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搜索文档
奥联电子(300585) - 300585奥联电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9:50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时间是2025年05月09日15:00 - 17:00,地点是价值在线网络互动,参与人员为线上参与公司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薛娟华女士等 [2] 公司发展战略与信心 - 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源于清晰战略布局、扎实产业基础和员工努力,将以“破局思维”推动升级,聚焦汽车电子主业,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优化内部流程和管理机制,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 [2]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汽车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相关产品,涉及动力电子控制、车身电子控制及新能源系统控制等领域,主要产品有电子油门踏板总成等多种 [3] 市场开拓目标与计划 - 2025年紧跟汽车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围绕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提效传统产品业务,关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争取新业务突破,建立走访交流机制,推动产品研发和升级,巩固现有客户份额,开拓新客户 [3] 成本控制优势 - 公司在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具备全流程作业链,致力于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提升全价值链质量管理水平,具有资源整合和规模降本效应,有一定竞争优势 [3][4] 产品供应保障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模式,根据客户交货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按计划组织生产,设有质量部把控产品质量,各部门严格按计划执行确保各环节完成 [4] 盈利情况与举措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015.8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850.60万元,去年同期为522.42万元,主要因产品销售均价下降、部分客户车型销量下滑、业务收入结构变动及新业务期间费用影响;2025年将采取深耕主业、精准营销、优化组织流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提升盈利能力 [4][5] 知识产权作用 - 2024年公司新增专利证书42项,新增软件著作权证书10项,有利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助力产品研发和升级,满足整车厂需求,在零部件国产替代中有优势 [5] 产能规划 - 公司将紧跟行业趋势,推动产品研发和升级,根据市场发展动态和客户需求变化合理规划布局产能 [5][6] 利润分配政策 - 公司重视以分红回报投资者,在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前提下,按规定综合考虑因素履行分红义务 [6]
丰田2025: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搜狐财经· 2025-05-09 19:25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营业收入48.03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5%),营业利润4.795万亿日元(同比下滑10.4%),净利润4.765万亿日元(同比下滑3.6%)[2][4] - 2026财年预计营业利润将下降34.9%,主要受特朗普关税和日元升值双重压力影响[1][4] - 2025财年日本本土营业利润贡献占比超60%(3.1万亿日元),北美市场利润受关税冲击显著[9][10] - 2025财年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3.696万亿日元,投资活动现金流-4.189万亿日元,期末现金余额8.982万亿日元[3] 战略调整 - 重新评估2026年纯电动汽车150万辆销量目标,因关税和汇率压力[7] - 计划增加美国本土生产以应对25%附加关税,如追加8800万美元投资西弗吉尼亚工厂[7] - 坚持日本本土年产300万辆的"马奇诺防线",2025财年出口194万辆(占总产量60%),其中28%销往美国[9][10] - 推动出口多元化战略,避免过度依赖北美市场[12] 研发与投资 - 丰田系7家核心供应商2025财年研发总投入预计增长6%至1.22万亿日元,资本支出增长6%至1.11万亿日元,重点投向混动、纯电及自动驾驶[12] - 电装聚焦智能化技术,研发支出6600亿日元(同比增长7%),停止内燃机新投资[13][16] - 爱信精机资本支出增长25%至2800亿日元,研发投入2500亿日元(同比增长6%),发力混动业务[17] 集团治理与并购 - 探讨收购丰田自动织机,潜在金额6万亿日元,或由丰田章男个人资金与银行贷款共同完成[19] - 优化交叉持股等治理问题,强化集团内部资源整合[19] 行业趋势与竞争 - 氢能业务面临中国竞争压力,中国氢气价格(500-1000日元/公斤)仅为日本(2000日元/公斤)的一半[21] - 丰田警告氢能技术可能被中国主导,加速布局氢能卡车等前沿领域[21] 市场反应 - 自2024年底以来股价下跌14%,跌幅超过日经指数(8%)[12] - 2025年4-5月美国营业亏损从280亿日元扩大至1800亿日元,汇率敏感度显示日元每升值1日元将减少500亿日元营业利润[7]
每周观察 | MLCC市场下半年旺季不确定风险增加;1Q25前五大OLED显示器品牌市占率;三菱携手鸿海拓展国际造车市场…
TrendForce集邦· 2025-05-09 18:23
MLCC市场 - 2025年上半年MLCC供需节奏被打乱 企业及终端市场避险与观望心态加剧 [1] - 下半年MLCC市场面临"旺季不旺"风险上升 [1] OLED显示器市场 - 2025年第一季OLED显示器出货量达50.7万台 同比大增175% [3] - 第二季受27吋UHD机型推动 出货量预计攀升至65万台 [3] - 2025全年OLED显示器出货量预估258万台 年增81% 渗透率提升至2% [3] - 品牌市场份额:三星22.4% 华硕21.6% MSI14% LG13% 戴尔11% 其他18% [4] 电动车合作 - 三菱汽车与鸿海子公司鸿华先进签订电动车供应备忘录 计划2026年进军澳新市场 [7] - 合作助力三菱推进电动化战略 同时验证鸿海CDMS商业模式获国际车厂认可 [7] 半导体产业活动 - TSS2025集邦咨询半导体产业高层论坛将呈现6大亮点 [11] 面板与光伏动态 - 5月电视/笔电面板价格持平 显示器面板价格持续看涨 [13] - 光伏产业链硅片/电池价格微降 普遍通过减产稳定价格 [13]
祥鑫科技(002965) - 2025年05月0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17:44
行业发展前景 - 汽车领域智能驾驶技术应用普及,预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1] - 户用光储一体化市场规模增长快,受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推动 [1] - 智能机器人方面,工业机器人持续增长,服务机器人渗透率提升,人形机器人进入汽车装配线,随着AI赋能,服务机器人渗透率将继续提升 [1] - 算力服务器方面,AI需求推动市场增长,国产芯片生态逐步完善,大模型训练需求带动高性能服务器,相关厂商份额继续提升 [2] - 低空经济方面,eVTOL物流与城市交通试点落地,通感一体网络建设推动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无人机物流和城市交通应用逐步增加 [2] 行业及公司本期业绩 汽车行业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连续两年突破3000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40% [3]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 [3]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汽车零部件全年营收50.02亿元,占比74.18%,同比增长12.86% [3] - 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营收6.29亿元,同比增长12.89%,墨西哥子公司营收高速增长 [3] - 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78亿千瓦,同比增长28%,公司光储设备营收12.17亿元,占比18.04%,同比增长123% [3] - 通信及服务器等产品的营收为4.17亿元,占比6.19% [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44亿元,同比增长18.25%,归母净利润3.59亿元,净利润率为5.34% [5]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6.36亿元,扣非净利润8279万元,净利润率5.06% [5] 公司盈利增长点 - 智能机器人领域,联合客户、科研院所共建全链条能力,复制新能源赛道成功路径 [4] - 低空经济领域,全面布局万亿级市场,与头部客户达成战略合作 [5] - 冷媒直冷的液冷方案,力争今年获得客户批量订单 [5]
发现报告:神通科技机构调研纪要-20250508
发现报告· 2025-05-08 16:38
纪要涉及的公司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具有领先研发和制造技术的企业,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宁波,与通用、大众、吉利等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 [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下滑及现金流负值原因与扭亏举措**: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下降,部分客户配套车型销量下滑致营收及毛利额下降;新产品投入市场,短期内营销费用增加;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导致业绩下降。筹资性净现金流为负因归还借款、回购股份及分配股利;投资性净现金流为负因建设募投项目使用募集资金投资。未来将积极开发新客户、新产品,拓展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相关零部件业务,维持和改善产品毛利率水平 [6] - **可转债募投项目进展及转股推动**:截至报告期末,光学镜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进度符合预期。“神通转债”已于2024年1月31日开始转股,公司将按既定战略规划,提升发展水平和经营效益,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传递公司投资价值 [7] - **关税和贸易战影响及应对**:2024年公司国外市场销售额占比约为3.52%,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较小,将密切关注关税政策动态走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策略 [7] - **切入新领域成效及业务拓展计划**:发挥注塑工艺优势切入车规级光学镜片领域,产品已获下游客户订单;战略性切入消费电子领域,推出吉光品牌系列产品,处于市场导入期,正通过线上渠道触达终端用户,未来将结合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策略 [7][8] - **围绕战略方向的工作及成果**:研发并推出主动式油气分离器,采用PMSM离心式主动分离技术,从硬件层面提升至软件层面,自主开发电机控制算法并参与交互系统开发;切入车规级光学镜片领域;供应汽车后装市场神通光场屏,将丰富产品线,满足高端化需求,落实战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8] - **研发投入成果**: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8,517.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66%。截至2024年底,共拥有专利623项,其中发明专利109项、实用新型专利498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 [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调研日期为2025年5月8日,接待方式为业绩说明会,地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接待人员有董事、总经理朱春亚等 [1][4] - 接待对象为线上参与神通科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5] - 股东人数详见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10]
VDA主席穆希雅:深化中德产业合作正当时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6:36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动 -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成为观察全球汽车格局变动的重要窗口,展览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展出车辆1366台,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七成[5] - 电动化、智能化与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车展核心关键词,中国本土品牌展示自主研发成果,部分领域实现领跑[5] - 德系车企通过本土化战略应对中国市场变化,大众、宝马、奔驰等展示本地智能化协同成果[7][8][10]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 - 中德合作进入更深层、更系统的关键时刻,双方在辅助驾驶、AI座舱、绿色制造等领域各具优势[3] - 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变化,致力于满足中国消费者在智能化、大尺寸、数字体验等方面需求[12] - 超过三分之二的德国车企计划继续加大在华投资,三分之一企业拟扩大产能,八成受访企业长期看好中国市场[17] 技术路径与市场结构 - 中国车企在电池、电驱、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等领域快速突破,德国车企在整车平台、安全标准、工程集成方面保持强势[12] - 中国品牌在德国市场份额不足1%,德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约20%,每出口一辆中国车至德国,便有142辆德国车出口至中国[13] - 中德汽车产业从互补走向对标,在竞争中催生新的合作机遇[12] 政策与制度合作 - VDA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关税,主张通过规则对话解决分歧,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14] - 中德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球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聚焦供应链透明化、碳足迹追踪等议题[15] - 中德汽车关系从"项目层级"迈向"制度共建"新阶段,为全球汽车产业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17] 未来展望 - 中德汽车产业关系迎来新一轮结构性重塑,中国是德国车企新能源转型的"利润发动机",德国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试金石"[18] - 中德合作升华为基于全球责任与共同议题的共建机制,需在张力中寻找共识、在制度中寻求协同[18] - 中德携手在全球汽车产业新版图中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坐标[18]
2025上海车展 | 双线出击!一汽奥迪电动化与燃油车智能化齐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2:22
外资车企在华战略转型 - 外资车企在2025上海车展提出"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 通过本土化应对智能化短板 与自主车企展开竞争 [1] - 奥迪推出基于PPE纯电平台的Q6L e-tron和PPC燃油平台的A5L 提出"油电同智 软硬科技协同"口号 重塑高端市场格局 [1] 奥迪Q6L e-tron技术亮点 - Q6L e-tron采用奥迪与保时捷联合研发的PPE豪华纯电平台 是奥迪本土化首款产品 [1] - 全新热管理系统引入环境热泵 在-10℃-20℃范围内提升30km续航 -10℃时缩短充电时间18分钟 [3] - 全域能量回收系统最大功率220kW 提供0.3G减速度 覆盖95%日常工况 [3] - 搭载华为乾崑技术 采用双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感知方案 配备2颗激光雷达 5个毫米波雷达 12个超声波雷达 11个摄像头 [3] - 采用奥迪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800V三元锂电池 最大充电功率270千瓦 10分钟补能294km [3] 奥迪A5L技术升级 - A5L基于PPC燃油平台打造 采用域控制器电子架构 以千兆以太网标准设计 支持未来功能升级 [3] - PPC平台搭载EA888 Evo5发动机 峰值功率200kW 首次配备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 [5] - 提供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MHEV Plus) 支持纯电驾驶和纯电泊车 [5] - 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配备15英寸W-HUD 定制智能语音助手 集成高德 爱奇艺等车载APP [5] 豪华品牌市场表现 - 2024年BBA全球营收均下滑 奥迪645.32亿欧元(同比-7.6%) 宝马1423.80亿欧元(同比-8.4%) 奔驰1455.94亿欧元(同比-4.5%) [6] - 2024年BBA在华销量下滑 奥迪64.9万辆(同比-10.9%) 宝马71.45万辆(同比-13.4%) 奔驰68万辆(同比-7%) [6] 豪华品牌电动化战略 - 奥迪计划2025年前投资350亿欧元 推出20款纯电车型 2026年起全球新车型均为纯电 2033年淘汰内燃机 [7] - 宝马2025年下半年投产新世代车型 24个月内量产至少6款新世代车型 包括纯电SUV和3系细分市场轿车 [7] - 奔驰2025年推出VAN.EA纯电架构和MMA模块化平台 2026年量产线控转向系统 2030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化 [7] 行业转型趋势 - 智能驾驶和激光雷达等技术成为豪华新标签 BBA正在智能化赛道加速追赶 以延续电动化时代竞争力 [8]
高端市场卖爆,智能化奋起直追,捷豹路虎未来可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1:52
产品发布与营销策略 - 捷豹路虎举办"2025揽胜之夜"活动,推出两款限量车型:全新揽胜SV中国十周年高定版(定价3,795,000元,全球限量2台)和全新揽胜运动SV Edition Two(定价2,180,000元)[1] - 活动旨在通过差异化营销精准触达目标客户,推动品牌向"新现代豪华"转型[1] - 全新揽胜SV中国十周年高定版融入东方元素设计:定制古铜色车漆与罗塞洛红亮光车顶撞色、哑光白色陶瓷饰板、龙鳞纹样排布等[2] - 全新揽胜运动SV Edition Two搭载635马力V8发动机,峰值扭矩800牛·米,0-100km/h加速3.8秒,极速290km/h,配备900mm涉水深度和45°爬坡能力[2]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2023年中大型SUV市场整体销量下滑19%,但揽胜逆势增长6%,销量达19,825台,连续27个月蝉联150万级以上超豪华SUV销冠[1] - 卫士车型以18,379辆销量位居细分市场亚军,与揽胜共同构成品牌护城河[1] - 比亚迪仰望U8以7,226辆销量位列全球百万级SUV第四,华为尊界S800和小米SU7 Ultra等国产新能源车型正冲击高端市场[3] 电动化战略与技术布局 - 2021年发布"重塑未来"战略,计划2025年起将捷豹品牌全面转型为纯电动豪华品牌,起售价约90万人民币[4] - 纯电概念车Type 00基于JEA架构打造,WLTP续航770公里,支持800V快充(15分钟充电可行驶321公里),最大功率970马力[5] - 量产版Type 00计划2024年投产,四门版本已在巴黎时装周亮相[5] - 揽胜纯电版将保留传统优势(如900mm涉水深度),强调"更安静、更快"而非电动属性[5] 智能化转型与合作 - 公司采取选择性技术路线,认为智能化"有就可以",重点保持产品核心优势[5] - 正积极与中国智能化领域顶级合作伙伴寻求共同发展,探索"英系品牌+中系技术"模式[6] - 定制化服务是差异化竞争关键,SV部门自2014年起推出SVA/SVR/SVX系列满足个性化需求[2] 用户定位与市场洞察 - 通过精准用户定位实现高端市场增长,发现年轻群体(包括女性)购买揽胜比例上升[1] - 针对不同区域市场进行文化定制(如中国十周年高定版融入瓷艺元素),强化品牌本土化连接[2] - 品牌历史资产显著,揽胜自1974年起作为英国皇室御用座驾,维持高端形象[3]
奥博穆:以长期主义对待在华机遇与挑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7 16:09
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这些新技术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奥博穆认为, 长期以来,德国汽车工业以德国标准开发产品、以欧洲为生产核心基地并销往世界各地,向来成果斐 然。"但这种模式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必须更好地适应各大市场的需求,并且变得更加灵活。大众 在中国的全新发展战略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奥博穆表示,在全新技术领域,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人工智能领域,大众集团正在加快步伐,并取得了 一些成果。其中,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众正与合作伙伴Mobileye一起,计划到2026年将L2+级辅助驾驶 系统应用在奥迪和保时捷的车型上。此外,双方还在共同研发L4级自动驾驶系统,将基于ID.Buzz纯电 动MPV提供出行服务。 近日,大众与优步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未来10年内在美国多个城市部署一支由数千辆 完全自动驾驶的ID.Buzz车辆组成的车队,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启动测试,并于2026年在美国洛杉矶进行 首次商业投放。 "一直以来,大众都在以长期主义视角来看待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的机遇和挑战,这一点未来也不会 发生改变。"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近日在接受德媒《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如是 ...
丰田系的反击来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7 13:53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为全球汽车行业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时,当外界质疑日本车企及供应商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进展迟缓时,他们正在悄无 声息地加大投入。 近日,据《日本经济新闻》统计,丰田集团旗下7家主要零部件供应商计划将2025财年(2025年4月-2026年3月)的研发总投入和资本总投入均提升至 1万亿日元以上,以继续推进电动化、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工作。 与此同时,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近日提出了一项引人瞩目的收购计划,有意以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00亿元)的价格收购丰田自动织机 (Toyota Industries)。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反应,不仅丰田自动织机股价瞬间飙升,就连电装等其他零部件厂商同样出现股价上涨。 ■重金聚焦前沿赛道 具体来看,研发投入方面,2025财年,电装、爱信、丰田自动织机、丰田纺织、丰田合成、爱知制钢、捷太格特的研发总投入预计将增长6%,合计 达到1.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5亿元)。其中,除捷太格特外,其他公司的研发投入都将创下历史新高。 资本投入方面,上述7家供应商2025财年的资本总支出预计将增长6%,合计达到1.1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0亿元),侧重于在混 ...