Chiplet标准联盟制定通用互连标准UCle[12] - 芯片堆叠测试是重要挑战,需保证系统正常工作[12] 先进封装技术 - 主要先进封装工艺包括倒装封装、晶圆级封装、2.5D/3D封装及SiP系统级封装[13] - 2.5D/3D封装可实现芯片多层堆叠,显著提升性能带宽[14] - SiP技术将多功能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实现完整功能[14] - 台积电CoWoS、Intel EMIB等先进封装技术快速发展[16] 第三代半导体SiC - SiC材料具备禁带宽度大、耐高温、高击穿电压等优势[21] - SiC器件工作结温可达200℃,工作频率超100kHz[23] - SiC功率器件可使系统效率提升1-3%,体积减小40-60%[23] - 全球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99.5亿元,CAGR 22.3%[29] SiC产业链格局 - SiC衬底占器件成本约50%,是产业链核心环节[30] - 全球SiC衬底市场被Wolfspeed(62%)、SiCrystal(14%)等国外巨头垄断[31] - 中国厂商规划投资超300亿元,但2021年实际产能不足30万片[32] - SiC器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轨道交通等领域[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