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创新金融服务助力绿色转型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5 19:37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绿色金融实践 - 公司持续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加大对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支持力度 [1] - 公司以专业高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绿色转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1] - 下一阶段将依据企业绿色发展需求,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2] 周口市环保科技企业融资案例 - 企业构建废纸回收、清洁生产、高端制品、循环利用全产业链,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8万吨 [1] - 中国银行周口分行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通过多维度评估专利价值,开辟绿色审批通道 [1] - 从质押登记到评估流程仅用10个工作日完成2亿元授信投放,创下周口市知识产权质押单笔授信纪录 [1] - 积极协助企业申请贴息优惠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出专利评估、质押融资、成果转化服务路径 [1] 沁阳市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企业融资案例 - 企业专注废旧电池循环利用,建成智能化生产线,采用回收、拆解、再生、利用全链条闭环模式 [2] - 企业年处理废旧铅蓄电池达20万吨,因生产线改造面临资金缺口 [2] - 中国银行焦作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从资料收集到审批放款仅用5个工作日完成1000万元贷款投放 [2]
《中国金融》|推动我国银行业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11-05 18:35
文章核心观点 - 供应链金融是连接产业与金融的重要纽带,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作用 [1] - 银行业作为主要参与者,其发展反映了产业结构变迁和金融科技创新活力 [1] - 行业正朝着规范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普惠化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1] 发展历程 - 起步发展阶段(2001~2009年):深圳发展银行试点动产及货权质押融资业务被视为最早实践,业务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新 [2] - 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7年):风险事件促使银行转型,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及平台化发展规避风险,参与主体多元化和科技应用推动创新 [3][4] - 高速发展阶段(2018~2024年):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推动高速发展,2023年行业规模达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0.88% [5][6] 政策支持 -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促使金融机构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 [5] - "十四五"规划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重要举措,并明确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 [5] - 2020年央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意见,首次清晰界定供应链金融内涵,奠定规范创新发展制度基础 [6] - 2024年多部门联合通知指出要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10] - 2025年77号文出台,从统一标准、强化风控、规范数字化工具、保护中小企业、厘清信息服务机构定位等多维度重塑监管框架 [11][12] 未来发展方向 - 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服务精准度,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 [13] - 探索模式创新,促进生态化发展,包括脱核化模式、深挖"数据信用"与"物的信用"价值、强化生态建设 [14] - 强化技术赋能,提升服务质效,加速数智化转型,包括搭建一体化数智平台和强化智能工具渗透 [15] - 加强内部合作与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推行专业化管理 [16] - 强化内外联动,推动国际化发展,包括强化跨境法规研究、丰富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跨境信息共享 [17] 当前挑战 - 供应链金融服务精准度有待提升,产品同质化难以匹配企业个性化需求 [9] - 拓客及营销策略有待完善,过度依赖核心企业信用背书导致服务范围局限 [9] - 行业整体数智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数据整合与应用存在短板 [9] - 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业务流程烦琐且协同难度大 [9] - 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产品服务相对单一且面临较大合规风险 [9]
五家银行跻身绿色信贷“万亿俱乐部”,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近2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7:41
行业战略地位 - 绿色金融对银行业已从一道“选择题”变为一道“必答题”,是战略转型的新引擎和未来的蓝海市场 [1] - 绿色金融业务如绿色贷款已成为银行业绩增长的新动力,被视为优质、低不良率的资产 [1] - 通过支持环保、减排项目,银行能够直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提升自身ESG评级和公众声誉 [1] 政策与监管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统一了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的支持范围 [2] - 多地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推动绿色金融落地,例如青岛推出的绿色金融“四方联动”机制,通过发布绿色项目“白名单”精准引导银行资金对接 [2] 绿色信贷整体规模与格局 - 截至2024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超2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 [3] - 六大国有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1万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银行总额的77.6%,呈现“大行稳规模、股份行强活力、区域行快增长”的格局 [3]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绿色信贷平均增速为20.6%,较2023年的约28%有所放缓,但头部机构仍保持强劲增长 [5] 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表现 - 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6万亿元,农业银行4.97万亿元,建设银行4.70万亿元,中国银行4.07万亿元 [4][5] - 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在2025年中上升至10756.20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其绿色贷款不良率仅为0.57% [1][4] - 部分中小银行实现高增长,例如浙商银行2024年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95.6%,重庆银行同比增长60.83%,瑞丰银行同比增长144.62% [6]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覆盖信贷、债券、资产证券化、保险、理财及碳金融等多维度 [7] - 创新工具加速普及,如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等 [7][8] - 绿色债券发行持续扩容,2024年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4万亿元,存量近2万亿元 [8] 具体创新案例 - 兴业银行落地全国首笔附带绿色保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贷款,开创“融资+保险”协同模式 [7] - 渤海银行推出全国首单数据中心绿色算力指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数据中心PUE指标挂钩 [7] - 多家银行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产品,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累计撬动碳减排贷款超1.2万亿元 [8] 未来发展趋势 - 银行业将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更精准、高效的方式服务经济可持续发展 [9] - 未来进程将超越传统绿色信贷,通过发展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行业升级,设计ESG挂钩贷款激励企业减排 [10] - 探索以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为质押的融资模式,为银行自身培育未来增长的新动能 [10]
招商银行南昌分行:为江西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5 17:21
转自:新华财经 招商银行南昌分行作为第一家进驻江西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扎根赣鄱大地27年来,始终践行金融 为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打造"严格管理、守正创 新"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加快"差异化、精细化、数智化、专业化"进程,通过招行所能、招 行所长服务好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所需。 "十四五"期间,招商银行南昌分行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积极推进"1269"行动计 划,服务社会民生。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各项贷款超1000亿元、各项存款超1400亿元;累计在江西 贡献税收近75亿元;服务个人客户超434万户、企业客户近7万户。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该行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为目标客户提供最高品质的金融服务"为 目标,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科技金融方面,组建包含专门队伍、专门产品、专门政策、专门机构、 专门考评、专门流程的"六个专门"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该行科技金融 贷款余额超116亿元,年增量近32亿元。绿色金融方面,该行积极推广绿色流动资金贷款、绿色固定资 产贷款、绿能保、绿色存款、碳减排贷款 ...
浑身是宝!一颗油茶果如何“榨”出近千亿绿色产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5 16:47
林草产业宏观规模 - 中国林草产业已形成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其中包括林下经济 [1] - 湖南省油茶林总面积达2371万亩,茶油产量44万吨,综合产值达934亿元 [12] - 湖南省计划在“十五五”期间新增油茶种植105万亩,实施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500万亩 [12] 油茶种植与采收技术 - 湖南衡阳县50多万亩油茶采用高产高抗新品种,并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由技术人员定期指导 [2] - 种植户获得新种补贴和每亩1000多元的有机肥补贴,预计亩产达1500斤 [4] - 湖南祁阳使用无人机运输油茶果,单次可吊运200斤,单程仅需1分钟,解决了陡坡运输难题,使200多亩茶林的采收时间从5天缩短至2天,每天节省人工成本约七八百元 [6][8] 油茶产业链与深加工 - 湖南攸县形成育苗、种植、加工、研发完整产业链,去年茶油产量达1.3万吨,综合产值23亿元 [10] - 通过全自动鲜果鲜榨生产线提升效率,茶油经六道工序可提炼成精油,应用于美容领域,附加值提升10倍以上,从每斤80-100元增至1000元以上 [14][16] - 企业突破茶多酚萃取技术,研发出15款山茶油系列产品,包括手工皂、护手霜等,实现油茶果的“吃干榨净”,衍生出茶麸粉、清洁用品、护肤品、洗发水等产品 [18][22] 产业效益与产出提升 - 油茶林亩产从低产林的200斤鲜果提升至超过1000斤 [12] - 竹笋加工企业获得贷款后,竹林流转面积从2万亩扩大到5万亩,产能提高七到八倍,高峰期日处理竹笋达100万斤 [29][31] 金融支持与政策创新 - “十四五”期间湖南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52亿余元支持油茶生产,年均新造50万亩、低产林改造90万亩 [23] - 会同县创新“绿色金融不动产权证”,设立2000万元兜底收储资金池,企业通过林权抵押获得1300万元银行贷款 [29] - 靖州县对林地经营权进行地表、地上、地下“三层剥离”并分别确权发证,激发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的积极性 [31][33] 林下经济整体发展 - 湖南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突破3600万亩,生产森林粮食1200多万吨,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总数突破300万人 [35]
金融“活水”润中原 绿色转型绘新篇
环球网· 2025-11-05 16:19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绿色金融实践 - 公司持续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加大对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支持力度,以金融服务赋能区域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计划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以更精准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 在周口市,公司创新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通过多维度评估专利技术的创新含量与市场价值,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1] - 公司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高效完成质押登记与评估流程,仅用10个工作日即实现2亿元人民币授信投放,创下区域内知识产权质押单笔授信纪录 [1] - 该模式探索出“专利评估—质押融资—成果转化”的可持续服务路径,为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1] 对环保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案例 - 支持周口一家省内百强环保科技企业,该企业构建了“废纸回收—清洁生产—高端制品—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8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450万棵树木 [1] - 支持焦作一家专注废旧电池循环利用的环保企业,该企业拥有“回收—拆解—再生—利用”的全链条闭环模式,年处理废旧铅蓄电池达20万吨 [2] - 焦作的企业在获得资金支持后,其智能化拆解设备投产后产能预计提升30%以上 [2] 金融服务效率与方案定制 - 在焦作,公司针对企业生产线改造的资金需求,迅速组建专业团队上门对接,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2] - 从收集资料到完成审批放款,公司仅用5个工作日即实现1000万元人民币贷款投放,以高效服务保障绿色项目顺利推进 [2] - 公司积极协助周口的企业申报相关贴息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
视频丨浑身是宝!一颗油茶果如何“榨”出近千亿绿色产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5 15:15
林草产业宏观规模 - 中国林草产业已形成4个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其中包括林下经济 [1] 油茶产业总体发展 - 2024年湖南省油茶林总面积达2371万亩,茶油产量44万吨,综合产值达934亿元 [13] - “十五五”期间,湖南计划新增油茶种植105万亩,实施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500万亩 [13] 种植环节的技术与效率提升 - 湖南衡阳县选用高产、高抗油茶新品种,并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种植户预计亩产达1500斤 [3][5] - 新种油茶林有新种补贴和每亩1000多元的有机肥补贴,并有技术人员长期跟踪指导 [5] - 湖南祁阳使用无人机运输油茶果,单次可吊运200斤,单程仅需1分钟,解决了陡坡运输难题,使200多亩油茶林的采摘时间从5天缩短至2天,每天节省人工成本约七八百元 [7][9] 产业链整合与区域发展 - 湖南攸县成立油茶产业协会,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形成育苗、种植、加工、研发完整产业链,去年茶油产量达1.3万吨,综合产值23亿元 [11] - 通过低产林改造,油茶鲜果亩产从200斤提升至超过1000斤 [13] 深加工与产品附加值提升 - 油茶果通过全自动鲜果鲜榨生产线进行深加工,压榨出的茶油经六道工序可提炼成茶油精油,应用于美容领域 [15] - 茶油精油护肤品达到医用护肤级,其价值从每斤80至100元提升至1000元以上,附加值提高10倍以上 [17] - 企业突破茶多酚萃取技术,已研发出包括手工皂、护手霜在内的15款山茶油系列产品 [19] - 油茶果被“吃干榨净”,衍生出茶麸粉、清洁洗涤用品、茶麸洗发粉、茶油精油、护肤品、洗发水等一系列产品 [23] 金融支持与政策创新 - “十四五”期间,湖南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52亿余元支持油茶生产,以平均每年新造50万亩、低产林改造90万亩的速度推进资源培育 [23] - 湖南会同县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不动产权证”,并设立2000万元兜底收储资金池,帮助企业通过林权抵押获得1300万元银行贷款,使企业竹林流转面积从2万亩扩大到5万亩,产能提高七到八倍,高峰期日处理竹笋达一百万斤 [29][31] - 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对林地经营权进行地表、地上、地下“三层剥离”并分别确权发证,激发经营主体发展立体复合种植的积极性 [31][33] 林下经济整体成效 - 湖南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突破3600万亩,生产森林粮食1200多万吨,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总数突破300万人 [35]
绿金委公布银行间市场9月新发行绿债贴标结果
新华财经· 2025-11-05 12:39
绿色债券贴标工作进展 -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依据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对2025年9月银行间市场新发行的绿色债券完成了贴标工作 [1] - 此次贴标工作旨在提升该目录在支持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及促进绿色资本跨境流动中的作用 [1] 2025年9月新发行绿色债券概况 - 2025年9月新筛选出14只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活动的绿色债券 [1] - 新发行绿色债券总规模为60.9亿元人民币 [1] - 其中11只债券在发行时已认证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 [1] - 相应的技术标准符合《共同分类目录》中"实质性贡献"技术界定标准 [1] 符合《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债券存量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经评估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绿色债券共计477只 [1] - 其中处于存续期的债券数量为281只 [1] - 281只存续债券数量占银行间市场全部存量绿债的25.1% [1] - 存续债券发行总规模为3498.14亿元人民币,占银行间市场全部存量绿债规模的17.7% [1] 绿色债券发行主体评级分布 - 主体评级为AAA级的债券发行规模占比最高,达到93.5% [1] - 主体评级为AA+级的债券发行规模占比为4.3% [1] - 主体评级为AA级的债券发行规模占比为0.1% [1] - 无主体评级的债券发行规模占比为2.1% [1] 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 - 募集资金投向占比最高的活动是D1.3风力发电,占25.6% [1] - 募集资金投向第二高的活动是H1.1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占24.9% [1] - 募集资金投向第三高的活动是D1.1太阳能光伏发电,占18.5% [1]
甘肃银行绿色金融建设走笔—扎根陇原新生态 逐绿前行向未来
智通财经网· 2025-11-05 11:27
文章核心观点 - 甘肃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核心战略,通过体系构建、精准信贷、产品创新和生态建设,大力支持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其绿色贷款余额已达228.38亿元,近三年累计投放超242亿元,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力量 [1][7] 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 - 公司制定详细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在总行设立绿色金融部,并建立覆盖总分支行的绿色信贷管理体系,实现绿色贷款全流程标识与记录 [2] - 公司印发多项工作手册和行动方案以优化信贷结构,并联合授信审批部建立信贷项目孵化中心,对重点新能源项目进行集中孵化 [2] - 公司完成ESG报告数据收集与平台录入,建立按季自评工作机制,不断夯实绿色贷款基础数据管理 [2] - 公司严格对标国家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将绿色信贷标准嵌入授信审批全流程,并在兰州新区支行开展碳核算及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建立风险管理框架 [3] 信贷投放与项目支持 - 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绿色贷款余额达228.38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投放绿色贷款47.63亿元,较年初净增34.33亿元,年任务完成率137.32%,增速17.69% [1][7] - 公司近三年累计投放绿色贷款超242亿元,聚焦新能源全产业链,通过清单管理精准支持重点行业 [1][4] - 公司为“渭源县10万千瓦风电项目”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并通过总行重大项目孵化中心快速审批,成功投放贷款6280万元 [4] - 在央行支持下,公司成功申办碳减排支持工具业务1.25亿元,并累计成功申报人行碳减排支持资金3.05亿元 [5] 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 - 针对清洁能源领域,公司推出“风光无限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为风电、光伏项目提供中长期项目贷款 [6] - 针对节能环保产业,公司推出“节能贷”,为相关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和项目贷款,支持其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 [6] - 在绿色农业领域,公司创新推出“生态农贷”,为中药材种植、苹果种植等绿色农业提供金融服务,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7] 生态构建与科技赋能 - 公司通过“项目库+孵化中心+场景融合”构建全链条绿色金融生态,定期向分支机构推送绿色项目库清单以提升效率 [8] - 公司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临夏牛羊产业链、陇南中药材种植等项目提供专项贷款 [8] - 公司打造“线上第二银行”,推出线上贷款产品,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绿色债券资金全流程溯源,利用大数据优化风险评估,缩短审批时效 [8]
扎根陇原新生态 逐绿前行向未来——甘肃银行绿色金融建设走笔
第一财经· 2025-11-05 11:21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的核心引擎,支持甘肃绿色发展 [1] - 公司是甘肃省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和先行者,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1] - 公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金融战略体系,包括顶层设计、指导实施、规范管理和政策执行 [2] 业务规模与业绩 - 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绿色贷款余额达228.38亿元 [1][7] - 近三年公司累计投放绿色贷款超242亿元 [1] - 2025年以来累计投放绿色贷款47.63亿元,较年初净增34.33亿元,年任务完成率137.32%,增速17.69% [7] 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 - 总行设立绿色金融部,制定《绿色信贷政策》等制度,建立覆盖总分支行的绿色信贷管理体系 [2] - 公司印发《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工作的行动方案》,引导各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2] - 公司建立按季自评的工作机制,夯实绿色贷款基础数据,并完成ESG报告编制和信息披露 [2] - 公司将绿色信贷标准嵌入授信审批全流程,并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框架 [3] 重点项目与案例 - 公司精准支持新能源全产业链,例如为"渭源县10万千瓦风电项目"投放贷款6280万元 [4] - 总行成立重大项目孵化中心,优化审批流程,上述风电项目是第一笔入驻项目 [4] - 公司成功申办"碳减排"支持工具业务1.25亿元,累计成功申报人行碳减排支持资金3.05亿元 [5]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公司针对不同绿色产业创新金融产品,如清洁能源领域的"风光无限贷"和节能环保产业的"节能贷" [6] - 在绿色农业领域,公司推出"生态农贷",支持中药材种植、苹果种植等特色农业 [7] - 公司打造"线上第二银行",推出"小微e贷"等线上产品,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向溯源 [8] 生态构建与未来方向 - 公司通过"项目库+孵化中心+场景融合",构建全链条绿色金融生态 [8] - 公司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服务临夏牛羊产业链、陇南中药材种植等项目 [8] - 未来公司将聚焦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绿色基建等重点领域,融入国家战略全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