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霍尼韦尔孙建能:可持续航空燃料需多路径破解成本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0:52
文章核心观点 -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对航空业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中国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面临成本高和原料瓶颈等挑战,需要政策与市场机制支持以及多技术路径突破 [1][3][4] - 中国“双碳”目标为行业提供了稳定政策预期,驱动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引领可持续发展,覆盖能源供给、供应链和全生命周期规划 [1][3][7] - 霍尼韦尔公司基于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通过聚焦突破式创新、降本增效和本土适配的技术路线,参与并推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6][7][8]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市场需求与挑战 - 中国SAF需求预计2030年达300万吨,2050年将大幅增长至8600万吨,长期呈现供不应求趋势 [1][3][4]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路线图显示,航空碳减排约三分之二依赖SAF,其推广应用需求将持续扩增 [3] - 2024年SAF平均成本约为传统航空燃料的3倍,企业面临短期投资回报压力 [1][10] - 推动SAF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包括国际航线碳排放监管趋严、航空公司ESG战略需求以及长期政策信号与资本预期 [3] 原料瓶颈与技术路径 - 以地沟油(厨余油)为例,中国年可回收量约500万吨,全部用于生产SAF(按80%转化率)年产量约400万吨,远低于2050年8600万吨的需求预测,凸显原料瓶颈 [4] - 公司针对不同区域原料特点布局多技术路线,包括以废弃油脂等为原料的Ecofining工艺,以及利用绿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电子甲醇的eFining甲醇制航空燃料工艺 [8] - 必须同步探讨其他具备经济可行性的技术方案和路径,以应对未来的巨大需求缺口 [4][5] 政策环境与企业转型 -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具备高度透明性,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障和切实的操作指南 [2] - 政策体系构建了目标引领、技术支撑、市场驱动的完整闭环,对SAF、绿氢和碳捕集等关键领域赋能效应显著 [1][3] -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深刻转变,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引领,将可持续性提升至核心战略,甚至制定比国家目标更进取的时间表 [1][7] - 中国第一阶段SAF应用试点已覆盖3家航空公司、4个机场,具备条件的机场和航空公司数量持续增加,为强制政策推出创造条件 [3][4] 霍尼韦尔的技术布局与战略 - 公司技术研发重心聚焦突破式创新、降本增效和本土适配,以破解产业化落地核心痛点 [7][8] - 在绿氢领域,推出绿氢催化剂涂层膜技术,使单位面积氢气产量提高55%,并将质子交换膜水电解过程中电解槽堆栈支出成本降低35% [8][10] - 提供从转型组合(如“未来炼厂”方案)到循环组合(多种碳捕集技术)的解决方案,旨在形成“捕碳—制氢—合成燃料”的闭环 [9][10] - 公司不仅关注新项目,更看重中国约10亿吨的庞大传统石化炼化存量产能市场,合作空间广阔 [6] 行业协同与结构性挑战 - 能源转型面临跨领域协同机制缺失的挑战,绿氢制SAF涉及能源、化工、航空等多行业,但原料标准、碳核算规则尚未统一 [10] - 行业内缺乏真正的“集成商”进行全链条统筹,亟需技术实力雄厚的主体牵头整合,推动标准化发展 [8] - 技术组合落地需平衡经济可行性与短期效益,需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的双重支撑 [10]
21专访|霍尼韦尔孙建能:可持续航空燃料需多路径破解成本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0:51
文章核心观点 - 可持续航空燃料对于航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中国SAF市场需求巨大但面临成本与原料瓶颈,需要政策与市场机制支持以及多技术路径协同发展 [1][2][11] - 中国“双碳”目标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政策保障和具体操作指南,推动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引领 [1][3][7] - 霍尼韦尔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其技术路线与中国的绿色低碳战略高度契合,正通过多领域技术创新支持能源转型 [6][8][9] 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需求与预测 - 中国SAF需求预计在2030年达到300万吨,2050年将大幅增至8600万吨,供不应求趋势将长期维持 [1][2][4]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路线图表明,航空碳减排约有三分之二依赖SAF [2] - 欧盟对SAF的高需求核心源于强制添加政策,中国航空业是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一环,试点工作已在推进 [3] 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的驱动与挑战 - 核心驱动力包括国际航线碳排放监管趋严带来的市场需求压力、航空公司的ESG战略以及“双碳”目标释放的政策信号与资本预期 [3] - 主要挑战是SAF成本高昂,2024年其平均成本是传统航空燃料的约3倍,企业短期投资回报压力巨大 [1][11] - 地沟油等原料面临瓶颈,国内厨余油年可回收量约500万吨,全部用于生产SAF年产量约400万吨,远低于2050年8600万吨的需求预测 [4][5] 霍尼韦尔的技术路线与业务布局 - 在SAF领域构建多技术路线:深化以废弃油脂等为原料的Ecofining工艺,推广以绿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电子甲醇为原料的eFining工艺 [9] - 在绿氢领域推出催化剂涂层膜技术,可将电解槽单位面积氢气产量提高55%,并使电解槽堆栈支出成本降低35% [9][11] - 提供“未来炼厂”转型方案和多种碳捕集技术,形成“捕碳—制氢—合成燃料”的闭环解决方案 [10][11] 能源转型的结构性挑战与行业趋势 - 行业缺乏能够进行全链条统筹的“集成商”,参与者多聚焦单一环节,亟需技术实力雄厚的主体牵头推动标准化 [10] - 技术组合落地面临经济可行性挑战以及跨领域协同机制缺失,如原料标准、碳核算规则尚未统一 [11] -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深刻转变,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引领,行动从局部治理扩展到全生命周期规划,进程从概念倡导走向技术驱动 [7]
储能,下一个春天! 破“内卷”后增量红利到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0:46
全球储能市场增长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约170GWh,同比增长68% [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 [1][2] - 海外市场增长快于国内,海外储能装机94GWh(同比增长74%),国内新增82GWh(同比增长61%) [2] 主要区域市场动态 - 欧洲、中东和澳大利亚成为中国储能出海主要市场,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 [1][2] - 欧美及澳洲发达市场依托成熟电力市场机制实现爆发式增长 [3] - 中东等新兴市场基于国家级能源战略,带动GWh级新能源及配套储能项目需求爆发 [3] 中国储能企业表现 - 阳光电源前三季度储能系统出货量29GWh,同比增长70%,预计全年出货40-50GWh [2][7] - 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上半年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05%,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4] - 国轩高科前三季度动力和储能电池总出货量约63GWh,其中约30%流向储能领域 [4][8] - 远景储能已累计交付超50GWh储能电芯产品,当前电芯出口比例超过50% [7] 储能业务驱动因素 - 储能系统成本较三年前下降约80%,部分地区度电成本低于0.2元,经济性增强激发需求 [3] - 中国2025年告别“政策强配”,转向“价值探索”,关注参与电力交易创造收益 [3] - 国内容量电价政策提升项目内部收益率,企业配储意愿不降反增 [1] 光伏锂电企业战略转向 - 多家光伏锂电企业进军储能赛道并获大单,如宁德时代、赣锋锂电、亿纬动力等 [5] - 储能承接光伏锂电优质产能作用显现,光伏逆变器技术与储能变流器同源 [8] - 锦浪科技上半年储能逆变器营收7.93亿元,同比增长313.51%,为公司增速最快业务 [7] 产能与技术发展 - 远景储能预计明年交付量将实现翻倍增长,其美国田纳西工厂已于2025年4月投产 [3] - 国轩高科规划至2027年产能达300GWh,新增产能聚焦快充和大尺寸储能电芯 [6] - 行业正经历向500+Ah及更大容量电芯技术跃迁,新一代电芯有望降低系统成本约40% [9]
中国石化联手LG开发钠电核心材料
高工锂电· 2025-11-04 19:54
中国石化与LG化学钠离子电池合作 - 中国石化与LG化学正式签订协议 携手开发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包括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 目标市场为中国及全球的储能系统和低速电动车 [4] - LG化学第一代钠电池瞄准储能市场 预计在2027年实现量产 [4] - LG化学第二代钠电池性能目标为450Wh/L 可配套新能源汽车 [4] - LG化学的钠电池可与锂电池实现共线生产 并通过干法加工技术开发高容量正极材料 该工艺产线已完成中试 预计2-3年内实现量产 [4] 中国石化能源转型战略 - 中国石化计划到2027年 在油气矿区、工业园区及加油站等建设光伏站点1万座左右 并稳步推进新型储能产业 [5] - 中国石化探索加油站之外的补能业务 今年与宁德时代签署换电站合作 拟共同打造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 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5] - 与LG化学的合作是中国石化继宁德时代后选择的第二家头部电池企业合作 聚焦方向与电池类型完全不同 多元合作有助于公司在不同赛道精准发力并整合资源 [7] 钠离子电池应用前景 - 在储能应用上 钠电储能经济性不断优化 NFPP技术路线储能项目进展较快 材料的高安全性和长循环特性使其成为大型储能电站的理想选择 [6] - 在低速电动车应用方面 中科海钠已率先配套A00级乘用车 技术上已得到相关验证 尽管目前商业化进展较慢 [7] 2025年高工锂电年会信息 - 2025年(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18-20日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举行 [3][11] - 年会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 协办单位为卡洛维德 年会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 [4][11]
LG新能源利润连续三季度增长!
起点锂电· 2025-11-04 18:26
LG新能源业绩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5.7万亿韩元,环比增长2.4%,营业利润为6013亿韩元,环比增长22.2%,但其中包含3655亿韩元的美国政策性补贴[5] - 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实现连续增长:第一季度营业利润3750亿韩元(扭亏为盈),第二季度4922亿韩元(环比增长31.4%),第三季度6013亿韩元[5] - 公司盈利严重依赖政策支持:第一季度获得4580亿韩元IRA税收抵免,第二季度获得4908亿韩元税收抵免,若剔除补贴,第一季度实际亏损,第二季度仅微利,第三季度自身盈利约2358亿韩元[8][9] 储能业务突破 - 储能订单成为新增长点:前三季度中标约120GWh电池订单待交付,7月30日获得总金额约306亿元的三年期磷酸铁锂电池订单,超过2025年上半年营收总额[6][11] - 战略转向磷酸铁锂电池:因三元电池热失控风险高,公司选择性质稳定、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技术,计划2027年前推出方壳铁锂储能电芯,并加速研发软包储能电芯[11][12] - 供应链布局强化:2024年向龙蟠科技下单近百亿磷酸铁锂材料,并控股锂源印尼20%股权(投资额1597.9万美元),深化上游合作[12] 行业竞争格局 - 韩系电池企业分化明显:LG新能源凭借储能业务获利,而三星SDI第三季度预计营业亏损3074亿韩元(连续亏损),SK On亏损1710亿韩元,主因与福特合资工厂投产延迟及现代起亚销售放缓[6] - 北美市场成为关键战场:LG新能源与北美客户深度绑定,其业绩回暖反映北美能源转型加速,同时对中国出海电池企业构成竞争压力[12] 技术降本与运营优化 - 成本控制措施见效:第一季度通过暂停亚利桑那州工厂建设、利用现有产能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减少NCM电池钴用量、优化供应链等方式降低资本支出[8] - 现金流改善:第二季度融资活动现金流增至4447亿韩元,账面现金提升至5440亿韩元,为业务扩张提供支撑[9] 行业活动与生态建设 - 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年会定于11月8日在广州举办,主题为"聚焦新技术 共建新生态",预计规模超1000人,同期举办固态电池展、钠电展及钠电行业年会[3][4] - 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包括茹天科技、金钠科技、天能钠电等超70家演讲/赞助企业,覆盖电池材料、设备、研发等环节[4][18][19]
中国石化与LG签约,两大巨头押注钠电池!
鑫椤锂电· 2025-11-04 16:12
合作事件概述 - 中国石化与LG化学于11月4日签订协议,携手开发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1] - 合作将面向中国及全球的储能系统和低速电动车市场,联合开发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等,以加快商业化进程[1] 合作方背景与优势 - 中国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炼油化工企业,旗下拥有天津石化、上海石化、镇海炼化等企业,正加速向化工产品、新能源新材料转型[3] - 中国石化旗下上海院开发的宽温域钠电池电解液,在-10℃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过95%[3] - 中国石化北化院等在钠电池电解液、隔膜材料等关键领域有扎实技术积累[3] - LG化学是新能源电池领域巨头,在正负极材料商业化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经验[3] 钠离子电池性能与市场前景 - 钠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容量衰减较少,性能优于磷酸铁锂电池[6] - 钠离子电池成本比锂电池低30%-40%[6] - 钠离子电池无过放电风险,热稳定性好,高安全性使其成为大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7] - 当前中国新型储能中锂电池占比高达97%,但钠电池有望在储能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7] - 钠电池在二轮车、A0级以下电动车市场经济性更为突出[7]
【环球财经】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聚焦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 2025-11-04 15:07
展会概况 - 第41届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览会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会展中心开幕,为期4天,吸引全球超过2250家企业参会[1] - 展会设置17个展厅,包括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脱碳、海运与物流以及新设的化工与低碳解决方案四大特色展区[1] 阿联酋能源战略 - 阿联酋通过持续投资先进技术、清洁能源与创新领域,探索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模式[1] - 阿联酋将继续通过国际合作推动能源转型,彰显其在引领全球能源对话、推动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的重要地位[1] 中国企业参与 - 约330家中资企业和机构参加展会,包括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船集团等[1] - 中国石油作为核心战略伙伴之一,重点展示在深地能源开发、人工智能赋能及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的最新成果[1]
《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中国成世界能源转型速度最快国家
中国化工报· 2025-11-04 14:54
能源变革指数评估体系与全球排名 - 能源变革指数评估体系涵盖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国际合作5个维度,包含17个准则层和74项底层指标,评估对象为125个国家和地区,对全球生产总值、人口、能源消费和供给量的覆盖率均超过97% [1] - 全球能源变革指数排名前十国家依次为瑞典、挪威、中国、丹麦、芬兰、瑞士、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排名第三且是唯一发展中国家 [1] - 在本年度新增的能源变革速度评估中,中国位列全球首位,成为目前世界上能源转型速度最快的国家 [1]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地位与贡献 - 中国已成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军,截至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比重超40% [2] - 中国已为20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其生产的风电光伏产品在过去一年为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5亿吨 [2] - 尽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低,但中国凭借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的坚定决心与强劲动力,推动其能源变革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2] 能源变革的驱动因素 - 全球能源变革指数排名靠前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在能源变革表现上更优,提高生产力水平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能源变革相辅相成 [2] - 资源禀赋是能源变革的基础,决心动力是变革的关键,中国和巴西等国家的案例充分说明决心与动力对能源变革的重要性 [2]
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聚焦可持续发展
新华网· 2025-11-04 14:50
展会概况 - 第41届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览会于11月3日开幕,为期4天,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1] - 展会吸引来自全球超过2250家企业参会 [1] - 展会设置17个展厅,包括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脱碳、海运与物流以及新设的化工与低碳解决方案四大特色展区 [1] 行业战略方向 - 阿联酋方面表示,展会彰显了其在引领全球能源对话、推动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的重要地位 [1] - 行业正通过投资先进技术、清洁能源与创新,探索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模式 [1] - 行业将继续通过国际合作推动能源转型 [1] 中国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船集团等约330家中资企业和机构参加了本届展会 [1] - 中国石油作为本届展会的核心战略伙伴之一,重点展示了在深地能源开发、人工智能赋能及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1]
2025 BNEF上海峰会 | 揭晓完整议程与领袖视角
彭博Bloomberg· 2025-11-04 14:04
峰会概况 - 2025年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将于11月25日至26日举行,这是该峰会的第十一周年 [2] - 峰会旨在汇聚全球能源、交通、工业、金融与科技领域的顶尖领袖,共同塑造更清洁、更具竞争力的未来 [2] - 峰会举办时值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动的关键年 [2] 核心议题与行业驱动力 - 能源行业的演进由突破性技术创新、前瞻性政策指引、金融资本赋能及企业战略抉择等多重力量驱动 [7] - 能源转型与宏观经济和全球政策深度耦合,是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7] - AI和数据中心的崛起为能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9] 具体行业趋势与挑战 - 数据中心能源转型成为焦点,运营商面临让高能耗设施脱碳的巨大压力 [5] - 净零承诺与新兴监管政策推动绿电购电浪潮,互联网巨头已占全球清洁能源购电协议总量的40%以上 [5] - 全球贸易关税壁垒的剧烈变化正重塑国际能源贸易格局及供应链布局 [9] - 光伏行业创新加速,竞争加剧,供需格局面临深度洗牌 [9] - 锂离子电池价格在2024年底大幅下降20%,持续加速全球电动化进程 [9] - 电力市场化改革标志性文件“136号文”的发布将深刻影响国内未来行业需求和投资决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